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 策
卫星导航船舶系统新增国家标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1年第10号)》获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批准79项国家标准,其中大连海事大学与重庆市地方海事局联合编制的国家标准“卫星导航船舶监管信息系统”三部分,即:GB/T 26782.1-2011卫星导航船舶监管信息系统第1部分:“系统组成与功能定义”;GB/T 26782.2-2011卫星导航船舶监管信息系统第2部分:“系统信息交换协议”;GB/T 26782.3-2011卫星导航船舶监管信息系统第3部分:“船载终端技术要求” 正式获批。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多年来,我国利用卫星导航进行船舶监管的系统(俗称“船载GPS”)一直没有国家标准,因而不能制定船检规范,使该系统的应用受到限制。本国家标准的核心是系统的互联互通,并为该系统与其他船舶安全信息系统,例如AIS系统的互联和信息共享提供技术标准。本国家标准适用于利用卫星导航技术和无线通信方式的船舶监管信息系统及其船载终端设备的设计、建设、生产、检测和验收。
上海组合港将开展11项重大行动计划
从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获悉,交通运输部将与江苏、浙江、上海建立上海组合港规划协商机制,完善长三角区域港口、航运规划协商通报机制,推动长三角区域各港规划对接,共同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工作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十二五”期间,上海组合港要开展11项重大行动计划,完善组合港办公室工作制度,建立上海组合港规划协商机制,促进各港规划衔接;组织联合研究并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全国水运数据中心长三角分中心,发展智能航运;完善区域监管机制,规范运输市场秩序;继续发布港口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加强港航政策研究,促进区域港口合作;优化内河集疏运体系,提高水水中转比例;联合研究航运金融,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强国际合作,建立高端人才培训机构;联合举办大型港航系列宣传活动;推动建立具有世界较强影响的中国国际航运节。
据统计,2010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14.9亿吨,占全国比重为41%;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3.65亿吨,占全国比重为38.5%;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8.37亿吨,占全国比重为34%;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445.3万标准箱,占全国比重为37.6%。长三角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口航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和全国经济的综合服务能力继续增强。
交通运输部出台《规范》加强对货主投资航运业引导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货主投资国内航运业的公告》(以下简称《规范》),加强对货主投资航运业行为的引导和规范。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6月底,全国货主自建船队新投入市场运输的5万-9万吨级船舶有100多艘,总运力达600余万载重吨。一旦这些货主自造船舶全部交付使用,必然对当前运力严重过剩的航运市场形成巨大冲击。
《规范》指出,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展规模化、专业化运输船队,交通运输部将积极推动大型货主企业与骨干航运企业签订长期运输战略合作协议,使国内现有运力为货主企业提供长期专业化服务。同时,对确有需要发展自有船队的货主企业,原则上仅允许与航运企业合资设立一家由航运企业控股的航运公司,并由船东协会对其运力规模进行合理控制,防止货主利用优势地位扩大运力规模。
近年来,货主企业特别是电力、煤炭、钢铁、石油化工行业的企业,投资设立的航运企业发展迅速,市场份额很大。虽然货主企业为保证运力、降低成本发展航运业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般来说,由于货主多为非航运业主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业人才和航运管理经验,在航运安全管理、运营方面不具备优势。从长远看,这样不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规范货主投资国内航运业政策的出台,有利于避免企业间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和保障国内航运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上海明年推多个工程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上海市政府公布,“十二五”期间,为满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城市产业发展需求,确立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要加快长三角一体化的集疏运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2012年将加快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洋山深水港四期,大芦线二期、长湖申线、平申线等内河航道,浦东机场第四、第五跑道等项目前期工作。
此外,未来还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调整功能结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港口吞吐能力。二是加大内河航道建设力度,基本实现与江浙两省主要高等级内河航道连接;加快内河航运发展,完善内河航运信息系统和共享平台。三是继续推进国铁、市郊铁路、港区铁路等建设,优化铁路支线网布局、枢纽和货场设施布局。四是大力扶持发展水-水中转、水-铁中转、海-铁联运等高效、环保、节能的交通运输方式,推动“三港三区”联动发展。五是系统性提升上海地区的空域容量,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加快上海终端管制中心建设,提高空中交通保障能力;继续推进机场软硬件设施升级改造,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和服务能力。
渔船船员培训和发证STCW-F公约将于2012年生效
在帕劳批准1995年国际渔船船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1995年STCW-F公约)后,该公约在2011年9月29日前已有15个缔约够批准,预计于2012年9月29日正式生效。
STCW-F公约中规定了船长24米及以上的海洋渔船船员发证和最低培训要求。公约包含15条条款和一个包含技术规定的附则。根据公约第12条的规定,本公约将在不少于15个国家批准本公约之日后的12个月生效。迄今为止,已经批准该公约的国家有加拿大、丹麦、冰岛、基里巴斯、拉脱维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纳米比亚、挪威、帕劳、俄罗斯、塞拉利昂、西班牙、叙利亚和乌克兰。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Efthimios E. Mitropoulos对STCW-F公约即将生效表示欣慰,这标志着在加强海上安全方面又迈出了重要坚实的一步,而在2012年随即也将由国际海事组织在南非召开的旨在通过有关通过实施国际海事组织其他有关渔船安全的规定,即1977年托雷莫里诺斯国际渔船安全公约1993年议定书的协定的外交级会议。这一协定旨在促进1977年托雷莫里诺斯公约之1993年议定书生效。
“渔民和渔船安全是国际海事组织任务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两个由国际海事组织通过的有关渔船安全的规定基于一系列技术和法律的障碍尚未生效,而不幸的是渔船安全问题每年仍在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而如今,随着2012年STCW-F公约的生效,以及我们所做的大量的工作使得托雷莫里诺斯议定书成为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安全规则,都将对挽救这一现状扮演重要的角色。”Mitropoulos说。他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托雷莫里诺斯议定书也能尽快达到生效条件的各项要求。
环 保
中国将全面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
