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策略,从而达到大面积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179-0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寓教学于乐趣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方法如下:
一 利用“开场白”,上好“第一堂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初中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往往对新事物会产生好奇心,因此,在第一堂师生见面课的时候,教师除了一些常规的自我介绍、纪律要求等,还要特别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知识案例,如会跳舞的小人、瓶子吞鸡蛋、低压沸腾等,这些都会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这时老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反问:“同学们是否想了解这些?但是,凭同学们现有的知识还不能解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即将要学到的物理学科里。要想了解这些知识,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门课程——《物理》。”可以讲到下课铃响,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一节课下来,一方面会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知识渊博,对老师产生敬佩心理,同时又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学好物理。
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环境引起学生新旧概念的冲突,从而感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激发学生的疑惑,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愿望。如在上到牛顿第一定律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将小车轮子朝上放在桌上,问:“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肯定有大部分同学说:“用力推小车就会运动起来。”教师边演示边问:“用手推小车,小车运动。当手停止推小车后,小车将处于什么状态?”学生都说静止。停止用力后,小车静止,让学生提出看法:你认为物体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一致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将小车正放桌上,轮子朝下,用手推动小车达到较大速度时,使手与小车脱离后,小车仍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路程。问:“没有力的作用,小车为什么仍然运动?”这样一来,引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就象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学们兴趣盎然,急于知道答案,学习兴趣就会激发起来。
三 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事实证明,教师教学语言生动有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教师本人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势能时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落下时,你感觉怎样?而如果是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你会怎样?”由此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又如,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用人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重视引导知识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不但巩固学生的知识,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电能表”这一内容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认真看家里的电能表结构及电线接法,一个月家里用多少度电。讲授“家庭电路”这一内容后,还可以布置学生给家里安装一个电灯等作业。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作用是极为广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
五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趣的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演示一些有趣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磁场》教学中的立体磁场磁感线,那一根根美妙的曲线就像是用手画上去的,学生惊叹不已。
再如在《流速和压强》教学过程中,用一根长长的软管甩动可吸起很多碎纸屑,碎纸屑飘向空中的实验过程中学生鸦雀无声,学生说就像天女散花一样,然后我便取名“天女散花”。
这种采取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代替简单枯燥的概念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学物理有趣。
六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与人进行交互作用的一种技术。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极大地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中,我利用Powerpoint中插入flash动画、影片,再利用超级链结,能够用文字、图片、动画、影片的形式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原理展示给学生,从而达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的目的。明确的目标使人更清楚该怎么做,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同时也便于评价个体能力。明确的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因为人们有希望了解自己行为的认知倾向,而对行为目的和结果的了解又能减少行为的盲目性和提高行为的自我控制水平。绩效与目标的难度水平呈线性关系,前提是完成任务的人有足够的能力,对目标有高度的承诺。这样,任务越难,绩效越好。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难度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
七 通过联系日常生活生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不但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压强时,首先出示一幅单杠的图片和一幅沙发的图片,问学生:“坐在哪里感觉比较舒服?”然后再拿出一个装有重物的背包让一个学生试背,一次用扁而宽的背带,一次用细绳做背带,让他告诉全班同学他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得到“压力大小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的结论。又如在讲密度应用时,让学生计算用能装一千克水的饮料瓶去装13千克煤油,最少需要多少个饮料瓶。几乎全班学生都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处理计算结果,得出答案是16个。教师再问:“用16个瓶子装煤油后,剩下的0.2千克如何处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的原则。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179-0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寓教学于乐趣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方法如下:
一 利用“开场白”,上好“第一堂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初中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往往对新事物会产生好奇心,因此,在第一堂师生见面课的时候,教师除了一些常规的自我介绍、纪律要求等,还要特别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知识案例,如会跳舞的小人、瓶子吞鸡蛋、低压沸腾等,这些都会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这时老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反问:“同学们是否想了解这些?但是,凭同学们现有的知识还不能解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即将要学到的物理学科里。要想了解这些知识,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门课程——《物理》。”可以讲到下课铃响,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一节课下来,一方面会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知识渊博,对老师产生敬佩心理,同时又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学好物理。
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环境引起学生新旧概念的冲突,从而感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激发学生的疑惑,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愿望。如在上到牛顿第一定律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将小车轮子朝上放在桌上,问:“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肯定有大部分同学说:“用力推小车就会运动起来。”教师边演示边问:“用手推小车,小车运动。当手停止推小车后,小车将处于什么状态?”学生都说静止。停止用力后,小车静止,让学生提出看法:你认为物体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一致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将小车正放桌上,轮子朝下,用手推动小车达到较大速度时,使手与小车脱离后,小车仍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路程。问:“没有力的作用,小车为什么仍然运动?”这样一来,引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就象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学们兴趣盎然,急于知道答案,学习兴趣就会激发起来。
三 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事实证明,教师教学语言生动有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教师本人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势能时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落下时,你感觉怎样?而如果是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你会怎样?”由此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又如,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用人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重视引导知识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不但巩固学生的知识,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电能表”这一内容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认真看家里的电能表结构及电线接法,一个月家里用多少度电。讲授“家庭电路”这一内容后,还可以布置学生给家里安装一个电灯等作业。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作用是极为广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
五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趣的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演示一些有趣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磁场》教学中的立体磁场磁感线,那一根根美妙的曲线就像是用手画上去的,学生惊叹不已。
再如在《流速和压强》教学过程中,用一根长长的软管甩动可吸起很多碎纸屑,碎纸屑飘向空中的实验过程中学生鸦雀无声,学生说就像天女散花一样,然后我便取名“天女散花”。
这种采取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代替简单枯燥的概念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学物理有趣。
六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与人进行交互作用的一种技术。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极大地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中,我利用Powerpoint中插入flash动画、影片,再利用超级链结,能够用文字、图片、动画、影片的形式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原理展示给学生,从而达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的目的。明确的目标使人更清楚该怎么做,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同时也便于评价个体能力。明确的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因为人们有希望了解自己行为的认知倾向,而对行为目的和结果的了解又能减少行为的盲目性和提高行为的自我控制水平。绩效与目标的难度水平呈线性关系,前提是完成任务的人有足够的能力,对目标有高度的承诺。这样,任务越难,绩效越好。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难度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
七 通过联系日常生活生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不但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压强时,首先出示一幅单杠的图片和一幅沙发的图片,问学生:“坐在哪里感觉比较舒服?”然后再拿出一个装有重物的背包让一个学生试背,一次用扁而宽的背带,一次用细绳做背带,让他告诉全班同学他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得到“压力大小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的结论。又如在讲密度应用时,让学生计算用能装一千克水的饮料瓶去装13千克煤油,最少需要多少个饮料瓶。几乎全班学生都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处理计算结果,得出答案是16个。教师再问:“用16个瓶子装煤油后,剩下的0.2千克如何处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