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宜山:到大陆磋商“第三次国共合作、祖国统一”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_dra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国民党立法委员】
  1956年以后,中共中央把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毛泽东说:“爱国一家,爱国不分早晚。”中央还致信台湾蒋介石,情真意切地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愿和办法。蒋介石决定派宋宜山到大陆打探虚实,以便回旋。
  毛泽东向蒋介石频投橄榄枝
  随着抗美援朝的节节胜利,蒋介石想借共产党深陷朝鲜战争机会第一次“反攻大陆”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在国际形势开始出现缓和的趋势下,中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而美台之间的矛盾却逐渐暴露。台湾岛内相继发生了吴国桢事件和孙立人事件,加上美国对“台独运动”的支持,台美矛盾进一步激化。特别是后来发生的刘自然事件,导致数万人举行反美示威大游行,捣毁了美驻台“大使馆”,反美怒潮迅速蔓延台湾岛。据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不失时机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
  1955年3月,周恩来在人大常委会上首次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这标志着中共对台政策开始进行重大的调整。同年6月2日,周恩来在接见印度尼西亚记者时表示,中国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和平解放台湾。
  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也多次阐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面对大陆伸出的和平之手,蒋介石从一开始就采取强烈的抵制态度。他不相信共产党,不相信毛泽东,对国共合作更是心有余悸。蒋介石常说,他倒霉就倒霉在国共合作上了。因此,第三次国共合作这样的名词让蒋介石不寒而栗。
  尽管蒋介石依旧痴迷于“反攻大陆”的美梦,对大陆的袭扰更是变本加厉,但中国共产党仍然没有放弃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的努力。
  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国务院会议上指出:“台湾那里的一堆人,他们如果是站在爱国主义立场,如果愿意来,不管个别的也好,集体的也好,我们都要欢迎他们。”随后,他又提出了“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以诚相见,来去自由”的主张。
  10月1日,毛泽东在接见法国共产党代表团时说:“国民党现在霸占着台湾,我们又提出合作,合作了两次,为什么不可合作第三次!”并当场表示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可以照旧,台湾现在可以实现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破坏他们,谈好了可以签个协定公布。台湾可以派人来大陆看看,公开不好来就秘密来。台湾只要与美国断绝关系,可派代表团回来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
  1959年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语出惊人:“台湾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还是胡适好?还是陈诚好?还是蒋介石好。但是国际活动场合,有他我们就不去,至于当总统还是他好……10年、20年会起变化,给他饭吃,可以给他一点儿兵,让他去搞特务,搞三民主义。历史上凡是不应当否定的,都要作恰当的估计,不能否定一切。”
  为什么选择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在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方面,是绝对不含糊的。
  宋宜山到大陆磋商国共合作
  中共“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提出后,立即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好评。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呼吁,蒋介石虽再三宣称“中共的和谈呼吁不过是战争的另一种形式”,是“统战诡计”和“宣传诡计”,并疯狂叫嚣“台湾绝不会妥协,坚决反共到底”,要“反攻复国”、“扫除共产主义”,但私下里,他又不能不面对现实有所考虑。
  蒋介石看不到反攻大陆的希望,而中美在华沙的谈判又令他大为恼火。美国人究竟要干什么?为什么中共会提出和平解放台湾呢?蒋介石越想心里越不安,于是决定探探中共的底细。
  1957年初的一天,蒋介石突然把许孝炎从香港召回台北问话。许孝炎名为《香港时报》负责人,实则是台湾当局派在香港负责国民党文化宣传工作的。
  “你对中共最近这段时间的和谈宣传有什么看法?”蒋介石开门见山。
  许孝炎小心翼翼地回答:“我以为这正如总统所说,是中共的统战诡计和宣传诡计,我们已经在报上给予了揭露和批驳,提醒国人勿为中共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这只是一方面。”蒋介石说,“我打算派人去北京走一趟。”许孝炎大吃一惊,不知“老头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是蒋介石打破了沉默:“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了解中共的真正意图何在,我们就难以针锋相对地制定出对策。与其在此猜测推断,不如派人去北京实际了解一下。当然,这并不意味我们反共的国策有所改变,而是我们与中共斗争的一种策略和手段。”