交通运输部将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油改电工作,广泛应用清洁替代能源技术,进一步加大靠港船舶使用岸电试点、示范力度,积极开展油码头油气回收试点工作,探索进港船舶低速航行和使用低硫油等工作。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提高港口运行效率、减少作业环节,减少港口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按照交通运输部在江苏连云港市通过的“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到2015年,与2005年相比较,要达到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8%以上,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0%以上;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6%以上。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强调,水运节能减排工作要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核心,通过推进内河水运又好又快发展、船舶标准化和现代化以及绿色港口建设来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内河航运建设,内河水运总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为营造绿色内河航运,中央财政每年将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标准船型建造。
《“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推进实施方案》,以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示范推广、重点技术攻关四个方面为重点,提出了10项重点工作。 此外,我国港口油改电试点效果良好。继2010年10月24日,全球首套高压变频数字化船用岸电系统在连云港59泊位启用之后,至今,“中韩之星”共接用岸电616小时,节油10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24.36吨。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通过开展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工作,推广港口先进的运输装备技术和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等一批节能减排技术,优化水运企业管理,水运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7%和4%。
中国自主研发环保型散货船“兰梅”号交付美国
10月12日,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一艘20.6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举行命名交付仪式,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新一代绿色环保型散货船。
这艘船被命名“兰梅”号,是为美国福茂航运集团量身定制的新船型,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建造的最大吨位好望角型散货船,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口美国最大吨位船舶。该船船长299.92米,型宽50米,型深25米,设计吃水16.1米,航速为15节。20.6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作为原17万吨级传统型好望角型散货船的升级产品,自2009年10月15日正式推向市场后,就一炮打响。截至今年9月底,该船型订单已达23艘,成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又一拳头产品。
随着铁矿砂等散货运输量的剧增,开发环保、经济和大型化的散货船是必然趋势。业内有专家认为,20.6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的成功开发正是顺应了这种潮流,因此有望成为未来散货船市场的主力船型,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国际航运公会(ICS)推出CO2补偿基金
日前,国际航运公会(ICS)推出了CO2补偿基金,声称这可以帮助海岸应对气候变化。
9月29和30日,ICS派代表参加了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UNCTAD)在日内瓦召开的特别会议,共同探讨世界港口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
ICS对外关系主任Simon Bennett在会议上建议,政府为港口适应海平面上升以及暴风雨、洪水和极端天气频发提供的经济款项可以从国际海事组织(IMO)拟议中的环境补偿基金中获取,这些资金来源于与航运界有关的燃料补偿款。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补偿基金比此前一些政府在IMO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替代性排放权交易计划更能得到全球航运界的青睐。
“将补偿基金关联到船舶燃料消耗的好处是IMO可以直接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计划筹集部分款项,比如港口适应环境变化的项目。” Simon Bennett如是说。然而,他建议,发展中国家也要积极地与IMO保持密切沟通,并争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平行讨论中为联合国的“绿色基金”做出航运业方面的贡献,以保证发达国家不会侵占这些款项。
ICS认为,任何航运界为基于市场措施减少二氧化碳而筹集的资金都必须与旨在在发展中国家改善环境的项目直接关联,或者有关于航运业和发展中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而保护港口的措施。Simon Bennett表示:“如果政府做出这样的决定,航运界必定义不容辞的接受使命,在减少二氧化碳的市场措施中作出积极的贡献,前提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措施不是把航运界当成‘摇钱树’,仅仅是为了提高那些较富裕国家在经济困难时期的资产负债表。”
(通讯员赖楠编译)
香港航运业支持控制排放
香港定期班轮协会及香港船东会近日联合发表声明,首次就特首曾荫权在刚公布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将与广东及深圳政府研究在珠江三角洲水域设置“排放控制区”,及要求远洋船在该水域岸泊时转用低硫燃油,表示欢迎该构思计划。
报告亦提及将与航运业界共同研究提升本地出售的船用燃油质量,亦希望政府能支持两会早前自愿发起的转用低硫燃油计划。两会会员早自今年1月起签署名为“Fair Winds Charter”的宪章,承诺于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香港停泊时货轮自愿转用每单位只含0.50%硫的低硫燃料。然而,随今年燃油价格从每公吨160美元急升至300美元,原本预料转用低硫燃料,将增多每年100万-200万美元支出,现在却接近每年200万-300万美元。两家航运组织表示,航运公司将难以长时间承担如此巨大支出,希望政府能提供资助。他们指出,政府已在施政报告表示将为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环保资助,既然航运业已经自发进行有关计划,希望政府也能为他们提供资助,使该计划能持久进行。
“大洋”首次成功应用压载水处理系统
日前,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顺利交付皇冠118K散货船DY5004。在该船上,“大洋”首次成功应用了压载水处理系统,每小时可产生5500立方米惰性气体消灭微生物,开创了业界利用海水惰化去氧原理对船舶压载水进行处理的先河。
船舶压载水用于调节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平衡和吃水深度,但在其异地排放时,携带的有害水生物会破坏接受水域的生态平衡,引起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因此,全球环保基金组织把船舶压载水引起的生物入侵问题列为海洋的四大危害之一。国际海事组织2004年通过国际公约,要求从2012年起,所有新船均应装设压载水处理系统,现有船舶在2016年底前全部配备此装置。
皇冠118K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保持技术和市场领先,“大洋”此类船舶今后可以停靠更多国家的港口,开辟更多国际航线。皇冠118K德国船东公司现场经理哈尔默特表示,这是世界上首艘安装先进压载水处理系统的船舶。日前,GL船级社已正式认可该系统并颁发了证书,这也是该
船级社在中国为压载水处理系统颁发的第一张证书。
海德威压载水系统中国首获DNV认证
