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这几乎看不见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免费获取。但事实上在物种进化、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空气其实扮演着很多至关重要但又不为人知的角色。
这些作用往往与我们习以为常的印象恰恰相反。比如,大家都觉得植物多了,树多了,空气就好了。那一片片满眼的叶绿素,积极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啊。但在远古时代,当陆地上第一次大面积出现植物时,却造成了远古海洋生物的大灭绝。这是为什么?
那是大约4亿年前,属于地球的早泥盆纪,海洋中已经有了各种海生物——远古的鱼类。
这时候,赤裸的陆地上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植树造林”的“绿化”运动,海中的植物爬到了陆地上并大量繁殖。这是一种远古的裸蕨类。
这大片的绿色植物,因为没有陆地动物来啃食,所以很快占领了整个大陆。结果就是当时整个地球空气中氧气含量上升,这直接导致了海洋水面上层漂浮着的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多了,(藻类和分解藻类的细菌)呼吸消耗了大量水中的氧气,整个水面下所溶解氧量就急速下降。于是,远古海洋中的鱼类就遭了灭顶之灾。
所以,空气这一看似看不见几乎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免费物质,其实是物种进化计划中的狠角色,生死存亡,往往就取決于其中一点成分的变化。
海里的远古鱼类,我们其实还都比较陌生,死了似乎也就是一个故事而已。但有一种物种,它的灭绝却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这就是恐龙。
恐龙在地球上称王称霸的年头,可比人类长多了。从三叠纪中期 (约2亿3000万年前) 早期恐龙出现,到白垩纪晚期 (约6500万年前)前,恐龙统治了地球整整一亿多年。但这批霸主说灭就灭了。往大了说,是陨石撞击的结果。但事实上,陨石撞击之后,也并非物种全灭,不少物种都存活了下来。
恐龙之所以难以维系,在于恐龙所习惯生活的远古空气,与我们现在地球的空气是完全不同的,当时的含氧量高达30%左右,而现在我们所最熟悉的空气,含氧量在21%。
事实上,如果今天的一个人类穿越到恐龙时代去,通常都会醉氧。氧气量这么高,也是恐龙能长得如此肆无忌惮地高的原因之一,比如最大的霸王龙有三层楼那么高。但在那次陨石撞击之后,大气中产生长时间灰尘漂浮,导致高大的远古蕨类没法进行光合作用,大面积死亡,接着就是空气中含氧量下降。
恐龙不单吃不到足够的食物,连呼吸都难以进行了。
终于,个头小了好几个尺码的哺乳动物因为不需要那么多的氧气,恰恰适应了低氧量的空气环境,从此蔓延扩张开来,成了陆地的主人。这也就是人类最初的亲戚和祖先的起源。空气中含氧量的一次变化,消灭了一个亿万年的巨大霸王,开启了一种全新小型但更智慧的物种大类的繁衍扩张。
而从更晚近的人类文明进化来说,所有重要的现代文明都来自温带甚至寒带,比如各种文化的源头都在欧洲、东亚这些地方,而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并没有产生多少重大、影响全球的文化形式。这与当地的气温,以及造成的当地人作息、生活形式有着极大关系。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就曾经指出,赤道两侧的热带地区,由于当地气温始终偏高,导致当地野生的植物丰富,一年四季都有果实可供直接采摘食用,而酷热的天气也让人减少了投入劳动的时间与精力。
所以居住热带的人类,生活方式更接近自然。而在温带和寒带的人类则发明出了更多改造自然的工具,发展出了更复杂的文明形式。比较冷的气温,成了文明的一种催化器。
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
/[美]沃尔特·惠特曼
日落时远远看到的高地上的村庄,
中间的河流,阴影,光晕,雾霭和夕照,
近处那些懒懒地顺流而下的帆船,
纷纷翻滚的波涛,层层迭迭的彩云,
孤单地待在一旁的紫酱色霞带,
地平线的边缘,飞绕的海鸥,
和海岸泥土的馥郁,
这些都变成那个孩子的一部分。???????????????????????????????????????????????????????????????????????????????????????
那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
他正在走,
他将永远天天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