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心理学知识治班,借心理学知识育人。”优秀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常常会不自觉地运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我国,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德育工作范畴,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已成为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和关键技能。
心理辅导的基本含义是为被辅导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发展性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建设型的人际关系。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1.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点在于:其一,都是帮助当事人解决心理问题,使当事人获得认知、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变;其二,都需要施助者与受助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其三,涉及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基本相同。
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心理咨询是以心理障碍者为对象,主要由临床心理医生和其他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承担。心理治疗是以心理疾病患者为对象,由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医生通过精神医学的治疗计划,以达到治愈目的。这三者不是截然分开的,承担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有时也要进行心理治疗工作;心理辅导教师有时在处理个案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心理咨询者的角色。
2.心理辅导和学校德育的关系。
心理辅导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并形成良好个性。德育是教师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培养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工作。二者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学生和教师地位认识不同。德育工作者把学生当作塑造对象,教师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心理辅导者则把学生看作当事人,教师作为帮助者。
规范个体行为的标准不同。德育工作重视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要求和道德标准;心理辅导关注维持个人心理平衡,完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注重个体的个性发展。
价值取向不同。德育工作者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要求旗帜鲜明,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心理辅导者则是借助心理辅导帮助当事人排除干扰,获得符合自己实际的价值取向。
在实践中,学校应强调二者互补。
3.个体心理与思想品质。
两者都以客观现实作为产生的源泉,都以人脑作为产生的器官,都以实践活动作为产生的基础,都属于个体精神世界的范畴。
两者的区别为:第一,性质和层次。从人的总体素质发展看,最初是身体,然后是心理,最后才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道德观念。第二,反映内容和范围。个体心理反映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思想品质反映的是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关系及准则。第三,表现方面。个体心理的表现形式为记忆、思维、情绪、意志、态度、能力等;思想品质则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义务感等。个体心理的形成先于思想品质。
4.班主任谈话与心理辅导。
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与学生面对面交谈,都是为了育人这一目标。
两者的区别:第一,班主任谈话重在塑造个人的道德品行,心理輔导旨在塑造个人人格。第二,班主任谈话的核心是人生观问题,心理辅导的核心是成长问题。第三,班主任谈话重在提高个人对国家与社会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心理辅导重在提高个人的价值感与成就感。第四,班主任谈话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及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心理辅导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及其成长过程。第五,班主任谈话是一个教育过程,心理辅导是一个讨论过程。第六,班主任谈话以示范教育为基本手段,心理辅导以尊重、理解为基本手段。第七,班主任谈话成功的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关键在于同理心。第八,班主任谈话常用说服、榜样、评价等方式,心理辅导常用疏导、探讨等方法。
学校心理辅导的分类
发展性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促进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心理辅导。
预防性心理辅导。面向部分学生的心理辅导。
矫治性心理辅导。面向特定学生,以心理重建为主的心理辅导。
三个层次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三个层次之间的心理辅导必须有机结合。理论研究者、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已逐渐达成共识:中小学心理辅导应以发展性辅导为主,预防性辅导为辅,兼顾矫治性辅导。班主任应该成为具有发展性心理辅导能力的心理辅导员。
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部分。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同感是辅导的重要任务,旨在帮助学生从朦胧的自我走向理性和同一的自我。
尊重展现精彩生命。认识生命,保障健全的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和价值;保护生命,关爱人类和其他生命。
指导练习人际交往。指导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促进人际积极情感的反应和体验;学会关心他人,尊重和包容每个人的差异。
培养健康的个性情绪。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健康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
帮助突破学习困境。学生在学校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与学习有关,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引导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改善学习方法,认识学习价值,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树立生涯规划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学业规划,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选科、报志愿,树立早期职业目标。
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应该是班级管理者、学科教学者和心理辅导者三种角色的集合。
班主任成为心理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发展现状的需要。因学生不健康心理引起的厌学、恐学、说谎、打架、情感脆弱、轻生等问题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对班主任而言,心理辅导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帮助自己修炼教育情感、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利器。
班主任成为学生心理辅导员是我国心理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需要。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总体数量严重不足,班主任是学生思想工作的先导者,班主任了解学生,直接与学生接触,与学生关系密切。所以,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级预防员,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且持久的心理辅导。
