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数学”中亲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fe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由于它不同于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等较为单一的运算,因此抽象程度较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这节课时,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一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一等奖获得者李培芳老师没有直接把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充分信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等探究过程,像数学家一样在“做数学”,充分感受“数学化”的过程,真正进行深入探究,实现意义建构。
  【片段一】呈现有效情境,搭建探索发现的桥梁
  (出示四年级一班游园活动购买奖品情况统计表)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们能解决以下3个问题吗?如果可以,就选择下面的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出示:买转笔刀一共用了多少钱?买文具盒一共用了多少钱?买魔方一共用了多少钱?)
  (学生解答)
  师:谁来说说第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汇报交流,并说出列式的依据,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算式:(7+3)×8、7×8+3×8、(8+7)×5、8×5+7×5、(9+10)×4、9×4+10×4)
  【赏析】李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出发,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说出两种解题方法的不同思路。这样的情境创设一方面能充分唤醒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所隐含的本质特征——改变原来式子的运算顺序,而结果不变;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索与发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情境构造出了一个让学生可以类比乘法分配律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学习有了一个鲜活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
  【片段二】链接乘法意义,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师:黑板上这么多的算式,你能给它们作个分类吗?
  (请学生上台分类,学生将其分成两类)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吗?
  生:左边的算式(7+3)×8、(8+7)×5、(9+10)×4都是先算买的总个数,再算总价钱的。而右边的3个算式7×8+3×8、8×5+7×5、9×4+10×4都是分开算的。
  师:也就是说右边这3个算式是先算第一次买奖品用的钱,再算第二次买奖品用的钱,然后把两次用的钱数加起来,对吧?
  生:是的。
  师:你们同意他的分法吗?
  生:同意。
  师:刚才这个同学是从解决问题的策略来分的。我们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这两组算式在结构上是不是很像?
  (教师引导学生说:左边的算式都有一个括号,先算出和再乘一个数;右边的算式是先算出两个数的积再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师:仔细观察左边的3个算式是不是特像双胞胎?
  生:像3胞胎。
  师:那右边的三个算式呢?
  生:也像3胞胎。
  (学生大笑)
  师:(指着第一组算式(7+3)×8、7×8+3×8)回忆刚才的计算结果,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怎么样?
  生:相等。
  师:在数学上我们就把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等式,像这样的等式还有吗?
  生:有。
  师:为什么它们结构不同,而结果却相等呢,你能从算式的意义上来说一说吗?
  生:左边的算式共有10个8,右边的算式有7个8再加3个8,一共也有10个8,所以它们相等。
  师:那么下面这两组算式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同桌互说,教师指名汇报)
  师:同学们,当我们能发现左右两个算式相等的秘密,我们探索的脚步就向前前进了一大步。我们继续。(教师把7×8+3×8、(8+7)×5、9×4+10×4等3个算式遮盖住,然后问学生)
  师:你还能看见这3个算式吗?
  生:不能。
  师:看不见就对了,我就是要让你们看不见。
  (学生大笑)
  师:你知道这3个算式是什么吗?能说出第一个算式的举手,能说第一个和第二个的举手,能3个都说出来的举手。
  生:我知道第一个算式是什么?(学生说出算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指着黑板)从黑板上。
  (教师请学生上台指一指)
  师:这个算式对它有帮助吗?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得出左右两个算式既有不同的地方,又有相同的地方,即都乘了一个8,左边的算式是用7加3的和乘8,而右边的算式是先用7乘8,再用3乘8,最后把积加起来)
  (学生接着说后两个等式的秘密)
  师:当我们能从左边的算式推出右边的算式,或从右边的算式推出左边的算式,我们离发现就不远了。
  ……
  【赏析】数学学习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学完乘法分配律后经常会出现分配不公等各种各样的错误,究其原因,其实学生学的、记的只是乘法分配律的外在形式,而没有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内在的数学意义。李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思路,从乘法的意义入手,让学生将乘法分配律的学习放到乘法意义的框架之下。如在建立等式之后教师追问:“这三组算式为什么相等?你能从算式的意义上来说一说吗?”经过交流学生明白了“7个8加3个8等于10个8”。这样,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就不再只停留在外在的“形”上面,而是进入了“质”的层面。接着又通过让学生从左边的算式推出右边的算式,或从右边的算式推出左边的算式这一富有趣味性的猜测设计,使学生真正认清这两个算式之间的不同点与相同点,“乘法分配律”这一模型在学生头脑中就基本建立起来了。
  【片段三】寻找数字关联,体会知识的内在魅力
  (在建模后,教师让学生做完即时小练习后接着进行抢答训练。教师指着算式8×(125+9)=8×125+8×9)
  师:抢答。这个等式等于几?
  生:1 072。
  师:你是用哪个算式算的?
  生:第二个,右边这个。
  师:你为什么想到用右边这个算式算?
  生:因为那算式简便。8乘125得1 000可以凑整,1 000加72得1 072。
  师:(出示7×48+7×52=7×(48+52))抢答,等于几?
