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与经学史研究旨趣

来源 :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rydzf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厘清经、经学与经学史的联系及分别,是认识经学之于今日中国乃至人类未来命运的关键所在.而在王朝制度崩溃之后,如何承继道教的真精神和新儒家的旧途径,吸收输入外来学说与不忘本来民族地位相辅相成,借鉴韩愈到朱熹构建天竺为体、华夏为用的新儒学的取径做法,延续近代国人融合中外创建新学的努力,构建西学为体、中华为用,能够亘万古、横九垓而不变,凡时凡地均可用之的天理人事之学,作为中国长治久安和屹立世界巅峰保障的崭新文化,是研究的要旨和用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为给老同志助力冬奥会、普及冬奥会知识搭建平台,近日,应急管理部离退休干部局在机关老同志中开展了教跳北京冬奥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手势舞活动.应急管理部离退休干部局采取现场分散教学和线上视频教学的方式教跳,既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也方便了老同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随时随地学跳.
期刊
强制阐释是张江教授提出的一个阐释学概念,用以批评那种以阐释者主观意志强力侵入文本,对文本进行符合己意之解释的阐释方式.然而,阐释活动是否存在强制现象这种现象又如何发生这并不是一个明见无疑的命题,持有不同阐释观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这意味着强制阐释也需要阐释.通过再释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重申"理解"与"说明"旨趣的不同,将会发现,理解总是历史性理解,阐释关注新经验的获取.阐释超越过往,开显新维度,指向不同的理解,而非更好的理解或客观理解.就此而言,诠释学中不存在强制阐释现象.所谓强制阐释是一种因诠释
普殊同把历史特殊性既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种背叛式偶然现象,又当作对当下经验要素之本质结构的探寻.在他看来,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所说的劳动、商品和内在矛盾,是专指这些范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的.虽然普殊同对历史特殊性的这种理解在当代西方左派学界中已经是很深刻的了,但由于他忽略了马克思所说的科学抽象在资本逻辑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不管是在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解读还是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剖析上,他的观点都仍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对唯物史观具体化路径的真正思考必须正确处理好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
朱子和阳明的工夫论分别是理学和心学工夫论的代表.随着近年来学界对朱王工夫论研究的深入推进,从整体结构入手对朱王工夫论进行全面比较,就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变得必要.朱子不凭借本心,而诉诸知觉以穷理,又以居敬为穷理的保证,由格物致知而层层推及诚正修齐治平,其倡导的工夫是二元八目非本体工夫.阳明则围绕本心开展为善去恶工夫,并由有所着意进至无所着意,其倡导的工夫是一元两层本体工夫.因理学和心学无法为自身工夫路径提供唯一性的辩护,故双方难以避免地发生争论;因双方在主要凭借因素上存在分歧,故难以相互化约;因双方均能解决
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经济内外循环,需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也是一个治理过程,表现为治理主体、对象、制度、目标和观念的多元互动.统筹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加强两者的互动协调,有助于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循环效率、保障经济运行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宏观经济、产业经济、贸易投资和货币金融等领域为新发展格局形成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以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新形势下,未来5年要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能,切实建构防止返贫的治理体系,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践证明,关于贫困现象的认知,有村庄内生的穷人认知体系和外生的贫困认知体系两种差异化解读,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偏差可能导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出现“错位”“越位”的“悖论性”政策实践,进而降低乡村振兴衔接防贫治理效能.在未来5年的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建构和完善促进脱贫地区村庄内生和外生融合发
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底座,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基本途径,包含了大量微妙的调适和平衡.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将各种社会事实纳入数字治理体系,对社会事实进行定义、测量和计算等,提高了治理主体、对象、过程以及结果等维度的清晰度,但同时也更近距离地面对难以识别和穿透的屏障,面临大量难以消除的模糊地带.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清晰与模糊的张力,构成了当前数字化治理的基本矛盾,体现在基层治理的各层面各环节,构成了基层治理的条件或约束.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承认社会事实的内在模糊性,适度地推进社会事实的数字化转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高质量阶段,我国不仅需要稳步推进内城空间的更新建设,还应充分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契机,在有限的时空下集中解决快速城市化所遗留的诸多弊病.城市更新背景下邻避问题的应对,显著区别于城市扩张阶段的应急处置模式,需要突破邻避设施兴建与否等微观空间尺度,并使其契合于城市发展整体进程.本文通过解析某邻避事件案例,发现案例前期“悬而未决”的邻避困局与后期冲突快速处置呈现出鲜明对比,其间隐含着城市更新阶段邻避治理策略的转换,更多通过空间尺度变换寻求解决问题的更大空间.这种城市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邻避治理策略
共同富裕建立在效率和公平互促的基础之上,否则,要么会出现社会分化,要么会陷入共同贫困.一般地,收入结构影响社会效率的内在机制体现在两方面:在微观层面上,相对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有助于激励人们的劳动支出和提高劳动效率;在宏观层面上,相对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并推动社会合作.因此,即使效率和公平在短期内呈现某种替代性,但在长期内也具有越来越强的互补性.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公平和效率之间的互补性和互促性会不断增强.政府有必要通过适当的收入再分配来提升社会公平,进而实现公平和效率之间的互
转对是宋代臣僚议政言事的重要制度途径.该制源自晚唐五代,在北宋晚期,其作为言路构成的政治意义已被普遍认可.然而,意义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制度规范的成熟,南宋转对制的基本模式由高宗朝所奠定.高宗运用制度祖宗法度的属性,迎合流行政治理念明君听纳的君道诉求,希望通过举行转对以兼听谋众,重建政治秩序.由此带来了制度在功能、规范、执行等方面的发展与固化.正是以高宗朝为过渡,转对由北宋尚需君臣推动方能维系的临时求言举措,变为君主听政的固定环节,且逐步发展为一种具有较强约束力的评价性机制,形塑着宋人对日常政务活动开展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