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

来源 :近代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以3岁、4岁、5岁和6岁组共150名儿童为被试,综合采用质的判断和量的判断两种任务,考察了学前儿童特质推理中的行为频次效应。结果发现,(1)儿童特质推理中存在"积极偏向",他们更倾向于对积极行为进行特质推理。(2)与低频行为相比,儿童更倾向于对高频行为进行特质推理。(3)6岁儿童开始使用—贯性行为和区别性行为进行特质推理,但更倾向于根据区别性行为进行特质推理。
社会认可指的是对于社会性决策或社会性事件的肯定或接纳。本文讨论认可的概念及其与认知的关系。认可是对于某种结果的肯定或接纳。认可包含元决策,但是比元决策更宽泛。认可有三个特征:公共性,评价性和批判性。它包含三个成分:理智上的赞同,情感上的接纳和行为上的准许。社会认可除了具有认可的一般功能——授权之外,另一项重要功能是进行民众情绪管理。认可有多种类型:决策者式的认可,决策程序式的认可,同行评审式的认可以及亲身听证式的认可。对于发展的紧迫感可使认可活动大大简化,而焦虑感使得人们倾向于亲身听证式认可。在听证式认可
明清鼎革以降,一田两主制对江南地区城乡格局的重组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在一田两主制下,居城的地主士绅与农民之间只剩下土地租佃的关系,日常生活已没有较紧密的往来,主佃的居住空间可以不在同一地点.如何协调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利益愈显重要,与此相关的应对策略和制度安排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地主"为主体的地方精荚的"在地性",进而对清代江南的城乡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19世纪以后,随着抗租事件的不断增多,业主更愿意选择类似租栈的专门收租机构进行收租,由此导致城居地主和乡民之间本已动摇的联系变得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