2011年11月7日,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的海洋卫士TM压载水处理系统喜获挪威船级社(DNV)签发的型式认可证书,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DNV型式认可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同时,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DNV型式认可的非欧洲品牌,是目前全球唯一同时拥有CCS和DNV 两型式认可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海洋卫士TM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研发始于2002年,历经近10年研发、实验和论证,于2010年10月取得国际海事组织(IMO)签发的最终认可证书,并于2011年3月获得了由中国船级社(CCS)签发的型式认可证书。截止到目前为止,海洋卫士TM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安装应用及订单已经涵盖了集装箱船、散货船、科考船、多用途船、半潜船和豪华游轮等。同时,海德威还向全球多家知名设计院提供了多条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LPG、挖泥船和化学品船等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安装技术方案。设计分析表明,海洋卫士TM系统因其结构紧凑、体积小、功耗低,适用于各种不同船型。2011年7月,海德威与意大利船东Costa Crociere S.p.A公司达成合作,实现了中国压载水处理系统出口订单零的突破,同时这也是海洋卫士TM系统首次安装在豪华游轮上。全球高端船配领域不再是欧洲的独角戏,海德威的品牌影响力有了质的飞跃。
德国一项研究称船舶利用风能可降成本44%
德国柏林科技大学一项为期五年的研究,为风帆拉动船舶航行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研究发现利用风帆及其他传统风力航行的船只可将成本降低44%。在船体粉刷减摩涂料和降低航速等措施亦可达到减排目的。
风力航行在19世纪达到全盛,然而却在20世纪逐渐被蒸汽取代。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呼吁该国航运业更多利用风力航行,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英国政府目前正致力于其他工业的碳减排工作,以履行其国际环保义务,而航运业的碳排放量到2050年或将占到英国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1%。该委员会希望航运业能够“更新推进系统”,为船只配备风帆。
英国航运工会安全与环境部主任鲍森指出,目前有多种技术可以用于碳减排,减速航行即为其中之一。由于燃料价格增加,船舶已经开始降速,比如集装箱船航速已由每小时25海里降至每小时19海里,节省燃料达30%到40%,而开往亚洲的船舶的航行时间则会因此延长4至5日。该委员会已将征收船舶燃料税的提案纳入其碳减排一揽子计划,该计划目标在2050年之前实现减排80%。而英国航运工会则担心单方面推进征税等改革措施会“扰乱正常贸易”。
技 术
武汉船机交付国产最大扭矩转叶舵机
日前,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首台1300千牛米大型转叶式舵机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检验并交付使用。该产品具有目前国产转叶式舵机中最大扭矩及转舵角度,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主要适用于11万吨以下、机舱小、货舱大的各类运输船,
特别适合海工平台、拖船等,同时也可应用于各类军辅船等其他船舶。
据悉.转叶式舵机具有体积小、便于安装、维修简捷、易于实现大舵角转舵等优点,可降低船厂的采购成本,既可应用于运输船,又可应用于海洋工程船和各种军辅船,市场前景广阔。此次成功开发的1300千牛米大型转叶式舵机是武汉船机重要的新产品研发项目,在普通转叶式舵机的基础上,该舵机还增加了以下功能:在舵机的跑舵技术指标上,该产品采用了特殊密封材料,解决了普通转叶式舵机的密封难题,使得该转叶式舵机的跑舵速度远远小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在液压系统的排气方式上,该舵机采用了闭式排气系统,提高了机械效率,延长了使用寿命,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转子的结构方式上,采用了转子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优化了转子结构,提高了转子的加工精度,减少了密封件的磨损,延长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在液压系统的开发上,武汉船机研制出了低压损的舵机专用阀组,解决了舵机大流量低温升液压系统的热平衡难题。
新型航标填补国内外空白
近日,上海海事局在宁波航标处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由上海海事局宁波航标处联合其他单位研制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灯桩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评议,填补了国内外航标领域的空白。
专家组评议认为,该航标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灯桩的材料,具有环保性能好、耐腐蚀免维护、柔韧性强、重量轻、涂色鲜明、不易褪色等优点。新型灯桩的设计、制作基本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尤其适宜在气象条件比较好的码头、海塘、丁坝、桥墩等承重受限条件下安装和使用。
据了解,该项目的研制成功,在航标领域填补了国内和国际空白,为全球航标领域新型材料应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将促进全球航标业迅速发展,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芬兰浩盾船舶推出高效汽水分离器
芬兰船舶浩盾生产的汽水分离器用于防止湿气、盐雾和雨水进入如HVAC系统和机舱房进口。由于各种不同的风速和风向,当地不稳定的气流程度,频率和液滴大小,降雨分布和周边结构带来的表面水流等原因,通常这种情况很难处理,而浩盾船舶新推出的汽水分离器叶片的独特构造可以有效的进行汽水分离。
浩盾高效汽水分离器DSH是专为严酷环境下的船舶和油气应用领域设计的,并通过EN13030模拟雨下天窗的性能测试。测试在芬兰VTT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并证明浩盾的汽水分离器获得A等级结果。有两种不同的型号可选:
•单层构造型号包括汽水分离器和框架。可选配网状物和进口百叶。
•双层构造型号包括汽水分离器、框架和过滤器。可选配网状物和进口百叶。
其中,网状物可防止小物件进入HVAC系统,进口百叶可使汽水分离器保持美观,而过滤器则可过滤小颗粒物。同时,DSH可选配检修口以便简便的更换过滤器。过滤器可选择板式过滤器或袋式过滤器,并可以将DSH与浩盾防火阀连接安装。也可进行可拆卸式或不可拆卸式连接,并可在出厂前连接。DSH还可通过模块构造组拼任意尺寸。
瓦锡兰新推两型电控低速机
瓦锡兰最近推出缸径为620毫米和720毫米电控低速机。新推出的中等覆盖功率范围低速机具有推进效率高、可靠性高的特点,并可为散货船、油船和支线集装箱船市场用户优化总经营成本。
两型新机采用了标准化的低速机技术、电控燃油供给和控制技术。缸径为620毫米的电控发动机有4–8缸机,在转速为97–103转/分时,单缸功率为2660千瓦。720毫米电控低速机也有4-8缸机,在转速为84–89转/分时,单缸功率为3610千瓦。
由于620毫米和720毫米电控低速机还具有估值下调的潜力,因而可以提高内部效率和推进效率,或两者都提高。预计采用这两种机型配套的船舶总效率可提高5%~8%,并有助减少排放和满足能源效率设计指数(EEDI)要求。
这两型新机都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Ⅱ标准要求,以及即将推广的国际海事组织TierⅢ标准解决方案要求。两型新机设计理念和发动机的主要参数选择都以提高可靠性为第一要务。
STX新型LNG货物舱获DNV批复
韩国STX Offshore & Shipbuilding研发的独立型LNG运输船货物舱(ITS)日前获得了挪威船级社(DNV)的原则批复(AIP)。
据了解,STX新研发的ITS由STX自主技术制造,可用于21.3万立方米LNG运输船,也可用于海工领域,如LNG FPSO等。
现有的非独立型货物舱是在船舶完工后在船上建造,而独立型货舱是完全在船体以外建造,建造完毕之后再装船,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减少了建造成本。此外,独立型货舱不会因为外部的震动和液化气体的流动而遭受破坏。
武汉船机自主研发超大型低压拖缆机
日前,由武汉船机自主研发的海洋工程船超大型低压拖缆机,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评审,列入2011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这是该公司连续第四年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
该项目是武汉船机近年来进军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第一个重要研发项目,形成了6项专利技术和1项软件著作权,打破了该类产品长期被国外少数厂商垄断的局面。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开发出50-500吨系列大型拖缆机,为公司全面进军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瑞典造船技术有突破
