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结合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法律问题
1.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会由于贸易的无形化、便捷化和无国界化变得更加困难。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如软件的开发商、唱片商、作家以及出版部门等担心他们的产品在电子商务过程中能否得到保护,从而使无形商品的电子化贸易进展缓慢。
2.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电子合同。传统的国界和管辖边界在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中不再使用,使得各种法律中哪一种适用于规范合同义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税收问题
电子商务具有高度隐蔽性和交易的虚拟化等特性,使得海关对跨国电子商务交易征税遇到了许多实际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1.关税征收的困难。如直接通过网上交易信息化产品(如计算机软件),这些交易的产品可以直接在网上传输,其费用的支付也可以经由网络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很难进行设卡征税,这使得关税的征收变得非常困难。
2.交易地点难以确定。在电子商务运作中,由于确定交易人所在地、交易所在地变的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使得在确定应由哪国政府的税务机构向何人征税时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税务机构难以对交易进行追踪,给税收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3.关税征收政策跟不上跨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税务管理部门(包括海关)来不及研究相应的征管对策,更没有系统的法律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电子商务行为,出现了税收管理的缺位,导致应征的税款白白流失。
(三)技术安全问题
1.信息泄露。在贸易中,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内容有可能被第三方窃取,同时交易一方提供给另一方使用的文件可能被第三方非法使用。
2.信息篡改。在贸易过程中,电子交易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修改、删除,这样就使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完整性。
3.信息破坏。这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网络的硬件或软件可能会出现问题而导致贸易信息传递的丢失与谬误,使人们对网络传输的可靠性产生疑虑。计算机网络本身容易遭到一些恶意程序的损害,使贸易信息也受到破环。
(四)理解误区问题
人们常常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存在一个误区,即电子商务就是使用Email与客户联络,建立一个网站发布企业信息,促销商品,或者使用第三方贸易平台发布其实这只是电子商务功能的一部分。普通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网络开展业务,而信息化程度高、条件好的企业则可以采用EDI专用网络,按照标准化格式传输交易数据,能获得更高的效率。企业内部也要逐步信息化,将企业的内部网络与Internet联结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
(五)物流体系的制约问题
国际电子商务交易的商品流通,绝大部分仍然需要有一个实物转移,即物流过程。国际电子商务的效率实际上很大部分是要由物流过程的效率性来实现的。如目前为国际电子商务服务的物流企业中有很多是传统的货运企业,数量规模供大于求,质量则有待提高。没有高效率的物流体系作保障,跨国电子商务的无空间距离快速交易的优势就难以体现。
二、促进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结合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加快立法
1.国际电子商务环境下要注意立法保护知识产权
通过缔结国际公约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保护。在国际公约中,针对网络环境,要增加版权保护的新权利,对现有权利像数字化中应用延伸做出解释;在商标保护上,将驰名商标脱离商品及服务而加以专门保护,以适应强化商标专有性的趋势。通过建立一个知识产权法律国际“一体化”标准,加速这个知识产权法律 “一体化”的进程。
2.制定通用的电子合同法律原则
制定通用的法律原则,解决电子合同问题及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电子商务带来的新问题都要求在贸易立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更,使之有利于保护贸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国际电子商务的国际税收协调
在国际电子商务环境下必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尽早实现海关、银行、外汇等部门的无缝连接,实现真正的网上监控与稽查,并由海关、银行、外汇等部门共同进行电子商务认证及电子商务支付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创建一套新型的网上关税体制,防止数字化商品交易利用关税制度的漏洞而发生避税行为。
