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0年是人类进入不平凡的一年。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的爆发和蔓延,世界的多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教育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线教学从“时髦”走向了教师的“必备品”。该研究首先了分析了当前中国高校慕课的现状,并从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在慕课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制约的因素,最终提出了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推进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校 慕课建设 线下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4(b)-0023-03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OC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LI Ji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41 china)
Abstract:2020 will be an extraordinary year for mankind. With the global outbreak and spread of the new coronavirus, profound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any areas of the world, and education is seeking opportunities in the crisis. Online teaching has gone from "fashionable" to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his study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OC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in MOOC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cept and practice.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change ideas, innovate teaching mode and promot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Key Words: Universities; MOOC construction; Offline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新冠病毒的爆发,给全球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我国教育部和教育相关职能部门多次进行研讨,切实推进在线教学,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中国已建成的多个慕课平台已经囊括了大学所有学科和专业,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停课不停学”,还可以为教师提供的实践教学和职业发提供特色课程。
1 当前中国慕课建设的现状
教育部最先在2020年2月5日下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采取政府主導、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并公开了22个在线课程平台的开放方式,共计在线课程2.4万余门供高校选择使用。
学者蔡忠兵和刘志文认为:“加强慕课建设与应用,在试点的基础上普及深化,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既定政策。高校慕课试点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基础薄弱、认知不足、供需脱节、市场化生存能力弱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凝聚思想共识、加强实践应用,增强融资能力,实现由试点示范向普及深化的蜕变。[1]”王宇通过对国外edX、Coursera的慕课平台分析和调研,认为无论中国慕课平台,还是国内大学,都应该充分吸收国外慕课微专业的成功经验形成自身特色,帮助学习者系统化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促进学习者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2]。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国慕课从大范围的开放阶段,到高校自主选择的阶段,再到高校大胆创新的阶段,在线教学真正在从危机中寻找到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契机。该文就当前我国慕课建设所在的问题、成效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对来自沈阳、天津、北京、武汉、珠海的7所高校教师进行了线上调研,发放问卷192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
2 从观念层面切入探讨制约慕课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2.1 不能正确认识慕课建设和线下教育的关系
该文通过调研,发现有5.8%的高校教师不能认识到开展慕课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仍然坚持认为知识的传授只能通过现实课堂的媒介来实现。首先,从学生的成长角度切入,有88.7%的教师认为推进慕课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从教师教学提升的维度来看,高达92.8%的教师认为借助校内外的慕课资源他们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立体化提升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不能正确处理在慕课建设的所遇到新问题
在抗击疫情的最初时期,也是全国大规模开展在线教学的起始阶段,有78.5%的教师对在线教学或慕课建设有畏难情绪,担心自己不能更好地驾驭教育技术。根据调研,发现教师的焦虑主要来自3个方面:第一,对直播平台不熟悉;第二,对学生的实时学情无法掌控;第三,对新的教学模式的初次体验。 2.3 不能正确认识慕课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通过调研,有65.6%的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慕课建设能培养人才的技能,而72.%的教师认为当前慕课的内容更多是知识层面,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品格、合作能力。该文认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慕课的进一步推进和改良,教育者和研究者将会更多关注在线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高校的发展角度来看,慕课建设的不断推进,从某一程度上讲,为一些起点低、获得教育部或省市支持资源较少的高校提供了发展契机,可以协调全国优质课程资源,切实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2.4 从实践层面探讨制约中国慕课建设发展的因素
2.4.1 师资建设的问题
在推进高校慕课建设过程中,缺乏既擅长教学又能驾驭好现代技术的高校教师是当前在慕课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有93.6%的高校管理者认为复合型高校教师的培养是高校慕课建设的关键。复合型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知识、能力和技术有机融合,立体化地培养人才。
2.4.2 课程方面的问题
