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物理新课程、新教材的认识和体会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fe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上的按力、热、电磁、光、原子这一学科的逻辑安排,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似乎带来许多不便,特别是在配套练习中,有些题目在讲授新课时若不添加知识点,简直无法解答,甚至感觉老教材物理知识点分布更合理,施教时循序渐进,得心应手,具有比较多的优越性。其实不然,新课程的编排按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这三大块来安排教学内容,观念的层次提升了,与现实社会生活及技术发展的联系更紧了,新课程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科学理念,为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以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教学开通了道路。那么应如何用好新教材,认真领会和贯彻新课改精神呢?本人做为课改区的一名教师结合教学粗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学好物理新大纲是用好物理新教材的前提
  
  新大纲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新大纲是在原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本着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着重考虑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定位为全民教育,注重普及性、基础性、实践和发展性,为每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新大纲是编写新教材的依据;是教师教学、检测学生的依据。新大纲也是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评估、对教师评价的依据。作为一名在教学第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首先应深刻理解新大纲与原大纲、新教材与原教材的变化,结合自己任教年级的学生,才能用好新教材。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
  
  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掌握教学艺术。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⑷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几十年来,我们已习惯了应试教育重知识的教学而轻能力的培养,一直把学习成绩视为人才的标准,扼杀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只要有一技之长,能对社会作贡献的人都是人才。学习成绩好的能考上大学的是人才,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有较强组织能力、活动能力、操作能力的学生同样是人才。科学家是人才,个体老板也是人才。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素质观,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做人。我国有十几亿人口,仅靠培养少数人为目标的“天才教育”或“精英教育”是无法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才能把人口的包袱转化为人才的优势,也才能在当今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以足够的人才优势稳操胜券。
  
  三、课时安排可根据需要,灵活机制调配;教学内容可根据学生和课后习题的需要,进行拓展延伸
  
  与老教材相比,教师在新教材的处理上更具灵活性。有的一节课知识内容太多,如重点安排有1~2个探究实验,这样既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又要让学生熟悉所有内容,所以往往一课要分成两课时上。再如“电和磁”这一章的学习中一课分成两课时上可能还难于解决问题,况且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应用内化的过程,在课时安排上,不妨借鉴老教材“知识内容循序渐进,小节奏快循环,层层递近”的做法。在新课标中虽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和“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但在以后的计算题中会经常应用到,况且它们的探究也不难进行,所以我建议把它们列入正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得出,记忆比较深刻。
   当然,新课程在学习内容总量上做了严格控制,删减了大量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或理论性过强、对多数学生来说偏难的内容。在面向全班学生开展教学时,不要随意地把砍掉的内容再拾回来。我发现,有些教师对新教材的这一精神领会不深,感到不适应,总觉得知识讲得不过瘾、不到位,而在新课程内容的教学中费力地去补充、拓展、加深,这势必会再次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新课程、新教材形同虚设。
  
  四、 新课程强调关照学生心理,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因此,教师教学中就不要一味地追求讲完讲透,一竿子到底
  
  新教材注意突出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对于一些非重点概念,不再下严格的定义,而是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说法。教师对这些内容都要加以注意。如,物理中关于反射规律,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的反射的特征”,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表述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表述没有提及反射光线是否与入射光线共面,也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因而可以说是不完整的,但由于并没有说这种表述就是“反射定律”,所以科学上是没有错误的。而且这样处理更抓住了光在反射时最明显的特征,学生很好理解和记忆,免去了对初二学生较为困难的“共面”及常被遗漏的“分居”。更主要的是,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专注于探究的过程。这样处理不仅符合课程标准对光的反射的教学要求,而且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典型体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也属于这种情况。对于教材中的这种处理,教师应深刻理解,不要讲求痛快,一次讲清讲透了事,否则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另外,有些概念,如电压,要到第六章才系统学习其科学定义,但由于多数初中学生已经或多或少听到过或使用过电压这个名词,因此,在第五章提到“学生电源”时就涉及了这一名词,这时并不要求学生对电压这个概念有较深理解,只要拿来能用即可。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要注意,不要一出现某个概念时就急于先给出其科学定义,有时可以先用起来。类似的情况还有“能量”等概念。
  
