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昌之死(一)

来源 :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jietian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人中,陈玉兴在一旁自然看得明白,见有了说话的时机,忙道:“放吊是放吊,可怎么缢死的就谁也不知道了。自缢之人,照说是不该口鼻出血的……”
  王伸汉呵斥道:“多嘴!”
  众人吓得往后退了几步,谁也不敢再作声了。
  陈玉兴心知此处不是容他说的地方,只好摇头不语,闪在一旁。
  嘉庆十三年(1808年),江苏山阳(今淮安市)遭受严重水灾,黄水横溢,饿殍遮道,古楚地沦为泽国。朝廷赈灾粮款,被污吏贪墨。饥民卖儿鬻女,几至易子相食。进士李毓昌奉命赴山阳查赈,不意一月余,这位钦命查赈大员竟在住所自缢身亡。案情相当复杂,官场上的斗争相当激烈。整整经过了半年之久,死者家属无数次上诉和抗辩,嘉庆皇帝也下了若干谕旨,几经审理,才终于得真相大白,冤案昭雪。凶手凌迟处死,与李毓昌之死有牵连的官员,都得到应有的惩处。此为清代十大奇案之一。
  李毓昌自缢之谜,且听笔者从头一一述说:
  这是嘉庆十三年十一月初七日黎明。夜里,山阳古城降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寒峭而凄冷。以往十分繁华的漕运重地,失去了喧闹忙碌的景象,成了一片冰雪世界。
  淮安府第和山阳县衙坐落在城中间,南北而立,遥相呼应,相距只有百余米。在它们中间,坐落着北宋时期的奇特建筑——镇海楼。顺镇海楼向东数百步,有一座松罩竹遮,阴影摇曳,极其幽静的寺院,叫善缘庵。查赈大员李毓昌生前寄居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这桩惊天大案,也就发生在此时此地。
  厢门“吱呦”一声被拉开了,身着青布便服,身材矮小的李毓昌随从李祥从里面走了出来。
  “哎呀,好大的雪!”李祥回头朝室内喊道,“快起来,起来扫雪!”
  另一个随从马连升一边伸着懒腰,一边从屋里走出来,“啊呀,好大的风,它可帮了大忙,省了我们不少力气。”
  “懒虫,专往懒处想!”李祥吩咐道,“你扫雪,院前院后,都要仔细扫。我给老爷去温洗脸水。”
  李祥回到了屋里。不一会儿,他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脸水出来,朝着主人住的正房走去。来到门口,用膝盖顶开房门。突然,他大叫一声,把木盆扔到地上,狂喊:“不好了,老爷上吊了!”
  紧接着,马连升也扔掉手里的扫帚,院前院后呼喊起来:“不好了,我家老爷上吊了!”
  善缘庵道姑,最先闻声赶到现场。房内第二根梁头上,悬吊着一具尸体。这时,附近的几个居民闻声赶来,有年轻的,也有白发老者。几个中年妇女吓得躲在一旁。
  四个年轻人挽袖掩衣,跳上床头,七手八脚地把吊放下来,顺手把人平放到了床上。一位老者上前一摸,死者的身躯早已冰硬,他摇摇头说:“没救了!”
  一直待在一旁的李祥、马连升一听放声大哭起来。在场的众人对查赈大员李毓昌突然自缢身亡百思不解,无不感到惊诧和惋惜。人群中有个中年男子叫陈玉兴,悄然无声地站在一旁,离李毓昌遗体靠得最近,他泪流满面,抽泣不已。忽然,他发现李大人的嘴角还带有一丝血迹,这血迹使他产生了一个偌大的问号:自缢之人,嘴里怎会有血?陈玉兴竭力思索着什么,但一时却理不出头绪来。
  道姑见陈玉兴极度悲痛的样子便上前问道:“这位施主,你与李大人有亲?”“无亲。”陈玉兴伤心地回答道。“有故?”“无故。”好长一会儿,才又从陈玉兴的嘴里蹦出一句话来:“李大人是个好人啊!”
  这位中年男子对李大人的评价,道姑也颇有同感。李大人自寄住善缘庵来,白天下乡,走东村,过西庄,访贫问苦,赈济灾民;晚上回来秉烛查账,时至拂晓。正是大鹏展翅,怎会有不测风云呢?她的心头像压上一块石头那么沉重。她主持善缘庵多年,来往寄宿在这里的人也不少,可发生这种事还是头一次,若不弄个一清二楚,有失本庵声望事小,堂堂查赈大员吊死此地事大,不能马虎,草草了事。想到这里,她转向李祥和马连升说道:“你们也别尽顾哭了,查赈大员上吊死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人命关天啊,赶快到县衙去报官才是!”