在慕课建设中,从教学目标上看,有85.2%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多地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更多关注学生在慕课的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者的情感、态度、非智力因素;在教学内容方面,有78.6%的教师承认各大慕课平台所呈现的所选课程内容的极为丰富,有时会出现面对海量资源而无法取舍的困难。有94.1%的教师认为慕课的课程内容仍然需要更新内容,与时俱进,为学生的选择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内容;在在教学方法方面,有83.7%的高校教师认为慕课的主讲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新颖性。
2.4.3 慕课建设的资源问题
有9.1%的高校教师有参与过慕课建设的经历或正在参与高校的慕课建设。高达95.2%的高校教师愿意参与到有特色的慕课建设中,同时表示比较担心学校是否能提供比较好的录制慕课的资源和硬件设备。推动慕课建设,教师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院系需要课程设置合理,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作为保障,如丰富的信息资源、录课软件和设备。
3 建设中国慕课的一些对策
3.1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到在特殊时期开展慕课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者张小锋和王湘宁认为:“不能仅仅把慕课看作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应该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去考量。从授课方的角度来说,面对大规模、更广泛的传播空间和对象,观点的传播变得极为简单便捷。中国在构建慕课平台和搭建相应课程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3]。”
慕课建设的成功在于转变了教师和学习者的时空,帮助他们重新构建了教学和学习的“新生态”。教师要在从理念上认识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是紧密依托和互相补充的。在抗击冠状病毒的特殊时期,慕课教学会承担更多的任务和使命。在特殊时期,很多慕课全程免费供学生使用。
3.2 创新慕课教学的新模式,满足特殊时期的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需要
当前慕课教学模式主要分为3种:第一种是以MOOC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第二种是MOOC和SPOC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三种是MOOC和线下的互动教学模式。
在以MOOC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首先,高校可以坚持学院办大学和教授治学的理念,组织教学专家深入研究国家精品课程,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确定学院所需要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次,学院可以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的样例,辅助学生有条不紊地推进线上学习。最后,高校和学院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督导学生在慕课学习中的平时加大投入并把学生获得的慕课证书作为获取学分的有效凭证。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慕课(MOOC)具有不受地域限制的共享优质学习资源、学习时间相对灵活等优势,但缺乏传统课堂的师生及时互动[4] 。
在以MOOC和SPOC结合的教学模式中,高校教师在与线上慕课和线上学生的实现了良好的互动。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个概念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 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是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从教学路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把慕课中核心知识点或重点作为预习任务在课前讲给学生,也可以根据学生水平为学生选择重点内容或难点内容提前让學生听课。从知识内化角度切入,教师可以采用微信、QQ、直播平台等多种媒介与学生保持互动,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开展有意义的机器评价、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活动。从教学创新角度出发,第二种以MOOC和SPOC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荣誉培育出既有“大师引领”,又具备本校或本院系的特色的金课。
3.3 坚持个性化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路径
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进程,还要借助慕课建设的机会坚持个性化教学。在推进慕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监控大学生学习的动态,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效率, 如在线提问、在线答疑、同伴在线分享或教师提前设计的测试等[5]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智联网,教师的角色在新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模式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进行转变。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深度介入,为慕课教学的精准化、适切化、智能化、协同化提供支持,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加精确的评价和深度干预,为慕课质量提升提供更多元、更丰富、更高效的手段和技术支撑,为中国慕课更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6]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思路、学习风格以及学习计划。对于学有余力的学习者而言,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慕课任务后,他们可以自主加大学习的进度,充分挖掘慕课的学习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慕课的开放性特点,学生可以在不同慕课中选取不同章节学习,最终达到优化学习路径,从而形成独特的学习成果。
4 结语
慕课在线课堂在互联网层面上的教学,允许各行各业、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国籍的人,通过网络参加慕课在线课堂学习,既勾画出中国教育之变的五大愿景,又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也有责任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发挥教师领导力,发掘自身潜力,展现个人魅力,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尽全力,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蔡忠兵,刘志文.高校慕课建设:现状、问题与走向[J].高教探索,2017(11):45-49.
[2] 王宇.慕课微专业分析及其对我国慕课建设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8(12):23.
[3] 周龙,张曙林,吕东亮.慕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局限性与改进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2):61-62.
[4] 耿继静.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建议与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0):40-41.
[5] 吕有伟.浅谈人工智能技术在慕课发展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5):220.
