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会的基本职责就是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安全权就是职工的合法权益之一。工会发挥其各项职能,有力维护广大职工的安全权,是工会的基本任务之一。工会要从根源抓起,加强班组员工的安全文化建设、有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参与安全事故调查等路径维护广大职工的安全权。
关键词:工会;安全权;安全生产
一、职工安全权落实现状
倘若企业生产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广大职工的安全权就得到了充分的落实。然而,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在多数企业都没能实现。尤其是煤矿井下的开采作业。磕伤、碰伤时空见惯,甚至个别煤矿企业出现人身伤亡事故。如:瓦斯爆炸、冒顶等重大事故。多数事故分析究其根源,80%以上的安全事故都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与伤害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事故的4倍。另外,致使职工安全权收到侵害的还有各类职业病。
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公布了世界20多个国家劳动工伤10万人的死亡率的平均值为8.496人,我国8.1人,美、英等发达国家平均值是3.18人。由此可见,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略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窖相比较差距甚大。
二、职工安全权影响因素
社会各界都在竭力控制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但仍有职工的安全权收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个别职工甚至失去了生命。究其原因:
(一) 企业部分管理层对安全重视程度不足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指的是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为防止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所采取的的一系列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此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使得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安全进行的活动。可是,一些企业的领导班子只重视经济效益,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忽略安全,生产中如遇问题,急于恢复生产,检修、抢修出现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现象。此外,个别工会干部误以为安全工作是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工会关系甚微。事实上,国家相关法律对工会在安全生产中进行定位、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接受工会的监督、吸收工会参与管理安全生产,维护广大职工的安全权。
(二) 企业部分职工的安全意识不高
安全意识是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类不利因素对自己活他人造成上海的外在环境的一种防范和警觉心理。在日常生产工作中,部分职工安全意识较强,在工作中遵章守纪、工作认真、注意力集中、对生产中的隐患比较警觉、对危险有一定的预知能力等。部分职工安全意识比较差,在工作中,吊儿郎当、工作马虎、存有侥幸、违章作业、对隐患视而不见等。人的安全意识由两方面因素确定: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和对安全的需要。
(三)部分企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
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面广,个别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个别企业在安全教育工作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三级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对职工安全教育的的作用较小。还有个别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对“三违”仅仅从经济方面进行处罚,对违章者没能进行或很少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使得违章者对“违章”危害性认识不到位,不能养成良好的遵章守纪的好习惯,更有甚者产生逆反心理,依旧我行我素。在制定安全培训教育具体内容时,对安全操作技能重视度不够,受此影响,职工不能够完全预知工作中的隐患或危险,遇到危险手忙脚乱,延误了最佳时机。安全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员参与,而在企业中针对性的对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忽略了对一线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得职工对安全知识掌握参差不齐,安全知识浅薄,不能对隐患或危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组织安全教育工作时,只注重教育形式,不注重内容的更新,使得内容单调、乏味,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缺乏安全知识,使得工作范围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
隐患泛指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危险行为、安全管理缺陷等可能导致人身安全事故或财产损失的潜在危险源。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在思想上安全意识浅薄,对周围工作环境内的一切危险不注意观测或者隐患扩大才发现。错过了隐患的早期治理最佳时机。
三、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积极有效维护广大职工的安全权
当前,我国的安全管理体系中,政府是监管主体,企业是责任主体,工会是群众监督团体。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工会维护广大职工安全权的权利与责任。工会与广大职工联系紧密,易于贴近员工。工会应当充分运用这一优势促进企业的安全发展。
(一)发挥源头作用、积极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
首先,积极促进各部门参与安全生产制度和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同时,监督其实施情况。其次,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监督。工会要积极有效参与企业生产过程,掌握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反馈处理职工反映的安全问题。职工对工作环境的危害性享有知情权,工会要予以落实。
(二)协助企业职工签订或续订劳务合同
为保障广大职工的安全权,工会要帮助、指导中签订合同,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保障每位职工都签订了有效合同,为职工职业病维权打下基础。
(三)教育广大职工提高安全素质
企业的工会组织应当积极开展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发布安全知识漫画等,租金员工从思想上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态,使其能自觉、自愿遵守安全规程。工会要积极在职工中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活动,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促使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对待“三违”屡犯者,进行“一对一”帮教工作,让违章者充分认识到违章的危害性,从心理上认识安全重要性。
(四)强化班组安全建设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元,也是安全管理的落脚点,班组安全建设优劣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全方位提高班组长的安全意识。通过班组长的带头作用,引导班组安全管理的健康发展。其次,发挥安全管理模范作用。
(五)安全事故调查不含糊,切实做好维护职工安全权益工作
