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2010年9月11日,《北京青年报》刊载了邵燕祥先生的《华君武的一幅漫画》一文,介绍了华君武《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的漫画。这篇不长的文章有一篇不短的《附记》。在这篇《附记》中,邵燕祥先生谈到我的一篇短文《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并问我的短文和华的漫画是怎样的关系,以及华的漫画和我的短文被毛泽东看中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印发的问题。我觉得,邵燕祥先生这篇文章和《附记》有些史实不够准确,或者错讹。邵燕祥先生说,文章和《附记》中涉及的史实“有待于有历史癖的朋友们考证了”。我虽说不上“有历史癖”,但作为被提到的一个当事人,我想就我所知道的情况作些说明。
我的《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短文刊登在《中国青年报》1962年9月22日《青春寄语》栏目。邵燕祥先生发问:“不知是他(指笔者)诠释华君武的漫画,还是华君武从他的文章得到灵感?”我明确地告诉读者。是我的短文诠释华君武的漫画。不是华君武从我的文章“得到灵感”;没有华君武的漫画,就没有我那篇短文。当时,华君武早已是名扬海内外的漫画大家了,而我是初学写作的青年(时年25岁),《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短文是我大学本科毕业后的处女作。
顺便指出一点,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发表在1962年8月4日《光明日报》上,原名《无题》,“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是写在画中人物身上的。后来,华君武重画这幅漫画时,或画来赠人时,就直接把“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改做这幅漫画的标题。
邵燕祥先生对华君武这幅漫画有个界说:“我们知道,华君武从事的漫画是公认为危险的行当,而能保证长期‘东方不败’,端在于熟记毛泽东的言论、指示,并且时时紧跟。早在1959年批彭德怀、‘反右倾’时,毛泽东就提出了‘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著名公式,而在更早的反右派当中。毛泽东还曾为‘错误是难免的’这一著名的‘难免论’作过有力的辩护。人离开襁褓学走路,难免要摔跤,此其一;‘我们正在做我们前人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这是前无古人的,没有现成的经验,交些学费也是难免的嘛,此其二。把这一‘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付诸形象思维。而有了那样一幅漫画”,“华君武自发创作的这幅漫画,也无愧为毛泽东思想派生的‘主旋律’作品”。这个界说非常精当、中肯。我很赞同。
邵燕祥先生在文章和《附记》中提到几个人(包括华君武)都说这幅漫画被毛泽东看中,在1962年8月成都召开的中央会议上印发。这不是事实。1962年8月(别说8月,就是1962年全年)根本没在成都召开过中央会议。据文献和资料记载,毛泽东时代。中央只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过一次会议。显然,说此画在中央成都会议上印发是以讹传讹。至于名叫赵丕聪的作者说毛泽东还在这幅漫画旁批了字“这幅漫画请在成都召开的中央会议上分发”,也不知根据在哪儿。连华君武都明确地说:“我希望赵丕聪公布这些材料的出处(华君武对赵丕聪的文章多有不满,此其一——笔者),否则就是伪造,应负法律的责任。”
的确,我那篇《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的短文是在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9月24日至27日)上印发的。毛泽东的批语是:
印发各同志研究。犯了错误,只要认真改正,也就好了。
毛泽东
九月二十四日
二
毛泽东为什么看中和看重我的这篇短文?我这篇短文批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这种处世哲学认为不工作就不会犯错误。说实话,这篇短文的道理,一般说来是对的。毛泽东所以看中和看重它,是因为它适应了他的需要。他把我这篇普通的短文政治化了。借此,他提出了一个当时严肃重大的政治问题,即如何对待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工作及其错误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和主持工作的中央一线负责同志是有分歧的——严重分歧。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有各级干部7000多人参加的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对中央几年来的工作作出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评价,毛泽东也作了一定的自我批评。在七千人大会后,受这次大会的影响,社会上人们对“大跃进”及其所造成的灾难不断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批评。毛泽东作为“大跃进”的提倡者、发动者,对七千人大会后的形势愈来愈不满,心里憋气。在该年8月的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和9月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他发起了反击,强調阶级和阶级斗争,大批所谓“黑暗风”、“单干风”等。很明显,他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批发我那篇短文是为了堵人们批评“大跃进”及其错误的嘴。
现在,我认识到我那篇短文,历史地讲,所起的作用并不好,客观上,它起了阻碍人们深刻认识和总结1958年以来“大跃进”及其错误的作用。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我对华君武的《无题》漫画有误解,说他画的是“不倒翁”,写在身上的“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是他信奉的处世方针,这不对。实际上,华君武画的是“襁褓中婴儿——老头”,即襁褓中的婴儿如不学走路到老也只能处在襁褓中。1999年,我向华老求画,后来他把这幅画重画了一次赠我,并赐惠书,其中说道:“此画较六二年那幅有改进,不用无题,改变也强調了画中襁褓,以免如你一样误会成了不倒翁。加了一个奶咀(嘴)。小小一幅画已经近四十年了……此画送你是很有意思,不只是画,也有此画的一段经历在内……”
现将华老的两幅漫画一并收录插入本文,让我们共同赏玩华老高超、精湛的画艺。
