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绝人
作为最有国学底蕴的武侠大师之一,金庸先生用他如椽大笔给我们奉上了许多人物组合,在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五绝”了。
“五绝”最早出自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指的是第一次华山论剑中一时瑜亮的五位绝顶高手,分别是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一灯大师、北丐洪七公和中神通王重阳。在中国阴阳家的“五行论”中,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金庸先生的五绝就出于此。
东方甲乙木,“药”字本身就是“艹”,是属木,再加上居于桃花岛,这颇合东邪黄药师的身份。西方庚辛金,欧阳锋的“锋”字和铁筝,白驼山上下全都白衣打扮更是显而易见。至于一灯大师的“灯”字和绝技一阳指,洪七公的“洪”字和降龙十八掌,这都与五行相挈合。书中着笔最少却又隐隐贯穿始终的当属中神通王重阳了,王重阳,本名王喆。一下子就来了两个土,道袍以杏黄色为主,这也符合戊己土。
当然,今天我们要谈的不是王先生的五行八字,而是王重阳的感情,若非要找个词来形容王重阳对感情的态度,恐怕是铁石柔肠。武侠史中不乏有情、不乏无情,似是他这般既有情又无情的人,真心不多。
山中事
与王重阳同一时期的,武功绝顶却未能参与第一次华山论剑的《射雕》中提到了两个,一个是觉得自己技不能力压群雄而藏拙的“铁掌水上漂”裘千仞,另一个就是“华年玉殒”的古墓派创始人林朝英。
纵观《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可以说王重阳和林朝英都是活在回忆的人,他们尚未出场就谢世了,然而他们的大名却并没有随之消亡。哥不在江湖,但是江湖永远流传着哥的传说。
如果说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宋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对璧人,那么林朝英和王重阳就是金派武侠史上不得不说的传说。由于二人尚未出场就已经辞世,所以两人究竟是郎情妾意还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也只能从别人口中窥测一二了。
还记得《神雕侠侣》中郭靖带着杨过上全真教拜师时,丘处机的那番解说:“那人其实对先师甚有情意,欲待委身相事……二人不断的争闹相斗也是那人故意要和先师亲近,只不过她心高气傲,始终不愿先行吐露情意。”
将这段话与林朝英激王重阳比武时说如果她赢了,活死人墓就要让给她来住联想起来,细思来便更觉大有文章。
锦书意
稍有点感情经历的人就能读懂林朝英想和王重阳在古墓中同居厮守的绵绵情意,至于多年以后小龙女和杨过在古墓中翻检出的“一顶珍珠镶的凤冠,金绣的霞帔,大红缎子的衣裙”,更佐证了这一猜想。只可惜,人故“嫁衣”今犹在,只是故人已难托。
当然从丘处机的娓娓讲述中,我们也能读出别样情思,对于才貌武功上上之选的林朝英,王重阳“不是不动心”,这从后来杨、龙在活死人墓找到的那叠旧信中也可见一斑。
“英妹如见:前日我师与鞑子于恶波冈交锋,中伏小败,折兵四百……”
正是在十分危难紧急的敌情下写出的信,让不谙世事的小龙女从中解读出了王重阳对林朝英难以言说的爱。每每读到小龙女那句,“你瞧每一封信中所述军情都是十分的艰难紧急,但重阳祖师在如此困厄之中,仍不忘给祖师婆婆写信,你说是不是心中对她念念不忘?”都有种潸然泪下的感觉,或许只有经历过才能明白吧。至于“比闻极北苦寒之地,有石名曰寒玉,起沉痾,疗绝症,当为吾妹求之”,则让人更是不忍卒读。
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大英豪,在部属伤亡殆尽、事不可为的情况下还在想着自己的伤,想办法为自己“求之”,如此深情又怎不让人落泪?
或许横亘在他们其中的只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吧?
为天下
可是遗憾的是这层窗户纸最终却没有捅破,或者说在王重阳的刻意“忽视”下,最终没有捅破,至此方知道——或许,横亘在他们其中的,不只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从十岁开始读《射雕》,到现在十八年过去了,我好像又读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还记得幼时的我,念念不忘的就是霍去病的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自然也就偏信了金庸先生给出的这个借口。然而时至今日,我却再也不肯相信这个幼稚的理由,且不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只是个爱国主张,纵观古今,“为家”又何曾耽误“灭匈奴”了?
