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便给中国的政治、经济、音乐、文化、思想等带来了新的灵感,尤其是家具方面,中国家具在佛教东渐的影响下,不断前进发展,使人们的坐居习惯发生了历史变革。同时,佛教的进入,也给中国的家具设计师注入了新鲜的创造力。从而,对中国的家具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本文着重分析追溯南北朝和唐代八百多年的中国家具的演变历史,探析总结佛教文化对中国古典家具发展演变不可忽略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家具;胡床;凳;墩
0 引言
如果对佛教文化了解不深,很难想象到佛教跟中国家具之间究竟有什么渊源。殊不知我们今天使用的诸多家具,都是因佛教而生。约在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自天竺国(印度)传入中国,便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同样地,佛教对中国古典家具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这种影响一直到现在。
其实,佛教进入中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冲突、相互渗透乃至相互融合的八百年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一是从东汉到南北朝,四百年间大兴土木、凿窟建寺,塑造佛像绘制壁画,大量天竺国高型家具也进入中国,华夏民族“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受到严重冲击;二是从南北朝后期到唐初“贞观之治”,这四百年里国家开放,在统治阶级的积极倡导下,佛教文化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中,佛教中的高型家具也普遍被接受。具体介绍佛教对中国家具的影响。
1 南北朝时期家具中的“佛影”
这一时期恰逢社会动乱,连年战争,人民处于极度痛苦之中,普遍在寻找解脱的心境,而佛教的禅宗思想,正好为苦难众生指出了一条出路。所以,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因此,大兴凿窟建寺,塑造佛像绘制壁画,正如唐代诗人杜牧所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对当时景象的真实写照。
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壁画和墓壁画里可以窥见到“佛”和“菩萨”所带来的域外高型坐具:绳床——椅子、佛座——墩、胡床、方凳等,对我国家具的发展和起居方式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绳床,即椅子。随佛教一同进入汉地。椅子名称最早见于唐代,其实早在南北朝时它已出现,由搭脑、扶手、靠背、脚踏和椅座组成,其中椅座用绳编成网状。此椅虽然不似现代的椅子,但其形制完全脱离了秦汉时代的坐具形态。下图是敦煌莫高窟二八五窟魏壁画上的椅子,一位菩萨垂足坐于上有靠背、扶手,下有脚踏的椅子上。在历史文献的记载里,当时的印度僧侣大都坐这种被称作“绳床”或“禅床”的椅子。《晋书.佛图澄传》:“做绳床,烧安息香。”此书记载中可知:这种有靠背、有扶手的高型坐具——绳床、禅床、椅子,是印度僧侣的典型坐具。因此,绳床、禅床、椅子,随着佛与菩萨一同进入汉地也是事实。
(敦煌莫高窟二八五窟魏壁画上的椅子)
墩,即佛座。它传入中国后便入乡随俗,造型得到了极大地丰富。有方形、圆形、腰鼓形的;有三重、五重、七重的;有实材也有中空的。王世襄先生所著《锦灰二堆》中介绍过一种酒坛式坐墩,四周开透光;装饰则有壶门、有开光、有莲花图案;形式虽多种多样,但仍属印度犍陀罗风格。由此可见,中国的墩与印度的“佛座”有着颇深的渊源关系。
(北周的菩萨坐墩) (南北朝时期的墩)
2 隋唐时代家具中的“佛影”
南北朝后期到隋唐一代的四百年,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第二次高潮。这一时期由于隋的统一,特别是唐代初期的“贞观之治”,社会呈繁荣向上的局势。由于唐代帝王大都信奉佛教,此时的佛教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佛教文化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佛教在富强恢弘的大唐帝国里,又得到展翅振飞的机会。而此时的佛教家具脱离了天竺佛国的清雅与简捷,披上了华丽多彩的外衣,在大唐极富创造力的家具师手里,发展成造型端庄浑厚,装饰华美富丽,形式多种多样。
比如:凳(来自天竺佛国的四足方凳),在唐代不仅摆脱了直腿无撑的最初状态,而且也创造出了众多形式的方凳、长凳、月牙凳。敦煌三二三窟壁画《迎昙延法师入朝》中的方凳,座面虽然保持了北魏方凳的形态,但四条腿缺做了精心的变化。两条腿之间采用了传统的壶门形式。一条曲线流畅而下,然后向内收为锯脚。这种样式对后世凳的发展影响极大,在唐画、宋画中,均可寻见踪迹。而唐代的月牙凳,体态端庄浑厚,装饰华丽、造型别致,与唐代贵妇的形象相统一,这也是佛教与唐代文化结合的产物。月牙凳是唐代家具风格的典型代表。
椅 北魏时期佛国的扶手椅——绳床,进入汉地后,便在汉地繁衍开来。盛唐高元珪的墓壁画里面的座椅,此椅有弓背形搭脑,搭脑、扶手四出头,椅腿上细下粗,有厚重稳定感。敦煌莫高窟一九六窟唐代壁画的菩萨坐椅上的搭脑也呈弓背形,搭脑和扶手也作四出头,椅腿也是上细下粗,与高元珪墓的椅子十分相似。由此可见,当时的贵族模仿佛国家具也是事实。
3 现代家具设计中的 “禅踪”