  李祥一听,好像忽然明白了似的,忙向马连升交代了几句。说完,踏着地上的积雪急朝县衙走去。他那短小身影,像滚在雪地上的一个铅球。
  陈玉兴见李祥去报官,悄然退出人群,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站定。他想的是,问题可能不会那么简单,即使衙门的官员来了,又能怎么样呢?县太爷王伸汉他不信任。这位山阳县太爷的人品、官品,他是领教过的。
  善缘庵与山阳县衙相距咫尺,不消一袋烟工夫,山阳县令王伸汉的轿子就被抬进寺院了。王伸汉下了轿,在众衙役簇拥下来到正房。李毓昌的尸体,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王伸汉见状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心中却感叹,一个奉旨查赈、叱咤风云的人物,生命竟如此脆弱。继而又想:这样的书痴,多一个不如少一个。死了也好,免得……他想不下去了,也不敢往下想。
  “你家老爷是怎么死的?”王伸汉问李祥等人。
  “轻生自缢身死。”李祥的回答似乎是早就准备好的。
  “是谁先发现的?”
  “小的等在厢房住宿,并不知觉。今天天明,小的等因老爷迟不起来,推门送水看视,甫知其事。小的等当视之下,不胜悲骇交加,随即禀报县太爷。”李祥一改之前悲切模样,其此番言语,显然是事先议好的。
  “嗯。”王伸汉只是用鼻子哼了一声。看得出他并不想在此逗留。他的辖内发生了如此重大事件,上司淮安府牛毂大人的态度将会怎样,不得而知。一旦有变,怪罪下来自己这七品芝麻官是吃不了兜着走的。他不经意地向道姑扫了一眼。道姑是熟识这位县太爷的,她一副惴惴不安的样子,双手合十朝父母官念了句佛号“阿弥陀佛”算作见礼。一切尽在不语中。
  王伸汉刚准备让仵作验尸具结,继而一想这样做似乎显得草率了。于是他又向马连升发问:
  “你家老爷这些日子,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儿没有?”
  猝不及防。县太爷怎会问这个问题,马连升好大一会才回过神来。
  “小的不知。只见老爷这几日精神恍惚,常常独自暗地里长叹。到底有什么事,小的们不敢多问。”   “这几天,每见老爷总是阴着脸,还唉声叹气,好像做下了什么亏心事似的……”
  “亏心事?”王伸汉像被蝎子蜇了,又疼又痒说不出个中滋味。
  “该是你们没有伺候好主人。”王伸汉实在想不出更妥帖的话来显显他的威风。
  仵作上前验尸,仔细勘验了李毓昌尸身,只见面色青黑,颈有勒痕,表明系生前缢死。但他又见尸体口鼻有血迹,又似乎中毒而死,一时无法断定死因,只好如实回禀,并提出用银针头探察。
  王伸汉突然怒斥道:“既说缢死,又报中毒,自相矛盾,实属不学无术!”
  仵作不知此中奥秘,无端受斥,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闪过一旁。
  众人都说:“缢死不假,今早还是我们大家来放的吊呢!”
  道姑为尽早收拾局面,也不由自主地跟着颔首称是。
  众人中,陈玉兴在一旁自然看得明白,见有了说话的时机,忙道:“放吊是放吊,可怎么缢死的就谁也不知道了。自缢之人,照说是不该口鼻出血的……”
  王伸汉呵斥道:“多嘴!”
