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教育综合改革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对广东省而言,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跨越式提升,目前正处在深化改革、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广东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概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进行总结和分析意义重大。
一、我省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职教大省
“十一五”以来,我省职业教育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和最快的发展时期。按照规模发展、内涵提升、构建体系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省围绕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招生建校工程,加快职教基地建设,积极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注重质量内涵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办学规模全国第一,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截至2012年底,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765所,招生达79.7万人,在校生达到238.1万人,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连续三年超过普通高中,职普比达到51:49;有高等职业学院81所,招生26.6万人,在校生71.6万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2013年据初步统计,全省中职学校招生74.6万人,超额完成招生任务;高职招生26.8万人,超过本科4%。全省职业院校在校生超过300万人,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成为我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
(二)职业院校基础能力不断加强,为技能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省职业院校经费投入超550亿元,新建、扩建、改建中等职业学校360所,建筑面积近910万平方米,增加学位近86万个;新建高职院校15所,新增校舍面积720万平方米,增加近24万个学位。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达到8.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7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2.5万人、2.3万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总数3.03万人,比2005年增加1.09万人。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建设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力推动各地切实加大实训设备设施投入,提高了实训中心的建设水平。基础能力的增强为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定的基础。目前全省建设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11所,省级示范性高职29所;建成省级中职示范校49所(不含技工),有63所学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三)职业教育改革全国领先,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省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全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达到133所,在校生占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15%;民办高职院校29所,占已招生高职院校的36%,形成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力度不断增强:涌现了“校企双制”、“一校多制”、“企业校区”、“园区办学”、“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办学模式;形成了职业教育教产对接对话论坛、校企合作一体职教集团等校企合作平台,其中职教集团总数达到42个,成员覆盖了2000多家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初步实现了招生、培养、实训、就业一条龙。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创新:全省职业院校普遍推行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双证书、弹性学制等制度,行业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一体共同培养人才。我省首创的“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的双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
(四)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技能人才配置能力不断提升
我省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构建从中等职业教育直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纵向衔接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顶层制度设计方面,我省已初步完成《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定位、类型、层次等,确立人才培养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政策体系,确保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方面,我省从2009年起相继开展了中高职对口招生、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培养、高职与本科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协同培养改革等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到今年,有22所高职院校开展自主招生,39所高职和157所中职实施三二分段对接、4所应用型本科和4所高职开展了协同培养改革试点,并在探索多样化的高职教育生源选拔评价机制、完善“知识 技能”的入学考核机制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革探索。在专业课程改革方面,着力构建中高职一体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一方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要求,积极优化学校专业设置;另一方面,根据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加强中高职一体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全省已完成中高职衔接中职段三批46个专业教学方案(含专业实训中心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其中28个已基本完成试点;同时开展了16个专业中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和职业资格框架的开发设计工作,并制定了《广东省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启动了全省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改革试点研究。在国际合作方面,我省职业教育依托与德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合作项目,开展联合办学、引进先进技术、开发专业课程、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活动,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五)推动南方重要职教基地建设,初步呈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
按照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要求,我省启动了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明确“1 9”(即一个省级基地和珠三角九个市级职教基地)为核心、东西北地区市职教基地为支撑的建设思路。职教基地建设预计总投入达240亿元,建成后珠三角地区职教基地在校生将达90万人。目前珠三角各市基地建设正按计划推进,惠州、东莞、中山、佛山等已见成效;省级职教基地建设步伐也日益加快,目前已确定选址清远,预计在不远的时间就可开工建设。依托职教基地建设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加速发展,已经显现出积极的社会效应,如目前珠三角“转移招生”的在校生已超过50万,既为广大东西北地区学子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位,也为珠三角输入了一批有技能的劳动者。 (六)职业院校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阵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人才保障
“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已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500万既有学历文凭又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据估算目前全省新增技能型人才中有6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双转移”战略,“十一五”期间累计转移招生65万人。通过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每年安排35万名农村家庭中职毕业生到珠三角就业,年开展农村存量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近千万人次,为提高全省劳动力技能素质,优化人力资源技能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职业院校已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阵地。职业院校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充分认可,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6%,高职院校近五年的初次就业率在95%以上,总体就业率在98%以上;我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多年成绩名列前茅。
总的来说,“十一五”以来我省职业教育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许多关键性的发展指标上,我省已经逐步赶上甚至超过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兄弟省市,成为名符其实的职教大省。
