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运动客观形式。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这是时间的第一个义项;其二,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比如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二十四小时,其三,时间里的某一点,比如,现在的时间十三点五十分。
表示时间的单位有;一天,一年,一昼夜,一生,一世,一辈子,一朝,一代,一小时等。
由此可见时间是一个应用相当普遍的词,但是一般人对它的认识不深,只有从地理学角度去研究的人才能阐述清楚时间的运动与变化的特点。
时间就是由于地球一刻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而产生的一种客观存在物质形式。这种变化运动的客观又是东边的地点总是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点的时刻早。这样在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都不相同,由于地球自转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如果使用这种地方时,人们在交通运输和通讯方面会造成许多不便。
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了划分时区的方法。因地球二十四小时转一周,一周就是转360度,即一小时转过经度15度。因此国际上规定,毎隔15度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0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度至东经7,5度,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180度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有的中央经线。各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也叫标准时。
相邻的两个时区,其区时相差整一小时,任意两个地方它们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小时。其中较东的地方,区时早。东十二时区在任何时刻,总比西十二时区早24小时,即一天。也就是说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正好相差一天。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有规定,把东西十二时区之间的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东十二时区进入西十二时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时区进入东十二时区,日期要加上一天。所有这些规定,是认识时间的钥匙,是掌握时间的必备技能。这些规定是中西方科学文化的结晶。古时候中国计时用的只是约数,比如;“一炷香时,顿饭功夫,眨眼间”,等。中国古人的最古老的闹钟就是大公鸡,如没有充当闹钟的大公鸡怎么办?出了漏壶和日晷外,聪明的中国古人还发明了香钟,就是以特制的模子制成盘香,盘香粗细均匀,燃烧时间准确。从燃烧后剩余盘香上的刻度来推测时间。后来古人对香钟进行了改良,在香火烧到固定刻度时,上面挂的重物就会落下,撞击盘香下面的金属器皿,达到了闹钟的效果。这显然没有西方人的闹钟计时准确。“纪年”西方人用“公元”;而我们中国用“甲子”西方人的公元纪年要比中国的甲子纪年科学得多。中國从西汉时才开始用公元来纪年;这标志着我国向世界先进科学史上迈进了一大步。避免了我国历史上甲子纪年,六十年一循环的混乱局面。中国的甲子纪年是这样的:用十天干配十二地支,十天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配完一个轮回就叫一个花甲,比如“1,甲子, 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 6,己巳 7,庚午8,辛未, 9,壬辰, 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 19,壬午 20,癸亥,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辰58,辛酉59壬戌60,癸亥”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至二零零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刚好一个花甲,公元一九四九年的甲子纪年的“己巳年”今年公元二零零九年又遇甲子纪年的“己巳年”按中国的习俗人活六十是个吉祥数,是人得过六十大寿,国家得搞六十生日大庆,因此今年的国庆比以往特别隆重。
自从引进了西方的纪时方法后,时间的单位就是时,分,秒。我国古时候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计时法淘汰了。科学纪时法是根据太阳直射点在地球的经度位置来确定的,从零时区到东西十二时区各为十二小时。一昼夜地球转一周360度,需要二十四小时。一小时等于60分,一分等于60秒,这样计时相当科学。不象中国古代搞什么“半夜子时,鸡鸣丑时,天亮寅时,日出卯时,早饭巳时,正午午时,喂猪时是未时,黄昏戌时,人静亥时”这种计时到底是何时?只有瞎子算命,用这种估天昏的时间是事实。 中国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计时法与地球自转的计时法是这样对应的。
每个时辰管两个小时,以我国北京时间是这样对应的(24小时计时法)子时指的是北京时间23--1点,丑时是1—3点,寅时是3--5点,卯时是5--7点,辰时是7--9点,巳时是9--11点,午时是11--13点,未时是13--15点,申时是15--17点,酉时是17--19点,戌时是19--21点,亥时是21—23点 ”周而复始的就是这样计时。如果没有时分秒,24小时计时法的发现,那么中国的纪时法那是比较混乱的。所以中国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只能对着滔滔不绝的流水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会说“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呀 ”。孔子虽然厉害但是他不知道分秒必争这个词.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春秋时就发现的伟大创举,它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是依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位置来确定的,对世界农事是一大贡献,二十四节气是这样的;“一月小寒,大寒;二月立春,雨水,三月惊蛰春分;四月清明,谷雨,五月立夏小满,六月芒种,夏至,七月 小暑,大暑,八月立秋,处暑,九月白露,秋分,十月寒露,霜降,十一月立冬,小雪,十二月大雪,冬至”。用首歌诀可以轻易把它记住。”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六,二一,下半 年八,二三 。”春夏秋冬四季各包括六个节令。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夏季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只有懂得天文地理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了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真正含义.
