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是人内心深处的需求,也是引发学生思想共鸣的重要因素。初中音乐教学是对学生情感艺术的教学,教师要学会在音乐课堂中渗透情感元素,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关注学生情感变化,以情导学,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情感状态下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情感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60
初中音乐课程作为中学课程中重要的情感艺术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乐理知识,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开启学生心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搭好桥梁。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师示范,学生跟唱”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审美”和“情感”两大关键词成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主旋律,音乐课堂教学也慢慢朝着注重音乐艺术形象、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方向发展。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初中音乐课堂的情感渗透。
一、挖掘作品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作品的情感因素,以这些情感故事为切入点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西部畅想》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西部畅想》这一曲目的内涵,播放歌曲之前先为学生展示了西部大开发前后的图片,在学生观察图片的同时讲道:“相信同学们从图片中已经看出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发展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西部畅想》就是一首表达对西部大开发期望的作品,其中既有对历史的诉说,也有对未来的期盼,既有吐露心声,又有热情呼唤,请同学们在欣赏时仔细感受创作者的感情好不好?”
音乐教材中的每一个乐曲、每一段文字、每一张插图都是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媒介。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并不是直接播放《西部畅想》这首乐曲让学生欣赏,而是先为学生展示了西部大开发前后的图片。通过图片的对比,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告诉学生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在学生心中埋下情感的种子。之后,教师又运用生动的课堂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真体会创作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期盼之情,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巧妙渗透。创设音乐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将情感元素融入课堂,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学习《龙的传人》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特别整理和展示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资料,并以阅兵式为切入点设计了教学情境:“这次的阅兵式中中国军队整齐划一、气势磅礴,高精尖武器层出不穷、震撼人心,不知道同学们看完阅兵式后都有什么感想?”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的学生表示自己身为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有的学生表示自己长大后也要做一名军人保卫国家……课堂气氛变得轻松、积极,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欣赏《龙的传人》《我是中国人》等作品。
初中生思维水平不高,生活经验较为欠缺,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一定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在这个课例中,教师使用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为学生展示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阅兵式感受中国的昌盛和强大。之后趁热打铁的一番语言引导更加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在课堂中争相发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实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关注学生情感变化,引导学生音乐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情感变化的观察,灵活根据学生情感状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音乐思维。
例如在教学《欧美揽胜》这一章节内容时,在课堂开始时学生还因为要学习异国的音乐风情表现得非常积极,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新鲜感慢慢褪去,加上对欧美音乐作品的不了解,很多学生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消极的情况。这时教师开始放慢教学速度,将《桑塔露琪亚》《扬基歌》《孤独的牧羊人》等不同风格的曲目区分开来,集中教学《桑塔露琪亚》一首歌曲,为学生详细解读意大利船歌的历史和特点,并播放了舒伯特的《在水上唱歌》等代表性船歌帮助学生理解。
关注学生情感变化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关怀,是贯彻“以人为本”学生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这个课例中,教师在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积极性丧失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放慢了教学速度,采取逐一击破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了很多欧美音乐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欧美音乐有了初步认识。这时候再组织学生欣赏欧美音乐,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将情感元素渗透于教学各个环节,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乐理知识,也能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责任编辑 袁 妮)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情感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60
初中音乐课程作为中学课程中重要的情感艺术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乐理知识,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开启学生心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搭好桥梁。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师示范,学生跟唱”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审美”和“情感”两大关键词成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主旋律,音乐课堂教学也慢慢朝着注重音乐艺术形象、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方向发展。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初中音乐课堂的情感渗透。
一、挖掘作品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作品的情感因素,以这些情感故事为切入点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西部畅想》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西部畅想》这一曲目的内涵,播放歌曲之前先为学生展示了西部大开发前后的图片,在学生观察图片的同时讲道:“相信同学们从图片中已经看出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发展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西部畅想》就是一首表达对西部大开发期望的作品,其中既有对历史的诉说,也有对未来的期盼,既有吐露心声,又有热情呼唤,请同学们在欣赏时仔细感受创作者的感情好不好?”
音乐教材中的每一个乐曲、每一段文字、每一张插图都是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媒介。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并不是直接播放《西部畅想》这首乐曲让学生欣赏,而是先为学生展示了西部大开发前后的图片。通过图片的对比,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告诉学生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在学生心中埋下情感的种子。之后,教师又运用生动的课堂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真体会创作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期盼之情,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巧妙渗透。创设音乐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将情感元素融入课堂,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学习《龙的传人》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特别整理和展示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资料,并以阅兵式为切入点设计了教学情境:“这次的阅兵式中中国军队整齐划一、气势磅礴,高精尖武器层出不穷、震撼人心,不知道同学们看完阅兵式后都有什么感想?”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的学生表示自己身为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有的学生表示自己长大后也要做一名军人保卫国家……课堂气氛变得轻松、积极,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欣赏《龙的传人》《我是中国人》等作品。
初中生思维水平不高,生活经验较为欠缺,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一定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在这个课例中,教师使用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为学生展示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阅兵式感受中国的昌盛和强大。之后趁热打铁的一番语言引导更加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在课堂中争相发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实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关注学生情感变化,引导学生音乐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情感变化的观察,灵活根据学生情感状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音乐思维。
例如在教学《欧美揽胜》这一章节内容时,在课堂开始时学生还因为要学习异国的音乐风情表现得非常积极,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新鲜感慢慢褪去,加上对欧美音乐作品的不了解,很多学生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消极的情况。这时教师开始放慢教学速度,将《桑塔露琪亚》《扬基歌》《孤独的牧羊人》等不同风格的曲目区分开来,集中教学《桑塔露琪亚》一首歌曲,为学生详细解读意大利船歌的历史和特点,并播放了舒伯特的《在水上唱歌》等代表性船歌帮助学生理解。
关注学生情感变化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关怀,是贯彻“以人为本”学生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这个课例中,教师在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积极性丧失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放慢了教学速度,采取逐一击破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了很多欧美音乐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欧美音乐有了初步认识。这时候再组织学生欣赏欧美音乐,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将情感元素渗透于教学各个环节,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乐理知识,也能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