二、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省职业教育取得了全面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创强争先建高地”,并将其作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总抓手,这表明我省教育已从“普九”、“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阶段性单项突破转到全面推进教育整体实力提升上来,在巩固以往教育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职业教育而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顺利完成第一步规模发展的战略目标,正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系构建全面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如何进一步服务“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总体目标,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如何进一步做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对此,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的宏伟目标。
未来五年,我省职业教育将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为统揽,以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为抓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路径和工作方式,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实现我省教育现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提供有力支撑。主要做到:
(一)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统筹机制
我省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省级政府教育统筹项目的试点省,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省级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对此,我们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要求,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职业教育统筹的方式路径,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供管理保障。
(二)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进一步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层次,加快建立技能人才培养“直通车”。推进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行中职学校学生注册入学和高等学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完善高职院校“文化知识 技能”的招生考试办法,探索高职注册入学制度等。建立学习者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的通道和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加快形成人才成长“立交桥”。
(三)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系列标准
进一步制定完善职业院校标准体系、专业课程标准体系与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发挥标准的规范与引领作用,推动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大改革试点力度,推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
(四)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加大职教集团建设力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行校企“双元”培养;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弹性学制,实行灵活的入学制度和学习方式,探索“宽进严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中心转型提升,建设集实习实训教学、技能考核、师资及企业职工培训、技能竞赛、教产研发服务“五位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实施强师工程和信息化工程,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五)拓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重点推进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以及港澳台等地区的交流合作,通过实施一批合作办学示范项目,引入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助力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并不断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同时,实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接收境外留学生或境外办学等。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丁守庆于2013年11月29日在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标题系编者所加。)
责任编审 陈湘年 责任编辑 魏家坚
一、我省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职教大省
“十一五”以来,我省职业教育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和最快的发展时期。按照规模发展、内涵提升、构建体系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省围绕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招生建校工程,加快职教基地建设,积极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注重质量内涵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办学规模全国第一,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截至2012年底,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765所,招生达79.7万人,在校生达到238.1万人,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连续三年超过普通高中,职普比达到51:49;有高等职业学院81所,招生26.6万人,在校生71.6万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2013年据初步统计,全省中职学校招生74.6万人,超额完成招生任务;高职招生26.8万人,超过本科4%。全省职业院校在校生超过300万人,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成为我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
(二)职业院校基础能力不断加强,为技能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省职业院校经费投入超550亿元,新建、扩建、改建中等职业学校360所,建筑面积近910万平方米,增加学位近86万个;新建高职院校15所,新增校舍面积720万平方米,增加近24万个学位。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达到8.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7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2.5万人、2.3万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总数3.03万人,比2005年增加1.09万人。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建设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力推动各地切实加大实训设备设施投入,提高了实训中心的建设水平。基础能力的增强为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定的基础。目前全省建设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11所,省级示范性高职29所;建成省级中职示范校49所(不含技工),有63所学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三)职业教育改革全国领先,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省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全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达到133所,在校生占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15%;民办高职院校29所,占已招生高职院校的36%,形成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力度不断增强:涌现了“校企双制”、“一校多制”、“企业校区”、“园区办学”、“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办学模式;形成了职业教育教产对接对话论坛、校企合作一体职教集团等校企合作平台,其中职教集团总数达到42个,成员覆盖了2000多家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初步实现了招生、培养、实训、就业一条龙。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创新:全省职业院校普遍推行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双证书、弹性学制等制度,行业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一体共同培养人才。我省首创的“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的双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
(四)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技能人才配置能力不断提升
