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笔下的力与美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eno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沈从文先生笔下各式各样的人物,多多少少都带有“乡下人”独有的那份力与美。美来自传统,力来自底层和土地。品味人物性格形象与精神,其作品实则在歌赞着传统与底层精神文化。
  【关键词】:沈从文;力与美;底层;湘西
  一、概论
  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曾对沈从文先生的逝世深表遗憾:“我个人确1988年如果他(沈从文)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这个奖(诺贝尔文学奖)。”美国夏志清认为,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最杰出的、想象力最丰富的作家”和“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1]金介甫在《沈从文传·引言》中也说,文坛“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作出公正的评价:把沈从文、福楼拜、斯特恩、普罗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
  而沈从文先生个人,一再强调自己“乡下人”,实际上是为了在那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文化、都市文化、绅士文化、隐士文化等之外,建设属于自己的一片特殊的精神家园。“乡下人”意味一道界限,把自己同规范的世界隔开,保存自己原始新鲜而又独特的,并且是充满张力的感觉、选择和价值判断。另外,这也是一种自我辨认:寻求并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坐在房间里,我的耳朵里永远响的是拉船人声音,狗叫声,牛角声音……我是从另一个地方来的人,一切陌生,一切不能习惯,形成现在的自己的。”所以,他说,“我是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子,一把秤,和普通社会总是不合。一切来到我命运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份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和意义。”[2] 《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指出:“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3]这种现象在沈从文作品的阅读接受中,并不少见。在文学研究中,沈从文先生比较多地被列入“超然”和“淡泊”一类,但是,在先生的作品中,所蕴藏的还不只是这些。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作品中表达了他独特的“乡下人”感受。那么,在“乡下人”这个词语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呢?
  二、作品与赏析
  从较早的1932年发表的小说《凤子》开始,沈从文先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以“善”与“义”为特征的理想文化的构想:每个人民皆正直且安分,永远想尽力帮助到比邻熟人,永远皆只见到他们互相微笑。人民皆在朴素生活中成长,却不缺少人类各种高贵的德行。[4]这种通过对“善”与“义”的提倡,来营造人与他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理念,一直延续到先生后来的系列著名作品,诸如《边城》、《柏子》、《长河》、《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篇中。而沈从文先生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向上向前的内力,思考民族品德的改造,思考人性的走向。作为这种思考的直接的感性的结果,就是其在作品中展现给我们的理想人格。他笔下的理想人格,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但又与传统文化有着区别。
  和谐之美的精神,正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理想人格的重要特点,集中体现为他所塑造的一系列少女形象:翠翠(《边城》)、三三(《三三》)等。少女、孝衣、古庙,这些因素似乎没有什么具有特殊意义的逻辑联系,但先生却从它们构成的情蕴、气氛中获得了某种启示,那就是生命、死亡、信仰。这正是《边城》的不朽主题。翠翠的命运一波三折,人生由一连串的失去所构成。但是作者赋予她一种淡然的态度,她用沉默来应对喧嚣多变的外在,用透明的心性来化解外来的干扰,用温柔的态度来对待命运的不公,雷雨之夜改变了一切,爷爷死了,爱人走了,白塔倒了,唯一不变的仍是翠翠默然的、安静的生存态度。翠翠体现的是一种和谐、内敛、克制的人格美,也是一种空灵聪慧、淡然的人格美。先生对美的感情是他从故乡山水中呼吸到。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沈从文先生笔下还有另一类人物的存在。这类人物满载作者的精神内蕴,并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如老船夫(《边城》)、柏子(《柏子》)、虎雏(《虎雏》)等。在这一类形象中,作者力求突出的是蛮力美:原始的强悍、坚强,不可侵犯的生命尊严,毫不压制的情欲。这一类人物的存在,最充分地体现出他对于理想人格的再思考,也就是除了对于文化之“美”的继承,先生试图注入另一种来自底层和土地的“力”。对这种来自底层和土地的文化之“力”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前期,先生多是通过塑造一些性格外露、粗野蛮悍的青壮年汉子来完成的。比如《雨后》,这篇作品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野合过程;《在别一个国度里》赞扬了强娶民女的山大王;《柏子》以诗情画意的手笔刻画水手和河妓的合欢之夜;作者在《雨后》中之所以要在牧歌中安排并不协调的禁忌背景,目的在于牧歌式的行为实现对禁忌的破坏。所以他的人物的行为,其本质不在于“私情”而在于“犯禁”的勇气和力量。这就是作者的用心,他描写的不是简单的乡间野事。通过描写这些“犯禁”行为,来表达精神的“力”。《贵生》表现了一种由阶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反抗的“力”。贵生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他所喜欢的姑娘被权贵娶走,他一气之下便防火进行报复。表现的是阶层压力下的暴力反弹。在这里,先生描写了“力”的另一种形式,即在世俗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生命的自由。后期,传达的是更具智慧色彩和人格力量的“力”。例如《边城》中的老船夫,《长河》中的老水手。曾有人把老船夫比作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边城》完全可以理解为人与命运的争斗。从一开始,祖父承受着的是翠翠母亲的死所带来的心理负担。祖父所力求避免的就是翠翠母亲的悲剧在翠翠身上重演。《边城》虽然以翠翠和傩送阴差阳错的爱情为主线,但是表达的却是祖孙俩与命运和死亡相抗争,最终失败的历程。在死亡之际,爷爷留给翠翠的是一句简单的话语:“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在他身上作者突出的是沉默而强悍的“力”,是更具生存意味的、更具有土地尊严的人格。老人和少女的组合,本身就具有命运的沧桑感,表现出“力”与“美”之间的相互支持。
  在这里,沈从文先生用来自原野的自然行为显示了他对于来自底层和土地的一种自然力量的信仰。这里面的火与力来自一种底层的、土地的、原野的自然生命力,来自下层普通人、下层兵士、水手和农夫的人格力量。这种美与力,美来自传统,力底层和土地。
  三、结语
  可以说,先生写的不仅仅是湘西这一块土地,更是书写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片热土。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养育的底层人民,其性格中的刚毅坚强、勤劳、智慧、自由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对家园精神文化的坚守,正是当下中国人民应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注释:
  [1]夏志清著,刘绍铭等译.中国现代小说史[M].香港:中文出版社,2001:165-177.