瑞典著名油轮公司斯特纳(Stena)经过7年研发,终于在钢壳船船底气垫润滑,减少钢板与水接触的科学实验设计上有所突破,在一艘名为“Stena AirMax”的船体设计试验中,利用在船底制造一个充满空气的空腔,减少船身与水摩擦的阻力,可为船舶航行节省燃油超过20%。在当今燃油价格不断上升,柴油引擎效能开发几近顶峰的情况下,这将为全球船舶设计者带来革命性的新选择。
减少阻力空腔的概念,就是在平滑的船底部位开挖一个空间,其形状就如倒放的浴缸。船舶下水后,这一空腔中会注满压缩的空气,设计原理是利用空气将水隔绝在空腔外,有效减少了船身的「湿面」(船身与水接触的面积),从而降低水对船舶行进时产生的阻力,如此便可以提高能源利用,降低船舶的燃油消耗。
目前,在船体与水接触湿面减少30%的情况下,这一设计可以降低20%至25%左右的船身阻力。
Viking新推船用快速疏散系统
海事安全设备公司Viking Life-Saving Equipment日前新推出一种153人载荷的救生筏和迷你滑落系统,该系统安装于一个铝制堆装箱,只需启动按钮就可运行。
该系统已获DNV认证,被命名为VAS,主要设计用于内河航行的船舶,如航行于受保护水域的渡船。VAS设计高度为1.5-3.65米,按下堆装箱按钮就能自动开始铺开系统,并使救生筏和滑道紧靠船舷,易于安装和改装,所有系统设备均符合ISO 9001质量体系要求。
目前,首批2套系统已出售并交付至瑞典Färjerederiet。
KBB推出新一代涡轮增压器
德国KBB(Kompressorenbau Bannewitz)公司即将以更大框架尺寸推出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II类发动机配套的新型ST27径流式涡轮增压器,以便将覆盖的发动机功率范围扩大到4800kW。
ST27系列涡轮增压器的关键方面是改进了压气机设计并提高了涡轮性能。在提高压比与承受负荷方面,特别注意轴承的设计和遏制安全性。
造 船
STX造船开发了新型散货船
STX造船海洋近日新开发了64000DWT散货船,已经推出市场。
该船型为宽梁设计及吃水浅,其载货重量与已有的海灵便型相比,大幅增加。
在新船型的甲板上拥有卸货机,就是海灵便型散货船及Geared巴拿马型散货船的中间型散货船,其宽型为超巴拿马型。
STX造船海洋拥有了从37000DWT小灵便型散货船到18万DWT好望角型散货船等散货船的大部分船型,而此次又拥有了宽梁设计的超灵便型船舶。
日本三井造船从去年开始开发及推出了同型的宽梁66000DWT散货船,已经从日本船东获得了2艘订单。
全球第一艘弓形地震船首穿新北极航道
日前,由挪威乌斯坦(Ulstein)公司设计、迪拜干船坞世界集团建造的弓形船身(X-BOW)地震勘探船“Polarcus Alima”号成功穿越北冰洋新航道即北海航道(NSR),从挪威航行至亚太地区。该船是全球第一艘真正用于北极地区的三维地震勘探船。
该船是一种12缆多用途地震勘探船,采用ULSTEIN SX l34设计,总长92米,型宽21米,最高航速为15节,其弓形船身可有效降低燃料消耗并提高船舶在严酷天气下的航行速度,还可降低船舶和货物受损的风险,增加载货量。该船采用二级动力定位系统,可在确保排放降至最小的情况下,大大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舒适型;采用双壳体和先进的压载水处理系统,避免了外来物种入侵北极水域脆弱生态系统的危险,冰区航行1A级,入级挪威船级社。
据乌斯坦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这是全球第一艘沿北海航道航行的三维地震船。
日本将斥巨资建造海底稀土探查船
据《日本经济新闻》消息,为进一步探查日本列岛周边近海的海底稀土资源,日本文部科学省计划于2012年投入220亿日元(约合18.3亿元人民币),在4年内建造出搭载有高精度声纳探测器并可同时搭载多台无人潜深器的海底稀土探查船,提高海底资源储量和分布的探测效率。
日本文部省将此次建造计划定名为“新一期海洋资源开拓基础开发项目”,在原有的2012年度预算案中又新增68亿日元。此次建造计划将有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负责。这种新型稀土探查船可首先通过声波,对海底的构造进行大致探查;随后,探查船上搭载的智能化探查机可深入到海底以下100-200米处,利用电磁波对海底进行照射,以确认稀土等矿产资源的有无;探查得到的相关数据之后被送往探查船进行分析,若得到有稀土、金、银等相关资源数据后,探查船可进行远距离操控,同船搭载的无人潜深器可对海底矿产样品进行采集并进行拍照。
据悉,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目前共有7艘海洋调查船,但每次只可搭载一台无人潜深器。新型探查船可一次搭载对台无人潜深器,日本文部省希望以此提高海底资源探查的效率和范围。
报道称,东京大学某研究小组曾在今夏宣布,在太平洋海底发现有巨大稀土矿床。
太平洋造船集团全球首制船SX130命名交船
10月26日,国内领先的民营造船企业─太平洋造船集团在其浙江船厂隆重举办了为挪威船东Neptune Offshore AS制造的全球首制海洋工程船SX130的命名交船仪式。Neptune Offshore AS在太平洋造船集团订制了两艘SX130,此次活动为这两艘姐妹花船正式命名为“Neptune Despina”和“Neptune Larissa”。至此,太平洋造船集团已成功制造交付三型全球首制高端海洋工程船,前两型分别为今年4月成功交付的GPA696和9月成功交付的PX105,标志着太平洋造船集团已跻身全球顶级海洋工程船制造商行列,再次印证其具备建造进入深海作业的海洋工程船技术能力及在海工船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SX130为多功能海洋工程船(PSV / IMR),是高端海洋工程船中的典型代表,用于对海洋设施的检查、维护和修理,以保障海洋设施能正常、安全地工作,同时能为满足海洋工程业的常规操作需求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SX130由享誉全球的挪威乌斯坦(Ulstein Design AS)设计公司设计,应用了其独创的Ulstein X-Bow™船艏,这种设计可以保证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能够平稳航行和作业,安全性更高,同时可以减少航行阻力、达到降低燃油消耗的目的。SX130的建造和配置均执行欧洲严格的标准 ,可对3000米水深下的设施进行检查、修理和安装,还能在环境更恶劣、环保要求更高的欧洲北海(North Sea)作业。
蛟龙重工交付最先进海工辅助船
9月26日上午,当今国际最先进的“富兰克林胜利”号海工辅助船在江苏蛟龙重工集团命名,并交付新加坡富兰克林海洋工程公司。“胜利”号海工辅助船,全长120米,船宽33.2米,型深8米,由江苏蛟龙重工依托集团在新加坡设立的全省首家海外海工研究所进行自主设计和研制。海工辅助船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按照海洋石油平台的最高等级设计,海上抗风能力达到12级,船舶造价3000多万美元。
作为海洋石油钻井配套的生活平台,“胜利”号轮按五星级宾馆标准兴建,顶层建有直升机停机坪,船上设有影院、娱乐厅、健身房等设施,可满足240-300名工程技术人员生活和居住需要。驳船配备的520吨起重机和中部甲板空间,成为一座“海上工厂”,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保养和维修,可以在辅助船就地解决。
亚洲最强消防船落户虎门港
11月3日,亚洲最大的消防船在广东省东莞沙田镇虎门港新货柜码头8号泊位举行“莞消二号”消防船交接仪式,正式投入执勤。
“莞消二号”消防船由加拿大消防船专业设计公司RobertAllan Ltd设计,广东宏深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总投资8998万元,总排水量850吨,为FIFI-Ⅱ级消防船,主要针对8万吨级以上油船火灾进行设计建造。该船船型为海船,总长46米,型宽11米,水面净高18米,吃水深度3.6米,分五层建造,定员10人,可储存60吨泡沫,90吨柴油,60吨淡水,设计航速15节,最高航速17节,续航能力为96小时,特别设置了水力防摇舱,增强了船舶的稳性,使该船达到8级海况(10级台风)正常出航的能力,船身最大允许倾斜度可达30度,极大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该船可以执行水上船只灭火救援、对岸供水、海上抢险救援、潜水、紧急拖船等任务,是目前亚洲地区功能最强大的消防船。
据介绍,“莞消二号”消防船具有独一无二的双侧推设计,在船艏装有350千瓦的侧推器,船尾艏装有250千瓦的侧推器,使该船可进行原地360度回转、横向平移等机动动作,具有操纵灵活的特点。消防系统配置了由挪威公司生产的三台36000升单级离心泵及7门遥控水炮,其中1门主水炮出水量为每分钟6万升,也就是每秒钟1吨,射程为220米,两门主水炮每门出水量为每分钟4万升,射程为150米,可出水或泡沫,4门副水泡每门出水量为每分钟1万升射程为100米,可出水或泡沫。消防船甲板设置了12个80口径的消防水带接口,用于灭火救援,同时在船尾主甲板设置了2个300口径的供水接口,用于对岸供水,该船每小时的供水能力为10800立方米。
全球最大LNG船首次到访中国
近日,全球最大型LNG船舶“萨姆拉”(BU SAMRA)号安全靠泊南通如东洋口港区LNG码头。“萨姆拉”号国籍为马绍尔群岛,船长345米,船宽53.8米,总吨达到16.4万,本航次装载26万立方液化天然气驶临洋口港。这也是全球最大型的LNG船舶首次到访中国。
SCOD设计混合动力超大型油船
SCOD的“Emax Deliverance”号太阳能混合动力超大型油船为一艘可以运输200万桶原油的33万载重吨超大型油船,是为满足新建成的巴拿马运河船闸专门设计的,巴拿马运河新船闸建成后将可以通过最大长度426米、宽度54米、吃水18米的船舶。
为了降低燃油耗和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75%,“Emax Deliverance”号太阳能混合动力超大型油船将采用50%的液化天然气为动力,另外50%采用最先进的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技术。
