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遥远的光亮是什么呢?或许是一种“未来我的人生要像这样”的模糊的感觉。
我在学业上一直有遥远的光亮,但考试从不是我的主要目标。初中的时候,我平生最爱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了《火与冰》,于是我和几个朋友后来一直追随先锋文学。语文老师鼓励我们自由写作,于我是寫了幽默点评三国,也写了讽刺现实,还写了几部小说。那个时候的我,野心勃勃地想要出版一本畅销书。
但高一之后,一系列阅读让我开始无法提笔。先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读后就被惊呆了:怎么还能有人写得这么好?他不动声色的讽刺、突如其来的转折、惊人的想象,一切都是更高级的写作手法。
跟马尔克斯的现实讽刺相比,青年先锋文学作家就显得太浅白了,而我的写作,更是幼稚得让人不忍直视。然后我读到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又被惊呆了:怎么还能有人如此轻灵又深刻?没有任何炫耀学识的大段落,没有厚重的历史,但就是能在每个章节中读出哲学的闪光,看出洞察。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写作就谦卑多了。还是试着写了点儿小说,但一直没有贸然投出。我心里有了光,是马尔克斯、卡尔维诺、罗曼罗兰、福克纳、塞林格、博尔赫斯、加缪。
因为心中有光存在,因此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成功。即使高考作文写得还不错,即使出了书,即使得了雨果奖,在心里仍然和那遥远的光芒差得太远太远。至今我仍活在时常的气馁中,但在气馁中继续给自己鼓起勇气。
02
也有人问我,你这么喜欢文学,高三又得了新概念作文一等奖,为什么不读中文系?一方面原因是,我没觉得新概念作文获奖就能证明自己有文学才能,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心里当时还有另一个更远、更强烈的光芒在闪耀。
这要追溯到小学三年级时,我爱上了看《少年科学画报》,被里面颇有趣味的机器人漫画迷住了。后来读《十万个为什么》,我在天文卷里读到,宇宙里有一种奇特的星星:“中子星上面每一立方厘米物质,都需要一万艘万吨巨轮才能推动。”我当时惊呆了。后来不止一次跟人讲过,每个人一生中可能都会有一些晕眩时刻,而这就是让我目瞪口呆的晕眩时刻。
从9岁开始,我就想学天文学。中间虽有反复摇摆,但是最终我第一志愿仍旧填了物理系。为什么不报中文系?因为我最大的梦想是住在群星之巅啊!
高三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一些有关量子力学的科普作品,被深深吸引住了。后来,顺着这条线,我读到了玻尔、海森堡和薛定谔。
在这个时候,我正式找到了人生最大的偶像:薛定谔。后来读到他的一篇文章,《有关宇宙与人的意识》,让我一下子有开窍的感觉:有关意识的本质,有关感官与现实的关系。
在那之后,我热烈地爱上了科学哲学,又找了薛定谔、笛卡尔、莱布尼茨、牛顿的一些文章。我后来了解到,薛定谔三十几岁发表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他写的一本小册子《生命是什么》直接影响到克里克发现DNA。他对古典哲学和古印度哲学有深入研究,他懂六国语言,曾经把《荷马史诗》从古希腊语翻译成德语,他业余时间喜欢写诗,喜欢雕塑,喜欢和是生物学家的友人一起散步、讨论生命哲学。他低调、内敛、思辨,对曾经历过的二战磨难讲得云淡风轻。
他就是我最想成为的那类人:洞悉世界,洗尽铅华。
大学时最大的失落,就是发现我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成果,恐怕永远也赶不上偶像的哪怕半成了。我对物理实验现象的理解只能做到皮毛,没办法参透出更高层次的规律;我的数学能力也很局限,心里的图景完全没法用数学语言去表达。这时才知道,偶像轻描淡写中导出的方程换成别人有多不容易。
有人问我,大学时的失落和焦虑是不是因为在班里排名不好?其实这只是很少一部分原因,我心里巨大的忧伤,是发现自己一辈子也达不到偶像的思维境界。
03
我的成长就是这样,与不断的忧伤相伴。永远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心中的光很遥远,只能做到期望的一小部分。如果目标是100,那么我的人生成就加起来也到不了10。
我的努力是因为心中有光,忧伤也是因为心中的光。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我心中也有“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才是真正值得追寻的光。
