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化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其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给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带来了极大冲击。
关键词: 全球化;图书馆;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00-01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的背景之下,伴随着文化的多元化,高等学校的文化建设愈加显示出其必要性,而高校的图书馆文化建设处在这一行动的最前线,尤其显现出其紧迫性和重要性。例如: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西方节日对传统节日产生巨大的冲击影响,造成了西方洋节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并存的节日分配局面。怎样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在当前全球化时代守护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有何重大意义?如何弘扬和发展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探讨和解决这一问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于实现“中国梦”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在图书馆学生阅览室上班,在忙过一阵后闲来翻阅杂志,看到内涵一词,我就想到不管图书管理工作,教学一线工作,行政工作,后勤服务工作等等,都要我们争做有内涵的建设者,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南宋抗金名将,一代词人辛弃疾难渡前仅率领50人的亲兵卫队夜闯5万人把守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的壮举。当时,辛弃疾年仅23岁,真个是气吞万里如虎。此后他一生力主抗金,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努力奋斗,却一直遭受南宋主和派的百般阻挠,最终未能如愿。虽然如此,他在晚年仍然高唱“男儿到死心如铁”的壮歌。
辛弃疾一生留下了千百首歌咏祖国壮美山河的诗词,后世学者也多以文人命之,钦慕辛弃疾文笔,以为“豪放派”之圭皋,但那种东西是学不来的。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时刻,辛弃疾胸间的郁勃不平之气总要找到一个出口释放出来,这个出口就是词。
所以,词者,小道也。大道乃是:一腔英雄热血。以天下为担当才是辛弃疾内涵建设的深厚功底。
中国是一个以传统儒学立邦的国家。中国的传统儒学向来注重读书人的内涵建设,强调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就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孔子用岁寒松柏勉励后学,要求读书人做到“智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进而去为天下当。孟子则要求读书人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并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作为增进之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称得上大仁,大智,大勇之人,进而入世才能担当大任,建功立业,成就一代风流。圣人以天下为公,只有做到万物一体,天下一家,才是世界上第一等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何等的胸怀?博大而仁爱,仁爱而无疆。
然而,自从儒学被统治者所利用,改造,歪曲,玷污,确立为正统,行而儒教,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分化。借用美国总统杰斐逊的一种分法,他把贵族分成两种:一种是先天的“自然贵族”,一种是后天继承祖上爵位的“世袭贵族”。他指出,只有天生的“自然贵族”才具有担当天下的使命的高贵秉赋,不论其出身如何;而那些“世袭贵族”早已堕落成腐朽的人渣,别指望他们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同样,士大夫也有两种,一种是孔孟开启的注重内涵建设,敢于以天下担当的“天然士大夫”,只有他们能做到天下为公,大爱无疆。另外一种是“儒教”熏育出来的“考试士大夫”,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员队伍,组成俗称为“士大夫阶层”的那批人,这批人人数众多,他们靠着小聪明,加上刻苦的努力,挤进官府,无非就是想过上更加舒服的太平日子。他们的“内涵”就是极端自私,根本谈不上以“公”为特征的国家符号认同。当他们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他们会巧借各种名义,采取各种手段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以图自保。古有以南宋投降派秦桧为代表的奸佞之臣,今有高学历的贪官污吏,他们都虽曾得志于一时,最终却难逃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近日美国前耶鲁大学校长小贝诺·史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大学官本位体制和学术腐败。针对中国大学存在的官本位体制,他说“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权利主宰一切”,“文科的计划学术,缺乏批评世道的道德勇气”,“孔孟之乡竟然充斥着一批不敢有理想的学者,令人失望”。针对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科研造假等学术腐败,他甚至说“中国大学不存在真正的学术”,“中国的民办教育基本是以人头计算利润的企业”。他不承认现在中国有真正懂得现代教育的教育家,他甚至极力推崇中国早期现代大学教育的创办人蔡元培,胡适,张伯苓,唐文治等人为真正的教育家,说那时的教育家如云。
读罢史密德特氏的批判文章,对号入座,返躬自问,不觉惊出一身冷汗。真是言之凿凿,无可逃遁天地之间。每读张伯苓先生《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一文,论及创校动机与办学目的,张先生说:“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严先生与苓同受国难严重之刺激,共发教育救国之宏愿”。“南开学校系因国难而产生,故其办学目的旨在痛矫时弊,育才救国”。我不禁想到,若孔孟当世,亦当此为,张伯苓先生真大教育家也,不觉让人五体投地,再拜。
张伯苓先生去我们不远,他一手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虽已由私转公,却依然见证着张先生教育救国的丰功伟绩。值此我们大力倡导内涵建设的时候,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参照一下美国人史密德特氏为我们列出的我们自己的前贤,挖掘一下他们的内涵,或许我们能够“动心忍性”,有所增益。
最后,我要说的是,加强内涵建设,首在正心诚意,改变作风,痛矫时弊,自我拯救。“莫为浮云遮望眼”,“千钧富贵笑如发”。
参考文献:
[1]Jan Assmann.Das kulturelles Ged?chtnis.Schrift, Erinnerung und politische Identit?t in frǜhen Hochkulturen [M].Mǜnchen: C.H.Beck, 1992
[2]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M].宋金龙校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4]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一[M].上海:上海书店,1986.
