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其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于其坚定的人民性指向,在脱贫目的、实现方式、力量保障和工作方法上坚定地站稳了人民立场。
【关键词】脱贫攻坚;人民立场
反贫困历来是古今中外国家政务最重要的大事之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脱贫攻坚是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环节和必然要义。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全世界公认的伟大成就,并于2020年底彻底实现脱贫成功,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认可,为发展中国家和深度贫困地区减贫和发展经济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与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站稳人民立场是分不开的。
一、脱贫攻坚目的的人民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稳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贫困已经成为个别的、不均等发展带来的矛盾,消除贫困已经到了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能否立足于脱贫工作的现实需求,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成为新时代的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并作了系统完善的顶层设计,制定了科学完备的相关制度,将我国的扶贫工作由普遍式的扶贫时代推进到了精准脱贫时代。精准脱贫主张用更个性化的方式瞄准贫困群众的脱贫需求,并制定了严密的脱贫计划,加快了脱贫的脚步。
扶贫脱贫工作始终围绕人民的需求,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目的论层面印证了脱贫攻坚工作的人民性指向。
二、脱贫攻坚实现方式的人民性
脱贫攻坚的整体对策上,实行“精准脱贫”,体现了党站在人民角度进行脱贫的思维考量。以往的脱贫方式,往往采用大覆盖面、大水漫灌的方式,给贫困群众以同样的扶助办法,不能针对性地拔除贫困群众的“穷根”,帮扶成效不显著,帮扶方式略显“粗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极具创新性地提除了“精准脱贫”的方针政策,主张根据贫困群众的特点,针对性地对致穷因素进行研究,因户制宜利用政策进行“滴灌”,找准穷根,对症下药,个性化施策。这种方式能够根据贫困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对策的针对性调整,制定脱贫的个性化方案,真正做到一户一策,提升扶贫助困的效率。
脱贫的实现标准上,实行严格的脱贫认定机制,注重脱贫之“质”。根据贫困户的脱贫进度,进行紧密的跟踪调查,由县提出申请,由专门的脱贫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如果确定脱贫,贫困群众还能在一定的时间段范围内继续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以为防止在脱离帮助后失去自力更生的能力而再次返贫。2020年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为了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如期正常开展,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稳就业保民生,努力确保贫困群众最大限度地就业,保障其收入能够达到脱贫标准。这个脱贫标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贫困群众真真正正地走上脱贫之路,看重脱贫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和速度,既防止懒散拖延,又避免了急躁冒进,给贫困群众留足了脱贫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苦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脱贫攻坚力量保障的人民性
脱贫攻坚的依靠力量上,看重群众的脱贫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也看重政府、企业、群众多方作用下的社会合力,为贫困群众提供持续不断的外部支援,体现出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则。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的对象,也是脱贫的主体,是实现脱贫的决定性力量。只有贫困群众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脱贫是的必要的和紧迫的,立脱贫之志,增脱贫之智,才能在客观实践上有所作为,为自己开创出一条合适的脱贫之路。如果贫困群众主观上滋生拖延懒惰情绪,滋长等靠要思想,那么就从根本上削弱了脱贫的内生动力。
外部力量作为脱贫的外因,对脱贫起到外部辅助作用。脱贫攻坚工作强调政府主导,实行东西部帮扶,对口支援,驻村帮扶的政策,同时鼓励民间力量联合发力,利用市场规律,将社会力量形成扶贫的合力输送给贫困群众,引导贫困群众结合本地特点发展特色产业,进行劳务输出,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但是贫困群众只有立脱贫之志,借脱贫之力,才能运用外部力量助己脱贫。
四、脱贫攻坚工作方法的人民性
在脱贫攻坚的工作队伍上,选派专人成立驻村帮扶工作组。这些工作人员吃在村里,住在村里,是一支“不走的驻村工作队”,他们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深入了解贫困现状,把脉问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风貌,为贫困村致穷原因求方问药,以实打实的精神为贫困群众脱贫服务。
在脱贫攻坚的工作方法上,成立建档排卡制。驻村帮扶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对贫困群众的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的登记排卡,协助进行脱贫政策与贫困群众的精准匹配工作,分类施策,分别通过生产发展、异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来实现各户的脱贫。并且根据脱贫进度建立脱贫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做到应扶尽扶。这种工作方法在保证稳扎稳打、严密细致的基础上,做到了灵活机动、便捷有效,体现了质量与效率并重的原则。
总结
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坚定地站稳了人民立场,立足于贫困群众客观实际,既做到了目标明确、方法科学、计划缜密,又做到了灵活机动、因地制宜、因人施策,贴合了脱贫主体多样性、复杂性的致穷原因,因而极大地提升了脱贫攻坚的工作效率,是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马彦涛,赵聪聪.新时代习近平精准脱贫思想“六论”[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8,6:15-20.
[2]黄承伟,袁泉.论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4-21.