  [2] 沈从文.沈从文全集(12)[M].北岳文艺出版社,2012:94.
  [3]沈从文.沈从文全集(9)[M].北岳文艺出版社,2012:4.
  [4]沈從文.沈从文全集(7)[M].北岳文艺出版社,2012:138.
  参考文献:
  [1]夏志清著,刘绍铭等译.中国现代小说史[M].香港:中文出版社,2001.
  [2]沈从文.沈从文全集[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3]刘一友.沈从文现象[J].吉首大学学报,1989(1):7.
  [4]陈曦.从《边城》看中学语文爱情题材的教学[J].文学教育,2006(1).
其他文献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保险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央现抽调有关业务骨干,组成调研组于2017年06月27日至12月10日对中央非全供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除企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关键词】:社会保险;持续发展;非全供事业单位;调研  为了充分了解现我国现阶段非全供事业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的情况,以下几方面开始着实调研:  一、非全供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1.人员结构 
期刊
【摘要】:伴随着社会时代发展的不断加快,新媒体行业也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也出现了电视广播“百家争鸣”现象发生,对于广播电视需要进行创新改革,提高基层广播电视宣传质量。本文就新形势下提高基层广播电视宣传质量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广播电视;宣传质量  信息化时代发展逐渐加快节奏,对于广播电视媒体市场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为了提高基层广播电视宣传质量,在新媒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线路发生单相断线故障,利用对称分量法与复合序网对电流量进行故障分析,得到故障后相电流与序电流变化特征,并与TA断线时电流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了10KV 配电的线路出现断路故障的原因以及10KV配电线路单相断线的故障检测与定位。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单相断线;故障检测  1引言  配电网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供电网络,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网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摘要】:工业4.0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明确提出将机械生产、互联网、物联网三者紧密结合,实现原料配送、生产与物流的智能化,并从根本上改变商品的生产流程和方式。在此背景下,服装业为代表的工业4.0改造率先启动。  关键词:工业4
期刊
【摘要】:《诗经》大量描写了草木鱼虫、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同时这些物象又与人类情感相糅合,使其在自然内涵之外更多了思想文化意义。原始农耕时代,人们最根本的诉求便是果腹与繁衍,因而,《诗经》中诸多意象都含有人们对于“多产”的追求,既包括物质的丰收又包括种族的繁衍。  【关键词】:《诗经》;意象;多产  《周易·系辞上》: “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 圣人立象以尽
期刊
在一个四九天寒冷的季节,我兴致盎然满怀崇敬的心情慕名走进那片心仪的境地。进山的路并不崎岖,但是山路弯弯,路修在陡坡上,驾车格外留神;寒冬腊月的风并不觉得寒冷,气温渐渐地攀升,但各色梅花纷纷怒放;手机导航一直把我引往幽深僻静的深处——西岭雪山。  西岭雪山,富有诗意和内涵的名字,让世上的人梦牵魂绕,不顾长途跋涉、千里迢迢从四面八方赶来见上一面。  群山连绵,沟壑和溪流逶迤延续不断,满山遍野树林,有些
期刊
【摘要】: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做出的新决断。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动力理论、发展规律理论、发展目标理论、发展主体理论的新阐述、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大创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深刻把握五大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马
期刊
近来和一位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我的小舅舅。  我不常提起他,家里人聚在一块儿的时候也很少说起他。关于他的话题,无论在何时提起都一贯格格不入。不是说他不好。他很好,又或许他太好了。所以在提起他的时候,往往让人感觉一种说不出来的别扭。  我小时候很喜欢他,也从不这样觉得。他是我外公的小儿子,和我妈妈差了许多年纪,我小时候在洛林的乡下长大,正好与他的青春年华不期而遇。我妈妈和他似乎从不和睦,他们年纪差了十
期刊
志摩的诗很美,轻灵、飘逸,不夹杂一丝尘垢,似雪中仙子,风中精灵。他的诗本自性灵,不着意于苦心孤诣地生新出奇,任其笔尖流泄就是一等一的好诗。在清新自然中又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意蕴,就好像澄澈透明的水晶一样具有多面的美,透过哪个侧面看到的都是诗人坦率的赤子之心。  1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以“云游”为题,通过描写白云自在飘游的曼妙风神和涧水对云的痴心追求,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自由的向往。在诗人看来这云“自在,
期刊
【摘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著作中极为著名的戏剧之一,其中的很多台词都极具内涵、深入人心,成为经久回味的经典,也表现了哈姆雷特复仇之路上的内心思考与变化。基于此,本文就对哈姆雷特的复仇行为进行剖析,探索其在复仇之路上所表现的痛苦与挣扎。  【关键词】:《哈姆雷特》;复仇之路;痛苦挣扎  一、复仇行动之深层动机  勿庸置疑哈姆雷特的复仇充满正义性与高贵性。二者之间很难分离开来。在哈姆雷特的人格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