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埃克苏佩里,永远的小王子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1900年—1944年)法国作家、飞行员,与航空史的先驱人物梅尔英兹、吉约梅一起开拓了法国—非洲—拉丁美洲的航线。1944年在执行第八次飞行侦察任务时失踪。代表作有《夜航》《风沙星辰》《小王子》等。

  1944年7月最后一天,法国南部蔚蓝海岸艷阳高照。一夜没睡,8时45分,飞行员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驾驶未经武装的P38型侦察机,从科西嘉岛北边的巴斯蒂亚启程,冲入万米之上的高空,就此失去踪影。
  2008年,德国前纳粹空军飞行员里佩特在《圣埃克苏佩里:最后的秘密》中承认,是他击落了那架飞机。那一天,他驾驶战斗机在法国土伦到马赛沿线巡逻,突然发现一架法国侦察机,立即俯冲过去,猛烈开火。
  二战结束后,里佩特得知,圣埃克苏佩里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失踪的,而且飞机型号相同。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早在学生时代,他就读过这位作家的书,梦想与心中偶像见一面,却没想到战争竟让他们在天空短暂相遇、又生死永隔。
  对全世界读者来说,圣埃克苏佩里的盛名来自《小王子》。在这篇20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中,来自B612星球的金发小男孩,最喜欢观赏夕阳沉落的美丽晚景,“有一天,我看了43次日落”。
  今年,是圣埃克苏佩里诞辰120周年。全世界热爱《小王子》的读者也许都渴望能陪着那个温柔的小男孩一起看日落。作为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本人的故事却充满热血和阳刚之气,不是温柔的夜歌,而是悲壮的战曲。

真的猛士


  对圣埃克苏佩里来说,飞机是他认识世界的工具。
  1921年6月18日,在交了2000法郎的学费,上了11堂、为期3周的双控飞机课程后,圣埃克苏佩里第一次进入驾驶舱。
  凭着这11堂飞行课打下的底子,圣埃克苏佩里开始了自己的飞行之旅。1926年,他加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与航空史的先驱人物梅尔英兹、吉约梅一起,开拓了法国—非洲—拉丁美洲的航线。
  那时的航空业正处于创始阶段。飞机发动机性能不太可靠,平稳飞行的飞机会毫无预兆地哗啦啦一阵响,朝地面直跌下去。夜航时,飞行员坐在驾座上,看到的只是星光与仪表盘上的荧光指针,其余漆黑一团,浮云、山峰、峡谷、海面,甚至岩顶的几棵树都充满杀机。
  即便在勇者如林的飞行员中,圣埃克苏佩里也算“真的猛士”。有一次,飞机引擎过热,不断摇晃、喷烟,旁边人已经开始脱鞋袜,准备跳海逃生,坐在驾驶座上的圣埃克苏佩里却在纸上涂鸦,还转过头来露齿而笑,展示他的画。他们跌跌撞撞地飞了400千米,终于平安落地。圣埃克苏佩里仰望星空,低头在航空日志中写道:“机况良好,无特殊状况可报告。”
  正是在长期飞行的孤寂、狂暴以及不时的命悬一线中,圣埃克苏佩里开始写作。飞行给了他类似上帝的俯视视角,从高空中,他看到“地球的主要根基是山、沙和盐碱组成的底座,生命在这里,只是像瓦砾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在夹缝中滋生”;也看到地球上生命形成的偶然性和脆弱性:一次火山爆发,一次海陆变迁,一场风沙可以毁灭一种文明。
1998年,一位马赛渔民在捕鱼时捞到了圣埃克苏佩里的手环。
圣埃克苏佩里逝世50周年之际,他的肖像被印在50法郎的票面上。
《小王子》中的插图,都出自圣埃克苏佩里之手。