2010年9月11日,《北京青年报》刊载了邵燕祥先生的《华君武的一幅漫画》一文,介绍了华君武《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的漫画。这篇不长的文章有一篇不短的《附记》。在这篇《附记》中,邵燕祥先生谈到我的一篇短文《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并问我的短文和华的漫画是怎样的关系,以及华的漫画和我的短文被毛泽东看中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印发的问题。我觉得,邵燕祥先生这篇文章和《附记》有些史实不够准确,或者错讹。邵燕祥先生说,文章和《附记》中涉及的史实“有待于有历史癖的朋友们考证了”。我虽说不上“有历史癖”,但作为被提到的一个当事人,我想就我所知道的情况作些说明。
我的《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短文刊登在《中国青年报》1962年9月22日《青春寄语》栏目。邵燕祥先生发问:“不知是他(指笔者)诠释华君武的漫画,还是华君武从他的文章得到灵感?”我明确地告诉读者。是我的短文诠释华君武的漫画。不是华君武从我的文章“得到灵感”;没有华君武的漫画,就没有我那篇短文。当时,华君武早已是名扬海内外的漫画大家了,而我是初学写作的青年(时年25岁),《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短文是我大学本科毕业后的处女作。
顺便指出一点,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发表在1962年8月4日《光明日报》上,原名《无题》,“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是写在画中人物身上的。后来,华君武重画这幅漫画时,或画来赠人时,就直接把“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改做这幅漫画的标题。
邵燕祥先生对华君武这幅漫画有个界说:“我们知道,华君武从事的漫画是公认为危险的行当,而能保证长期‘东方不败’,端在于熟记毛泽东的言论、指示,并且时时紧跟。早在1959年批彭德怀、‘反右倾’时,毛泽东就提出了‘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著名公式,而在更早的反右派当中。毛泽东还曾为‘错误是难免的’这一著名的‘难免论’作过有力的辩护。人离开襁褓学走路,难免要摔跤,此其一;‘我们正在做我们前人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这是前无古人的,没有现成的经验,交些学费也是难免的嘛,此其二。把这一‘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付诸形象思维。而有了那样一幅漫画”,“华君武自发创作的这幅漫画,也无愧为毛泽东思想派生的‘主旋律’作品”。这个界说非常精当、中肯。我很赞同。
邵燕祥先生在文章和《附记》中提到几个人(包括华君武)都说这幅漫画被毛泽东看中,在1962年8月成都召开的中央会议上印发。这不是事实。1962年8月(别说8月,就是1962年全年)根本没在成都召开过中央会议。据文献和资料记载,毛泽东时代。中央只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过一次会议。显然,说此画在中央成都会议上印发是以讹传讹。至于名叫赵丕聪的作者说毛泽东还在这幅漫画旁批了字“这幅漫画请在成都召开的中央会议上分发”,也不知根据在哪儿。连华君武都明确地说:“我希望赵丕聪公布这些材料的出处(华君武对赵丕聪的文章多有不满,此其一——笔者),否则就是伪造,应负法律的责任。”
的确,我那篇《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的短文是在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9月24日至27日)上印发的。毛泽东的批语是:
印发各同志研究。犯了错误,只要认真改正,也就好了。
毛泽东
九月二十四日
二
毛泽东为什么看中和看重我的这篇短文?我这篇短文批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这种处世哲学认为不工作就不会犯错误。说实话,这篇短文的道理,一般说来是对的。毛泽东所以看中和看重它,是因为它适应了他的需要。他把我这篇普通的短文政治化了。借此,他提出了一个当时严肃重大的政治问题,即如何对待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工作及其错误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和主持工作的中央一线负责同志是有分歧的——严重分歧。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有各级干部7000多人参加的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对中央几年来的工作作出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评价,毛泽东也作了一定的自我批评。在七千人大会后,受这次大会的影响,社会上人们对“大跃进”及其所造成的灾难不断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批评。毛泽东作为“大跃进”的提倡者、发动者,对七千人大会后的形势愈来愈不满,心里憋气。在该年8月的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和9月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他发起了反击,强調阶级和阶级斗争,大批所谓“黑暗风”、“单干风”等。很明显,他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批发我那篇短文是为了堵人们批评“大跃进”及其错误的嘴。
现在,我认识到我那篇短文,历史地讲,所起的作用并不好,客观上,它起了阻碍人们深刻认识和总结1958年以来“大跃进”及其错误的作用。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我对华君武的《无题》漫画有误解,说他画的是“不倒翁”,写在身上的“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是他信奉的处世方针,这不对。实际上,华君武画的是“襁褓中婴儿——老头”,即襁褓中的婴儿如不学走路到老也只能处在襁褓中。1999年,我向华老求画,后来他把这幅画重画了一次赠我,并赐惠书,其中说道:“此画较六二年那幅有改进,不用无题,改变也强調了画中襁褓,以免如你一样误会成了不倒翁。加了一个奶咀(嘴)。小小一幅画已经近四十年了……此画送你是很有意思,不只是画,也有此画的一段经历在内……”
现将华老的两幅漫画一并收录插入本文,让我们共同赏玩华老高超、精湛的画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