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能力培养导向的微观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ug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特色,这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中心”,重在“应用”。目前,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依然采用的是传统高校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在实践应用方面的能力欠缺,无法快速适应岗位需要。本文结合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专业学科的微观课程,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教师在具体教学进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思路,力图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起到加强和提高的作用。
  关键词: 应用能力 微观课程 教学模式改革
  教育部于2013年12月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应用技术类型人才培养應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能力为中心”,重在“应用”,培养目标对学生的技术、技能、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传统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在校学生缺乏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岗位要求。这意味着传统高校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本文拟结合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专业学科的微观课程,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教师在具体教学进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思路,力图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起到加强和提高的作用。
  一、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培养的学生欠缺自主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依然以讲授为主,过于依赖教材,强化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实践教学的作用,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不够科学。
  1.专业课程各自独立,缺乏与专业的对接和融合。
  各课程教学与专业融合不够深入,学生在学习期间只是完成了各门独立课程,并未真正将专业和课程融合起来,使两者脱节。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分析问题的方法,都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不大,无法引起学生共鸣。同时,教学内容过于依赖教材,课堂延展性不好,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谈不上与专业互联,与前沿技术互联。
  2.课堂教学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缺乏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任课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行知识的总结归纳与灌输,学生则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学习主动性及分析思考能力难以得到激发和提升,最终结果就是缺少自主分析能力。教学模式采取先复习旧内容再讲解新知识最后课堂小结或练习的方式,依然是学科本位的教学方式,课堂学习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佳。
  3.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实际综合能力的考核。
  目前,部分高校对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强调期末考卷分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比较单一,并且占总成绩的比重较小。考核方式简单,过于强调结果,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即使部分课程设计了过程性评价,只是依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程度等简单评定学习过程的成绩,缺乏对学习过程全面的、量化的考核指标。
  4.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通过实践完成的。实际情况是学校或教师均对理论教学重视有加,却对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物力的实践教学有所忽视。或者实践教学仅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综合性实践欠缺,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实践更是凤毛麟角。另外,部分实践教学仅是生产认识实习,并没有真正深入实践过程,让学生切实进行技能操作,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各专业课程需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1.整合、丰富教学内容。
  (1)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先进。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和被动灌输的局面。教学手段应能够将先进的技术引入课堂,不能简单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完成教学。课堂教学辅之以多媒体授课、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展现,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2)整合并丰富教师授课材料,合理利用案例。
  教学内容不完全依赖教材,在学生接受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引入前沿技术,并注意紧密联系专业。合理使用案例,案例前后衔接要由简到繁,并且应有针对性,应在课程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的框架内,同一个案例在不同章节呈现不同的功能需求,使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初步的认识。
  2.优化课程安排,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1)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构建起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变“以学科为中心”为“以能力为中心”,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实验检验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实验创新结果应用到专业当中,并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内容充实。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模块化实验与课外综合性实验相结合的办法。一般每单元包括几个实验项目,对实验项目由简到全,逐步提高深度和要求,这样可对学生进行从学习基本知识到加强能力培养的训练。学生在做完一个单元实验后,可以进行总结与比较,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为他们提供拓展实验的条件和探究实践的机会。   强调大作业、课程设计、项目训练、专题训练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实践。要求学生开放思维,学习和借鉴现有案例,在实践中体验如何解决问题。实验教学内容紧扣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的主题;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
  (3)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相互补充。
  实践课堂学习形式上,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通过与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校外实地实习,还可充分运用网络的便捷性与开放性进行虚拟实习。校外实践不应只是参观和认识实习,应该让学生真正在生產岗位上操作或直接在企业顶岗实习,将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充分挖掘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所起的作用不能忽视。应充分挖掘和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为学生培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提供环境。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各种科技竞赛、兴趣小组、创新团队或技能培训讲座等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连接,为应用能力培养开辟更多的空间。
  4.完善考核机制,提高实际综合能力。
  考核评价机制包含评价方式和考评内容,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
  (1)积极尝试评价方式改革,重视课堂学习效果。
  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由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形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平时成绩应能体现学习过程,涵盖课堂学习交流、课外作业完成情况、实践项目参与度与成果等内容。
  提高平时成绩比重能使学生重视课堂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锻炼自主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实际综合能力。另外,根据课程特点进行的能够体现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课堂阶段性考核,在课程成绩中也应占据一定的比重。
  (2)科学设置考评内容,重视课堂学习过程。
  根据课程实际情况,提高课程实践内容部分权重。期末考评方式灵活多样,可根据课程需要采取理论考试加实践考试的方式,应提高主观题、应用型题目所占的比重,引起学生重视,让学生意识到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课内实验与课程设计等校内实践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认真程度均应成为考评的组成部分,而不仅看最终实验报告、模拟操作的完成情况,旨在提升学生的实际综合实践能力。
  三、直面问题,积极改革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并影响着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要综合当前形势下教与学中的各种情况,认真研究制定适合应用技术型高校具体情况且具有特色的改革方案。面向专业,立足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从培养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出发,重点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大胆借鉴和尝试先进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需要任课教师的努力,更需要高校在师资、教学设备、实践基地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合力打造符合社会和时代潮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柴达.应用型人才“3·3”制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4(6).
  [2]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3]王毅,Richard Wilfred Yelle.以项目实践为导向的美国工业设计教育研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2).
  [4]眭平.基于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3(8).
  [5]张淑梅.项目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6]张锡侯.我国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13).
  [7]杜娟,衣治安,刘志刚.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8).
  [8]储岳中,秦锋,刘宏申.“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几点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12).
  [9]王雪玲.基于“长尾理论”的高校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楚国存在的八百多年里,其文化造就了上古楚人别具一格的文化品格。上古楚人的文化品格主要包括积极进取、誓死爱国、唯武独尊、宁死不屈等方面。研究上古楚人的文化品格是了解楚国发展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楚人 文化品格 楚国发展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领土最广、民族最多的一个诸侯国,在历史上存在八百多年。作为一个南方的霸主,楚国有着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其影响下,楚人形成别具
在阐明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这两个具有不同内涵和要求的术语之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经济主权是实现国家利益之前提和捍卫国家经济安全的柱石,经济安全的获得
《仪器分析》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滞后、与生产和科研实际脱节,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和综合性实验训练不足的现象。文
设计了一种带光电隔离的模/数转换电路,整个电路在PIC单片机控制下运行,用FIFO存储器作为数据缓存器,容易配合在Windows下的可视化编程,实现实时采样与波形显示电路的电气安全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一项全局性工作,是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而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突出文化建设这个重点.各级干部要提高对加强农
《格萨尔史诗》反映了古代藏族发展的重大历史阶段及其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崇高理 想。本文采用文本和语境结合的研究方法 , 将《霍岭之战》视为
容迟网络DTN (Delay Tolerant Network)是物联网中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网络,该网络中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可能并不总是存在完整的端到端的通信链路。DTN间歇连接的特点对设计有效路由算法是巨大的挑战。文章在原有Epidemic和Prophet路由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节点间相遇概率的路由算法RAEPBN(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Enco
1989~1997年间,24例HIV感染者中有16例确诊为AIDS,其中9例死亡,对资料完整的7例分析,从发现血清阳转到死亡时间最短2d,最长为6年,故应重视早期发现HIV感染者。近3年来对16例AIDS病人经过各地免费提供的10种中药观察治疗,初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规划好农林高校“十一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