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往事:洋品牌其实都是沈阳造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yu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时此刻写这篇文章的我,从事的行业几乎与每个人都有关系,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说,上上下下的事都归我管。聪明的读者可能猜到了,跟电梯有关;脑袋瓜转得稍微慢一点儿的,也许心里会想这货真能吹……时常跟人对话,得知我的行业,基本上他们都会抱怨自己单位或家里的电梯总出现故障,偶尔还“滑梯”,从18层直接掉到地下室、困在电梯里很害怕云云。我想问,你乘坐的是大象滑梯还是长颈鹿滑梯?一般情况下,我还得解释电梯这东西按照规定是15天就得检修一次,你们说的“滑梯”是出现故障之后的重新修正运行,有的往下走两层就好了,有的就得去电梯井道最下面那层,就像电脑死机了得重启一样。
  给《当代工人》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做电梯的科普问答,尽管目前社会及媒体对电梯的科普基本都是不太科学的,我有必要去做一个相关的科普,但不是在这里。在这里,按照编辑的要求,我应该分享:沈阳第一台电梯在哪儿,是什么牌子,沈阳生产电梯的企业发展得如何……我尽力为之,因为尽管我带着这些问题四处请教业内前辈,也找了一些沈阳老建筑的相关书籍,甚至问了一些档案馆跟质监机构,得到的相关资料也不是太全面。我还发了一份邮件给《中国电梯》杂志社的曹社长,他回复说,我国对于老电梯的研究属于空白学科。所以,我只能以在业内浸淫多年的经验,以及见过沈阳这座城市里各种建筑中各种电梯的实践,加上本人的朴素实在,为各位读者呈现有关电梯的“经典”。
  遗憾的是,我接触的年代最久远的电梯,不过有20年历史的样子,保险起见,我问了一些老师傅们,他们说数十年来,电梯的改变也就是控制方式和电子元件技术发生了变化,基本机械结构上,从奥的斯发明安全的电梯之后就没多大的改变。
  问完老师傅,我又上网搜寻了一下,不出意外,罗列的各种与电梯相关的历史事件中,都会提及中国的第一台电梯是在上海安装的。那个年代的上海就已经有国际范了,更是冒险家的乐园。中国的第一批“摩天大楼”也是在那里诞生的。楼高了,当然就用上电梯了。
  1901年1月7日,上海滩资历最深、影响最大的英文报刊《字林西报》上有一篇名为《上海建筑》的纪实报道。该文指出:“福利公司新商店和建筑接近完工,该建筑将是南京路最著名的建筑。与周围建筑相比,该建筑鹤立鸡群。福利公司内部设计非常时尚,不同楼层用带基座的坚固柱子支撑,一个装饰性的楼梯从中央直抵建筑最高处。建筑附加一台方便、舒适的水压奥的斯电梯。”
  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一台电力驱动的电梯也是安装在上海。今天和平饭店南楼是原汇中饭店,这家饭店的原址是一商店。1860年代,看好上海经济发展势头的老板果断地在这一面临黄浦江、靠近繁华商业街道的地段修建了一幢高级旅馆。1908年,重新修建好的汇中饭店除了在装潢方面采用最新材料外,在设备安装上也花费巨资,购买两台世界上最新颖的电梯,品牌也是奥的斯的。要问为什么不用国产的,答案不说自明。
  汇中饭店安装的电梯已经不再是“水压式”或“蒸汽式”的,而是最先进的“电气式”,而且是自动的。电梯口在汇中饭店底楼的大堂内,从一楼通到建筑的最高层,每层都可以自动停、动、开、合。汇中饭店的电梯面积和载重量都比较大,可以运送较多的人和行李,加上电梯行驶平稳、安全,没有噪音,深受旅客好评。
  说回到沈阳,这座工业重镇的第一台电梯在哪儿呢?曹社长给了我一个参考:“1925年,位于奉天市中街向北胡同(被人们称为老天合胡同)的‘老天合丝房’大楼改扩建工程竣工。这座大楼高三层,大楼内安装了电梯。” 排除当时满铁附属地可能有电梯的情况,我推敲奉天城内的第一台电梯应该就是老天合丝房这台,我这么想的主要原因源于四平街几家大商户的商战往事。
  当年的奉天城没有百货商场这个词,经营绫罗绸缎、针头线脑和其他百货的场所叫“丝房”。奉天最早的丝房相传是出现在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山东黄县单氏兄弟单文利、单文兴独具慧眼,瞧准了当时的商机,在中街路南城隍庙附近租了几间房,开了第一家丝房“天合利”。由于单家兄弟经营的天合利很成功,于是更多的山东黄县人来到奉天闯荡,这些丝房多数由山东黄县人所办,故称“黄县帮”。经过黄县人多年的经营,四平街上最终形成了以“天、兴、吉、洪、裕、谦”为字头的六大字号丝房,其中“天”字号与“吉”字号为最大两家商号。“天”就是天合利丝房,“吉”就是吉顺通丝房。
  到了1914年,四平街拓宽马路,为了和“天合利”争夺市场,经营“吉”字号的林芸生投资5万多奉洋,在中街路北建起一座二层楼,这在当时绝无仅有,是中街上的第一座楼房。作家马秋芬在《老沈阳》一书中如此写道:“说来也许有人不信,当年的一栋小楼,远比如今落成一座五星级摩天大厦还具影响力,竟轰动了半个沈阳城。人们一惊一乍地议论:‘吉顺丝房起大楼啦!’在远在近,都断不了要亲自前往一睹姿容。谁要连二层楼的吉顺丝房都没去过,那算你没见识,枉做一回城里人。”
  这座二层小楼的出现让业界元老的“老天合”感到残酷的现实已经直逼心理防线,于是在中街路南盖起一座三层高的大楼,还在三层高的楼内装了当年象征着摩登时尚的电梯。尽管如今的我们已看不到当年那部电梯的样子,但猜想当年,去老天合看热闹的人肯定不能少。
  吉顺丝房在四平街的首席地位受到了挑战与威胁。吉顺丝房不服气,不惜巨资拆除二层楼,在原址上盖起一座更宏伟的大楼,不光外表豪华气派,内部还装有电梯、电扇、暖气等先进设备,工程设计在当年也是一流的。
  1926年,吉顺丝房再度开业,一跃成为中街百货业的老大,成为当时甚至解放后一段时间内中街最高的楼。这座楼开始出现在各种描述四平街的照片和介绍之中。老沈阳亲切地称它为“二百”。父亲跟我说,他小时候还见过二百里的电梯,是那种在楼梯中间的“铁笼子样式”的电梯。由于建筑结构的改建,无论是老天合丝房还是吉顺丝房的老建筑内,都已经无法考证曾经存在过电梯的痕迹,这也是十分遗憾的。
  再来说说沈阳的电梯事业。1954年,沈阳电梯厂成立。当时我们国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电梯企业只有三家:沈阳电梯厂、上海电梯厂和天津电梯厂。后来发展到8家、14家。沈阳电梯厂生产的第一台电梯,安装在长春新华印刷厂。那时候主要是生产、维护一些货梯。1960年代的时候,沈阳电梯厂还是自己开发生产,仍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电梯制造企业。
