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不善思考、问题意识淡漠,根据这个问题,因此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主要有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有创见;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和问题意识;加强双基训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教给学生产生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提问的技能;教师要强化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 更新观念 问题情境 和谐氛围 质疑问难 双基训练 低级认知提问 高级认知提问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面对新课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非常紧迫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1、无疑可问。主要表现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过分依赖老师和书本。传统的结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而且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第二种是: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时就不往下想了,或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
2、不敢问。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
3、没有机会问。课堂上由于时间的紧迫,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大多数的教与学均由教师或部分优生包办代替,其他学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
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制定解决办法。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昭示着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生被动的接收,而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交流与沟通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交往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静听模式中走出来,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开放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在课堂教学過程中,教师要给时间、机会,让学生敞开思想,放飞想象,表现自我,做到问题有机会提出,观点有时间表达,意见有地方交流。还要充分挖掘利用包括教材内容的各种课程资源,创设多种多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组织和参与学生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从中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问题能力的提高。
2、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发展,往往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教师应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作为一名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要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而应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对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应给予表扬。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允许答错了重答;允许没想好再重想;当学生提出不着边际的问题时,老师应予以和蔼的态度,包含赞许深情的目光,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并注意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怎样问才更有意义;对于学生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根据情况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大家讨论。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还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发展。
3、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一个人是否具有积极的心态准备将是他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最大动力。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和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作为教师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教学状态,从而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4、加强双基训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双基训练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问题意识必然贫乏。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问题意识的培养才有可能。另外,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会发现许多和原有知识经验不一致或相矛盾的现象,使头脑里经常带着“为什么”。同时,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知识,发展能力。自学往往是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
理想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的潜能的时空和向未知挺进的旅程;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让课堂充满问题,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的一种境界,也是我们对每一堂课的期望。尽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难于使每一节课达到这样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努力,一节课将比一节课更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中心学校)
关键词:问题意识 更新观念 问题情境 和谐氛围 质疑问难 双基训练 低级认知提问 高级认知提问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面对新课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非常紧迫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1、无疑可问。主要表现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过分依赖老师和书本。传统的结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而且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第二种是: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时就不往下想了,或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
2、不敢问。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
3、没有机会问。课堂上由于时间的紧迫,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大多数的教与学均由教师或部分优生包办代替,其他学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
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制定解决办法。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昭示着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生被动的接收,而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交流与沟通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交往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静听模式中走出来,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开放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在课堂教学過程中,教师要给时间、机会,让学生敞开思想,放飞想象,表现自我,做到问题有机会提出,观点有时间表达,意见有地方交流。还要充分挖掘利用包括教材内容的各种课程资源,创设多种多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组织和参与学生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从中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问题能力的提高。
2、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发展,往往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教师应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作为一名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要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而应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对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应给予表扬。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允许答错了重答;允许没想好再重想;当学生提出不着边际的问题时,老师应予以和蔼的态度,包含赞许深情的目光,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并注意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怎样问才更有意义;对于学生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根据情况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大家讨论。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还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发展。
3、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一个人是否具有积极的心态准备将是他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最大动力。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和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作为教师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教学状态,从而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4、加强双基训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双基训练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问题意识必然贫乏。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问题意识的培养才有可能。另外,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会发现许多和原有知识经验不一致或相矛盾的现象,使头脑里经常带着“为什么”。同时,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知识,发展能力。自学往往是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
理想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的潜能的时空和向未知挺进的旅程;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让课堂充满问题,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的一种境界,也是我们对每一堂课的期望。尽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难于使每一节课达到这样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努力,一节课将比一节课更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