  许孝炎依然一头雾水,想不通蒋介石何以把自己召来商议此事。
  “我考虑去大陆的人选,不拟自台湾派出,如此即使泄漏出来,也不会授人以柄。所以,这个人要在海外选择。这个人不能在政府里挂有职务,但又必须是忠于国家的,而且能为中共所接纳。你对海外的人士比较熟悉,看看派谁去合适?”蒋介石又向许孝炎发问了。
  直到这时,许孝炎才恍然大悟,弄明白蒋介石的意图。他认真地考虑了一会儿,提出了3个人选:曾任立法院长的童冠贤、曾任立法院秘书长的陈克文和立法委员宋宜山。
  蒋介石沉吟片刻,说:“好,你立即与他们联系,最后把确定的具体人选报来。事情要秘密进行。”
  许孝炎回到香港,立即着手进行联系:童冠贤拒绝这一使命,而陈克文和宋宜山均表示愿意接受。最后,蒋介石拍板选中了宋宜山。
  宋宜山,湖南人,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党校,是蒋介石的学生。后被国民政府派往英国留学,归国后一直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他曾出任中央组织部人事处长,到台湾后任国民党候补中央委员、立法委员等职。
  蒋介石之所以选中宋宜山去执行这一特殊使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宜山对党国特别是对蒋介石忠贞不贰;其次,宋宜山身份比较灵活,官职较轻。另外,宋宜山的胞弟、号称“鹰犬将军”的宋希濂,被解放军俘虏后关在战犯管理所改造,宋宜山到北京万一被外界发现,可说是去探亲;最后,宋宜山与毛泽东、刘少奇、李维汉、章士钊等同为湖南人,对话比较方便。   宋宜山被国民党搁置香港
  这年4月,宋宜山从香港经广州乘火车秘密抵达北京。宋宜山的到来,无疑给和平解放台湾带来希望。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周恩来亲自在北京有名的饭店东兴楼宴请了他。随后,统战部长李维汉作为中共代表,与宋宜山就第三次国共合作、祖国统一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协商。
  会谈中,李维汉提出:两党可以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台湾可以作为中央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台湾地区的政务仍归蒋介石领导,中共不派人干预,而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中央政权的领导;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并表示,国共两党可先在香港进行谈判,如能实现,他将率团前往。对此,宋宜山表示回台湾后,要为促成两党谈判而努力。
  在京期间,中共中央除安排宋宜山参观石景山钢铁厂、四季青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游览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外,还特意安排他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探望了宋希濂。从宋希濂身上,宋宜山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当时,大陆正广泛宣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右斗争也尚未展开,整个政治气氛、社会面貌都显得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两个星期后,宋宜山悄然返回香港。根据此次大陆之行的印象,宋宜山写了一份书面报告交由许孝炎转呈蒋介石。在这份长达1.5万余字的报告中,宋宜山除详细叙述了与周恩来、李维汉见面商谈的情况以及中共提议外,还着意描写了沿途及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包括农村丰收在望、工业生产蓬勃发展和市场供应无缺的大好景象。
  最后,宋宜山大胆陈词:中共意图尚属诚恳,应当响应。大陆从工厂到农村,所到之处,但见政通人和,百业俱兴,民众安居乐业,与中共鱼水相依,以前提的“反攻复国”,似已无望。他还在报告结尾写道:应该响应中共的意图。同时转交周恩来赠送的茅台酒、中华烟等礼物。
  报告送上去后,蒋介石越看越生气。不等看完,他就猛地往桌子上一摔,大骂:“娘希匹!他把共产党说得那么好,半个月就被赤化了。”
  蒋介石当即吩咐人告诉宋宜山不必回台湾留在香港算了,以后“立法委员”的薪水会按时寄去。
  宋宜山作为国共和谈的秘密使者,从此被国民党搁置香港,也未能再到大陆。1973年,他和另外3个台湾国民党立法委员在香港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章士钊的追悼会,就被台湾国民党当局以“附共”之罪名撤销“立法委员”职务和薪饷。他为促进国共和谈所做的工作和贡献,虽然不为台湾国民党所重视,却受到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良好评价。他的这一作为无疑有益于祖国统一和人民利益。
  (摘自新华网,王乐飞/文)
其他文献
【1912- 2012,湖北阳新人,爱国民主人士】  贾亦斌非常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他经常运用“隔海传书”的方式,或者是发表广播讲话,呼吁在台湾的老上司、老同事、老部属,同祖国人民一道,齐心协力,为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蒋经国的交往  贾亦斌生于1912年,比蒋经国小两岁(蒋经国生于1910年)。贾亦斌是湖北省阳新县人,与蒋经国没有亲属、同乡关系。贾亦斌于1930年18岁