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补充公司法、税法、会计法等相关法中对企业设立、营运的监管措施,从会计制度上堵塞税收流失,并同时在每次打成电子商务交易后,都开具电子商务交易发票,并将开具的专用发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往银行,作为进行款项结算的依据。一方面要关注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税收对策;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在总体税制上保持协调,甚至在其他经济政策上都要广泛协调,加强在国际税收原则、立法、征管、稽查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加强监控,共同打击逃税和避税,防范税收流失。
(三)解决技术安全
1.安全机制
(1)加密和隐藏机制。机密使信息改变,使攻击者无法读懂信息的内容从而保护信息,隐藏则是将有用的信息隐藏在其他信息中,使攻击者无法发现,从而保证信息的机密性。
(2)认证机制。这是网络安全的基本机制,网络设备之间应相互认证对方身份,以保证正确的操作权利赋予和数据的存取控制,网络也必须认证用户的身份,以保证正确的用户进行正确的操作。
(3)审计。审计是防止内部犯罪和事故后调查取证的基础,通过对一些重要的事件进行记录,在系统发现错误或受到攻击时能定位错误和找到攻击成功的原因。审计信息应具有防止非法删除和修改的措施。
(4)完整性保护。利用密码理论的完整性保护能很好地对付非法篡改。完整性的另一用途是提供不可抵赖服务,当信息源的完整性可以被验证却无法模仿时,收到信息的一方可以认定信息的发送者,数字签名就可以提供这种手段。
(5)权力控制和存取控制。这是主机系统必备的安全手段,系统根据正确的认证,赋予某用户是党的操作权力,使其不能进行越权的操作。该机制一般采用角色管理办法,针对系统需要定义各种角色,然后对他们赋予不同的执行权力。
(6)业务填充。在业务闲时发送无用的随机数据,增加攻击着通过通信流量获得信息的困难,也增加了密码通信的破译难度,发送的随机数据应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能够以假乱真。
2.安全技术
(1)防火墙。防火墙可以用来将企业内部网络与公用网络隔开,还可以被用来保护企业内部网络某一部分的安全。
(2)加密技术。加密保护技术在开发电子商务系统中正起着重要的防盗版作用。密码技术是保证信息的机密性的最重要的方法,要研发和升级现代机密技术,使之更好的服务于网络贸易。
(3)认证技术。认证与认证系统是防止消息被篡改、删除、重放和伪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使接受这能够识别和确认消息的真伪。认证是Internet信息安全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与保密技术彼此独立,加密保证了Internet信息的机密性,认证则保护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个安全的认证系统应满足防伪造、防抵赖、防窃听、防篡改的要求,包括身份(CA)认证和数字签名技术。
(四)发展现代物流
加快建设适应在传统产业和产品交易中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物流体系,要充分考虑电子商务发展对传统国际贸易方式带来的革命性改变趋势,抓住当前物流业中的盲点,整合物流资源,加强物流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建设与国际电子商务相配套的新的物流体系。
(一)法律问题
1.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会由于贸易的无形化、便捷化和无国界化变得更加困难。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如软件的开发商、唱片商、作家以及出版部门等担心他们的产品在电子商务过程中能否得到保护,从而使无形商品的电子化贸易进展缓慢。
2.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电子合同。传统的国界和管辖边界在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中不再使用,使得各种法律中哪一种适用于规范合同义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税收问题
电子商务具有高度隐蔽性和交易的虚拟化等特性,使得海关对跨国电子商务交易征税遇到了许多实际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1.关税征收的困难。如直接通过网上交易信息化产品(如计算机软件),这些交易的产品可以直接在网上传输,其费用的支付也可以经由网络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很难进行设卡征税,这使得关税的征收变得非常困难。
2.交易地点难以确定。在电子商务运作中,由于确定交易人所在地、交易所在地变的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使得在确定应由哪国政府的税务机构向何人征税时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税务机构难以对交易进行追踪,给税收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3.关税征收政策跟不上跨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税务管理部门(包括海关)来不及研究相应的征管对策,更没有系统的法律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电子商务行为,出现了税收管理的缺位,导致应征的税款白白流失。
(三)技术安全问题
1.信息泄露。在贸易中,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内容有可能被第三方窃取,同时交易一方提供给另一方使用的文件可能被第三方非法使用。
2.信息篡改。在贸易过程中,电子交易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修改、删除,这样就使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完整性。
3.信息破坏。这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网络的硬件或软件可能会出现问题而导致贸易信息传递的丢失与谬误,使人们对网络传输的可靠性产生疑虑。计算机网络本身容易遭到一些恶意程序的损害,使贸易信息也受到破环。
(四)理解误区问题
