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开展比较阅读活动,让学生思考作品之间有何不同。下面,笔者就以同一题材的作品为例,谈谈如何开展比较阅读活动。
一、从表达方式入手。开展比较阅读活动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往往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比如,说明可以简明扼要地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说清楚;议论可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表达方式人手,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些作品的体裁不同,但题材相同,都是借“赤壁”来表达自己的情思。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些作品都将叙事、写景、抒情等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却各有侧重。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描写、抒情为主,记叙、议论的成分较少。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浪”的壮阔景象,描写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人物形象,点出了词人怀古的内容,交代了词人心中的英雄——周瑜,确定了词作要塑造和歌颂的对象,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前赤壁赋》主要运用了记叙、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主客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前赤壁赋》中,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感受,而主人苏子所表达的则是他超脱天地、俯察人与宇宙的感悟,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发的。《后赤壁赋》前半部分描写,后半部分记叙,中间夹杂了一些抒情的内容。在文章中,作者写了赤壁的高、月的清、水的缓,描绘了一幅独特的初冬夜景。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呢?有学生说:“《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是赋,形式自由灵活,比较适合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不方便记叙,却很适合写景抒情。”
二、从修辞手法入手。开展比较阅读活动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用典等。不同的修辞手法也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表现出来,使事物的形象更加生动;夸张可以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修辞手法人手,引导学生开展比较阅读活动。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中都引用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引用了火烧赤壁的典故,写出了周瑜的风姿潇洒、年轻有为。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浸以鱼油,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作者借此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在《前赤壁赋》中,作者来到孙、曹交兵的赤壁,联想到曹孟德。月明之夜,作者想到了“月明星稀”的诗句。作者借孟德之诗写眼前之景,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曹操是“固一世之雄”,而你我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可是像曹操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何况我们这些“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人物呢?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后赤壁赋》中没有用典,只是描写了“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等景象,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学生可以知道,这是作者被贬黄州时候所写的赋,此时的苏轼内心十分怅然,只能借助树叶、月光等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此,学生就会发现:一样的赤壁景色,呈现出的境界却不相同。这是因为作者使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
总之,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比较文本、阅读文本,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杨州市高邮中学)
一、从表达方式入手。开展比较阅读活动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往往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比如,说明可以简明扼要地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说清楚;议论可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表达方式人手,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些作品的体裁不同,但题材相同,都是借“赤壁”来表达自己的情思。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些作品都将叙事、写景、抒情等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却各有侧重。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描写、抒情为主,记叙、议论的成分较少。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浪”的壮阔景象,描写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人物形象,点出了词人怀古的内容,交代了词人心中的英雄——周瑜,确定了词作要塑造和歌颂的对象,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前赤壁赋》主要运用了记叙、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主客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前赤壁赋》中,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感受,而主人苏子所表达的则是他超脱天地、俯察人与宇宙的感悟,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发的。《后赤壁赋》前半部分描写,后半部分记叙,中间夹杂了一些抒情的内容。在文章中,作者写了赤壁的高、月的清、水的缓,描绘了一幅独特的初冬夜景。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呢?有学生说:“《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是赋,形式自由灵活,比较适合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不方便记叙,却很适合写景抒情。”
二、从修辞手法入手。开展比较阅读活动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用典等。不同的修辞手法也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表现出来,使事物的形象更加生动;夸张可以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修辞手法人手,引导学生开展比较阅读活动。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中都引用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引用了火烧赤壁的典故,写出了周瑜的风姿潇洒、年轻有为。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浸以鱼油,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作者借此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在《前赤壁赋》中,作者来到孙、曹交兵的赤壁,联想到曹孟德。月明之夜,作者想到了“月明星稀”的诗句。作者借孟德之诗写眼前之景,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曹操是“固一世之雄”,而你我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可是像曹操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何况我们这些“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人物呢?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后赤壁赋》中没有用典,只是描写了“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等景象,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学生可以知道,这是作者被贬黄州时候所写的赋,此时的苏轼内心十分怅然,只能借助树叶、月光等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此,学生就会发现:一样的赤壁景色,呈现出的境界却不相同。这是因为作者使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
总之,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比较文本、阅读文本,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杨州市高邮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