卫星导航船舶系统新增国家标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1年第10号)》获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批准79项国家标准,其中大连海事大学与重庆市地方海事局联合编制的国家标准“卫星导航船舶监管信息系统”三部分,即:GB/T 26782.1-2011卫星导航船舶监管信息系统第1部分:“系统组成与功能定义”;GB/T 26782.2-2011卫星导航船舶监管信息系统第2部分:“系统信息交换协议”;GB/T 26782.3-2011卫星导航船舶监管信息系统第3部分:“船载终端技术要求” 正式获批。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多年来,我国利用卫星导航进行船舶监管的系统(俗称“船载GPS”)一直没有国家标准,因而不能制定船检规范,使该系统的应用受到限制。本国家标准的核心是系统的互联互通,并为该系统与其他船舶安全信息系统,例如AIS系统的互联和信息共享提供技术标准。本国家标准适用于利用卫星导航技术和无线通信方式的船舶监管信息系统及其船载终端设备的设计、建设、生产、检测和验收。
上海组合港将开展11项重大行动计划
从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获悉,交通运输部将与江苏、浙江、上海建立上海组合港规划协商机制,完善长三角区域港口、航运规划协商通报机制,推动长三角区域各港规划对接,共同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工作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十二五”期间,上海组合港要开展11项重大行动计划,完善组合港办公室工作制度,建立上海组合港规划协商机制,促进各港规划衔接;组织联合研究并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全国水运数据中心长三角分中心,发展智能航运;完善区域监管机制,规范运输市场秩序;继续发布港口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加强港航政策研究,促进区域港口合作;优化内河集疏运体系,提高水水中转比例;联合研究航运金融,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强国际合作,建立高端人才培训机构;联合举办大型港航系列宣传活动;推动建立具有世界较强影响的中国国际航运节。
据统计,2010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14.9亿吨,占全国比重为41%;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3.65亿吨,占全国比重为38.5%;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8.37亿吨,占全国比重为34%;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445.3万标准箱,占全国比重为37.6%。长三角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口航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和全国经济的综合服务能力继续增强。
交通运输部出台《规范》加强对货主投资航运业引导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货主投资国内航运业的公告》(以下简称《规范》),加强对货主投资航运业行为的引导和规范。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6月底,全国货主自建船队新投入市场运输的5万-9万吨级船舶有100多艘,总运力达600余万载重吨。一旦这些货主自造船舶全部交付使用,必然对当前运力严重过剩的航运市场形成巨大冲击。
《规范》指出,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展规模化、专业化运输船队,交通运输部将积极推动大型货主企业与骨干航运企业签订长期运输战略合作协议,使国内现有运力为货主企业提供长期专业化服务。同时,对确有需要发展自有船队的货主企业,原则上仅允许与航运企业合资设立一家由航运企业控股的航运公司,并由船东协会对其运力规模进行合理控制,防止货主利用优势地位扩大运力规模。
近年来,货主企业特别是电力、煤炭、钢铁、石油化工行业的企业,投资设立的航运企业发展迅速,市场份额很大。虽然货主企业为保证运力、降低成本发展航运业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般来说,由于货主多为非航运业主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业人才和航运管理经验,在航运安全管理、运营方面不具备优势。从长远看,这样不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规范货主投资国内航运业政策的出台,有利于避免企业间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和保障国内航运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上海明年推多个工程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上海市政府公布,“十二五”期间,为满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城市产业发展需求,确立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要加快长三角一体化的集疏运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2012年将加快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洋山深水港四期,大芦线二期、长湖申线、平申线等内河航道,浦东机场第四、第五跑道等项目前期工作。
此外,未来还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调整功能结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港口吞吐能力。二是加大内河航道建设力度,基本实现与江浙两省主要高等级内河航道连接;加快内河航运发展,完善内河航运信息系统和共享平台。三是继续推进国铁、市郊铁路、港区铁路等建设,优化铁路支线网布局、枢纽和货场设施布局。四是大力扶持发展水-水中转、水-铁中转、海-铁联运等高效、环保、节能的交通运输方式,推动“三港三区”联动发展。五是系统性提升上海地区的空域容量,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加快上海终端管制中心建设,提高空中交通保障能力;继续推进机场软硬件设施升级改造,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和服务能力。
渔船船员培训和发证STCW-F公约将于2012年生效
在帕劳批准1995年国际渔船船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1995年STCW-F公约)后,该公约在2011年9月29日前已有15个缔约够批准,预计于2012年9月29日正式生效。
STCW-F公约中规定了船长24米及以上的海洋渔船船员发证和最低培训要求。公约包含15条条款和一个包含技术规定的附则。根据公约第12条的规定,本公约将在不少于15个国家批准本公约之日后的12个月生效。迄今为止,已经批准该公约的国家有加拿大、丹麦、冰岛、基里巴斯、拉脱维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纳米比亚、挪威、帕劳、俄罗斯、塞拉利昂、西班牙、叙利亚和乌克兰。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Efthimios E. Mitropoulos对STCW-F公约即将生效表示欣慰,这标志着在加强海上安全方面又迈出了重要坚实的一步,而在2012年随即也将由国际海事组织在南非召开的旨在通过有关通过实施国际海事组织其他有关渔船安全的规定,即1977年托雷莫里诺斯国际渔船安全公约1993年议定书的协定的外交级会议。这一协定旨在促进1977年托雷莫里诺斯公约之1993年议定书生效。
“渔民和渔船安全是国际海事组织任务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两个由国际海事组织通过的有关渔船安全的规定基于一系列技术和法律的障碍尚未生效,而不幸的是渔船安全问题每年仍在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而如今,随着2012年STCW-F公约的生效,以及我们所做的大量的工作使得托雷莫里诺斯议定书成为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安全规则,都将对挽救这一现状扮演重要的角色。”Mitropoulos说。他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托雷莫里诺斯议定书也能尽快达到生效条件的各项要求。
环 保
中国将全面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