人们常常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存在一个误区,即电子商务就是使用Email与客户联络,建立一个网站发布企业信息,促销商品,或者使用第三方贸易平台发布其实这只是电子商务功能的一部分。普通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网络开展业务,而信息化程度高、条件好的企业则可以采用EDI专用网络,按照标准化格式传输交易数据,能获得更高的效率。企业内部也要逐步信息化,将企业的内部网络与Internet联结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
(五)物流体系的制约问题
国际电子商务交易的商品流通,绝大部分仍然需要有一个实物转移,即物流过程。国际电子商务的效率实际上很大部分是要由物流过程的效率性来实现的。如目前为国际电子商务服务的物流企业中有很多是传统的货运企业,数量规模供大于求,质量则有待提高。没有高效率的物流体系作保障,跨国电子商务的无空间距离快速交易的优势就难以体现。
二、促进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结合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加快立法
1.国际电子商务环境下要注意立法保护知识产权
通过缔结国际公约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保护。在国际公约中,针对网络环境,要增加版权保护的新权利,对现有权利像数字化中应用延伸做出解释;在商标保护上,将驰名商标脱离商品及服务而加以专门保护,以适应强化商标专有性的趋势。通过建立一个知识产权法律国际“一体化”标准,加速这个知识产权法律 “一体化”的进程。
2.制定通用的电子合同法律原则
制定通用的法律原则,解决电子合同问题及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电子商务带来的新问题都要求在贸易立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更,使之有利于保护贸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国际电子商务的国际税收协调
在国际电子商务环境下必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尽早实现海关、银行、外汇等部门的无缝连接,实现真正的网上监控与稽查,并由海关、银行、外汇等部门共同进行电子商务认证及电子商务支付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创建一套新型的网上关税体制,防止数字化商品交易利用关税制度的漏洞而发生避税行为。
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补充公司法、税法、会计法等相关法中对企业设立、营运的监管措施,从会计制度上堵塞税收流失,并同时在每次打成电子商务交易后,都开具电子商务交易发票,并将开具的专用发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往银行,作为进行款项结算的依据。一方面要关注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税收对策;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在总体税制上保持协调,甚至在其他经济政策上都要广泛协调,加强在国际税收原则、立法、征管、稽查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加强监控,共同打击逃税和避税,防范税收流失。
(三)解决技术安全
1.安全机制
(1)加密和隐藏机制。机密使信息改变,使攻击者无法读懂信息的内容从而保护信息,隐藏则是将有用的信息隐藏在其他信息中,使攻击者无法发现,从而保证信息的机密性。
(2)认证机制。这是网络安全的基本机制,网络设备之间应相互认证对方身份,以保证正确的操作权利赋予和数据的存取控制,网络也必须认证用户的身份,以保证正确的用户进行正确的操作。
(3)审计。审计是防止内部犯罪和事故后调查取证的基础,通过对一些重要的事件进行记录,在系统发现错误或受到攻击时能定位错误和找到攻击成功的原因。审计信息应具有防止非法删除和修改的措施。
(4)完整性保护。利用密码理论的完整性保护能很好地对付非法篡改。完整性的另一用途是提供不可抵赖服务,当信息源的完整性可以被验证却无法模仿时,收到信息的一方可以认定信息的发送者,数字签名就可以提供这种手段。
(5)权力控制和存取控制。这是主机系统必备的安全手段,系统根据正确的认证,赋予某用户是党的操作权力,使其不能进行越权的操作。该机制一般采用角色管理办法,针对系统需要定义各种角色,然后对他们赋予不同的执行权力。
(6)业务填充。在业务闲时发送无用的随机数据,增加攻击着通过通信流量获得信息的困难,也增加了密码通信的破译难度,发送的随机数据应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能够以假乱真。
2.安全技术
(1)防火墙。防火墙可以用来将企业内部网络与公用网络隔开,还可以被用来保护企业内部网络某一部分的安全。
(2)加密技术。加密保护技术在开发电子商务系统中正起着重要的防盗版作用。密码技术是保证信息的机密性的最重要的方法,要研发和升级现代机密技术,使之更好的服务于网络贸易。
(3)认证技术。认证与认证系统是防止消息被篡改、删除、重放和伪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使接受这能够识别和确认消息的真伪。认证是Internet信息安全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与保密技术彼此独立,加密保证了Internet信息的机密性,认证则保护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个安全的认证系统应满足防伪造、防抵赖、防窃听、防篡改的要求,包括身份(CA)认证和数字签名技术。
(四)发展现代物流
加快建设适应在传统产业和产品交易中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物流体系,要充分考虑电子商务发展对传统国际贸易方式带来的革命性改变趋势,抓住当前物流业中的盲点,整合物流资源,加强物流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建设与国际电子商务相配套的新的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