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读后续写的英语名著阅读课操作策略

来源 :英语画刊(高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介绍文学经典作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补充入手来说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文学经典有利于提高学科的核心素质.具体的可能性有:细读鉴赏,学以致用,培养语言能力;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培养学习能力;分析总结,创新,提高思维品质;深入理解移情的影响,培养文化自觉.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阅读大多是碎片化和快速的.高中学生也受到严重影响,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和阅读英语优秀文学作品.为了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全面深入地概述语言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土学者呼吁加强英语文学教学,英语教育领域的一些人正在尝试教授文学.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尝试使用英文原著、英文简本等文学作品作为阅读课的补充材料.目前我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的教学实验.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详细介绍一名硕士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案例,以霍兰德、认知加工和生涯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技能卡牌、CASEV、生涯幻游等方式,通过5次职业生涯咨询,使来访者逐步解决职业生涯困惑、树立清晰的职业目标.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课程思政”的理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践性,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探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契合度的有效途径.
英语阅读能力不仅在实际应用中尤为重要,也是检测英语学习者综合英语能力的关键手段.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阵地,而文本阅读又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它不仅涵盖了大量的语言知识,也承载着提高阅读能力、拓展思维、开拓视野、培养情感态度等多重功能.
期刊
所谓课堂引导,是指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几分钟,通过比较新颖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室里,更快地深入学习要学习的新知识.一般来说,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往往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习能动性的重要部分.就初中英语而言,由于学习有困难,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传统枯燥的课程往往使学生害怕学习英语.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英语课程的探索,创造高效的教学课堂,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学习氛围的熏陶,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期刊
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教师对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把握得不够清晰;有一些教师由于受到传统英语口语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用语方面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有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足,不能充分地挖掘现有教材上丰富的口语教学资源以及课外资源等,从而导致学生整体上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也就无法提升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根据本文的研究,为了优化初中阶段英语口语教学活动,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必须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理清传统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期刊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能够通过图形、颜色、形状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创作文本.本文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旨在研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英语课堂中使用的有效性,借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期刊
“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好的提问像一把金钥匙,能开启学生的智慧、训练学生的思维.往往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的正是一个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又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教师应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桥梁和阶梯,科学地设计出开放、有趣、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问题.
期刊
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灵魂,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新时代优秀知识青年走向社会前的必备一课,承担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引导功能.鉴于此,需要结合“形势与政策”课改革,进一步做好融合创新,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国际中文汉字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习者能够辨识和书写汉字,并且通过汉字学习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目的.教师在汉字基础课的教学中,采用字理教学,建立字群,字理教学应当遵循汉字结构的基本规律,探求汉字本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接点,采用相应教学策略,适时适当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8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台,标志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入了深化阶段,对高中思想政治提出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建议,突出其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本文将以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为例,结合见习活动阐述新课标实施背景下关于“议题式”教学活动的思考,以及对未来“议题式”教学活动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