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化的属下阶层——解读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斯皮瓦克的属下研究以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对西方白人女性文学文本进行后殖民解读,不仅拓宽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空间, 并且丰富发展了后殖民批评理论,对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大意义。
  【关键词】:斯皮瓦克;属下;女性;后殖民女性主义
  印度裔美国女学者盖娅特里·斯皮瓦克是当今著名后殖民批评家,其批评被称为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其原因在于她既是后殖民批评家,又是女性主义者;她的理论批评既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话语,又反对男权中心话语。她的“属下”研究将性别视角引进了后殖民批评,把性别话题作为后殖民批评独特的分析类型,以性别的视角进行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
  在斯皮瓦克看来,妇女和第三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民族的状况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掌握话语霸权的西方凝视下,东方被建构成了一个与真实截然不同的东方,成为了一个被西方按照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建构的虚幻想象,这种想象体现了帝国对他者的控制和虚构,是其表达自我优越意识的一种霸权话语。同样,在男权主义权力话语下女性亦被剥夺了表达自我的能力,成为沉默的、没有话语权的他者。与白人男性的主体地位相比,后殖民地和女性都处于被边缘化的从属地位,是不能发声的他者。基于此,二者寻找到了对话与联合的契合点,共同向西方霸权话语发起挑战。两种理论相结合形成了“后殖民女性主义”。
  斯皮瓦克采用“属下”一词指代依附于殖民宗主国的第三世界被压迫和被边缘化的群体。“属下”的概念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在《狱中杂记》首次提出,用于指代缺乏自主性、没有权利的人群和阶层,后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左翼英国历史学家改造,经印度属下阶层小组开发,再由斯皮瓦克最终定型。她在其卓富影响力的论文《属下能说话吗》中分析道,在属下阶级主体被抹去的过程中,性别的差异被加倍地抹去了,她充分分析了属下女性阶层的困境,指出失去了自身主体性的女性群体承受着双重权力话语,即白人中心主义和男权中心主义的压制而成为沉默失语的群体。因此,第三世界的女性受到西方和性别的双重压迫,是属下的属下,边缘的边缘。斯皮瓦克的属下女性理论,其主题是反对西方的殖民话语和男权中心话语,批判西方的霸权意识、殖民主义意识和殖民主义的叙事;与此同时,她还质疑欧洲中心主的产物——西方白人女性主义,反对和抵制女性理论中的白人主义的话语霸权。斯皮瓦克批判了西方女性主义所宣扬的普适性,指出其忽略了女性间的种族、文化等差异,有意无意地与殖民主义合谋。
  在《一个国际框架中的法国女性主义》一文中,斯皮瓦克以克里斯蒂瓦的《关于中国妇女》为例,批评了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者的自恋。在她看来,作者以第一世界女性凝视的姿态将第三世界的女性作为一个“他者”,在作品的主题、人物刻画和叙事手法上扭曲了中国人、中国文化,使作者可以借此抵消女性主义诉求中内含的威胁,使希望肯定西方优越性的读者乐于接受女性主义的诉求,从而西方女性主义者希望改变现状的愿望可以借此表述为如何使西方更像其自身的一种保守行为,而不是意欲重构西方的激进行动。在斯皮瓦克看来,西方白人女性主义者无视其他种族妇女的存在,将种族、地域、阶级等因素排除在女性主义视域之外,不自觉地表现了男权传统的霸权主义或帝国主义女性主义。历史和文学中的属下女性已被打上了父权制和殖民化过程的烙印,从而在西方话语和男性话语的双重建构下,成为虚构和想象中的他者。
  性别化的属下阶层作为斯皮瓦克的重要概念,对于更好地解读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至关重要;而作为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关键词,其对当今中国现实发展亦颇具价值。当今中国处在摆脱半殖民主义社会阴影的历史过程中,历史与现代的价值判断、东方文明與西方文明孰优孰劣、是否要借助西方理论武器来取得东方的独立、能否从古代东方经典著作中寻求改革的依据等种种问题恰恰证明了一个事实:西方的殖民侵略是根深蒂固的,不仅仅是财富和物质的掠夺,甚至是文化上的渗透和移植,西方理论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确立了在东方的主体地位,并且影响了每一个东方人,无论是精英主义分子还是普通属下阶层,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的思维和生活,这正是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需要关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Spivak, G. C. “Three Women’s Texts and a Critique of Imperialism”, Critical Inquiry 12 (1), 1985.