期刊
【1923- 2015,新加坡华人,祖籍广东梅州,新加坡前总理】  作为两岸关系起伏的见证者、两岸互动交流的传话者、“汪辜会谈”的做东者和两岸和平统一的笃信者,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两岸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既是新加坡的国家利益之所系,也是李光耀独特个人魅力之展现。  李光耀的四重角色  李光耀祖籍中国广东省大埔县,出生于新加坡。1959年6月担任新成立的新加坡自治政府总理,是世界上少有的年轻总
期刊
【瑞士籍,蒋孝武的第一任妻子,离婚后居住瑞士日内瓦】  汪长诗和蒋孝武维持了一段短时期的婚姻。汪长诗的父亲汪德官曾任中南九省长途电话局局长,退休后定居日内瓦。然而,正是这父女俩,以其独特身份,为了两岸关系的解冻,曾行走于两岸,启航过一次迄今鲜为人知的“破冰之旅”。  汪长诗,瑞士籍,是中德混血儿。1968年8月,23岁的蒋孝武正在德国慕尼黑政治学院留学,玩心甚浓。一天,他开着跑车,穿越隧道,花了4
期刊
【1925年生于北京,首位进入白宫的华裔女特使】  在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上,她是一位至为关键的人物。她与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总指挥陈纳德将军,结为伉俪,为海峡两岸的商贸往来等工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享有“中美民间大使”和“破冰使者”等美誉。她说:“只要中国人能扬眉吐气,我余愿已足”。  陈香梅,祖籍广东南海,1943年毕业于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1944年加入中央社昆明分社担任记者。抗战胜利后,
期刊
万宝宝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万季飞的女儿,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委员长万里的孙女。  16岁时,完全不懂英文的万宝宝只身远赴美国,她一走7年,先在美国读法国文学和摄影,20岁时再往巴黎进修法文。  2003年,毗邻巴黎协和广场的克利翁饭店举办“社交名媛成年舞会”,十多个国家的公主、政商文艺名人之后悉数登场,万宝宝也受邀参加。19岁的万宝宝是第一个参加“克利翁国际名媛俱乐部”的中国女孩。  跨入上流精英
期刊
在中国30余年改革开放的征程中,厉以宁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这位北京大学的教授,以他具有建设性的经济学著述奠定了他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而他对中国经济改革最大的贡献,是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就提出了在中国要积极引进企业的股份制度,他由此而得到了“厉股份”的外号。  李克强、李源潮、陆昊、孟晓苏、龚方雄,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与厉以宁有所联系。北大读博期间,李克强与厉以宁、李源潮等师友合著《走
期刊
毛泽东未看清林彪的真实面貌  1971年8月,毛泽东开始南巡。他从北京出发的,先到武汉,又到长沙,再到南昌,每到一处,他都将周围数省的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召集过来开会。这次“周游列国”的讲话主要是针对去年九届二中全会以来的党内斗争。  1970年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暴露出了林彪、陈伯达一伙人的政治野心。毛泽东严厉批评了林彪手下的一伙人: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对陈伯达更是定性为反革
期刊
侄子叶选基  叶选基是开国元帅叶剑英的侄子,自上世纪50年代末至1986年叶剑英逝世,他一直生活在叶剑英身边。公开资料显示,叶选基曾任中信香港集团总经理、正天科技集团控股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叶剑英家族是一个大家庭。叶剑英四女叶向真接受采访时曾谈到:“叶家后人现在有50多口,每年在广州都会有一次家族大聚会,其乐融融”;“父亲在世时,我们各忙各的,不怎么聚;父亲离开之后,我们反倒要聚在一起。”  公
期刊
【四川人,原国民党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认真而紧张的对台作战准备。穷途末路之际,蒋介石想再做一次和平试探,争取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他怀着复杂的心情,把这一任务交给了长子蒋经国。蒋经国经过反复物色,最终选定由李次白担当赴大陆的密使。  李次白危难中受命  从1949年夏天开始,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军区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开始进行认真而紧张的对台作战准备
期刊
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习近平出席在京举行的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裁减军队员额30万,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使军队更加精干高效。2015年12月7日,拥有副军级待遇的军旅歌手韩红宣布退役。这引发了人们对军队其他“明星”的关注,肩膀上同样有肩章的军队明星们,享受的都是什么级别和待遇?  “军改”大幕拉开,文工团首当其冲?  2015年9月3日,中共中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