关键词: 全球化;图书馆;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00-01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的背景之下,伴随着文化的多元化,高等学校的文化建设愈加显示出其必要性,而高校的图书馆文化建设处在这一行动的最前线,尤其显现出其紧迫性和重要性。例如: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西方节日对传统节日产生巨大的冲击影响,造成了西方洋节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并存的节日分配局面。怎样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在当前全球化时代守护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有何重大意义?如何弘扬和发展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探讨和解决这一问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于实现“中国梦”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在图书馆学生阅览室上班,在忙过一阵后闲来翻阅杂志,看到内涵一词,我就想到不管图书管理工作,教学一线工作,行政工作,后勤服务工作等等,都要我们争做有内涵的建设者,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南宋抗金名将,一代词人辛弃疾难渡前仅率领50人的亲兵卫队夜闯5万人把守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的壮举。当时,辛弃疾年仅23岁,真个是气吞万里如虎。此后他一生力主抗金,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努力奋斗,却一直遭受南宋主和派的百般阻挠,最终未能如愿。虽然如此,他在晚年仍然高唱“男儿到死心如铁”的壮歌。
辛弃疾一生留下了千百首歌咏祖国壮美山河的诗词,后世学者也多以文人命之,钦慕辛弃疾文笔,以为“豪放派”之圭皋,但那种东西是学不来的。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时刻,辛弃疾胸间的郁勃不平之气总要找到一个出口释放出来,这个出口就是词。
所以,词者,小道也。大道乃是:一腔英雄热血。以天下为担当才是辛弃疾内涵建设的深厚功底。
中国是一个以传统儒学立邦的国家。中国的传统儒学向来注重读书人的内涵建设,强调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就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孔子用岁寒松柏勉励后学,要求读书人做到“智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进而去为天下当。孟子则要求读书人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并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作为增进之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称得上大仁,大智,大勇之人,进而入世才能担当大任,建功立业,成就一代风流。圣人以天下为公,只有做到万物一体,天下一家,才是世界上第一等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何等的胸怀?博大而仁爱,仁爱而无疆。
然而,自从儒学被统治者所利用,改造,歪曲,玷污,确立为正统,行而儒教,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分化。借用美国总统杰斐逊的一种分法,他把贵族分成两种:一种是先天的“自然贵族”,一种是后天继承祖上爵位的“世袭贵族”。他指出,只有天生的“自然贵族”才具有担当天下的使命的高贵秉赋,不论其出身如何;而那些“世袭贵族”早已堕落成腐朽的人渣,别指望他们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同样,士大夫也有两种,一种是孔孟开启的注重内涵建设,敢于以天下担当的“天然士大夫”,只有他们能做到天下为公,大爱无疆。另外一种是“儒教”熏育出来的“考试士大夫”,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员队伍,组成俗称为“士大夫阶层”的那批人,这批人人数众多,他们靠着小聪明,加上刻苦的努力,挤进官府,无非就是想过上更加舒服的太平日子。他们的“内涵”就是极端自私,根本谈不上以“公”为特征的国家符号认同。当他们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他们会巧借各种名义,采取各种手段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以图自保。古有以南宋投降派秦桧为代表的奸佞之臣,今有高学历的贪官污吏,他们都虽曾得志于一时,最终却难逃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近日美国前耶鲁大学校长小贝诺·史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大学官本位体制和学术腐败。针对中国大学存在的官本位体制,他说“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权利主宰一切”,“文科的计划学术,缺乏批评世道的道德勇气”,“孔孟之乡竟然充斥着一批不敢有理想的学者,令人失望”。针对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科研造假等学术腐败,他甚至说“中国大学不存在真正的学术”,“中国的民办教育基本是以人头计算利润的企业”。他不承认现在中国有真正懂得现代教育的教育家,他甚至极力推崇中国早期现代大学教育的创办人蔡元培,胡适,张伯苓,唐文治等人为真正的教育家,说那时的教育家如云。
读罢史密德特氏的批判文章,对号入座,返躬自问,不觉惊出一身冷汗。真是言之凿凿,无可逃遁天地之间。每读张伯苓先生《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一文,论及创校动机与办学目的,张先生说:“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严先生与苓同受国难严重之刺激,共发教育救国之宏愿”。“南开学校系因国难而产生,故其办学目的旨在痛矫时弊,育才救国”。我不禁想到,若孔孟当世,亦当此为,张伯苓先生真大教育家也,不觉让人五体投地,再拜。
张伯苓先生去我们不远,他一手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虽已由私转公,却依然见证着张先生教育救国的丰功伟绩。值此我们大力倡导内涵建设的时候,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参照一下美国人史密德特氏为我们列出的我们自己的前贤,挖掘一下他们的内涵,或许我们能够“动心忍性”,有所增益。
最后,我要说的是,加强内涵建设,首在正心诚意,改变作风,痛矫时弊,自我拯救。“莫为浮云遮望眼”,“千钧富贵笑如发”。
参考文献:
[1]Jan Assmann.Das kulturelles Ged?chtnis.Schrift, Erinnerung und politische Identit?t in frǜhen Hochkulturen [M].Mǜnchen: C.H.Beck, 1992
[2]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M].宋金龙校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4]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一[M].上海:上海书店,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