交通运输部将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油改电工作,广泛应用清洁替代能源技术,进一步加大靠港船舶使用岸电试点、示范力度,积极开展油码头油气回收试点工作,探索进港船舶低速航行和使用低硫油等工作。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提高港口运行效率、减少作业环节,减少港口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按照交通运输部在江苏连云港市通过的“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到2015年,与2005年相比较,要达到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8%以上,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0%以上;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6%以上。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强调,水运节能减排工作要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核心,通过推进内河水运又好又快发展、船舶标准化和现代化以及绿色港口建设来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内河航运建设,内河水运总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为营造绿色内河航运,中央财政每年将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标准船型建造。
《“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推进实施方案》,以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示范推广、重点技术攻关四个方面为重点,提出了10项重点工作。 此外,我国港口油改电试点效果良好。继2010年10月24日,全球首套高压变频数字化船用岸电系统在连云港59泊位启用之后,至今,“中韩之星”共接用岸电616小时,节油10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24.36吨。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通过开展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工作,推广港口先进的运输装备技术和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等一批节能减排技术,优化水运企业管理,水运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7%和4%。
中国自主研发环保型散货船“兰梅”号交付美国
10月12日,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一艘20.6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举行命名交付仪式,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新一代绿色环保型散货船。
这艘船被命名“兰梅”号,是为美国福茂航运集团量身定制的新船型,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建造的最大吨位好望角型散货船,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口美国最大吨位船舶。该船船长299.92米,型宽50米,型深25米,设计吃水16.1米,航速为15节。20.6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作为原17万吨级传统型好望角型散货船的升级产品,自2009年10月15日正式推向市场后,就一炮打响。截至今年9月底,该船型订单已达23艘,成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又一拳头产品。
随着铁矿砂等散货运输量的剧增,开发环保、经济和大型化的散货船是必然趋势。业内有专家认为,20.6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的成功开发正是顺应了这种潮流,因此有望成为未来散货船市场的主力船型,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国际航运公会(ICS)推出CO2补偿基金
日前,国际航运公会(ICS)推出了CO2补偿基金,声称这可以帮助海岸应对气候变化。
9月29和30日,ICS派代表参加了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UNCTAD)在日内瓦召开的特别会议,共同探讨世界港口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
ICS对外关系主任Simon Bennett在会议上建议,政府为港口适应海平面上升以及暴风雨、洪水和极端天气频发提供的经济款项可以从国际海事组织(IMO)拟议中的环境补偿基金中获取,这些资金来源于与航运界有关的燃料补偿款。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补偿基金比此前一些政府在IMO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替代性排放权交易计划更能得到全球航运界的青睐。
“将补偿基金关联到船舶燃料消耗的好处是IMO可以直接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计划筹集部分款项,比如港口适应环境变化的项目。” Simon Bennett如是说。然而,他建议,发展中国家也要积极地与IMO保持密切沟通,并争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平行讨论中为联合国的“绿色基金”做出航运业方面的贡献,以保证发达国家不会侵占这些款项。
ICS认为,任何航运界为基于市场措施减少二氧化碳而筹集的资金都必须与旨在在发展中国家改善环境的项目直接关联,或者有关于航运业和发展中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而保护港口的措施。Simon Bennett表示:“如果政府做出这样的决定,航运界必定义不容辞的接受使命,在减少二氧化碳的市场措施中作出积极的贡献,前提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措施不是把航运界当成‘摇钱树’,仅仅是为了提高那些较富裕国家在经济困难时期的资产负债表。”
(通讯员赖楠编译)
香港航运业支持控制排放
香港定期班轮协会及香港船东会近日联合发表声明,首次就特首曾荫权在刚公布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将与广东及深圳政府研究在珠江三角洲水域设置“排放控制区”,及要求远洋船在该水域岸泊时转用低硫燃油,表示欢迎该构思计划。
报告亦提及将与航运业界共同研究提升本地出售的船用燃油质量,亦希望政府能支持两会早前自愿发起的转用低硫燃油计划。两会会员早自今年1月起签署名为“Fair Winds Charter”的宪章,承诺于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香港停泊时货轮自愿转用每单位只含0.50%硫的低硫燃料。然而,随今年燃油价格从每公吨160美元急升至300美元,原本预料转用低硫燃料,将增多每年100万-200万美元支出,现在却接近每年200万-300万美元。两家航运组织表示,航运公司将难以长时间承担如此巨大支出,希望政府能提供资助。他们指出,政府已在施政报告表示将为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环保资助,既然航运业已经自发进行有关计划,希望政府也能为他们提供资助,使该计划能持久进行。
“大洋”首次成功应用压载水处理系统
日前,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顺利交付皇冠118K散货船DY5004。在该船上,“大洋”首次成功应用了压载水处理系统,每小时可产生5500立方米惰性气体消灭微生物,开创了业界利用海水惰化去氧原理对船舶压载水进行处理的先河。
船舶压载水用于调节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平衡和吃水深度,但在其异地排放时,携带的有害水生物会破坏接受水域的生态平衡,引起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因此,全球环保基金组织把船舶压载水引起的生物入侵问题列为海洋的四大危害之一。国际海事组织2004年通过国际公约,要求从2012年起,所有新船均应装设压载水处理系统,现有船舶在2016年底前全部配备此装置。
皇冠118K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保持技术和市场领先,“大洋”此类船舶今后可以停靠更多国家的港口,开辟更多国际航线。皇冠118K德国船东公司现场经理哈尔默特表示,这是世界上首艘安装先进压载水处理系统的船舶。日前,GL船级社已正式认可该系统并颁发了证书,这也是该
船级社在中国为压载水处理系统颁发的第一张证书。
海德威压载水系统中国首获DNV认证