  众人吓得往后退了几步,谁也不敢再作声了。
  陈玉兴心知此处不是容他说的地方,只好摇头不语,闪在一旁。
  随即,王伸汉令李祥、马连升在具结书上签字画押。令仵作造棺收殓,又命信差火速告知死者家属,迎丧回籍。
  李祥、马连升此时皆换上素服,为其主人戴孝。仵作也差人取来棺木,为李毓昌换上寿衣,棺殓起来,停柩庵中,等候李毓昌的亲属前来迎丧。
  李祥等几个家人,又把李毓昌的遗物,统统装进箱中上锁,等候移交。李毓昌所穿的马褂也被换下来装进了箱子里去了。因为大家在忙乱中并未仔细检查,马褂又是黑色的,所以,谁也没发现马褂前胸和衣袖上的血迹,更没有发现李毓昌放在贴身的暗口袋里那个写废了的纸团。这样一来,可就引出了后来一场惊动了皇帝的官司。
  王伸汉当即照李毓昌自缢身亡填具,呈文上报淮安府了事。
  半月后,李毓昌叔父李太清从故乡山东即墨赶到了江苏山阳。毓昌父母早亡,是叔父太清一手拉扯大的。叔父为抚育亲哥嫂的遗孤终身未娶。当他来到山阳,已是人死室空,一切都化为乌有,李太清心灵深处的悲痛非言语能表达。是他,把侄儿接来送进学堂,苦熬了十几个寒窗;是他,为侄儿娶了个贤惠的妻房,做了人父;是他,一手把侄儿推上科举之路,进了官场。眼看就要展翅高飞了……哪想到,竟是大梦一场。
  李太清流着泪,默不作声整理着侄儿的衣箱和书籍。“人都不在了,看物何用。”他看也不看便吩咐家人装上马车。离开善缘庵,登上了灵车。
  李毓昌的灵车迎着狂风慢慢北去,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最后消失在风雪弥漫处的遥远天际。
  山东即墨城北郭集街李毓昌故居的大门外,今天完全是另一番情景,另一种气氛。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这条大街上新搭起的灵棚,横在街道中心,几乎切断了南北通路。李毓昌的灵柩安居在灵棚里。今天祭奠后,李毓昌将葬入李家祖坟。前来吊孝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都是低头而来,挥泪而去。
  李毓昌的遗孀林静娴,头扎孝巾,身着孝服,守在男人的灵柩前。嗓子已经哭哑了,全身瘫软无力。雪白的孝服,已经滚得满身是泥。五岁的幼女,穿着不合体的大白褂子,偎在娘的身边啼哭。
  不知又过了多少时辰,叔父李太清前来相劝:“人已去了,哭也哭不回来,还是保重身子要紧……”话未说完,自己却抽泣不已。两名妇女走上来架起静娴,扶进了屋子里,把她安置在正间地上的一个蒲团上,让她伏在随灵车拉回来的那只箱子上,想叫她歇息一会儿。
  静娴看到那只箱子,见物如见人,如今人亡物在,怎能不格外伤心。她跪在地上,忍着悲痛,把箱子打开,一样一样地仔细查看起来,幻想着毓昌临终前会不会留下什么话。箱子里的一些常用物品,每一件她都非常熟悉,便顺手提起塞在箱边的那件黑马褂,看着看着,她的眼泪又扑簌扑簌地流下来。这是在毓昌赴任之前,她用了三个晚上,在油灯下一针一线赶缝的,如今马褂就在眼前,可再也看不见穿它的人了。她双手抱住马褂,紧紧地贴在前胸。过了好大一会儿,她又举起马褂望着,望着……突然,在马褂的前胸处,她发现了一片模糊的血迹,在马褂的袖口处,也有血迹。她大吃一惊,把马褂又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一眼看见了那个不易被别人发现的贴身口袋。伸进手去摸了摸,没有别的东西,只摸出一个小纸团。于是,她放下马褂,展开纸团一看,原来是一张废了的残稿,只见上面写着两行字:
  “山阳冒赈,以利陷毓,
  毓昌不敢受。”
  静娴看罢这张残稿,全身战栗起来。她虽然不知道山阳冒赈的人是谁,也不知道利以何物陷毓昌,更不会知道“不敢受”的后果是怎样。但看着这张残稿,再看这件血衣,她知道丈夫死得冤屈。
  静娴忙把血衣和残稿捧给叔父过目。太清看罢血衣和残稿,连连责怪自己当时过于悲伤,没有细细查看。
  “看起来,这张残稿里面大有文章,”李太清说,“自缢之人是不出血的,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叔父,侄媳全凭你拿主意了。”
  李太清当初在迎灵路上本有疑团,现在在物证面前,变得清晰起来,他在思索着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叔父,毓昌死得不明不白,侄媳要开启棺柩一看。”林静娴恳求着。
  “开棺?”李太清有些迟疑。
  亲友们有的说毓昌早亡,已属不幸,怎忍心让他抛尸光天化日之下;有的说开棺之事,王法难容;有的说此事要慎重;更有人干脆不同意开棺。
  林静娴跪倒堂前,悲痛万分地说道:“二叔啊,各位亲长,毓昌奉命查赈,客死他乡。若无隐情,何来血衣与残稿?为明真相,唯有开棺查看。若是各位不允,我与孩子一起长跪不起!”