  在《夜航》《风沙星辰》《人的大地》中,圣埃克苏佩里记录下自己与伙伴们的一次次历险与奇遇。在西撒哈拉的茫茫沙漠中,他与两个邮航的小伙伴,从行李舱内拖出五六个货箱,把它们倒空排成一圈,在每个箱子里点一支蜡烛,“等来的可能是黎明获救,也可能是摩尔人的袭击”;在安第斯的冰天雪地中,他的同事吉约梅,在邮包中躲了48个小时以等待暴风雪过去,又在毫无目标的茫茫白色中走了六天六夜,最终安全归来。
  吉约梅说:“我发誓,我经历的一切不是其他动物能够忍受的。”这句收录在《风沙星辰》里的名言,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常被人引用的一句话。“人类有能力克服任何险阻”始终是圣埃克苏佩里书写的中心主题。

来自B612星球的小男孩


  1942年,当法国被纳粹占领之时,圣埃克苏佩里正在美国纽约写他的《小王子》。
  3年前,法德刚一交战,圣埃克苏佩里就应征入伍,参加空中侦察行动。他的年纪几乎是同袍的两倍,每次飞行时,旧伤常常引发高烧,但为了留在空军,即使全身酸痛,烧到41度,他仍然苦撑着。
  不久,维希政府与希特勒签订停战协议,复员后的圣埃克苏佩里沉默彷徨了一段时间。曾在他笔下出场的飞行员同事,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只剩下我这个齿牙稀松的孤独老人回味往事”。
  他决定开始新的生活,辗转北非、葡萄牙来到美国。在纽约,他从战场上的无名小卒成为过着舒适、优渥生活的作家,心境上却极度苦闷忧郁。纽约是法国流亡者的大本营,却分裂成两个势不两立的阵营——维希派和戴高乐派。圣埃克苏佩里主张“法国高于一切”,要大家捐弃前嫌、共同抗敌,却为两方所孤立和中伤;而他寄寓厚望的美国,在此时选择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他的写作大多在晚上,总是准备一个大托盘,摆上好几杯又浓又黑的咖啡,白天醒来时发现自己枕着手臂,趴在桌上。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删除的文字远超过保留下来的部分,编辑不催,永无完稿的日子。
圣埃克苏佩里与妻子康素罗·桑星。

  在1942年无数杯咖啡陪伴的夜晚里,圣埃克苏佩里写完了他的《小王子》。书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在他的生活里找到原型:小王子用来煮饭的火山来自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猴面包树来自非洲的喀达尔,都是他早期驾驶飞机开拓航线时看熟的风景。而飞行员在沙漠坠机的经历,来自他1935年遭遇的一起事故。因为干渴,他和助手喝了酒精、碘酒和纯乙醚,眼前不断出现幻觉:总是向后退的湖,子虚乌有的阿拉伯商人,地平线上闪动的火把……这一切,都被写进了故事中。
  那朵玫瑰,则是他的妻子康素罗·桑星,一位典型的南美美人,与玫瑰一样任性虚荣、喜怒无常,又活泼热情,充满艺术气息。从巴黎、北非到纽约,他们彼此相爱又彼此背叛,互相抱怨又互相珍视。
  1943年,《小王子》在美国出版。在战火四处延烧时,圣埃克苏佩里写下这样一个奇幻童话:坠机的飞行员在沙漠遇到一个男孩,他说自己住在一个遥远的星球,与一朵玫瑰相伴。这朵玫瑰让他痛苦,于是他乘坐一群迁徙的候鸟逃离了自己的星球。他一路游历,最后来到地球,驯服了一只狐狸,与一条蛇达成了死亡协议。
  這个来自B612星球的小男孩,到底想和地球上的人们说什么?