2011年11月7日,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的海洋卫士TM压载水处理系统喜获挪威船级社(DNV)签发的型式认可证书,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DNV型式认可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同时,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DNV型式认可的非欧洲品牌,是目前全球唯一同时拥有CCS和DNV 两型式认可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海洋卫士TM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研发始于2002年,历经近10年研发、实验和论证,于2010年10月取得国际海事组织(IMO)签发的最终认可证书,并于2011年3月获得了由中国船级社(CCS)签发的型式认可证书。截止到目前为止,海洋卫士TM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安装应用及订单已经涵盖了集装箱船、散货船、科考船、多用途船、半潜船和豪华游轮等。同时,海德威还向全球多家知名设计院提供了多条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LPG、挖泥船和化学品船等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安装技术方案。设计分析表明,海洋卫士TM系统因其结构紧凑、体积小、功耗低,适用于各种不同船型。2011年7月,海德威与意大利船东Costa Crociere S.p.A公司达成合作,实现了中国压载水处理系统出口订单零的突破,同时这也是海洋卫士TM系统首次安装在豪华游轮上。全球高端船配领域不再是欧洲的独角戏,海德威的品牌影响力有了质的飞跃。
德国一项研究称船舶利用风能可降成本44%
德国柏林科技大学一项为期五年的研究,为风帆拉动船舶航行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研究发现利用风帆及其他传统风力航行的船只可将成本降低44%。在船体粉刷减摩涂料和降低航速等措施亦可达到减排目的。
风力航行在19世纪达到全盛,然而却在20世纪逐渐被蒸汽取代。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呼吁该国航运业更多利用风力航行,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英国政府目前正致力于其他工业的碳减排工作,以履行其国际环保义务,而航运业的碳排放量到2050年或将占到英国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1%。该委员会希望航运业能够“更新推进系统”,为船只配备风帆。
英国航运工会安全与环境部主任鲍森指出,目前有多种技术可以用于碳减排,减速航行即为其中之一。由于燃料价格增加,船舶已经开始降速,比如集装箱船航速已由每小时25海里降至每小时19海里,节省燃料达30%到40%,而开往亚洲的船舶的航行时间则会因此延长4至5日。该委员会已将征收船舶燃料税的提案纳入其碳减排一揽子计划,该计划目标在2050年之前实现减排80%。而英国航运工会则担心单方面推进征税等改革措施会“扰乱正常贸易”。
技 术
武汉船机交付国产最大扭矩转叶舵机
日前,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首台1300千牛米大型转叶式舵机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检验并交付使用。该产品具有目前国产转叶式舵机中最大扭矩及转舵角度,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主要适用于11万吨以下、机舱小、货舱大的各类运输船,
特别适合海工平台、拖船等,同时也可应用于各类军辅船等其他船舶。
据悉.转叶式舵机具有体积小、便于安装、维修简捷、易于实现大舵角转舵等优点,可降低船厂的采购成本,既可应用于运输船,又可应用于海洋工程船和各种军辅船,市场前景广阔。此次成功开发的1300千牛米大型转叶式舵机是武汉船机重要的新产品研发项目,在普通转叶式舵机的基础上,该舵机还增加了以下功能:在舵机的跑舵技术指标上,该产品采用了特殊密封材料,解决了普通转叶式舵机的密封难题,使得该转叶式舵机的跑舵速度远远小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在液压系统的排气方式上,该舵机采用了闭式排气系统,提高了机械效率,延长了使用寿命,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转子的结构方式上,采用了转子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优化了转子结构,提高了转子的加工精度,减少了密封件的磨损,延长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在液压系统的开发上,武汉船机研制出了低压损的舵机专用阀组,解决了舵机大流量低温升液压系统的热平衡难题。
新型航标填补国内外空白
近日,上海海事局在宁波航标处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由上海海事局宁波航标处联合其他单位研制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灯桩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评议,填补了国内外航标领域的空白。
专家组评议认为,该航标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灯桩的材料,具有环保性能好、耐腐蚀免维护、柔韧性强、重量轻、涂色鲜明、不易褪色等优点。新型灯桩的设计、制作基本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尤其适宜在气象条件比较好的码头、海塘、丁坝、桥墩等承重受限条件下安装和使用。
据了解,该项目的研制成功,在航标领域填补了国内和国际空白,为全球航标领域新型材料应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将促进全球航标业迅速发展,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芬兰浩盾船舶推出高效汽水分离器
芬兰船舶浩盾生产的汽水分离器用于防止湿气、盐雾和雨水进入如HVAC系统和机舱房进口。由于各种不同的风速和风向,当地不稳定的气流程度,频率和液滴大小,降雨分布和周边结构带来的表面水流等原因,通常这种情况很难处理,而浩盾船舶新推出的汽水分离器叶片的独特构造可以有效的进行汽水分离。
浩盾高效汽水分离器DSH是专为严酷环境下的船舶和油气应用领域设计的,并通过EN13030模拟雨下天窗的性能测试。测试在芬兰VTT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并证明浩盾的汽水分离器获得A等级结果。有两种不同的型号可选:
•单层构造型号包括汽水分离器和框架。可选配网状物和进口百叶。
•双层构造型号包括汽水分离器、框架和过滤器。可选配网状物和进口百叶。
其中,网状物可防止小物件进入HVAC系统,进口百叶可使汽水分离器保持美观,而过滤器则可过滤小颗粒物。同时,DSH可选配检修口以便简便的更换过滤器。过滤器可选择板式过滤器或袋式过滤器,并可以将DSH与浩盾防火阀连接安装。也可进行可拆卸式或不可拆卸式连接,并可在出厂前连接。DSH还可通过模块构造组拼任意尺寸。
瓦锡兰新推两型电控低速机
瓦锡兰最近推出缸径为620毫米和720毫米电控低速机。新推出的中等覆盖功率范围低速机具有推进效率高、可靠性高的特点,并可为散货船、油船和支线集装箱船市场用户优化总经营成本。
两型新机采用了标准化的低速机技术、电控燃油供给和控制技术。缸径为620毫米的电控发动机有4–8缸机,在转速为97–103转/分时,单缸功率为2660千瓦。720毫米电控低速机也有4-8缸机,在转速为84–89转/分时,单缸功率为3610千瓦。
由于620毫米和720毫米电控低速机还具有估值下调的潜力,因而可以提高内部效率和推进效率,或两者都提高。预计采用这两种机型配套的船舶总效率可提高5%~8%,并有助减少排放和满足能源效率设计指数(EEDI)要求。
这两型新机都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Ⅱ标准要求,以及即将推广的国际海事组织TierⅢ标准解决方案要求。两型新机设计理念和发动机的主要参数选择都以提高可靠性为第一要务。
STX新型LNG货物舱获DNV批复
韩国STX Offshore & Shipbuilding研发的独立型LNG运输船货物舱(ITS)日前获得了挪威船级社(DNV)的原则批复(AIP)。
据了解,STX新研发的ITS由STX自主技术制造,可用于21.3万立方米LNG运输船,也可用于海工领域,如LNG FPSO等。
现有的非独立型货物舱是在船舶完工后在船上建造,而独立型货舱是完全在船体以外建造,建造完毕之后再装船,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减少了建造成本。此外,独立型货舱不会因为外部的震动和液化气体的流动而遭受破坏。
武汉船机自主研发超大型低压拖缆机
日前,由武汉船机自主研发的海洋工程船超大型低压拖缆机,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评审,列入2011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这是该公司连续第四年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
该项目是武汉船机近年来进军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第一个重要研发项目,形成了6项专利技术和1项软件著作权,打破了该类产品长期被国外少数厂商垄断的局面。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开发出50-500吨系列大型拖缆机,为公司全面进军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瑞典造船技术有突破
