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提问变得更加有效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81124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高效的音乐课堂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提问。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智慧,引发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往往缺乏提问的技巧,即使提出问题,也会忽略学生的回答。有的时候,当学生无法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是进行有效地指引,而是立刻公布答案……这些都阻碍了提问的有效性。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问的设计与实践,让提问发挥最佳的作用。
  一、提问要恰如其分,进行有效指引
  音乐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很强,但是课堂提问是一种及时性很强,无法预见的获取与发展。不过这里说的非预见性并不等同于无法预测,更不是无法预设。而是在音乐课堂上所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只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巧妙地将那些不和谐的音符变成教学的辅助,抓住时机发问,一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歌曲中的信息兴趣更强烈。这是学生对音乐感知的一种顺向影响,更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有效时机。
  比如,在欣赏《帕米尔的春天》的时候,我让学生反复聆听,感受歌曲中明朗、愉悦的情绪。歌曲悠扬,领人陶醉,学生很快进入了歌曲中的意境。当学生听完以后,我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音乐中看到了什么景象?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绘出“自己的联想。”“大自然中万物复苏。”有一个学生立即回答道。接着,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春光明媚、空气新鲜”“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回大地、草长莺飞”……然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表扬:“同学们的感觉真美,说得很好,那让我们在此随着音乐的旋律,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吧!”此时,学生在音乐中的感受会更强烈,对音乐的领悟会更深刻。
  由上可见,这个不失时机的提问,带动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性变得更高了。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做到恰如其分。有些问题必须在教学之前提出,而有些问题如在课前提出,则会失去提问的意义。
  二、提问要有的放矢,明确提问目的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一定要确立目标,有的放矢。在课堂中,哪个问题该问,该问些什么,怎样提问,提问后要达到什么效果,都要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需求。而不是不管与教学目标是否有关,都随意提问。所以,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设计出不同的问题。不问与教学无关的,少问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多问与教学目标联系密切的。
  比如,在教学《海港之夜》这一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欣赏了《大海啊,故乡》,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然后再让学生聆听《海港之夜》,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去欣赏、去分析,这两首音乐在内容与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细心体会,很快得出了结论:一个是表现了人民对自然、对妈妈、对故乡的热爱,一个是描绘了宁静的海港,表现了水手队生活的热爱。一个问题,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学生不仅领悟了歌曲的真谛,还掌握了不同风格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如果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对提问比较随意,就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如果教师对问题精心设计,层层铺垫,引导学生进行认知与理解,必会提高学生分析与探求的能力。
  三、提问要环环相扣,注重鼓励评价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在学生作答之后,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要因人、因答作出相应的评价。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置之不理,不仅会将学生的音乐热情浇灭,还会让学生失去对音乐学习的信心。因此,在音乐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回答得正确,就要给他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如果学生回答得比较牵強或是根本就错了,教师也不要恶语相向,而是要诚恳地提出希望,用眼神、手势等进行鼓励,不至于让学生感到难为情。
  比如,在教唱《天路》这一课时,在教学导入的环节中,我提问这样一个问题:“有谁知道这里的天路指的是什么?谁又能讲一讲关于天路的故事呢?”说到这里,竟然有一个学生立刻举起了手,而且在叙说“天路”的时候,语言流畅,感情丰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我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并且带动全班学生为他鼓掌喝彩。这个学生让我出乎意料,我的表现也让学生欣喜若狂。看着学生自豪的样子,我想他的心里一定美透了。这首歌的背景与内容,就在一个问题中迎刃而解了。
  在音乐课堂中,提问只是一个过程,评价不过是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为学生多设计一些精巧的提问,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中勇于发言,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提问环节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下,教师要从细微的环节做起,关注所有先进的教学手段,悉心研究新课标、新理念,研究学生与课堂,用心分析音乐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喜欢诗,总感觉,那是离生命最近的一种语言。可功利时代,众生喧哗,哪里有诗意的栖居地呢?就连我们高考作文命题时不也规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吗,诗歌写作成了当代语文教学的弃儿。  可我总不甘心让诗歌的精灵淡出教学的舞台,但又不敢奢望能教学生写诗。直到那天,上苍赐予少雪的江南一场盛大的雪舞,我才找到了教学的契机。  本是一堂高三考点复习课——病句考点,一个让我在阴沉的冬日里上得快崩溃的考点。上课铃响了
期刊
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自己感觉语文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需要慢慢走和细细赏。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从语言文字背后深挖细究,发现隐藏其中的宝藏,听出弦外之音,品出言外之意。语文中的“美轮美奂”大有来头:可以看到自然的本真之美、体味人文的灵动之美和意境的情趣之美。这些美,需要我们在咬文嚼字中发现表达原意,在欣赏中感悟情愫,在朗读中获得情趣。注重语文课程中美的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更能够
期刊
董卿的《朗读者》火爆荧屏,一时间,引发朗读热。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了很多书籍,可是并未在他们的记忆里留存多少。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朗读,加强诵读。基于以上考虑,我校开设了诵读课程《舌尖上的阅读》。  提到“舌尖”,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吃。吃,当然是极重要的,不去吃,不去吸收多种营养,身体不免单薄,生命也会凋零;当然,我们也会想到,不去咬嚼经典,不去吸收精神的食粮,灵魂难免枯竭,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很多老师心中难解的结:亦步亦趋地教,学生写出来千篇一律;开放式地引导,有很多学生根本无从下手。作文教学该怎么开展?又该走向何方?叶圣陶老先生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归纳为三个词:应需、求诚、写生,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有启发。  一、树立“应需成文”的写作价值观  先生说:“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要鸣出内心的感兴。顺着这两个倾向的,自然会不容自遏地说。如
期刊
【摘 要】  儿童在童年时期都享受于故事,针对儿童的生命成长特点,将故事引进语文课堂,并且根据不同的课文体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识字情趣盎然、让诗歌真实深切、让课文丰盈美妙,从内向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静听儿童在生命里绽放的声音。  【关键词】  故事 语文课堂 识字 诗歌 课文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低段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处于第
期刊
当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对文言文望而生畏。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自主阅读。所谓“自主阅读”是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愿学、乐学为情感取向,对文学作品进行反复、有效、目标明确的一种阅读方式。段力佩老校长所说:“读是基础,议是关键。” 可见,自主阅读在教学中是有基础作用的。  正所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那么怎样进行自主阅读呢?结合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满足初中语文新课程深化改革的重要要求。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对创新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眼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期刊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赋予了它新的含义。中国自古有“字如其人”的说法,可是写字教学历来是枯燥无味的,如何让学生爱上写字,激起学生的写字兴趣?为了有效达成写字教学的目标,运用动画演示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需要信息技术的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为写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一、运用电子白板,激起写字兴趣  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交互式电子白板
期刊
【案例背景】  在每天的讲评活动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有的孩子玩的很好,却不会表达,有的孩子说与玩完全脱离,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得不到共享。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少,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弱,他们在游戏中享受着过程,但不能用语言简单地表达出自己游戏的过程。在班级的生活区,教师新投放了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毛毛虫的游戏材料,区分了难易程度,让孩子们玩得更加自由。在活动中,需要老师用适当的
期刊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着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即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规范学生的表达,激活学生的潜能,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不断向生活靠拢,引导学生会说、会写,让其在丰富的语言活动中准确、连贯、简明、得体地表达自我,做到学以致用,亦能做到以用促写,学用合一。  一、依托文本,积累语言素材  “学文如聚沙,天长日久,日积月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