[3]姜波.新时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与举措[J].学理论,2019,10:18-19.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0年度天津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课题重点课题DXXTKY20-05。
作者简介:
史莉(1988-),女,中共天津市武清区委党校中级讲师,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武清区委党校)
【关键词】脱贫攻坚;人民立场
反贫困历来是古今中外国家政务最重要的大事之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脱贫攻坚是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环节和必然要义。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全世界公认的伟大成就,并于2020年底彻底实现脱贫成功,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认可,为发展中国家和深度贫困地区减贫和发展经济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与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站稳人民立场是分不开的。
一、脱贫攻坚目的的人民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稳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贫困已经成为个别的、不均等发展带来的矛盾,消除贫困已经到了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能否立足于脱贫工作的现实需求,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成为新时代的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并作了系统完善的顶层设计,制定了科学完备的相关制度,将我国的扶贫工作由普遍式的扶贫时代推进到了精准脱贫时代。精准脱贫主张用更个性化的方式瞄准贫困群众的脱贫需求,并制定了严密的脱贫计划,加快了脱贫的脚步。
扶贫脱贫工作始终围绕人民的需求,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目的论层面印证了脱贫攻坚工作的人民性指向。
二、脱贫攻坚实现方式的人民性
脱贫攻坚的整体对策上,实行“精准脱贫”,体现了党站在人民角度进行脱贫的思维考量。以往的脱贫方式,往往采用大覆盖面、大水漫灌的方式,给贫困群众以同样的扶助办法,不能针对性地拔除贫困群众的“穷根”,帮扶成效不显著,帮扶方式略显“粗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极具创新性地提除了“精准脱贫”的方针政策,主张根据贫困群众的特点,针对性地对致穷因素进行研究,因户制宜利用政策进行“滴灌”,找准穷根,对症下药,个性化施策。这种方式能够根据贫困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对策的针对性调整,制定脱贫的个性化方案,真正做到一户一策,提升扶贫助困的效率。
脱贫的实现标准上,实行严格的脱贫认定机制,注重脱贫之“质”。根据贫困户的脱贫进度,进行紧密的跟踪调查,由县提出申请,由专门的脱贫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如果确定脱贫,贫困群众还能在一定的时间段范围内继续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以为防止在脱离帮助后失去自力更生的能力而再次返贫。2020年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为了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如期正常开展,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稳就业保民生,努力确保贫困群众最大限度地就业,保障其收入能够达到脱贫标准。这个脱贫标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贫困群众真真正正地走上脱贫之路,看重脱贫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和速度,既防止懒散拖延,又避免了急躁冒进,给贫困群众留足了脱贫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苦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脱贫攻坚力量保障的人民性
脱贫攻坚的依靠力量上,看重群众的脱贫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也看重政府、企业、群众多方作用下的社会合力,为贫困群众提供持续不断的外部支援,体现出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则。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的对象,也是脱贫的主体,是实现脱贫的决定性力量。只有贫困群众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脱贫是的必要的和紧迫的,立脱贫之志,增脱贫之智,才能在客观实践上有所作为,为自己开创出一条合适的脱贫之路。如果贫困群众主观上滋生拖延懒惰情绪,滋长等靠要思想,那么就从根本上削弱了脱贫的内生动力。
外部力量作为脱贫的外因,对脱贫起到外部辅助作用。脱贫攻坚工作强调政府主导,实行东西部帮扶,对口支援,驻村帮扶的政策,同时鼓励民间力量联合发力,利用市场规律,将社会力量形成扶贫的合力输送给贫困群众,引导贫困群众结合本地特点发展特色产业,进行劳务输出,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但是贫困群众只有立脱贫之志,借脱贫之力,才能运用外部力量助己脱贫。
四、脱贫攻坚工作方法的人民性
在脱贫攻坚的工作队伍上,选派专人成立驻村帮扶工作组。这些工作人员吃在村里,住在村里,是一支“不走的驻村工作队”,他们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深入了解贫困现状,把脉问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风貌,为贫困村致穷原因求方问药,以实打实的精神为贫困群众脱贫服务。
在脱贫攻坚的工作方法上,成立建档排卡制。驻村帮扶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对贫困群众的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的登记排卡,协助进行脱贫政策与贫困群众的精准匹配工作,分类施策,分别通过生产发展、异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来实现各户的脱贫。并且根据脱贫进度建立脱贫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做到应扶尽扶。这种工作方法在保证稳扎稳打、严密细致的基础上,做到了灵活机动、便捷有效,体现了质量与效率并重的原则。
总结
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坚定地站稳了人民立场,立足于贫困群众客观实际,既做到了目标明确、方法科学、计划缜密,又做到了灵活机动、因地制宜、因人施策,贴合了脱贫主体多样性、复杂性的致穷原因,因而极大地提升了脱贫攻坚的工作效率,是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马彦涛,赵聪聪.新时代习近平精准脱贫思想“六论”[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8,6:15-20.
[2]黄承伟,袁泉.论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4-21.
[3]姜波.新时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与举措[J].学理论,2019,10:18-19.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0年度天津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课题重点课题DXXTKY20-05。
作者简介:
史莉(1988-),女,中共天津市武清区委党校中级讲师,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武清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