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新闻学术语的形成与固化——以新闻学相关教材为例的考察

来源 :新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zmh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术语是专业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建构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石.在近代新闻学“由术入学”的特殊历史阶段,由于新闻学教材与著述合一的特质以及新闻学专业工具书的缺失,使得近代新闻学教材成为了新闻学术语系统化、经典化的重要学科话语场.近代新闻学教材通过外名转译、旧词新义、创造新语等途径,实现了新闻学术语的生成与固化.教材特殊的文本使用方式、教材间的相互引述与争鸣所构筑的意义场,及其不断地重印或修订再版等,对新闻学术语的形成与固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普及与稳定作用.在此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域外眼光与本土意识,依旧是以术语为基础构建“中国新闻学”的宝贵历史资源.
其他文献
公众与医生间的信任危机对社会稳定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与医生信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对医生信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结论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互联网使用对医生信任的负向影响在没有就医经历的群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3)互联网使用可以通过强化公众对社会的不平等感知来降低其对医生的信任.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媒体接触与医生信任之间关系的认识,显示出加强公众与医生互动以及增强社会公平感对于缓解医生信任危机的积极作用.这
以民国浙江兴业银行为个案,本文试图解析“报刊阅读”何以走进职员阶层的日常生活.研究发现,职员阅报实践,兼具“业余休闲”与“提升修养”双重诉求,且二者皆与管理层有关.一方面,现代银行不仅规定着行员职业生活,更干预了其业余生活.报刊阅读取代了跳舞、赌博等,被银行家视为一种正当的休闲方式加以倡导;另一方面,在银行家训育下,报刊阅读成为行员业余时间提升自我、谋求进步的手段,业余生活转而成为职业生活的延伸.通过组建书报室、读书会、发行刊物等方式,管理者还将报刊阅读纳入制度层面,试图强化员工阅读意识.由此,阅读报刊事
新闻学正面临一场空前的危机.rn在学科鄙视链中,新闻学往往处于下游端,饱受“无学”之讥.与那些处在鄙视链上游的学科相比,新闻学发育周期较短,知识根基尚显松软,学科话语权也相对弱势.多年来,诸多新闻学圈内人士用多种方式为新闻学正名,但收效不甚显著.rn在前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可及的,表现在知识界,有相对明确的概念边界、知识体系、认知范式.新闻学作为晚近的学科,其知识多是来自对新闻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和萃取,多属经验性、规范性的知识,对新闻实践体贴有余,超脱不足,知识抽象度较弱.rn但这并不意味新闻学
期刊
绿色广告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很多国家的管理机构对绿色广告中文字的具体度做出明确的要求,但仅有少量研究检验了文字具体度的变化对消费者处理绿色广告的认知路径的影响,探讨情感机制的研究更为鲜见.本研究构建了绿色广告文字具体度影响消费者的情感路径,并采用一个2组组间实验检验了文字具体度变化对消费者情感反应和购买意愿的影响,证实了消费者与自然的共情和情感品牌态度的重要中介作用,初步构建了消费者处理绿色广告文字的心理机制.
“敢问夫子恶乎长?”rn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rn——孟子《知言养气章》rn才与气二者,有得于天,有得于人.才之大,如江如海至矣!气之盛,如霆如雷至矣!然江汉犹必纳众水以汇其流,雷霆不能击钟鼓以助其势者,其充之有渐,其积之甚厚固也.rn——姚莹《复杨君论诗文书》rn文章之事,形态蕃变,条理纷纭,如令心无天游,适令万状相攘.故为文之术,首在治心,迟速纵殊,而心未尝不静,大小或异,而气未尝不虚.执璇玑以运大象,处户牖而得天倪,惟虚与静之故也.rn——黄侃《文心雕龙札记》
期刊
如果把发表于2001年的《寻找李麦》视作鲁敏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鲁敏二十年来的写作历程恰与新世纪文学同步.二十年来,她发表和出版多部在文坛引起重大反响的长篇小说和小说集,长中短篇兼擅,题材与形式的处理均衡有致,不但与几位青年同道一起完成了对于70后一代写作者的的正名,也让自己成为人们讨论21世纪中国文学不可绕开的名字.
期刊
作为“舶来品”,中国的传播学一方面持续译入和援用外来概念、范畴和理论,另一方面从未停止从丰厚的中国传统传播思想和当下传播实践中汲取养分.一部中国传播学学术发展史,既是一部西方传播学学术话语引进史,也是一部对西方传播学学术话语的重构史.与此同时,在知识传播全球化的当代,加持了“中国”之“域值”的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既是中国之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也是世界之中国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中国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是通过既基于本土化又归于全球化的话语生产、译介、传播三个环节的有机联动建构起来的.如果说,“全球本土化”构成了中
新时代对“马工程”新闻传播学教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为总结成功经验,梳理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实证调研就我国“马工程”新闻传播学教材编写、审读与使用的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马工程”新闻传播学教材编写质量获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可,然而,诸如思想性和专业性略微失衡、教材覆盖范围不够、编写出版周期较长、教材的整体性及协调性不足与教材统一使用无法满足学校差异化人才培养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需全面推进习近平重要思想进教材、扩大教材建设覆盖面、优化专家团队组建模式、加强一线教师培训、推广“1+X”教材使用模式及倡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环境议题的报道框架存在差异已是共识,但更为重要的是究竟何者更接近真实环境状况.《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国家环境监测网的数据为主,是反映中国年度环境状况的公开报告,相对接近环境真实状况.本文以2014-201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为基准点,以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闻成立)至2018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与澎湃新闻的环境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利用Ibarra和Kitsuse提出的四个话语修辞维度归纳了两家媒体关于环境议题的五种“诠释包裹”.研究发现:《人民日报》
次仁罗布作为新生代藏族作家,不断以自己的文学创作为绘制当代文学的边地版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小说中书写的中心是西藏叙事,以“记述民族心灵,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①为创作理念,通过内在的视角,对地方性知识进行深描与还原,洞察西藏现代化过程中的心理创伤、文化阵痛与社会变革.他小说中的藏地书写也呈现出一种既发掘人性,又书写历史;既不有意造魅,也不致力祛魅;既不否定普通人的日常幸福,又关注个体的精神归宿的样貌.次仁罗布在坚守着民族身份的同时又不断进行超越,他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在文化单一化、趋同化的时代背景下,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