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错误层出不穷。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学生出错未必全然是一件坏事情,学习过程中的各类生成性问题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错题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错误资源,使学生了解自己知识盲点,灵活掌握运用知识,理解算理。让“错误”因此而美丽。
一、整合错题资源,创设教学契机
学生是学习主体,因为客观和主观原因的共同制约,出现错题应该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教师要正视学生错题的存在,并注意整合错题资源,将错题进行分类处理,建立错题题库,以便为后面的教学提供服务。教师在错题分析基础上,注意抓住错题中的“闪光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形成重要教学情境,以成功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如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判断题目中的两个量成分什么比例关系,因为读题不审题,抓不住关键字、关键词,经常会出现错误。如:小红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54页,照这样计算,要看完162页的这本书,还需要几天?学生们经常会忽略问题中的“还”,而理解为求“需要几天”。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错题进行归类分析,找出了错题成因,把错误的解题算式和正确的解题算式共同呈现,通过观察、对比,学生发现:162页是这本书的总页数,平常做的题目中问题通常是求“共需要几天?”而这道题是求“还需要几天?”。学生感受到自己做错很可惜,并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没有把题目读完,犯了“经验主义”,所以以后做题时应该养成认真读题、全面思考的好习惯,避免“一字之差”造成错误。教师抓住具有典型性的错题展开分析,并根据致因进行分类处理,体现了错题资源综合运用的意识。学生出现错题后,教师不是追究责任,而是查找成因,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二、调查错题成因,做到“对症下药”
学生出现错题有多重成因,在对错题进行客观分析时,教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对错题进行梳理时,教师要分清错题致因属于客观范畴还是主观范畴,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这是错题分析的关键。如果属于客观原因、个别现象,教师需要给出相应指导和点拔;如果属于主观原因、普遍现象,教师则需要加大处置力度,给学生以更多警示,通过展开多种训练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矫正解题思维。如在教学“百分数”相关内容时,经常练习的题如:有一项工程,计划投资250万元建成,实际只花了23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而同样是这个问题,换一种方式表达:有一项工程,实际花费230万元,比计划节约了2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就会有很多学生做错,列式为“(230-30)÷230,这就说明他们受常规题的思维定势所困,也没有真正理解所要求的百分率的意义,生硬的照搬所谓的解题公式。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从问题入手,采用“扩句”的方法,理解“节约了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比计划节约的部分占计划的百分之几”,用“实际比计划节约的部分”除以“计划花费的钱数”,而“20万元”就是“实际比计划约节的部分”,“计划花费的钱数”却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计划花费的钱数”,这样通过从问题入手分析,学生真正理解了所要求百分率的意义,找出所需要的两个量,再解决此类问题就不会再出错。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为学力基础、学习悟性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其错题表现也会集中到学困生身上,教师要给出针对性教学应对。如:小学数学最常的“单位换算”题:0.4时=( )秒,小时到秒的转化需要乘两次60,但这些学生有的只乘了一次,有的却乘了三次,这说明学生对时、分和秒之间的互化关系和进制规则掌握不清,没有和生活实践结合分析。我们在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区别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与最常见重量、长度等单位不同,另外对于这些特殊进制的单位,教师在教学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感知,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强化训练的小游戏,另外家长也可以借助家庭教育的机会,在生活中多对孩子进行训练。
三、智导错题应用,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出现错题了,教师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愤怒,而是要想方设法,将这些错误当成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智导错题的应用,给学生以更多启迪和警示,让学生形成心理触动。并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训练,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历练这对塑造学生学科综合素质有更多帮助。
四、建立错题簿,做好变式训练
让学生建立错题簿,这是最为普遍的做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给出科学的规划,要让学生学会分辨,不是将所有错题都进行归结,而是要对错题进行筛选,挑选有价值的错题进行集合处理,而且要有清晰的错题分析。特别是致因梳理要清晰,这样才能发挥错题前车之鉴的作用。教师在学生构建错题簿时,不仅要给出必要的技术性指导,还需要启发学生展开变式训练,以进行对应矫正,帮助学生顺利构建学科学习认知。
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课堂训练题目,学生运用相关操作规范进行具体训练,但在实际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错题。教师让学生自行筛选,将有典型性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并给出具体的错因分析。有学生列举了几个典型判断错题。如: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是小数。分析:两个小数相乘,如果小数部分正好进位,小数部分就不存在了,所以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分析:因为小数的介入,乘法出现了新问题。如果小数乘以大于1的数,积未必会大于原来的数了。如:2×0.5=1。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归结性评价,学生从学习互动中获得丰富学习认知。教师让学生自行梳理建立错题本,为学生提供自我认知矫正的机会。学生不仅要集合错题,还要对其进行针对性分析,找出错题致因,这对学生来说会起到引以为戒的作用。学生都会出现一些错题,将这些错题当成一种难得的学习资源,这是最为明智的处理方法。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巧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以四两拔千斤的方法使學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整合错题资源,创设教学契机