在这样反反复复失落和忧伤的过程中,我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所得。如果你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100,最后哪怕只做到10,内心失落,但也会惊讶地发现,自己觉得很拿不出手的成绩已经比周围环境的要求高一些了。对周围来说,做到10已然不错。
把梦做大一点没坏处,梦做大了,现实中的挑战都是小事。即使充满失落和忧伤,在别人看来也已经挺成功了。把梦做大一点,看得远一点,即使做不到也没关系。即使到不了宇宙尽头,也强于只看到水塘尽头。
04
我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求知,都是因为阅读。我以阅读爱上知识,再进入学校学习,这是我学习主要的动力来源。在阅读的世界里,我能了解广博的宇宙,知道知识的联系和范围。学校的考点是知识海洋的小岛,先见到海洋,再学习小岛,自然不觉得费力。
在阅读的世界里,我能见到千奇百怪的人生,知道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人,内心追求的是什么价值。我读到什么是尴尬、什么是冲突、什么是怆痛,也读到外表下的思绪的水流。这让我明白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也让我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更容易建立心灵之间的沟通。
在阅读的世界里,我能见到这个世界上真正杰出的人、了不起的思想、伟大的作品都是什么样。因为有这些参照,自己永远有追求的目标。这些目标让我谦卑,不会因为现实中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会知道,那些真正杰出的灵魂,是绝不屑于为这点成绩而自满的。这些目标也让我收获人生,即使失落而忧伤,追求也仍然高于现实。
后面的所有人生追求,都是由此顺理成章的事情。我的所有梦想与失落、忧伤与坚强,都源于阅读。阅读让我有骄傲的梦想,也让我有谦卑的自知,让我知道,自己没有做到的,永远比做到的多得多。
遥远的光亮是什么呢?或许是一种“未来我的人生要像这样”的模糊的感觉。
我在学业上一直有遥远的光亮,但考试从不是我的主要目标。初中的时候,我平生最爱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了《火与冰》,于是我和几个朋友后来一直追随先锋文学。语文老师鼓励我们自由写作,于我是寫了幽默点评三国,也写了讽刺现实,还写了几部小说。那个时候的我,野心勃勃地想要出版一本畅销书。
但高一之后,一系列阅读让我开始无法提笔。先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读后就被惊呆了:怎么还能有人写得这么好?他不动声色的讽刺、突如其来的转折、惊人的想象,一切都是更高级的写作手法。
跟马尔克斯的现实讽刺相比,青年先锋文学作家就显得太浅白了,而我的写作,更是幼稚得让人不忍直视。然后我读到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又被惊呆了:怎么还能有人如此轻灵又深刻?没有任何炫耀学识的大段落,没有厚重的历史,但就是能在每个章节中读出哲学的闪光,看出洞察。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写作就谦卑多了。还是试着写了点儿小说,但一直没有贸然投出。我心里有了光,是马尔克斯、卡尔维诺、罗曼罗兰、福克纳、塞林格、博尔赫斯、加缪。
因为心中有光存在,因此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成功。即使高考作文写得还不错,即使出了书,即使得了雨果奖,在心里仍然和那遥远的光芒差得太远太远。至今我仍活在时常的气馁中,但在气馁中继续给自己鼓起勇气。
02
也有人问我,你这么喜欢文学,高三又得了新概念作文一等奖,为什么不读中文系?一方面原因是,我没觉得新概念作文获奖就能证明自己有文学才能,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心里当时还有另一个更远、更强烈的光芒在闪耀。
这要追溯到小学三年级时,我爱上了看《少年科学画报》,被里面颇有趣味的机器人漫画迷住了。后来读《十万个为什么》,我在天文卷里读到,宇宙里有一种奇特的星星:“中子星上面每一立方厘米物质,都需要一万艘万吨巨轮才能推动。”我当时惊呆了。后来不止一次跟人讲过,每个人一生中可能都会有一些晕眩时刻,而这就是让我目瞪口呆的晕眩时刻。
从9岁开始,我就想学天文学。中间虽有反复摇摆,但是最终我第一志愿仍旧填了物理系。为什么不报中文系?因为我最大的梦想是住在群星之巅啊!