  [2]Spivak, G. C.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Ed. Cary Nelson and Lawrence Grossberg Marxism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London: Macmilan, 1988.
  [3]Spivak, G. C. Outside in the Teaching Machine, NY and London: Rouledge, 1993.
  [4]林树明:《性别意识与族群政治的复杂纠葛: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外国文学研究》, 2002, (3).
  [5]陶家俊:《后殖民》,《外国文学》2005年第2期
其他文献
街边阴暗的角落里趴着一只硕大的灰黄色拉布拉多犬。因为饥饿的缘故,它正咽着口水,肚子里发出“咕咕”的声音。这是一只流浪狗,毛皮上沾满了尘土,爪子里塞满了泥。没有人喜欢它,也没有人愿意接近它。我们姑且就叫它多多吧。  多多已经饿了很久,它耷拉着眼皮,无精打采。它自己都不记得它上一次是什么时候进的食,它只记得那点食物它只花了一分钟就吃的精光,而它现在实在是饿的迈不开步子。但是饥饿感再一次的袭来,逼迫着它
期刊
【摘要】:微課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高效便捷,具有针对性,能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性科目,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但是学生却不予以重视。微课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性,,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职语文;微课;应用管理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
期刊
【摘要】: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听力活动是对所听的内容知觉、注意、进而理解的有目的有任务的活动,知觉的主动性、任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实施“任务型教学”;选择可以理解的真实语言材料,并将材料加工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完成语言交际任务,来培养各项语言技能,习得目的语。  【关键词】:听力理解;任务型教学;听力教学   
期刊
【摘要】: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组合作是经典的课堂学习模式,它能促进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与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动手又动脑的课程,小组合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依靠组内成员的力量达到共同进步。初中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本文从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转变观念,创新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合理的分组,借小组合作促发展;精选合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工作,说到底是做学生工作。在当今教育改革深入发展,不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时期,能否当一个受学生欢迎、合格的班主任是班主任工作成败的关键。在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的体会是首先要有无私奉献精神,有深厚的热爱学生的感情,有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完美的师表示范。  一、爱岗敬业,言传身教,勤奋务实  (一)班主任是学生的典范,是学生模仿的楷模
期刊
【摘要】:信息的时代,使把互联网引入英语教学日趋重要。本文旨在分析与探索英语课程教师如何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来辅助教学,给学生创造出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与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学习效果  1.互联网+时代背景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逐渐走向千家万户,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对英语学习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任何
期刊
所谓早期阅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写字,而是指幼儿园、家庭通过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从兴趣入手,在看、听、说、认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阅读的情感,养成幼儿阅读的习惯,丰富幼儿阅读的经验,提高幼儿阅读的能力,为幼儿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近年来国内外幼儿语言教育的研究中都特别强调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如心理学家罗宾逊等人的研究证明,经过早期阅读能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期刊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一线需要的人才,即技术应用型人才。市场的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文化基础课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学语文课程更是在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力、鉴赏力、改善思维、开拓视野,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及加强本国
期刊
【摘要】:近年来,朝鲜半岛局势动荡不定,朝鲜半岛局势作为东北亚问题得核心,也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朝鲜半岛局势发展前景不仅关乎东北亚、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而且也密切关乎着中国的发展与稳定。本文旨在分析朝鲜半岛问题对整个东北亚格局的影响。  【关键词】:问题由来;半岛现状;局势影响  引言  自近代以来,朝鲜半岛一直是东北亚国家相互争夺的地缘政治焦点,成为东北亚局势流变动荡的关键性诱
期刊
【摘要】: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发展,产学研创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实现产学研创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的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校校合作;校企合作   现今,各大本科院校压缩招录人数后,高职院校的招录空间变得非常广阔,对此,各高职院校通过开设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