由此观之,世界的文化结晶只有中西方文化的结合才能产生。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只有相互交流,学习才能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化。
表示时间的单位有;一天,一年,一昼夜,一生,一世,一辈子,一朝,一代,一小时等。
由此可见时间是一个应用相当普遍的词,但是一般人对它的认识不深,只有从地理学角度去研究的人才能阐述清楚时间的运动与变化的特点。
时间就是由于地球一刻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而产生的一种客观存在物质形式。这种变化运动的客观又是东边的地点总是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点的时刻早。这样在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都不相同,由于地球自转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如果使用这种地方时,人们在交通运输和通讯方面会造成许多不便。
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了划分时区的方法。因地球二十四小时转一周,一周就是转360度,即一小时转过经度15度。因此国际上规定,毎隔15度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0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度至东经7,5度,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180度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有的中央经线。各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也叫标准时。
相邻的两个时区,其区时相差整一小时,任意两个地方它们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小时。其中较东的地方,区时早。东十二时区在任何时刻,总比西十二时区早24小时,即一天。也就是说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正好相差一天。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有规定,把东西十二时区之间的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东十二时区进入西十二时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时区进入东十二时区,日期要加上一天。所有这些规定,是认识时间的钥匙,是掌握时间的必备技能。这些规定是中西方科学文化的结晶。古时候中国计时用的只是约数,比如;“一炷香时,顿饭功夫,眨眼间”,等。中国古人的最古老的闹钟就是大公鸡,如没有充当闹钟的大公鸡怎么办?出了漏壶和日晷外,聪明的中国古人还发明了香钟,就是以特制的模子制成盘香,盘香粗细均匀,燃烧时间准确。从燃烧后剩余盘香上的刻度来推测时间。后来古人对香钟进行了改良,在香火烧到固定刻度时,上面挂的重物就会落下,撞击盘香下面的金属器皿,达到了闹钟的效果。这显然没有西方人的闹钟计时准确。“纪年”西方人用“公元”;而我们中国用“甲子”西方人的公元纪年要比中国的甲子纪年科学得多。中國从西汉时才开始用公元来纪年;这标志着我国向世界先进科学史上迈进了一大步。避免了我国历史上甲子纪年,六十年一循环的混乱局面。中国的甲子纪年是这样的:用十天干配十二地支,十天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配完一个轮回就叫一个花甲,比如“1,甲子, 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 6,己巳 7,庚午8,辛未, 9,壬辰, 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 19,壬午 20,癸亥,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辰58,辛酉59壬戌60,癸亥”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至二零零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刚好一个花甲,公元一九四九年的甲子纪年的“己巳年”今年公元二零零九年又遇甲子纪年的“己巳年”按中国的习俗人活六十是个吉祥数,是人得过六十大寿,国家得搞六十生日大庆,因此今年的国庆比以往特别隆重。
自从引进了西方的纪时方法后,时间的单位就是时,分,秒。我国古时候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计时法淘汰了。科学纪时法是根据太阳直射点在地球的经度位置来确定的,从零时区到东西十二时区各为十二小时。一昼夜地球转一周360度,需要二十四小时。一小时等于60分,一分等于60秒,这样计时相当科学。不象中国古代搞什么“半夜子时,鸡鸣丑时,天亮寅时,日出卯时,早饭巳时,正午午时,喂猪时是未时,黄昏戌时,人静亥时”这种计时到底是何时?只有瞎子算命,用这种估天昏的时间是事实。 中国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计时法与地球自转的计时法是这样对应的。
每个时辰管两个小时,以我国北京时间是这样对应的(24小时计时法)子时指的是北京时间23--1点,丑时是1—3点,寅时是3--5点,卯时是5--7点,辰时是7--9点,巳时是9--11点,午时是11--13点,未时是13--15点,申时是15--17点,酉时是17--19点,戌时是19--21点,亥时是21—23点 ”周而复始的就是这样计时。如果没有时分秒,24小时计时法的发现,那么中国的纪时法那是比较混乱的。所以中国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只能对着滔滔不绝的流水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会说“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呀 ”。孔子虽然厉害但是他不知道分秒必争这个词.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春秋时就发现的伟大创举,它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是依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位置来确定的,对世界农事是一大贡献,二十四节气是这样的;“一月小寒,大寒;二月立春,雨水,三月惊蛰春分;四月清明,谷雨,五月立夏小满,六月芒种,夏至,七月 小暑,大暑,八月立秋,处暑,九月白露,秋分,十月寒露,霜降,十一月立冬,小雪,十二月大雪,冬至”。用首歌诀可以轻易把它记住。”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六,二一,下半 年八,二三 。”春夏秋冬四季各包括六个节令。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夏季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只有懂得天文地理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了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真正含义.
由此观之,世界的文化结晶只有中西方文化的结合才能产生。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只有相互交流,学习才能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