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ε-聚赖氨酸(ε-PL)是由25~35个L-赖氨酸单体组成的一种天然聚合物,在食品、医学、农药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微生物法生产ε-PL存在生产强度低、发酵周期长、工艺不稳定等问题.为此,本研究以S.albulus FMME-545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ARTP)结合核糖体工程选育了一株具有利福霉素抗性的高产菌株SS.albulus FMME-545RX,其ε-PL产量达到2.44 g/L,相较于出发菌株提升了 105%.为了进一步提高ε-聚赖氨酸的产量,在5 L发酵罐中通过分批补料
【机 构】
: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国际食品安全联合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ε-聚赖氨酸(ε-PL)是由25~35个L-赖氨酸单体组成的一种天然聚合物,在食品、医学、农药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微生物法生产ε-PL存在生产强度低、发酵周期长、工艺不稳定等问题.为此,本研究以S.albulus FMME-545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ARTP)结合核糖体工程选育了一株具有利福霉素抗性的高产菌株SS.albulus FMME-545RX,其ε-PL产量达到2.44 g/L,相较于出发菌株提升了 105%.为了进一步提高ε-聚赖氨酸的产量,在5 L发酵罐中通过分批补料的方式对碳源的调控策略、pH调控方法、DO控制水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葡萄糖-蔗糖双碳源调控策略有助于提高菌体代谢强度;在发酵过程中添加柠檬酸钠能有效帮助菌体抵御酸性环境;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pH值和DO值分别为3.80和30%.经过192 h的分批补料发酵,ε-PL的产量、生产强度、单位细胞合成能力分别达到了 53.0 g/L,6.63 g/(L·d),0.88 g/g,相比于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 130%,131%,118%.上述研究结果为ε-聚赖氨酸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其他文献
结合上海锅炉厂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辅机故障减负荷试验,深入分析了故障减负荷试验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及控制策略,针对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为主动适应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政策,提高机组供热期深度调峰能力和供热能力,某区域电网对某公司热电联产机组开展了高低压旁路技术改造.旁路技术改造的应用,彻底解决了该公司机组“以热定电”传统运行方式造成的供暖期调峰能力不足的难题,保证了机组全采暖期、全时域参与电网深度调峰,提高了调峰辅助服务补偿收益.
针对某电厂发电机定子线棒水电接头漏水的问题,从端部绕组振动原理和固定结构、水电接头结构及制造工艺、发电机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采取更换线棒、重新绑扎固定端部绕组等措施,可消除发电机漏水问题.
除氧器对锅炉给水进行除氧不可避免地要损失部分工质和热量.针对此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除氧器排氧废热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蓄水箱、补水系统、循环系统、换热器和灌装水系统.换热器是除氧器排氧废热利用系统的核心设备,选用节能模块腔式换热器循环加热制取生活热水,既回收了除氧的乏汽,又有效地利用了乏汽的热量,同时还改善了大气的环境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在同类型机组中推广应用.
高压加热器是电厂汽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提高机组效率、给水温度,减少进入锅炉的给水和炉膛的温差,降低温差换热损失.论述了高压加热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高压加热器泄漏的原因,结合电厂实际案例,提出了使用水封注水法解决高压加热器泄漏时系统无法解列的难题,避免了一次机组非停事件,保障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介绍了某电厂600 MW机组脱硫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超低排放改造的设备情况,简述了浆液循环泵的振动现状,分析了浆液循环泵振动的原因,提出了加固设备、提高吸收塔液位、扩大泵的滤网孔径、控制泵的流速等有效降低泵振动的措施.
在电厂的诸多管道中,埋地管道的种类和数量占很大比例,不同的地下土壤特性、不同的流体介质,对管道的材质及防腐涂料的选择有不同的影响.从电厂埋地钢质管道的腐蚀因素出发,对管道内外壁的防腐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地区电厂循环水管道防腐方式进行了探讨,为今后埋地循环水管道防腐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静态混合器因具有结构紧凑、强化性能优异和连续性生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过程工业中,但Q型静态混合器(QSM)内多相流分散混合强化机理不完善制约了其在精细化工和原料药绿色生产中的应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耦合群体平衡方程对QSM内相含率α≤5%时液滴分散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液液界面张力、动力黏度和相含率对液滴群d32的分散行为的影响.标准旋流静态混合器内的d32数值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模拟结果表明,在z/l=11.5处不同分散相d32减小73%~96%,RL-90-QSM对不同物性介质的
围绕甲基丙烯醛选择性氧化制甲基丙烯酸的反应过程,利用原位红外分析装置研究了甲基丙烯醛在磷钼钒酸催化剂上的原位吸附和反应过程,发现了甲基丙烯醛在杂多酸催化剂桥氧键吸附产生的中间结构,并提出了该催化过程的反应机理.进一步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过程的中间状态,发现钒氧物种由一级结构迁移至二级结构能有效提高催化性能.优化了催化剂预还原温度,250℃C下还原3h后催化剂活性最高.
在热轧加热炉中,燃气热值的波动会带来退火气氛的变化,钢坯在炉停留时间也会受生产节奏变化的影响产生变化,从而造成钢坯氧化难以预测和控制.本工作在1250℃的加热温度及CO2+N2的气氛下进行实验,研究了 CO2含量和加热时间对钢坯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钢坯氧化动力学曲线分为线型和抛物线两个阶段,随着CO2含量的增加,线型阶段缩短,该阶段的氧化增重也减少;在抛物线阶段,抛物线速率常数kp与CO2含量呈对数关系.钢坯表面氧化层分为致密层和疏松层,致密层位于氧化层外侧,由Fe3O4及其还原产物FeO组成;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