学生是学习主体,因为客观和主观原因的共同制约,出现错题应该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教师要正视学生错题的存在,并注意整合错题资源,将错题进行分类处理,建立错题题库,以便为后面的教学提供服务。教师在错题分析基础上,注意抓住错题中的“闪光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形成重要教学情境,以成功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如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判断题目中的两个量成分什么比例关系,因为读题不审题,抓不住关键字、关键词,经常会出现错误。如:小红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54页,照这样计算,要看完162页的这本书,还需要几天?学生们经常会忽略问题中的“还”,而理解为求“需要几天”。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错题进行归类分析,找出了错题成因,把错误的解题算式和正确的解题算式共同呈现,通过观察、对比,学生发现:162页是这本书的总页数,平常做的题目中问题通常是求“共需要几天?”而这道题是求“还需要几天?”。学生感受到自己做错很可惜,并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没有把题目读完,犯了“经验主义”,所以以后做题时应该养成认真读题、全面思考的好习惯,避免“一字之差”造成错误。教师抓住具有典型性的错题展开分析,并根据致因进行分类处理,体现了错题资源综合运用的意识。学生出现错题后,教师不是追究责任,而是查找成因,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二、调查错题成因,做到“对症下药”
学生出现错题有多重成因,在对错题进行客观分析时,教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对错题进行梳理时,教师要分清错题致因属于客观范畴还是主观范畴,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这是错题分析的关键。如果属于客观原因、个别现象,教师需要给出相应指导和点拔;如果属于主观原因、普遍现象,教师则需要加大处置力度,给学生以更多警示,通过展开多种训练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矫正解题思维。如在教学“百分数”相关内容时,经常练习的题如:有一项工程,计划投资250万元建成,实际只花了23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而同样是这个问题,换一种方式表达:有一项工程,实际花费230万元,比计划节约了2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就会有很多学生做错,列式为“(230-30)÷230,这就说明他们受常规题的思维定势所困,也没有真正理解所要求的百分率的意义,生硬的照搬所谓的解题公式。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从问题入手,采用“扩句”的方法,理解“节约了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比计划节约的部分占计划的百分之几”,用“实际比计划节约的部分”除以“计划花费的钱数”,而“20万元”就是“实际比计划约节的部分”,“计划花费的钱数”却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计划花费的钱数”,这样通过从问题入手分析,学生真正理解了所要求百分率的意义,找出所需要的两个量,再解决此类问题就不会再出错。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为学力基础、学习悟性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其错题表现也会集中到学困生身上,教师要给出针对性教学应对。如:小学数学最常的“单位换算”题:0.4时=( )秒,小时到秒的转化需要乘两次60,但这些学生有的只乘了一次,有的却乘了三次,这说明学生对时、分和秒之间的互化关系和进制规则掌握不清,没有和生活实践结合分析。我们在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区别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与最常见重量、长度等单位不同,另外对于这些特殊进制的单位,教师在教学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感知,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强化训练的小游戏,另外家长也可以借助家庭教育的机会,在生活中多对孩子进行训练。
三、智导错题应用,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出现错题了,教师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愤怒,而是要想方设法,将这些错误当成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智导错题的应用,给学生以更多启迪和警示,让学生形成心理触动。并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训练,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历练这对塑造学生学科综合素质有更多帮助。
四、建立错题簿,做好变式训练
让学生建立错题簿,这是最为普遍的做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给出科学的规划,要让学生学会分辨,不是将所有错题都进行归结,而是要对错题进行筛选,挑选有价值的错题进行集合处理,而且要有清晰的错题分析。特别是致因梳理要清晰,这样才能发挥错题前车之鉴的作用。教师在学生构建错题簿时,不仅要给出必要的技术性指导,还需要启发学生展开变式训练,以进行对应矫正,帮助学生顺利构建学科学习认知。
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课堂训练题目,学生运用相关操作规范进行具体训练,但在实际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错题。教师让学生自行筛选,将有典型性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并给出具体的错因分析。有学生列举了几个典型判断错题。如: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是小数。分析:两个小数相乘,如果小数部分正好进位,小数部分就不存在了,所以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分析:因为小数的介入,乘法出现了新问题。如果小数乘以大于1的数,积未必会大于原来的数了。如:2×0.5=1。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归结性评价,学生从学习互动中获得丰富学习认知。教师让学生自行梳理建立错题本,为学生提供自我认知矫正的机会。学生不仅要集合错题,还要对其进行针对性分析,找出错题致因,这对学生来说会起到引以为戒的作用。学生都会出现一些错题,将这些错题当成一种难得的学习资源,这是最为明智的处理方法。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巧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以四两拔千斤的方法使學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