李广、岳飞、王玄策、戚继光、李成梁……这些先贤告诉我们,“为家”和“灭匈奴”之间压根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此外从书中介绍的王重阳输了比赛第二日就搬出古墓,并一系列毫不拖泥带水的举动也可以感觉出——这是策划许久的,换句话自始至终王重阳压根就没想过和林朝英花前月下柳荫联句。反观王重阳搬出活死人墓后,在旁边结庐建观,此后便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了创立全真教的事业上,从短期目标来看,似乎与“灭匈奴”也没有什么关系。
难相守
若民族大义不过是个托词,到底是什么让这样纠缠的两个人终究不能走到一起呢?
或许这要从归来堂找答案了,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赵明诚把自己反锁在家苦思三天写词无数只为了胜过“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情景,当时只觉得赵、李二人志趣相投琴瑟齐鸣值得钦羡,然而细思之后却又大恐,总感觉哪里不对。二人若真的伉俪情深,又何来后来的“至今思项羽,不敢过江东”,又怎么会有逃亡途中的“再适”?
《射雕英雄传》中金庸先生曾经借周伯通之口,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当年我若不是失了童子之身,不能练师兄的几门厉害功夫,黄老邪又怎能囚禁我在这鬼岛上?”管中窥豹,我们完全可以大胆揣测,可能王重阳认为如果他娶了林朝英,即使不会导致他最厉害的几门功夫完全忘却,恐怕也得打个折扣,如此一来,武人失武,一如飞禽失翼,失去的不仅仅是天下第一的名头,更多的恐怕是要背负上打不过老婆的污名……
这恐怕也是他虽然对林朝英爱之深却又不肯许她一个婚姻的缘故之一吧。
许多读者都说,王重阳本就是个道士,看淡了这种似是而非的感情,才留下了一个残缺的遗憾,至少念想总比悲剧好。
谁家幸
说来说去,即使再心如铁石,王重阳对林朝英有感情也动心了,但是不能娶她,终究也是柔肠枉断。要解做性格不和么?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个性太像,不能怀柔相勉,不想终于落得怨偶的下场;另一方面则是武功所限,只能保持童子身;再者还要说一句王教主确实眼光清心不明,看不透这争强好胜的林朝英爱的是他这个人而不是他的武功。
总而言之,说王重阳绝情,他一边绝了自己的婚嫁之情,另一边对林朝英是真绝情。
解读到这儿,仿佛王教主为武痴狂、最终孤独终老一点都不值得奇怪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正因为王重阳的这一次堪不破,我们才有机会在金派江湖史上领略到全真教的风采。
古墓不幸武侠幸,情到沧桑名便芳!
作为最有国学底蕴的武侠大师之一,金庸先生用他如椽大笔给我们奉上了许多人物组合,在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五绝”了。
“五绝”最早出自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指的是第一次华山论剑中一时瑜亮的五位绝顶高手,分别是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一灯大师、北丐洪七公和中神通王重阳。在中国阴阳家的“五行论”中,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金庸先生的五绝就出于此。
东方甲乙木,“药”字本身就是“艹”,是属木,再加上居于桃花岛,这颇合东邪黄药师的身份。西方庚辛金,欧阳锋的“锋”字和铁筝,白驼山上下全都白衣打扮更是显而易见。至于一灯大师的“灯”字和绝技一阳指,洪七公的“洪”字和降龙十八掌,这都与五行相挈合。书中着笔最少却又隐隐贯穿始终的当属中神通王重阳了,王重阳,本名王喆。一下子就来了两个土,道袍以杏黄色为主,这也符合戊己土。
当然,今天我们要谈的不是王先生的五行八字,而是王重阳的感情,若非要找个词来形容王重阳对感情的态度,恐怕是铁石柔肠。武侠史中不乏有情、不乏无情,似是他这般既有情又无情的人,真心不多。
山中事
与王重阳同一时期的,武功绝顶却未能参与第一次华山论剑的《射雕》中提到了两个,一个是觉得自己技不能力压群雄而藏拙的“铁掌水上漂”裘千仞,另一个就是“华年玉殒”的古墓派创始人林朝英。
纵观《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可以说王重阳和林朝英都是活在回忆的人,他们尚未出场就谢世了,然而他们的大名却并没有随之消亡。哥不在江湖,但是江湖永远流传着哥的传说。
如果说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宋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对璧人,那么林朝英和王重阳就是金派武侠史上不得不说的传说。由于二人尚未出场就已经辞世,所以两人究竟是郎情妾意还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也只能从别人口中窥测一二了。
还记得《神雕侠侣》中郭靖带着杨过上全真教拜师时,丘处机的那番解说:“那人其实对先师甚有情意,欲待委身相事……二人不断的争闹相斗也是那人故意要和先师亲近,只不过她心高气傲,始终不愿先行吐露情意。”
