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四个抓手”,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值得国有企业借鉴。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抓手 创新 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推动力,它反映和代表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凝心聚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和心理的力量。这两种力量相互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而如何让他们更加融洽的相互促进、融通,这属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范畴。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而增强企业文化的先进性能有效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和职工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当企业文化的作用特别突出时,会产生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在市场上的竞争,还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或是激励职工共同奋斗,企业文化均可以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先进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抓手。
一、以人为本营造文化氛围。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应以人为中心,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职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建设关注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和发展,注重启发人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在现代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应着重从尊重职工、分权经营、善待客户等方面,体现人本化管理的原则。当然,进行人本化管理,并不意味着否定企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它强调的是企业在追求利润与产值的同时,充分尊重职工的意愿和利益,发掘职工从事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强调平等原则、团队精神、民主管理。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合作能力只有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育和相应价值觀的陶冶才能养成。团队精神的养成是形成合作能力的基础。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职工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合力。同时,要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条件,促进组织与个人和谐共进。积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与条件,会使企业与个人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促使职工的潜在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实现人力资源的自主开发,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没有团队精神的支持,团队不可能成功,个人也可能失败;没有个人的首创精神,团队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和主体。团结协作是完成工作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可以使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可以促使个人的进步,加快人的全面发展。
二、实事求是体现文化支撑。
建立科学的分权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的合作关系。对大多数企业来讲,上下级之间的冲突与紧张关系并不是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是来自内部的权力分配。权责过于集中,使下一级人员往往将责任推到上级身上,而上级总是责备下级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企业家要善于实施分权化管理,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冲突和紧张关系。实施扁平式管理体制,减少管理的层次,避免对下级管理的过多干预,有利于在上下级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鼓励全体职工参与管理,做到人尽其才。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和谐共进,增强员工认同
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这也就是说,建设企业文化要以增进企业干部职工的团结和和谐为重要抓手,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文化认同感的建立需要实施企业内部环境控制,而内部环境控制也是建立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逐步完善的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企业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
一般而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责任授权和划分的方法、人力资源战略、内部效能监察和审计等。
四、持续创新形成长效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完善控制环境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但控制环境的完善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企业管理层应树立长远意识,具有战略眼光,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营造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控制环境。
总之,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一种重要的“软实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企业和谐发展的水平。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思潮复杂多变的今天,唯有通过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工作理念的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更体现出其智力支撑的作用,才能更符合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抓手 创新 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推动力,它反映和代表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凝心聚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和心理的力量。这两种力量相互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而如何让他们更加融洽的相互促进、融通,这属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范畴。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而增强企业文化的先进性能有效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和职工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当企业文化的作用特别突出时,会产生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在市场上的竞争,还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或是激励职工共同奋斗,企业文化均可以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先进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抓手。
一、以人为本营造文化氛围。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应以人为中心,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职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建设关注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和发展,注重启发人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在现代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应着重从尊重职工、分权经营、善待客户等方面,体现人本化管理的原则。当然,进行人本化管理,并不意味着否定企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它强调的是企业在追求利润与产值的同时,充分尊重职工的意愿和利益,发掘职工从事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强调平等原则、团队精神、民主管理。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合作能力只有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育和相应价值觀的陶冶才能养成。团队精神的养成是形成合作能力的基础。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职工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合力。同时,要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条件,促进组织与个人和谐共进。积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与条件,会使企业与个人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促使职工的潜在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实现人力资源的自主开发,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没有团队精神的支持,团队不可能成功,个人也可能失败;没有个人的首创精神,团队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和主体。团结协作是完成工作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可以使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可以促使个人的进步,加快人的全面发展。
二、实事求是体现文化支撑。
建立科学的分权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的合作关系。对大多数企业来讲,上下级之间的冲突与紧张关系并不是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是来自内部的权力分配。权责过于集中,使下一级人员往往将责任推到上级身上,而上级总是责备下级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企业家要善于实施分权化管理,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冲突和紧张关系。实施扁平式管理体制,减少管理的层次,避免对下级管理的过多干预,有利于在上下级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鼓励全体职工参与管理,做到人尽其才。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和谐共进,增强员工认同
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这也就是说,建设企业文化要以增进企业干部职工的团结和和谐为重要抓手,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文化认同感的建立需要实施企业内部环境控制,而内部环境控制也是建立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逐步完善的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企业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
一般而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责任授权和划分的方法、人力资源战略、内部效能监察和审计等。
四、持续创新形成长效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完善控制环境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但控制环境的完善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企业管理层应树立长远意识,具有战略眼光,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营造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控制环境。
总之,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一种重要的“软实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企业和谐发展的水平。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思潮复杂多变的今天,唯有通过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工作理念的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更体现出其智力支撑的作用,才能更符合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