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比较阅读活动的两种方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krrock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开展比较阅读活动,让学生思考作品之间有何不同。下面,笔者就以同一题材的作品为例,谈谈如何开展比较阅读活动。
  一、从表达方式入手。开展比较阅读活动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往往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比如,说明可以简明扼要地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说清楚;议论可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表达方式人手,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些作品的体裁不同,但题材相同,都是借“赤壁”来表达自己的情思。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些作品都将叙事、写景、抒情等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却各有侧重。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描写、抒情为主,记叙、议论的成分较少。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浪”的壮阔景象,描写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人物形象,点出了词人怀古的内容,交代了词人心中的英雄——周瑜,确定了词作要塑造和歌颂的对象,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前赤壁赋》主要运用了记叙、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主客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前赤壁赋》中,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感受,而主人苏子所表达的则是他超脱天地、俯察人与宇宙的感悟,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发的。《后赤壁赋》前半部分描写,后半部分记叙,中间夹杂了一些抒情的内容。在文章中,作者写了赤壁的高、月的清、水的缓,描绘了一幅独特的初冬夜景。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呢?有学生说:“《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是赋,形式自由灵活,比较适合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不方便记叙,却很适合写景抒情。”
  二、从修辞手法入手。开展比较阅读活动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用典等。不同的修辞手法也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表现出来,使事物的形象更加生动;夸张可以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修辞手法人手,引导学生开展比较阅读活动。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中都引用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引用了火烧赤壁的典故,写出了周瑜的风姿潇洒、年轻有为。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浸以鱼油,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作者借此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在《前赤壁赋》中,作者来到孙、曹交兵的赤壁,联想到曹孟德。月明之夜,作者想到了“月明星稀”的诗句。作者借孟德之诗写眼前之景,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曹操是“固一世之雄”,而你我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可是像曹操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何况我们这些“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人物呢?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后赤壁赋》中没有用典,只是描写了“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等景象,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学生可以知道,这是作者被贬黄州时候所写的赋,此时的苏轼内心十分怅然,只能借助树叶、月光等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此,学生就会发现:一样的赤壁景色,呈现出的境界却不相同。这是因为作者使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
  总之,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比较文本、阅读文本,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杨州市高邮中学)
其他文献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一些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只关注小说的故事情节,忽略了其他要素,导致无法深入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下面,笔者就以鲁迅的《祝福》为例,谈谈如何在小说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一、从肖像描写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进行描写。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
期刊
校本课程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以民间艺术为突破口,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我校的校本课程收录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南乡田歌”的部分作品。这类作品具有俚俗直白、朗朗上口的特点,集中体现了丹徒地方文化的特色。下面,笔者就以丹徒民歌为例,谈谈如何依托校本课程,传承优秀的地方文化。  一、联系旧知识。引导学生感受“重章叠唱”之美  “重章叠唱”是指作品中,相同或相近的语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高中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使高中生更加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下面,笔者就谈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教学中融入音乐  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教学氛围,给高中生不同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播放音乐,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学生在音乐的感染和熏陶下会快速走进课文,感受文本的
期刊
“项目教学法”注重实践与探究,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互帮互助的能力。教师采用这种方法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面以《雷雨》教学为例进行讲解。  一、项目实施前的准备  在项目实施前,教师首先要确定项目内容及任务;其次,要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作品、观看戏剧,让他们积极搜集与作品相关的资料,重点把握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另外,在项目开始前,教师要向学生发放项目评价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境教学法日益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利用微课创设问题情境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会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听和记,不能自己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经被很多教师运用到了教学之中,其鲜明逼真、生动有趣的视频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
期刊
当前,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各大中小學延期开学。在此期间,各中小学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可以说,一些教师从未接触过“线上教学”,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都有所欠缺。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进行“线上教学”的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在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过程中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
期刊
2020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测评体系的深层内核可以解读为核心价值‘金线’与思维‘银线’的融通汇合,其中核心价值‘金线’贯穿始终;能力素养取向的‘银线’,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探索,常做常新;情境作为考查载体,是‘金线’和‘银线’的穿连线。”  这一评价体系非常重视对高中生的情境感知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情境,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下面,笔
期刊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之花的种子播种在语文课堂上,使语文课堂“芳香四溢”……  一、钻研语文教材。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  语文教材是文学作品和优秀文化的集合体。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在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钻研语文教材,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使学生时时刻刻受到
期刊
当前,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笔者建议广大语文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就谈谈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和方法。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1.能再现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再现课文内容,可以使学生
期刊
“起承转合”是古人常用_的行文方法:其实,教学也需要“起承转合”。下面,笔者就以《祝福》为例,谈谈“起承转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起”:创设教学情境  “起”,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前导入。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作准备。我们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导人新课,将他们引人相应的情境之中。  以鲁迅的《祝福》为例。我们在教学的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