小王子的领悟


  不论是小王子、飞行员还是狐狸、玫瑰,他们的台词闪闪烁烁,憨傻稚气,又暗含深意。
  有人读出了童心的宝贵:大人们只看表面,小孩子用心观看,才能发现本质。
  有人读出了人性的缺陷:那些为权势忙碌的政客、为金钱奔波的商人、用酒精麻痹自己的酒鬼、日夜工作却不知为何的点灯人……看似荒诞离奇,却真实地存在现实生活里。
  有人看到了情怀与责任感:小王子为他心爱的玫瑰竖过屏风、除过毛虫、浇过水,这是一切爱与心血的焦点,小至每个物与人,大至社会、文明与星球。
  在1942年,圣埃克苏佩里以一个孩子的眼光,重新审视这场战争和身处的世界,这其中有他最深刻的关怀。
  或许正是出于小王子对玫瑰的责任感,43岁那一年,圣埃克苏佩里带伤重回战场。对他来说,在德军的炮火攻击下壮烈牺牲,其中的速度快感与甜美滋味,仿佛小王子碰上毒蛇。一年后,他也如小王子那样消失了,钻入云端后失去踪影。25天后,巴黎解放。
  在他去世后,《小王子》成为法语文学中译本最多(250多种语言)、销量最高(2亿多册)、最为世人所钟爱的作品,被改编成无数的电视、电影、音乐剧、歌剧、芭蕾舞剧。
  1979年,《世界文学》3月号杂志上刊登了萧曼译的《小王子》,这是中国大陆出现的最早译本。此后,马振骋、周克希、柳鸣九……法语界的重量级学者和翻译家,相继推出自己的译本。学者周国平说《小王子》是一个奇迹,“如此精美又如此质朴,如此深刻又如此平易近人”;作家张小娴说“我们都是傻痴痴的小狐狸,徒具一副精明的外表”;香港中文大学政治系教授周保松用一本《小王子的领悟》作为送给5岁女儿的礼物,希望她像小王子一样,经历自己生命的千山万水……
  《小王子》中的插图,都出自圣埃克苏佩里之手。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喜欢在餐馆、咖啡馆、酒吧的提花餐巾纸上,任意涂抹一个“孤独的小人儿”,有时戴一顶王冠坐在云端里,有时站在山巅上,有时欣赏蝴蝶在花间飞舞。最后一幅画,是一颗孤星下两条寂寥的交叉线。这是小王子在地球上消失的地方,在圣埃克苏佩里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伤感的景色”。
  小王子在告别地球前对飞行员说:“当你在夜里望着天空时,既然我就在其中一颗星星上面,既然我在其中一颗星星上笑着,那么对你来说,就好像满天星星都在笑。只有你一个人,看见的是会笑的星星!这样一来,我给你的仿佛不是星星,而是些会笑的小铃铛……”
  圣埃克苏佩里留给我们的,也是星空下无数“会笑的小铃铛”。许多读者愿意相信,他就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笑着,如小王子一样。
其他文献
左图:美国总统杜鲁门。右图:美国参议员麦卡锡。  在今天的美国政坛,为中国说句公道话需要很大勇气。不久前,87岁的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副主席、民主党人黛安·范斯坦在听证会上说,中国是美国的贸易伙伴,正成为一个受其他国家尊重的国家。这立刻让她成为保守派的攻击目标。有右翼媒体称她是“参议院最有影响的亲华鸽派”,还说“有个中国间谍为她开了20年车”。  在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之际,另一种“病毒”麦卡
韩浩月  崔永元最近参加一档脱口秀节目时,说了一句话,“我后台特硬”,引得现场满场掌声,因为大家意会到了崔永元真正想要表达的意图——他的“后台”,其实是支持他、鼓励他、温暖他的无数网友。  “我后台特硬”这句话,是典型的崔氏幽默。一是解释了与他相关的身份猜测,二是回应了他不断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动机,三是重申了他的立场——为公众利益服务。用言简意赅的话语,突围复杂的舆论环境,这是近年来崔永元最擅长做
彭伊娜 1959年5月出生,廣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烈士的孙女。1979年从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到南方日报工作,1988年到新华社澳门分社,参与澳门回归过渡期的一系列工作,2000年调至深圳报业集团。  1988年11月20日,当彭伊娜跨过拱北海关,第一次踏上澳门的土地时,心中默念“儿子,等着妈妈,两年后就回来”。而最终,当她真正回到内地工作时,已是13年后的2000年,儿子从襁褓