(接下期)
责任编辑 何欣容
心理辅导的基本含义是为被辅导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发展性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建设型的人际关系。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1.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点在于:其一,都是帮助当事人解决心理问题,使当事人获得认知、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变;其二,都需要施助者与受助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其三,涉及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基本相同。
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心理咨询是以心理障碍者为对象,主要由临床心理医生和其他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承担。心理治疗是以心理疾病患者为对象,由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医生通过精神医学的治疗计划,以达到治愈目的。这三者不是截然分开的,承担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有时也要进行心理治疗工作;心理辅导教师有时在处理个案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心理咨询者的角色。
2.心理辅导和学校德育的关系。
心理辅导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并形成良好个性。德育是教师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培养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工作。二者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学生和教师地位认识不同。德育工作者把学生当作塑造对象,教师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心理辅导者则把学生看作当事人,教师作为帮助者。
规范个体行为的标准不同。德育工作重视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要求和道德标准;心理辅导关注维持个人心理平衡,完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注重个体的个性发展。
价值取向不同。德育工作者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要求旗帜鲜明,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心理辅导者则是借助心理辅导帮助当事人排除干扰,获得符合自己实际的价值取向。
在实践中,学校应强调二者互补。
3.个体心理与思想品质。
两者都以客观现实作为产生的源泉,都以人脑作为产生的器官,都以实践活动作为产生的基础,都属于个体精神世界的范畴。
两者的区别为:第一,性质和层次。从人的总体素质发展看,最初是身体,然后是心理,最后才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道德观念。第二,反映内容和范围。个体心理反映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思想品质反映的是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关系及准则。第三,表现方面。个体心理的表现形式为记忆、思维、情绪、意志、态度、能力等;思想品质则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义务感等。个体心理的形成先于思想品质。
4.班主任谈话与心理辅导。
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与学生面对面交谈,都是为了育人这一目标。
两者的区别:第一,班主任谈话重在塑造个人的道德品行,心理輔导旨在塑造个人人格。第二,班主任谈话的核心是人生观问题,心理辅导的核心是成长问题。第三,班主任谈话重在提高个人对国家与社会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心理辅导重在提高个人的价值感与成就感。第四,班主任谈话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及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心理辅导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及其成长过程。第五,班主任谈话是一个教育过程,心理辅导是一个讨论过程。第六,班主任谈话以示范教育为基本手段,心理辅导以尊重、理解为基本手段。第七,班主任谈话成功的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关键在于同理心。第八,班主任谈话常用说服、榜样、评价等方式,心理辅导常用疏导、探讨等方法。
学校心理辅导的分类
发展性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促进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心理辅导。
预防性心理辅导。面向部分学生的心理辅导。
矫治性心理辅导。面向特定学生,以心理重建为主的心理辅导。
三个层次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三个层次之间的心理辅导必须有机结合。理论研究者、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已逐渐达成共识:中小学心理辅导应以发展性辅导为主,预防性辅导为辅,兼顾矫治性辅导。班主任应该成为具有发展性心理辅导能力的心理辅导员。
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部分。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同感是辅导的重要任务,旨在帮助学生从朦胧的自我走向理性和同一的自我。
尊重展现精彩生命。认识生命,保障健全的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和价值;保护生命,关爱人类和其他生命。
指导练习人际交往。指导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促进人际积极情感的反应和体验;学会关心他人,尊重和包容每个人的差异。
培养健康的个性情绪。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健康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
帮助突破学习困境。学生在学校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与学习有关,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引导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改善学习方法,认识学习价值,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树立生涯规划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学业规划,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选科、报志愿,树立早期职业目标。
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应该是班级管理者、学科教学者和心理辅导者三种角色的集合。
班主任成为心理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发展现状的需要。因学生不健康心理引起的厌学、恐学、说谎、打架、情感脆弱、轻生等问题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对班主任而言,心理辅导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帮助自己修炼教育情感、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利器。
班主任成为学生心理辅导员是我国心理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需要。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总体数量严重不足,班主任是学生思想工作的先导者,班主任了解学生,直接与学生接触,与学生关系密切。所以,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级预防员,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且持久的心理辅导。
(接下期)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