  五岁的女儿哭得像泪人。
  家族中的几位老者,觉得事到如今,再没有好办法了,也只好这么办了。
  李太清终于下定决心说:“好,顾不了那么多了,就开棺验尸吧!”双手扶起静娴母女。他正要吩咐家人移棺厅堂,闭门开棺,忽有一家人匆匆来报,有位远道而来的陌生人,在老爷棺前奠祭,哭昏过去了。这个陌生人是谁呢?众人诧疑。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讲话的重要精神,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立足检察职能,不断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首届全国检察预防素能比武前十名优胜标兵  为全面提升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队伍的政治素质、法律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切实提高工作质量,促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创新发展,
期刊
一群年轻的预防干警坐在会议室,聚精会神地盯着投影屏幕上的文字,汇报人一丝不苟地介绍着案件情况、案发原因、特点及对策建议,还不时提出自己在案例分析写作中的一些困惑。汇报完毕后,他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每个人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到文章的布局谋篇、写作点的提炼,小到题目的措辞、字句的斟酌,细到标点符号的修改、格式的调整,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性的“毛病”。有时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乐得哈哈大笑,不知不觉已
期刊
参赛作品《妻子》具有朴素的打动读者的情感力量,这首先来自于作者对剧本核心矛盾的设计。对于一个以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为主题的剧本创作比赛来说,许多参赛者自然而然地将故事张力集中在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贪欲和对该欲望成功或不成功的控制上。然而在《妻子》中,有可能导致主人公产生犯罪行为的动机并非来自于为满足自身私欲的欲念,反而是对妻子、对家庭强烈的爱。这引发了读者在阅读剧本过程中复杂的情感反应:依照法律的准
期刊
【故事简介】  年轻有梦想的检察官,在就业之初感受到工作压力。事业成功的建筑师曾经经受失去妹妹的痛苦,人格缺失。他们走过相同的路,最后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主要人物】  检察官:年轻,经验不足,有一颗积极上进、立志有为的心,但也感受到任职初期的压力。  建筑师:事业上有成绩,但是妹妹的早逝使他成为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  建筑师助理:事业上一直与建筑师一起,是位得力助手,知道建筑师的一切。  
期刊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征地拆迁领域中的职务犯罪案件频频发生。然而,近年来这些“土地上的腐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犯罪黑手屡次伸向了农村迁坟环节。“蚂蚁啃骨头”是此类案件的特点,尽管案值不大,但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可能导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严重后果。  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基础结构逐步朝城镇化方向迈进,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壮大,不可避免涉及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和拆迁。在征地拆迁
期刊
《路》是一篇具有独特结构的微电影剧本作品,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在创作上力图求新求变、别出心裁的愿望。然而由于作品并没有能够很好地贯彻作者的创作意图,或者说作者的某些设计和理念,并没有能够通过恰当手法表现出来,从而造成作品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缺陷。  《路》在结构上的特殊性表现在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首先,剧本由两条互相平行的线索构成。之所以说互相平行,是由于两者在各自的推进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同另
期刊
或拍板或指挥或协调,上下对接环环相扣,他们都是不同层面的预防实干家。对北京预防过去的一年和下一步,他们有最切身的感受和期待……  “一把手”:高站位干有方向,顾大局创新发展  叶文胜:我院去年查办的某国有开发公司张某等多人职务犯罪案件,涉及辖区内一重点工程,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按照市院要求,我院及时启动了介入程序。在收集了解相关政策规定后,走访村民、拆迁公司、与开发单位召开座谈会,深入分析案发原因,
期刊
“前后折腾了三年多,最初是想反映问题,没想到背后隐藏着千万元大案。”47岁的王楠(化名)回忆起举报经历,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千万元大案的制造者叫许根乐,案发前是北京阜外医院的一名办事员。前些年,医院因为扩建,原本给拆迁户准备的周转房,阴差阳错剩下50余套,结果善后的处置权就交给了这个普通办事员。这个小人物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主观能动性”被充分激发,在一年半内加价销售,非法获利千余万,最终被
期刊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这是毛主席于1963年8月1日凌晨,为好八连题写的光辉诗篇。50年前,时代需要“好八连”精神,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编者按】  革命胜利了,又进驻到灯红酒绿的南京路,有人可能会想,该享受享受了。但是八连的同志并不这样想,他们说:“吃好的,穿好的,我们都想,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他们不仅仅从传统美德上认识保持发扬艰苦
期刊
鲁迅过时了吗?当然没有。《人民日报》曾在去年10月刊文说:“从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进程看,鲁迅显然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鲁迅的文化追求及其文化实践能够为当下的文化建设提供难以替代的精神资源。”同样,在廉政文化建设上,鲁迅的思想、精神和实践,依然能为我们提供借鉴。今年,《正刊》携手上海鲁迅纪念馆,与你一起重温经典,再读鲁迅。  鲁迅的精神文化遗产是十分丰富的。仅就反腐倡廉的主题而言,就有脊梁精神、奉献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