我省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构建从中等职业教育直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纵向衔接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顶层制度设计方面,我省已初步完成《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定位、类型、层次等,确立人才培养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政策体系,确保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方面,我省从2009年起相继开展了中高职对口招生、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培养、高职与本科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协同培养改革等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到今年,有22所高职院校开展自主招生,39所高职和157所中职实施三二分段对接、4所应用型本科和4所高职开展了协同培养改革试点,并在探索多样化的高职教育生源选拔评价机制、完善“知识 技能”的入学考核机制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革探索。在专业课程改革方面,着力构建中高职一体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一方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要求,积极优化学校专业设置;另一方面,根据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加强中高职一体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全省已完成中高职衔接中职段三批46个专业教学方案(含专业实训中心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其中28个已基本完成试点;同时开展了16个专业中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和职业资格框架的开发设计工作,并制定了《广东省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启动了全省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改革试点研究。在国际合作方面,我省职业教育依托与德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合作项目,开展联合办学、引进先进技术、开发专业课程、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活动,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五)推动南方重要职教基地建设,初步呈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
按照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要求,我省启动了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明确“1 9”(即一个省级基地和珠三角九个市级职教基地)为核心、东西北地区市职教基地为支撑的建设思路。职教基地建设预计总投入达240亿元,建成后珠三角地区职教基地在校生将达90万人。目前珠三角各市基地建设正按计划推进,惠州、东莞、中山、佛山等已见成效;省级职教基地建设步伐也日益加快,目前已确定选址清远,预计在不远的时间就可开工建设。依托职教基地建设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加速发展,已经显现出积极的社会效应,如目前珠三角“转移招生”的在校生已超过50万,既为广大东西北地区学子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位,也为珠三角输入了一批有技能的劳动者。 (六)职业院校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阵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人才保障
“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已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500万既有学历文凭又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据估算目前全省新增技能型人才中有6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双转移”战略,“十一五”期间累计转移招生65万人。通过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每年安排35万名农村家庭中职毕业生到珠三角就业,年开展农村存量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近千万人次,为提高全省劳动力技能素质,优化人力资源技能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职业院校已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阵地。职业院校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充分认可,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6%,高职院校近五年的初次就业率在95%以上,总体就业率在98%以上;我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多年成绩名列前茅。
总的来说,“十一五”以来我省职业教育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许多关键性的发展指标上,我省已经逐步赶上甚至超过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兄弟省市,成为名符其实的职教大省。
二、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省职业教育取得了全面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创强争先建高地”,并将其作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总抓手,这表明我省教育已从“普九”、“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阶段性单项突破转到全面推进教育整体实力提升上来,在巩固以往教育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职业教育而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顺利完成第一步规模发展的战略目标,正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系构建全面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如何进一步服务“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总体目标,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如何进一步做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对此,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的宏伟目标。
未来五年,我省职业教育将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为统揽,以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为抓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路径和工作方式,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实现我省教育现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提供有力支撑。主要做到:
(一)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统筹机制
我省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省级政府教育统筹项目的试点省,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省级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对此,我们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要求,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职业教育统筹的方式路径,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供管理保障。
(二)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进一步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层次,加快建立技能人才培养“直通车”。推进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行中职学校学生注册入学和高等学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完善高职院校“文化知识 技能”的招生考试办法,探索高职注册入学制度等。建立学习者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的通道和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加快形成人才成长“立交桥”。
(三)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系列标准
进一步制定完善职业院校标准体系、专业课程标准体系与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发挥标准的规范与引领作用,推动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大改革试点力度,推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
(四)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加大职教集团建设力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行校企“双元”培养;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弹性学制,实行灵活的入学制度和学习方式,探索“宽进严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中心转型提升,建设集实习实训教学、技能考核、师资及企业职工培训、技能竞赛、教产研发服务“五位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实施强师工程和信息化工程,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五)拓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重点推进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以及港澳台等地区的交流合作,通过实施一批合作办学示范项目,引入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助力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并不断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同时,实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接收境外留学生或境外办学等。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丁守庆于2013年11月29日在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标题系编者所加。)
责任编审 陈湘年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