在过去的2018年,香港歌星张学友除了明星身份之外,又多了个社会职务:逃犯克星,从4月份起,至12月末,先后有80余名犯罪嫌疑人(含在逃人员)在观看张学友的演唱会上被抓。据网上披露的数据,被抓逃犯年龄大多数是三四十岁,这也很好地画出了张学友歌迷的脸谱——他是中年人最爱的歌手之一。  “逃犯克星”的名声,一度压过了人们对张学友演唱会本身的关注,估计张学友也挺无奈的,连篇累牍的报道多了,张学友不回应不
秋风吹落一地金黄,她随手一拍,惊喜“满地都是小星星”;午后下起淅沥的小雨,她脱掉鞋子打起赤脚,感叹“雨飘落在光脚上,舒适了时光”;连家中绿萝干得只剩下三片叶子时,她都能满怀期待,说出“我依然相信你能够绿满盆,因为春天已经来了”。翻看这样的朋友圈,记者很难相信,主人竟是一位过了天命之年的地质专家。  “哈哈,那搞地质的该是什么形象?五大三粗鲁莽汉?”朋友圈主人、山东省地质调查院研究员杨丽芝的反问让记
纵观中国几大商帮,晋商“成也官,败也官”,徽商“盛于儒,衰于儒”,浙商则源于一个“穷”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0年前,资源“穷尽”的浙江人,迎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敢为天下先,涌现出一批以宗庆后、徐冠巨、南存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白手起家,实业兴邦。40年后的浙江,桐乡不出羊毛,却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海宁不产皮革,却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永康不产五金,却是全国最大的五金之都……改革开放
大家好,我是身在朝阳,心系大咖的朝阳咖。  在中共党员中,有一位女性被狱中难友这样歌颂: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亚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新中国成立后,她的故事被写成了小说,编成了戏剧,她就是《红岩》中江姐的原型江竹筠。  江竹筠出生于四川省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她在重庆读书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一直在重庆从事地下联络工作。1943年,党组织安排她与当时的中共
国民奶奶的“音乐起义”《星火》5月13日封面文章  2019年的欧洲电视歌唱大赛正如火如荼举行,曾于2012年代表俄罗斯参赛并获亚军的音乐组合“布兰诺沃老奶奶”再度进入决赛。该组合已成立40多年,6名成员来自俄罗斯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的布兰诺沃村,平均年龄超过70岁。她们脚踩草鞋、身穿红格裙,用乌德穆尔特族语演唱摇滚名曲,边唱边热辣起舞,可爱极了,人们称她们为“国民奶奶”。最近,她们和制作人在音乐
自得琴社演奏《七子之歌》。  打开这条全网播放量超过600万的视频,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吹箫的人穿着张小敬(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男主角)同款长袍,衣领标志性地往外翻;打鼓的人气质阳刚,身着崔器同款背带铠甲。弹古琴、古筝、琵琶的仕女们,挽着许鹤子(《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角色)一样的发髻,眉心点花钿,底妆瓷白。画中人身形微动,手指轻拨,一首《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好像从大唐穿梭千年而来,传入你的耳朵。
林怀民  还不到排练正式开始的时刻,剧场里昏暗如夜。没有配乐,舞台最深处的角落里,一位舞者默默地舞着,在台底映出翩然柔美的身影。“她50岁了。这次演完《秋水》,会和林怀民老师一起退休。”云门舞集(下文简称“云门”)的舞团经理黄晴怡告诉《环球人物》记者。  林老师也早早到了。他先在舞台边看了一会,再慢慢踱到编导席上。灯光亮起,他吩咐舞者换装就位,“这次动作不用做全哦”——细心的他,会这样轻声叮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