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会话教学中,除了传统教学法之外,正在不断引进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等诸多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基础教育的现状入手,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日语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基础教育 日语会话教学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20-02
一、基础教育阶段日语会话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会话教学中,除了传统教学法之外,正在不断引进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等诸多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现状一:很多教师感到会话教学难,无从入手。
在基础教育阶段,会话教学一直是日语课堂教学的难点,会话教学并未如高校日语专业那样,将基础日语与日语会话分开,而是糅杂在一起,这就要求中学教师自己将会话内容进行提炼与整合,并在课堂中给予适当地时间分配。尤其是近年来新上岗的日语教师增多,更是感到会话教学难以操作和把握。出色的会话教学,需要掌握会话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方法,需要教师找到合适自身会话教学的新路子,使教学“有法可依”。
现状二:部分教师缺乏好的方法,课前准备不充分。
有些教师依然受到日本语教育语法奠基人寺村秀夫“实用主义”语法体系的影响,在会话教学中的做法是直接把会话内容呈现给学生,然后一个词、一个词地分析、讲解、翻译,把会话课上得支离破碎,既枯燥又不符合会话教学的理念。整堂会话教学忽视了“交流沟通能力”,忽视了人际交往所需的除语法之外的其他方面的能力要求。
现状三:部分教师对会话课没有全面的认识,观念守旧。
目前的外语教学,依然还是有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理念。当前的义务教育虽然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受到“中考”“高考”的影响,教学中依然强调“语法能力”,“构词造句能力”。有的教师认为,会话就是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中的“说”,上课时让学生多说就行了。他们把会话课上得很热闹,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张口说话的机会,但依然将重点置于教科书中重点句型的讲解与背诵上。
二、关于基础教育阶段会话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必须转变思想,以适应国际教学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课程标准正在逐渐与国际日语教学的大方向接轨。新的《标准》颁布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语能力测试也开始实施新的“日本语教育标准(JF日本語教育スタンダード)”。这个标准参照2001年发表的“欧洲共同体语言能力标准(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Learning , teaching , assessment)”(以下简称CEFR)的理念研制,于2010年3月颁布试行。
依据这个标准,日语能力测试也发生了变化。除了测试语言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测试学生会不会用。有没有“課題遂行能力”和为了达到该目的的“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能力”。这种新的测试方向,对世界各国开展的日语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检测“运用基本语言知识完成人际交往相关任务的能力”的主旨彰显出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作用应该受到重视。学习语言要学以致用,其中的“用”就是人际交流。
2.充分认识会话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反思。
根据“三段论”的逻辑推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既然会话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仅从说的角度安排教学显然是不够的。需要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综合发展的角度思考会话教学。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第一体现是“会话”。在教学中,我们应对学生的人际交流予以更多关注,使学生通过“会话”达到心与心的交流,关注如何运用语言实现“说话人”与“听话人”,即会话双方的精神握手。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日语会话教学强调语言语法的准确度,更多地关注说话人的语法再现能力。忽视听话人对说话人的反作用。这样的“会话”仅是“单方面”的“说”,或是事前规定好的“会话”,而不是随机应变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是,教学的语言环境,语言知识及文化背景的储备也非常薄弱,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地自己表达想说的意思,这些都是日语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和正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倩.如何提高日语会话教学的实践性[J].时代教育.2013(09)
【关键词】基础教育 日语会话教学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20-02
一、基础教育阶段日语会话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会话教学中,除了传统教学法之外,正在不断引进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等诸多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现状一:很多教师感到会话教学难,无从入手。
在基础教育阶段,会话教学一直是日语课堂教学的难点,会话教学并未如高校日语专业那样,将基础日语与日语会话分开,而是糅杂在一起,这就要求中学教师自己将会话内容进行提炼与整合,并在课堂中给予适当地时间分配。尤其是近年来新上岗的日语教师增多,更是感到会话教学难以操作和把握。出色的会话教学,需要掌握会话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方法,需要教师找到合适自身会话教学的新路子,使教学“有法可依”。
现状二:部分教师缺乏好的方法,课前准备不充分。
有些教师依然受到日本语教育语法奠基人寺村秀夫“实用主义”语法体系的影响,在会话教学中的做法是直接把会话内容呈现给学生,然后一个词、一个词地分析、讲解、翻译,把会话课上得支离破碎,既枯燥又不符合会话教学的理念。整堂会话教学忽视了“交流沟通能力”,忽视了人际交往所需的除语法之外的其他方面的能力要求。
现状三:部分教师对会话课没有全面的认识,观念守旧。
目前的外语教学,依然还是有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理念。当前的义务教育虽然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受到“中考”“高考”的影响,教学中依然强调“语法能力”,“构词造句能力”。有的教师认为,会话就是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中的“说”,上课时让学生多说就行了。他们把会话课上得很热闹,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张口说话的机会,但依然将重点置于教科书中重点句型的讲解与背诵上。
二、关于基础教育阶段会话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必须转变思想,以适应国际教学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课程标准正在逐渐与国际日语教学的大方向接轨。新的《标准》颁布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语能力测试也开始实施新的“日本语教育标准(JF日本語教育スタンダード)”。这个标准参照2001年发表的“欧洲共同体语言能力标准(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Learning , teaching , assessment)”(以下简称CEFR)的理念研制,于2010年3月颁布试行。
依据这个标准,日语能力测试也发生了变化。除了测试语言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测试学生会不会用。有没有“課題遂行能力”和为了达到该目的的“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能力”。这种新的测试方向,对世界各国开展的日语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检测“运用基本语言知识完成人际交往相关任务的能力”的主旨彰显出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作用应该受到重视。学习语言要学以致用,其中的“用”就是人际交流。
2.充分认识会话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反思。
根据“三段论”的逻辑推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既然会话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仅从说的角度安排教学显然是不够的。需要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综合发展的角度思考会话教学。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第一体现是“会话”。在教学中,我们应对学生的人际交流予以更多关注,使学生通过“会话”达到心与心的交流,关注如何运用语言实现“说话人”与“听话人”,即会话双方的精神握手。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日语会话教学强调语言语法的准确度,更多地关注说话人的语法再现能力。忽视听话人对说话人的反作用。这样的“会话”仅是“单方面”的“说”,或是事前规定好的“会话”,而不是随机应变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是,教学的语言环境,语言知识及文化背景的储备也非常薄弱,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地自己表达想说的意思,这些都是日语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和正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倩.如何提高日语会话教学的实践性[J].时代教育.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