高三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一些有关量子力学的科普作品,被深深吸引住了。后来,顺着这条线,我读到了玻尔、海森堡和薛定谔。
在这个时候,我正式找到了人生最大的偶像:薛定谔。后来读到他的一篇文章,《有关宇宙与人的意识》,让我一下子有开窍的感觉:有关意识的本质,有关感官与现实的关系。
在那之后,我热烈地爱上了科学哲学,又找了薛定谔、笛卡尔、莱布尼茨、牛顿的一些文章。我后来了解到,薛定谔三十几岁发表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他写的一本小册子《生命是什么》直接影响到克里克发现DNA。他对古典哲学和古印度哲学有深入研究,他懂六国语言,曾经把《荷马史诗》从古希腊语翻译成德语,他业余时间喜欢写诗,喜欢雕塑,喜欢和是生物学家的友人一起散步、讨论生命哲学。他低调、内敛、思辨,对曾经历过的二战磨难讲得云淡风轻。
他就是我最想成为的那类人:洞悉世界,洗尽铅华。
大学时最大的失落,就是发现我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成果,恐怕永远也赶不上偶像的哪怕半成了。我对物理实验现象的理解只能做到皮毛,没办法参透出更高层次的规律;我的数学能力也很局限,心里的图景完全没法用数学语言去表达。这时才知道,偶像轻描淡写中导出的方程换成别人有多不容易。
有人问我,大学时的失落和焦虑是不是因为在班里排名不好?其实这只是很少一部分原因,我心里巨大的忧伤,是发现自己一辈子也达不到偶像的思维境界。
03
我的成长就是这样,与不断的忧伤相伴。永远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心中的光很遥远,只能做到期望的一小部分。如果目标是100,那么我的人生成就加起来也到不了10。
我的努力是因为心中有光,忧伤也是因为心中的光。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我心中也有“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才是真正值得追寻的光。
在这样反反复复失落和忧伤的过程中,我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所得。如果你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100,最后哪怕只做到10,内心失落,但也会惊讶地发现,自己觉得很拿不出手的成绩已经比周围环境的要求高一些了。对周围来说,做到10已然不错。
把梦做大一点没坏处,梦做大了,现实中的挑战都是小事。即使充满失落和忧伤,在别人看来也已经挺成功了。把梦做大一点,看得远一点,即使做不到也没关系。即使到不了宇宙尽头,也强于只看到水塘尽头。
04
我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求知,都是因为阅读。我以阅读爱上知识,再进入学校学习,这是我学习主要的动力来源。在阅读的世界里,我能了解广博的宇宙,知道知识的联系和范围。学校的考点是知识海洋的小岛,先见到海洋,再学习小岛,自然不觉得费力。
在阅读的世界里,我能见到千奇百怪的人生,知道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人,内心追求的是什么价值。我读到什么是尴尬、什么是冲突、什么是怆痛,也读到外表下的思绪的水流。这让我明白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也让我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更容易建立心灵之间的沟通。
在阅读的世界里,我能见到这个世界上真正杰出的人、了不起的思想、伟大的作品都是什么样。因为有这些参照,自己永远有追求的目标。这些目标让我谦卑,不会因为现实中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会知道,那些真正杰出的灵魂,是绝不屑于为这点成绩而自满的。这些目标也让我收获人生,即使失落而忧伤,追求也仍然高于现实。
后面的所有人生追求,都是由此顺理成章的事情。我的所有梦想与失落、忧伤与坚强,都源于阅读。阅读让我有骄傲的梦想,也让我有谦卑的自知,让我知道,自己没有做到的,永远比做到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