[6] 张洁.探究慕课环境下的高校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J].科技资讯,2020,18(8):75-76.
关键词:高校 慕课建设 线下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4(b)-0023-03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OC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LI Ji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41 china)
Abstract:2020 will be an extraordinary year for mankind. With the global outbreak and spread of the new coronavirus, profound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any areas of the world, and education is seeking opportunities in the crisis. Online teaching has gone from "fashionable" to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his study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OC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in MOOC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cept and practice.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change ideas, innovate teaching mode and promot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Key Words: Universities; MOOC construction; Offline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新冠病毒的爆发,给全球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我国教育部和教育相关职能部门多次进行研讨,切实推进在线教学,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中国已建成的多个慕课平台已经囊括了大学所有学科和专业,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停课不停学”,还可以为教师提供的实践教学和职业发提供特色课程。
1 当前中国慕课建设的现状
教育部最先在2020年2月5日下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采取政府主導、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并公开了22个在线课程平台的开放方式,共计在线课程2.4万余门供高校选择使用。
学者蔡忠兵和刘志文认为:“加强慕课建设与应用,在试点的基础上普及深化,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既定政策。高校慕课试点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基础薄弱、认知不足、供需脱节、市场化生存能力弱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凝聚思想共识、加强实践应用,增强融资能力,实现由试点示范向普及深化的蜕变。[1]”王宇通过对国外edX、Coursera的慕课平台分析和调研,认为无论中国慕课平台,还是国内大学,都应该充分吸收国外慕课微专业的成功经验形成自身特色,帮助学习者系统化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促进学习者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2]。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国慕课从大范围的开放阶段,到高校自主选择的阶段,再到高校大胆创新的阶段,在线教学真正在从危机中寻找到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契机。该文就当前我国慕课建设所在的问题、成效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对来自沈阳、天津、北京、武汉、珠海的7所高校教师进行了线上调研,发放问卷192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
2 从观念层面切入探讨制约慕课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2.1 不能正确认识慕课建设和线下教育的关系
该文通过调研,发现有5.8%的高校教师不能认识到开展慕课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仍然坚持认为知识的传授只能通过现实课堂的媒介来实现。首先,从学生的成长角度切入,有88.7%的教师认为推进慕课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从教师教学提升的维度来看,高达92.8%的教师认为借助校内外的慕课资源他们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立体化提升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不能正确处理在慕课建设的所遇到新问题
在抗击疫情的最初时期,也是全国大规模开展在线教学的起始阶段,有78.5%的教师对在线教学或慕课建设有畏难情绪,担心自己不能更好地驾驭教育技术。根据调研,发现教师的焦虑主要来自3个方面:第一,对直播平台不熟悉;第二,对学生的实时学情无法掌控;第三,对新的教学模式的初次体验。 2.3 不能正确认识慕课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通过调研,有65.6%的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慕课建设能培养人才的技能,而72.%的教师认为当前慕课的内容更多是知识层面,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品格、合作能力。该文认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慕课的进一步推进和改良,教育者和研究者将会更多关注在线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高校的发展角度来看,慕课建设的不断推进,从某一程度上讲,为一些起点低、获得教育部或省市支持资源较少的高校提供了发展契机,可以协调全国优质课程资源,切实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2.4 从实践层面探讨制约中国慕课建设发展的因素
2.4.1 师资建设的问题
在推进高校慕课建设过程中,缺乏既擅长教学又能驾驭好现代技术的高校教师是当前在慕课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有93.6%的高校管理者认为复合型高校教师的培养是高校慕课建设的关键。复合型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知识、能力和技术有机融合,立体化地培养人才。
2.4.2 课程方面的问题
在慕课建设中,从教学目标上看,有85.2%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多地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更多关注学生在慕课的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者的情感、态度、非智力因素;在教学内容方面,有78.6%的教师承认各大慕课平台所呈现的所选课程内容的极为丰富,有时会出现面对海量资源而无法取舍的困难。有94.1%的教师认为慕课的课程内容仍然需要更新内容,与时俱进,为学生的选择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内容;在在教学方法方面,有83.7%的高校教师认为慕课的主讲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新颖性。