总之,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只有安全管理的各部门,切实做好安全宣教工作,从基层抓起,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定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工会;安全权;安全生产
一、职工安全权落实现状
倘若企业生产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广大职工的安全权就得到了充分的落实。然而,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在多数企业都没能实现。尤其是煤矿井下的开采作业。磕伤、碰伤时空见惯,甚至个别煤矿企业出现人身伤亡事故。如:瓦斯爆炸、冒顶等重大事故。多数事故分析究其根源,80%以上的安全事故都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与伤害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事故的4倍。另外,致使职工安全权收到侵害的还有各类职业病。
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公布了世界20多个国家劳动工伤10万人的死亡率的平均值为8.496人,我国8.1人,美、英等发达国家平均值是3.18人。由此可见,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略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窖相比较差距甚大。
二、职工安全权影响因素
社会各界都在竭力控制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但仍有职工的安全权收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个别职工甚至失去了生命。究其原因:
(一) 企业部分管理层对安全重视程度不足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指的是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为防止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所采取的的一系列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此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使得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安全进行的活动。可是,一些企业的领导班子只重视经济效益,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忽略安全,生产中如遇问题,急于恢复生产,检修、抢修出现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现象。此外,个别工会干部误以为安全工作是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工会关系甚微。事实上,国家相关法律对工会在安全生产中进行定位、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接受工会的监督、吸收工会参与管理安全生产,维护广大职工的安全权。
(二) 企业部分职工的安全意识不高
安全意识是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类不利因素对自己活他人造成上海的外在环境的一种防范和警觉心理。在日常生产工作中,部分职工安全意识较强,在工作中遵章守纪、工作认真、注意力集中、对生产中的隐患比较警觉、对危险有一定的预知能力等。部分职工安全意识比较差,在工作中,吊儿郎当、工作马虎、存有侥幸、违章作业、对隐患视而不见等。人的安全意识由两方面因素确定: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和对安全的需要。
(三)部分企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
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面广,个别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个别企业在安全教育工作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三级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对职工安全教育的的作用较小。还有个别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对“三违”仅仅从经济方面进行处罚,对违章者没能进行或很少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使得违章者对“违章”危害性认识不到位,不能养成良好的遵章守纪的好习惯,更有甚者产生逆反心理,依旧我行我素。在制定安全培训教育具体内容时,对安全操作技能重视度不够,受此影响,职工不能够完全预知工作中的隐患或危险,遇到危险手忙脚乱,延误了最佳时机。安全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员参与,而在企业中针对性的对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忽略了对一线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得职工对安全知识掌握参差不齐,安全知识浅薄,不能对隐患或危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组织安全教育工作时,只注重教育形式,不注重内容的更新,使得内容单调、乏味,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缺乏安全知识,使得工作范围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
隐患泛指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危险行为、安全管理缺陷等可能导致人身安全事故或财产损失的潜在危险源。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在思想上安全意识浅薄,对周围工作环境内的一切危险不注意观测或者隐患扩大才发现。错过了隐患的早期治理最佳时机。
三、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积极有效维护广大职工的安全权
当前,我国的安全管理体系中,政府是监管主体,企业是责任主体,工会是群众监督团体。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工会维护广大职工安全权的权利与责任。工会与广大职工联系紧密,易于贴近员工。工会应当充分运用这一优势促进企业的安全发展。
(一)发挥源头作用、积极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
首先,积极促进各部门参与安全生产制度和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同时,监督其实施情况。其次,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监督。工会要积极有效参与企业生产过程,掌握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反馈处理职工反映的安全问题。职工对工作环境的危害性享有知情权,工会要予以落实。
(二)协助企业职工签订或续订劳务合同
为保障广大职工的安全权,工会要帮助、指导中签订合同,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保障每位职工都签订了有效合同,为职工职业病维权打下基础。
(三)教育广大职工提高安全素质
企业的工会组织应当积极开展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发布安全知识漫画等,租金员工从思想上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态,使其能自觉、自愿遵守安全规程。工会要积极在职工中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活动,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促使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对待“三违”屡犯者,进行“一对一”帮教工作,让违章者充分认识到违章的危害性,从心理上认识安全重要性。
(四)强化班组安全建设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元,也是安全管理的落脚点,班组安全建设优劣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全方位提高班组长的安全意识。通过班组长的带头作用,引导班组安全管理的健康发展。其次,发挥安全管理模范作用。
(五)安全事故调查不含糊,切实做好维护职工安全权益工作
总之,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只有安全管理的各部门,切实做好安全宣教工作,从基层抓起,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定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