  生:700。
  师:你是用哪个算式算的?
  生:第二个,因为48加52得100, 100乘7得700。
  师:如果我只告诉你左边的算式,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它变成右边的算式?
  生:能。
  师:什么办法?
  生:用乘法分配律。
  师:学到这里,你认为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好处?
  生:能使计算简便。
  师:乘法分配律不仅能使计算简便,它的用处还多着呢。
  ……
  【赏析】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巧妙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近数学,由学生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最终真正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如果教师以知情者的身份,指挥着学生一步一步认识新知,那就是一种变相的灌输。李老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没有把学习乘法分配律的作用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设计两道抢答题让学生自己去对比、去发现、去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的作用。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乘法分配律内在的魅力。(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仁山坪小学)■
  □责任编辑 邓园生
  E-mail: jxjydys@126.com
其他文献
临川一中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创建于1955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学校”、“中国百强中学”、“江西人民满意的十大品牌中学”、“中国十大名牌中学”等称号。  恢复高考以来,学校已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新生3.6万人。特别是近7年,学校连创江西高考历史之最,共有182人考取清华、北大。2010年高考该校再次告捷,共有7名考生进入全省文理科前10名,36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占两校在江西招生总
期刊
石山乡地处泰和县最北端,距县城约35公里,属省级贫困乡。石山中学是一所农村常见的办学规模小、师资力量弱的初中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470名学生,34名教职工。校园占地面积仅10亩。  在2002年以前,石山中学教学质量极为落后,曾有一年没有一个学生考取重点高中,被当地人喻为“黑三角”。近几年,学校围绕“均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通过自身内涵发展,迅速崛起
期刊
【编者按】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教研氛围的重要方式,更是校本教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课题研究活动在各校开展得如火如荼,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同和应用,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在这条充满艰辛和希望的路上行走着,反思着,快乐着,收获着。但是,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际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目标不明走弯路、认识偏颇干扰多、光说不做行动少、虎头蛇尾效果差等。如何看待课题研
期刊
菜单对于大家来说不足为奇,可提到“菜单式辅导”,却不得不提起赣县中学今年年初起开办的免费“教学超市”。“教学超市”开办近一年来,该校各年级蓬勃开展“菜单式辅导”活动,南北校区校风教风学风为之一新,获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菜单式辅导”是赣县中学培优导学工作的又一大创新举措。该活动定学科、定内容、定老师、定地点,即年级组提前公布辅导学科、内容、授课老师和地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与。活动于学期伊
期刊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入窗台,鸟儿的第一声啼鸣婉转唱起,罗老师就早早起床了,平日素面朝天的她对着镜子略施粉黛后,就匆匆赶往学校。作为学校文化的兼职讲解员,她自己已算不清这是第几回了,今天学校又将迎接一批来参观的朋友。  和煦的阳光普照着校园,“贵溪市第三小学”七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照耀下愈发夺目。参观者缓缓步入校园,穿过一楼的“好孩子好习惯”文化长廊,驻足于感恩墙前,讲解员罗老师开始娓娓动听地解说: “
期刊
【片段一】  师:听老师朗读课文,请大家边听边思考,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百合?(在音乐声中,朱老师开始了声情并茂的朗读)  生:我看到了一株善良、执著、向上的百合。  生:我看到了一株有着坚强的信念,并为信念而奋斗的美丽的百合。  生:我看到了默默用行动证明自己一切的百合。  师:听了一遍课文,同学们对课文的感悟挺深的。下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用笔画出文中能表现百合特点的词和句,再在旁边
期刊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如何让学生读得有趣,读得有味,读得有效?特级教师严丽萍执教的《看浪花》,以其高超的教学艺术,不露痕迹的朗读指导,营造了书声琅琅的课堂。  【片段一】师引生读,读中认“节”  师:《看浪花》是一首小诗,数一数共有几小节?中间空得比较开的就是1小节。(生数小节数)  师:严老师来读第1小节。(师范读、指名两位学生分别接读2、3小节,分大组读剩余两节)  【赏析】这一片段的教学设计看
期刊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的。特级教师徐长青深谙此理。在执教“数学广角(重复)”一课时,他创设了开放的教学活动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在冲突中思考,在思考中合作,在合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体验。在徐老师的课堂里,看似平淡无奇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由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冲突”而成了
期刊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那一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我想,你是不是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了,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从军呢?  师:问得好。谁还想问?  生: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生:纳兰性德,如果你想回家,你就应该尽心打仗,不然的话,仗打不好,你还可能会死在途中的。  师:是啊,你既
期刊
【编者按】在这里,学生间比拼的不再仅仅是考分。在这里,“你今天有啥新创意”成为校园流行语。在这里,学生们找回了儿时的奇思妙想,“个个梦想成为发明家”。这里是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这所学校开展的创新教育,在学生中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从2005年9月至今,章丘四中先后有7 000多名学生接受创新教育,共形成5万多个创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1 500多份。学校也先后获得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