2.4.3 慕课建设的资源问题
有9.1%的高校教师有参与过慕课建设的经历或正在参与高校的慕课建设。高达95.2%的高校教师愿意参与到有特色的慕课建设中,同时表示比较担心学校是否能提供比较好的录制慕课的资源和硬件设备。推动慕课建设,教师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院系需要课程设置合理,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作为保障,如丰富的信息资源、录课软件和设备。
3 建设中国慕课的一些对策
3.1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到在特殊时期开展慕课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者张小锋和王湘宁认为:“不能仅仅把慕课看作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应该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去考量。从授课方的角度来说,面对大规模、更广泛的传播空间和对象,观点的传播变得极为简单便捷。中国在构建慕课平台和搭建相应课程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3]。”
慕课建设的成功在于转变了教师和学习者的时空,帮助他们重新构建了教学和学习的“新生态”。教师要在从理念上认识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是紧密依托和互相补充的。在抗击冠状病毒的特殊时期,慕课教学会承担更多的任务和使命。在特殊时期,很多慕课全程免费供学生使用。
3.2 创新慕课教学的新模式,满足特殊时期的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需要
当前慕课教学模式主要分为3种:第一种是以MOOC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第二种是MOOC和SPOC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三种是MOOC和线下的互动教学模式。
在以MOOC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首先,高校可以坚持学院办大学和教授治学的理念,组织教学专家深入研究国家精品课程,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确定学院所需要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次,学院可以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的样例,辅助学生有条不紊地推进线上学习。最后,高校和学院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督导学生在慕课学习中的平时加大投入并把学生获得的慕课证书作为获取学分的有效凭证。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慕课(MOOC)具有不受地域限制的共享优质学习资源、学习时间相对灵活等优势,但缺乏传统课堂的师生及时互动[4] 。
在以MOOC和SPOC结合的教学模式中,高校教师在与线上慕课和线上学生的实现了良好的互动。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个概念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 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是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从教学路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把慕课中核心知识点或重点作为预习任务在课前讲给学生,也可以根据学生水平为学生选择重点内容或难点内容提前让學生听课。从知识内化角度切入,教师可以采用微信、QQ、直播平台等多种媒介与学生保持互动,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开展有意义的机器评价、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活动。从教学创新角度出发,第二种以MOOC和SPOC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荣誉培育出既有“大师引领”,又具备本校或本院系的特色的金课。
3.3 坚持个性化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路径
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进程,还要借助慕课建设的机会坚持个性化教学。在推进慕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监控大学生学习的动态,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效率, 如在线提问、在线答疑、同伴在线分享或教师提前设计的测试等[5]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智联网,教师的角色在新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模式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进行转变。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深度介入,为慕课教学的精准化、适切化、智能化、协同化提供支持,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加精确的评价和深度干预,为慕课质量提升提供更多元、更丰富、更高效的手段和技术支撑,为中国慕课更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6]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思路、学习风格以及学习计划。对于学有余力的学习者而言,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慕课任务后,他们可以自主加大学习的进度,充分挖掘慕课的学习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慕课的开放性特点,学生可以在不同慕课中选取不同章节学习,最终达到优化学习路径,从而形成独特的学习成果。
4 结语
慕课在线课堂在互联网层面上的教学,允许各行各业、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国籍的人,通过网络参加慕课在线课堂学习,既勾画出中国教育之变的五大愿景,又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也有责任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发挥教师领导力,发掘自身潜力,展现个人魅力,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尽全力,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蔡忠兵,刘志文.高校慕课建设:现状、问题与走向[J].高教探索,2017(11):45-49.
[2] 王宇.慕课微专业分析及其对我国慕课建设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8(12):23.
[3] 周龙,张曙林,吕东亮.慕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局限性与改进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2):61-62.
[4] 耿继静.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建议与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0):40-41.
[5] 吕有伟.浅谈人工智能技术在慕课发展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5):220.
[6] 张洁.探究慕课环境下的高校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J].科技资讯,2020,18(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