瑞典著名油轮公司斯特纳(Stena)经过7年研发,终于在钢壳船船底气垫润滑,减少钢板与水接触的科学实验设计上有所突破,在一艘名为“Stena AirMax”的船体设计试验中,利用在船底制造一个充满空气的空腔,减少船身与水摩擦的阻力,可为船舶航行节省燃油超过20%。在当今燃油价格不断上升,柴油引擎效能开发几近顶峰的情况下,这将为全球船舶设计者带来革命性的新选择。
减少阻力空腔的概念,就是在平滑的船底部位开挖一个空间,其形状就如倒放的浴缸。船舶下水后,这一空腔中会注满压缩的空气,设计原理是利用空气将水隔绝在空腔外,有效减少了船身的「湿面」(船身与水接触的面积),从而降低水对船舶行进时产生的阻力,如此便可以提高能源利用,降低船舶的燃油消耗。
目前,在船体与水接触湿面减少30%的情况下,这一设计可以降低20%至25%左右的船身阻力。
Viking新推船用快速疏散系统
海事安全设备公司Viking Life-Saving Equipment日前新推出一种153人载荷的救生筏和迷你滑落系统,该系统安装于一个铝制堆装箱,只需启动按钮就可运行。
该系统已获DNV认证,被命名为VAS,主要设计用于内河航行的船舶,如航行于受保护水域的渡船。VAS设计高度为1.5-3.65米,按下堆装箱按钮就能自动开始铺开系统,并使救生筏和滑道紧靠船舷,易于安装和改装,所有系统设备均符合ISO 9001质量体系要求。
目前,首批2套系统已出售并交付至瑞典Färjerederiet。
KBB推出新一代涡轮增压器
德国KBB(Kompressorenbau Bannewitz)公司即将以更大框架尺寸推出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II类发动机配套的新型ST27径流式涡轮增压器,以便将覆盖的发动机功率范围扩大到4800kW。
ST27系列涡轮增压器的关键方面是改进了压气机设计并提高了涡轮性能。在提高压比与承受负荷方面,特别注意轴承的设计和遏制安全性。
造 船
STX造船开发了新型散货船
STX造船海洋近日新开发了64000DWT散货船,已经推出市场。
该船型为宽梁设计及吃水浅,其载货重量与已有的海灵便型相比,大幅增加。
在新船型的甲板上拥有卸货机,就是海灵便型散货船及Geared巴拿马型散货船的中间型散货船,其宽型为超巴拿马型。
STX造船海洋拥有了从37000DWT小灵便型散货船到18万DWT好望角型散货船等散货船的大部分船型,而此次又拥有了宽梁设计的超灵便型船舶。
日本三井造船从去年开始开发及推出了同型的宽梁66000DWT散货船,已经从日本船东获得了2艘订单。
全球第一艘弓形地震船首穿新北极航道
日前,由挪威乌斯坦(Ulstein)公司设计、迪拜干船坞世界集团建造的弓形船身(X-BOW)地震勘探船“Polarcus Alima”号成功穿越北冰洋新航道即北海航道(NSR),从挪威航行至亚太地区。该船是全球第一艘真正用于北极地区的三维地震勘探船。
该船是一种12缆多用途地震勘探船,采用ULSTEIN SX l34设计,总长92米,型宽21米,最高航速为15节,其弓形船身可有效降低燃料消耗并提高船舶在严酷天气下的航行速度,还可降低船舶和货物受损的风险,增加载货量。该船采用二级动力定位系统,可在确保排放降至最小的情况下,大大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舒适型;采用双壳体和先进的压载水处理系统,避免了外来物种入侵北极水域脆弱生态系统的危险,冰区航行1A级,入级挪威船级社。
据乌斯坦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这是全球第一艘沿北海航道航行的三维地震船。
日本将斥巨资建造海底稀土探查船
据《日本经济新闻》消息,为进一步探查日本列岛周边近海的海底稀土资源,日本文部科学省计划于2012年投入220亿日元(约合18.3亿元人民币),在4年内建造出搭载有高精度声纳探测器并可同时搭载多台无人潜深器的海底稀土探查船,提高海底资源储量和分布的探测效率。
日本文部省将此次建造计划定名为“新一期海洋资源开拓基础开发项目”,在原有的2012年度预算案中又新增68亿日元。此次建造计划将有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负责。这种新型稀土探查船可首先通过声波,对海底的构造进行大致探查;随后,探查船上搭载的智能化探查机可深入到海底以下100-200米处,利用电磁波对海底进行照射,以确认稀土等矿产资源的有无;探查得到的相关数据之后被送往探查船进行分析,若得到有稀土、金、银等相关资源数据后,探查船可进行远距离操控,同船搭载的无人潜深器可对海底矿产样品进行采集并进行拍照。
据悉,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目前共有7艘海洋调查船,但每次只可搭载一台无人潜深器。新型探查船可一次搭载对台无人潜深器,日本文部省希望以此提高海底资源探查的效率和范围。
报道称,东京大学某研究小组曾在今夏宣布,在太平洋海底发现有巨大稀土矿床。
太平洋造船集团全球首制船SX130命名交船
10月26日,国内领先的民营造船企业─太平洋造船集团在其浙江船厂隆重举办了为挪威船东Neptune Offshore AS制造的全球首制海洋工程船SX130的命名交船仪式。Neptune Offshore AS在太平洋造船集团订制了两艘SX130,此次活动为这两艘姐妹花船正式命名为“Neptune Despina”和“Neptune Larissa”。至此,太平洋造船集团已成功制造交付三型全球首制高端海洋工程船,前两型分别为今年4月成功交付的GPA696和9月成功交付的PX105,标志着太平洋造船集团已跻身全球顶级海洋工程船制造商行列,再次印证其具备建造进入深海作业的海洋工程船技术能力及在海工船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SX130为多功能海洋工程船(PSV / IMR),是高端海洋工程船中的典型代表,用于对海洋设施的检查、维护和修理,以保障海洋设施能正常、安全地工作,同时能为满足海洋工程业的常规操作需求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SX130由享誉全球的挪威乌斯坦(Ulstein Design AS)设计公司设计,应用了其独创的Ulstein X-Bow™船艏,这种设计可以保证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能够平稳航行和作业,安全性更高,同时可以减少航行阻力、达到降低燃油消耗的目的。SX130的建造和配置均执行欧洲严格的标准 ,可对3000米水深下的设施进行检查、修理和安装,还能在环境更恶劣、环保要求更高的欧洲北海(North Sea)作业。
蛟龙重工交付最先进海工辅助船
9月26日上午,当今国际最先进的“富兰克林胜利”号海工辅助船在江苏蛟龙重工集团命名,并交付新加坡富兰克林海洋工程公司。“胜利”号海工辅助船,全长120米,船宽33.2米,型深8米,由江苏蛟龙重工依托集团在新加坡设立的全省首家海外海工研究所进行自主设计和研制。海工辅助船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按照海洋石油平台的最高等级设计,海上抗风能力达到12级,船舶造价3000多万美元。
作为海洋石油钻井配套的生活平台,“胜利”号轮按五星级宾馆标准兴建,顶层建有直升机停机坪,船上设有影院、娱乐厅、健身房等设施,可满足240-300名工程技术人员生活和居住需要。驳船配备的520吨起重机和中部甲板空间,成为一座“海上工厂”,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保养和维修,可以在辅助船就地解决。
亚洲最强消防船落户虎门港
11月3日,亚洲最大的消防船在广东省东莞沙田镇虎门港新货柜码头8号泊位举行“莞消二号”消防船交接仪式,正式投入执勤。
“莞消二号”消防船由加拿大消防船专业设计公司RobertAllan Ltd设计,广东宏深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总投资8998万元,总排水量850吨,为FIFI-Ⅱ级消防船,主要针对8万吨级以上油船火灾进行设计建造。该船船型为海船,总长46米,型宽11米,水面净高18米,吃水深度3.6米,分五层建造,定员10人,可储存60吨泡沫,90吨柴油,60吨淡水,设计航速15节,最高航速17节,续航能力为96小时,特别设置了水力防摇舱,增强了船舶的稳性,使该船达到8级海况(10级台风)正常出航的能力,船身最大允许倾斜度可达30度,极大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该船可以执行水上船只灭火救援、对岸供水、海上抢险救援、潜水、紧急拖船等任务,是目前亚洲地区功能最强大的消防船。
据介绍,“莞消二号”消防船具有独一无二的双侧推设计,在船艏装有350千瓦的侧推器,船尾艏装有250千瓦的侧推器,使该船可进行原地360度回转、横向平移等机动动作,具有操纵灵活的特点。消防系统配置了由挪威公司生产的三台36000升单级离心泵及7门遥控水炮,其中1门主水炮出水量为每分钟6万升,也就是每秒钟1吨,射程为220米,两门主水炮每门出水量为每分钟4万升,射程为150米,可出水或泡沫,4门副水泡每门出水量为每分钟1万升射程为100米,可出水或泡沫。消防船甲板设置了12个80口径的消防水带接口,用于灭火救援,同时在船尾主甲板设置了2个300口径的供水接口,用于对岸供水,该船每小时的供水能力为10800立方米。
全球最大LNG船首次到访中国
近日,全球最大型LNG船舶“萨姆拉”(BU SAMRA)号安全靠泊南通如东洋口港区LNG码头。“萨姆拉”号国籍为马绍尔群岛,船长345米,船宽53.8米,总吨达到16.4万,本航次装载26万立方液化天然气驶临洋口港。这也是全球最大型的LNG船舶首次到访中国。
SCOD设计混合动力超大型油船
SCOD的“Emax Deliverance”号太阳能混合动力超大型油船为一艘可以运输200万桶原油的33万载重吨超大型油船,是为满足新建成的巴拿马运河船闸专门设计的,巴拿马运河新船闸建成后将可以通过最大长度426米、宽度54米、吃水18米的船舶。
为了降低燃油耗和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75%,“Emax Deliverance”号太阳能混合动力超大型油船将采用50%的液化天然气为动力,另外50%采用最先进的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