将这段话与林朝英激王重阳比武时说如果她赢了,活死人墓就要让给她来住联想起来,细思来便更觉大有文章。
锦书意
稍有点感情经历的人就能读懂林朝英想和王重阳在古墓中同居厮守的绵绵情意,至于多年以后小龙女和杨过在古墓中翻检出的“一顶珍珠镶的凤冠,金绣的霞帔,大红缎子的衣裙”,更佐证了这一猜想。只可惜,人故“嫁衣”今犹在,只是故人已难托。
当然从丘处机的娓娓讲述中,我们也能读出别样情思,对于才貌武功上上之选的林朝英,王重阳“不是不动心”,这从后来杨、龙在活死人墓找到的那叠旧信中也可见一斑。
“英妹如见:前日我师与鞑子于恶波冈交锋,中伏小败,折兵四百……”
正是在十分危难紧急的敌情下写出的信,让不谙世事的小龙女从中解读出了王重阳对林朝英难以言说的爱。每每读到小龙女那句,“你瞧每一封信中所述军情都是十分的艰难紧急,但重阳祖师在如此困厄之中,仍不忘给祖师婆婆写信,你说是不是心中对她念念不忘?”都有种潸然泪下的感觉,或许只有经历过才能明白吧。至于“比闻极北苦寒之地,有石名曰寒玉,起沉痾,疗绝症,当为吾妹求之”,则让人更是不忍卒读。
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大英豪,在部属伤亡殆尽、事不可为的情况下还在想着自己的伤,想办法为自己“求之”,如此深情又怎不让人落泪?
或许横亘在他们其中的只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吧?
为天下
可是遗憾的是这层窗户纸最终却没有捅破,或者说在王重阳的刻意“忽视”下,最终没有捅破,至此方知道——或许,横亘在他们其中的,不只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从十岁开始读《射雕》,到现在十八年过去了,我好像又读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还记得幼时的我,念念不忘的就是霍去病的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自然也就偏信了金庸先生给出的这个借口。然而时至今日,我却再也不肯相信这个幼稚的理由,且不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只是个爱国主张,纵观古今,“为家”又何曾耽误“灭匈奴”了?
李广、岳飞、王玄策、戚继光、李成梁……这些先贤告诉我们,“为家”和“灭匈奴”之间压根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此外从书中介绍的王重阳输了比赛第二日就搬出古墓,并一系列毫不拖泥带水的举动也可以感觉出——这是策划许久的,换句话自始至终王重阳压根就没想过和林朝英花前月下柳荫联句。反观王重阳搬出活死人墓后,在旁边结庐建观,此后便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了创立全真教的事业上,从短期目标来看,似乎与“灭匈奴”也没有什么关系。
难相守
若民族大义不过是个托词,到底是什么让这样纠缠的两个人终究不能走到一起呢?
或许这要从归来堂找答案了,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赵明诚把自己反锁在家苦思三天写词无数只为了胜过“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情景,当时只觉得赵、李二人志趣相投琴瑟齐鸣值得钦羡,然而细思之后却又大恐,总感觉哪里不对。二人若真的伉俪情深,又何来后来的“至今思项羽,不敢过江东”,又怎么会有逃亡途中的“再适”?
《射雕英雄传》中金庸先生曾经借周伯通之口,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当年我若不是失了童子之身,不能练师兄的几门厉害功夫,黄老邪又怎能囚禁我在这鬼岛上?”管中窥豹,我们完全可以大胆揣测,可能王重阳认为如果他娶了林朝英,即使不会导致他最厉害的几门功夫完全忘却,恐怕也得打个折扣,如此一来,武人失武,一如飞禽失翼,失去的不仅仅是天下第一的名头,更多的恐怕是要背负上打不过老婆的污名……
这恐怕也是他虽然对林朝英爱之深却又不肯许她一个婚姻的缘故之一吧。
许多读者都说,王重阳本就是个道士,看淡了这种似是而非的感情,才留下了一个残缺的遗憾,至少念想总比悲剧好。
谁家幸
说来说去,即使再心如铁石,王重阳对林朝英有感情也动心了,但是不能娶她,终究也是柔肠枉断。要解做性格不和么?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个性太像,不能怀柔相勉,不想终于落得怨偶的下场;另一方面则是武功所限,只能保持童子身;再者还要说一句王教主确实眼光清心不明,看不透这争强好胜的林朝英爱的是他这个人而不是他的武功。
总而言之,说王重阳绝情,他一边绝了自己的婚嫁之情,另一边对林朝英是真绝情。
解读到这儿,仿佛王教主为武痴狂、最终孤独终老一点都不值得奇怪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正因为王重阳的这一次堪不破,我们才有机会在金派江湖史上领略到全真教的风采。
古墓不幸武侠幸,情到沧桑名便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