  尽管在我国电梯发展初期,沈阳电梯厂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这家国企缺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和世界发达国家的电梯生产厂家,比如德国的蒂森、美国的奥的斯、日本的日立、东芝相比,还有很大差距。1979年之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出台,沈阳电梯厂开始寻求引进外资,走合资的道路。在政府的支持下和一些国外电梯企业接触、谈判。1995年7月12日,正式同东芝签约,成立了沈阳东芝电梯有限公司。这是当时东北唯一一家电梯合资企业。
  东芝电梯公司成立之后,原有的沈阳电梯厂员工一部分进了东芝,另一部分员工走出去,经过努力,开创了沈阳三洋电梯这一品牌。在1995这一年,其他电梯厂也开始蓬勃发展。比如辽海电梯厂,后来叫优力维特电梯厂,又改名中船重工电梯,一开始主要生产货梯,后来生产防爆电梯。新世纪初,沈阳远大集团又投资成立了博林特电梯,尽管它起步比较晚,但它上的台阶比较高——建立了175米,当时国内最高的试验塔,开发了每秒8米的高速电梯。
  尽管沈阳这些著名电梯业厂家听着都像洋品牌,其实骨子里他们都是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民族品牌。现在沈阳主流电梯企业有三洋、博林特、东芝还有富士,富士电梯包括辽宁富士和沈阳富士。这4家主流企业再加上一些中小企业,沈阳的电梯生产企业已有二十几家,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三大电梯生产基地之一。这与当年沈阳电梯厂无偿资助一些兄弟企业密不可分,沈阳电梯厂甚至曾在哈尔滨和福州等地扶持当地电梯厂,稱为“横向联合”。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为年迈的父母换掉了没有电梯的房子,他说尽管4楼不算太高,但对于腿脚日趋缓慢,关节日趋老化的父母来说,电梯已是生活必需。的确,楼房越盖越高,电梯毫无疑问地成为其“核心标配”。有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电梯保有量已超过580万台,在全球电梯保有量中占比高达45%,这个市场可谓广阔。对沈阳的电梯生产厂家来说,这是机会,也是挑战。
其他文献
期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扭转经济结构失衡状态的战略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推进营改增,是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创新实践.本文将研究对
期刊
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欧亚地区发展面临的重大障碍.后冷战时期的欧亚地区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以俄罗斯为主导的“霸权供给”和以跨大西洋集团为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4号)(以下简称:《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6条规定:“实际施工人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为被
期刊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几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日益重视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仍存在管理理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金融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然后采用实证的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促使两者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为了应对科学技术发展变化、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环境条件,为解决由政府高额赤字、低效率、管理失控引起的社会公众对政府提供高质量服务能力失去信心的问题,普遍采取了绩效管理的改革措施。①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体制性的障碍,尤其是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对于工业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需求、加入WTO后的开放形势、民主法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显得
期刊
随着科技信息快速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纷纷利用网络进行管理,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着不断出现的挑战,企业必须要进行创新,否则必然会被这
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后现代法学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研讨会于2000年1月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内地、香港和美国的中青年法理学、政治学、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