  五、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探究学习适用于每一位学生,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深度和层面也不相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选定了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切忌缩手缩脚,流于形式。穿着探究性学习的外衣,实质上仍是教师的传统授予知识。探究性学习重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也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只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千万不能只做旁观者,但也不能过分热情地介入。在整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间断地激发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愿望,千万不要若隐若现。例如,测定未知电阻的实验,以往的教学仍不敢打破教科书的固定格局,都是先讲“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并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及相关问题的讨论,然后再从改变实验器材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的测定未知电阻的方法。尽管这样的教学安排看上去顺理成章,似乎也考虑了让学生参与。但实际上学生仍旧是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思路去寻找答案,甚至有时不得不设计好相关的步骤,而学生只不过去操作一下。这样一来,就光这一个实验的几种实验电路图学生都很难掌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少一种自己探究的经历和过程,缺乏思维的深刻性。这样的效果在一定的程度上正是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不如大胆突破,一改常规,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认为有可能的实验方案,并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去验证自己方案的可行性。这样一来,学生潜在的那种探究热情立即被激发出来,教师所能想到的那些方法,学生也都能想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比总结各种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在自己大胆的设计中尝到了甜头,奠定了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提到探究性学习,有些教师对其方式和形式了解不全面,而仅局限于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动手完成实验或学生搞一些相关性的社会调查。探究性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应渗透到教材和教学活动的不同部分。如,研究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可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摆出观点;再由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能验证猜测的实验方案并自行验证猜测的正确性,最后互相交流,从而得出较为完整的分子动理论。教师只要因势利导,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实践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
  当然,所有知识、所有试验都探究,不仅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么多时间,有些练习性试验、验证性试验、测量性试验、设计性试验统统都做出探究性试验,不仅不伦不类,而且也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浪费时间和精力。那种教学中动不动就将学生没目的的分组、动不动就进行毫无价值的探究,只求形式不求效果和意义,是对新课标、新教材提倡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误解。
  虽然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及倡导的课程理念,但笔者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惑:
  ⑴新教材和学生课后练习题不配套。
  许多教师反映,物理新课程好是好,但配套的练习与教材内容不“配套”。目前市面上教辅资料大部分为过去老教材习题的一些大拼凑,偏、难、怪,毫无新意。部分练习题编排时未考虑到知识点的分布,新内容未讲到而练习题已编上。
  ⑵老的评价体系还在沿用。
  提到评价,我们就会联想到分数,这种惟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它的不足之处是众所周知的,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一纸定终身”这是几十年来形成的陋习,至少到目前为止,还在使用这一方法。实验区教师特别关注评价改革,关注中考等终结性评价对新课程实施的导向。
  (作者单位:835800新疆新源县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江泽民同志舆论观中活的灵魂。 一个班级如果有了正确的舆论,就能明辨是非,提倡和支持正确的东西,批评和抵制错误的东西,使班集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步入良性运转的轨道。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带出一个优秀的班级,就必须首先在班内树立正确的舆论。那么,如何引导和培养一个班级的正确舆论呢?    一、抓养成,夯实正确舆论形成的基础    在新班级组建之时,就应该向学生宣讲学校规章制度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建设一个和谐上进的班集体不仅是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更是班主任工作的追求目标。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和谐上进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管理艺术的体现,需要班主任精心的设计和策划。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
期刊
探究式学习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开展探究式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阶段,开展探究式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依据教材,参照学生生活经验而进行的,它需要多方支持,受到很多制约,因此,只有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才能保
期刊
“生存状态”是个很文化的词儿,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活得怎么样;再说白了,就是指一个人的富贵档次,即货币占有量或身份地位之类。不过,在这里要声明一点,本文所探讨的并非物质方面的“生存状态”,而是“精神生存状态”。主要指向于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的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的理念、意识或心态。    一、顺从型    顺从型教师的心理特征是:跟着领导走、跟着考评走、跟着感觉走。自课改以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教师评价改革引起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基层教研员是教师评价者,在新课改中,教研员如何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变成教师专业自主化发展的催生者和促进者,在常规教研中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对教师的评价,将对端正教师的教育思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回顾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主要有以下认识和体验:    一、明确教师评价的目的    众所周
期刊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学习中的同感与学习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文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标尺。在语文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是与阅读教学并行的两个分支体系,而且例来是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概括起来讲主要是“四注重
期刊
多年来,我们英语教学一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学中多半考虑的是如何满足英语难度渐进的要求以及如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而很少顾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现行中专英语教材所学的文章多半是诙谐幽默的故事,或者是思维难度不高的科普文章,而且篇幅不长,即使是口语课,用外语表述或讨论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同初中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别。很明显,这样的教学内容虽然对训练语言技能有所帮助,但对学生
期刊
李渔说:“人唯求旧,物唯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李笠翁曲话》)文贵创新。何谓“新”?“新”就是“人未尝言之而自我始言之。”文章的“新”体现在选材、立意、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人是写作的主体,成功的作文应充分体现自己独到的东西,成为自我个性的外现。思维在文章形成过程中自始至终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因此,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注重思维的训练。作文创新
期刊
中国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目标在于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当前历史特别是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的全方位的转变。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不可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在学习中学历史的需要和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要寻求学习的动力,我们只能从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从学习的兴趣入手。  从上期开始我进行了一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