“禅是一盏心灯”,“悟”健康、“悟”爱、 “悟”美等,越来越多的人们从这盏心灯中,悟出了真理。现代都市里,高频率、满负荷的生活方式,使人身心交瘁。在这日趋繁忙的生活中,人们渴望一个能彻底放松的空间,以简洁和纯净来调节转换精神,这是人们在互补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想摆脱繁琐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心理,这就是当今设计界盛行简约主义的原因。
“禅”的思想影响着当今时代的设计理念,我们经常从当今的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中找到 “禅”的印记。现代人对家居的要求,趋向简单而不失品味,设计线条简洁、感觉朴素古雅,禅式家具和布置,越来越受欢迎。
“佛影禅踪”不光在中国流行,也在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广泛流行,尤其是日本,他的文化背景以“禅”为中心,禅意风格的家具在日式家居中体现比较充分,日本人对禅居的理解,大致特点在于使用自然材料,采用简洁、静寂、单纯、沉着的色调组合。4 结束语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渗透,对中国家具的演变与设计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禅宗的博大精深及深受禅理影响的文人的精神境界,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体现和延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佛教本无意建立什么美学,很少与正面阐述美学问题,然而,佛教经典中阐发的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审美观等,不自觉的透示出丰富的美学意蕴。“圆相”之美与“圆满”之美;“圆成”之美与“圆浑”之美等,孕育着光芒耀眼的美学思想,而这种思想营造出家具设计蕴含独特意境的风格。
【参考文献】
[1] 胡文彦 于淑岩 著 .佛教与家具. 1版.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2]祁志祥 著.佛教美学. 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关键词:佛教;家具;胡床;凳;墩
0 引言
如果对佛教文化了解不深,很难想象到佛教跟中国家具之间究竟有什么渊源。殊不知我们今天使用的诸多家具,都是因佛教而生。约在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自天竺国(印度)传入中国,便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同样地,佛教对中国古典家具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这种影响一直到现在。
其实,佛教进入中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冲突、相互渗透乃至相互融合的八百年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一是从东汉到南北朝,四百年间大兴土木、凿窟建寺,塑造佛像绘制壁画,大量天竺国高型家具也进入中国,华夏民族“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受到严重冲击;二是从南北朝后期到唐初“贞观之治”,这四百年里国家开放,在统治阶级的积极倡导下,佛教文化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中,佛教中的高型家具也普遍被接受。具体介绍佛教对中国家具的影响。
1 南北朝时期家具中的“佛影”
这一时期恰逢社会动乱,连年战争,人民处于极度痛苦之中,普遍在寻找解脱的心境,而佛教的禅宗思想,正好为苦难众生指出了一条出路。所以,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因此,大兴凿窟建寺,塑造佛像绘制壁画,正如唐代诗人杜牧所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对当时景象的真实写照。
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壁画和墓壁画里可以窥见到“佛”和“菩萨”所带来的域外高型坐具:绳床——椅子、佛座——墩、胡床、方凳等,对我国家具的发展和起居方式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绳床,即椅子。随佛教一同进入汉地。椅子名称最早见于唐代,其实早在南北朝时它已出现,由搭脑、扶手、靠背、脚踏和椅座组成,其中椅座用绳编成网状。此椅虽然不似现代的椅子,但其形制完全脱离了秦汉时代的坐具形态。下图是敦煌莫高窟二八五窟魏壁画上的椅子,一位菩萨垂足坐于上有靠背、扶手,下有脚踏的椅子上。在历史文献的记载里,当时的印度僧侣大都坐这种被称作“绳床”或“禅床”的椅子。《晋书.佛图澄传》:“做绳床,烧安息香。”此书记载中可知:这种有靠背、有扶手的高型坐具——绳床、禅床、椅子,是印度僧侣的典型坐具。因此,绳床、禅床、椅子,随着佛与菩萨一同进入汉地也是事实。
(敦煌莫高窟二八五窟魏壁画上的椅子)
墩,即佛座。它传入中国后便入乡随俗,造型得到了极大地丰富。有方形、圆形、腰鼓形的;有三重、五重、七重的;有实材也有中空的。王世襄先生所著《锦灰二堆》中介绍过一种酒坛式坐墩,四周开透光;装饰则有壶门、有开光、有莲花图案;形式虽多种多样,但仍属印度犍陀罗风格。由此可见,中国的墩与印度的“佛座”有着颇深的渊源关系。
(北周的菩萨坐墩) (南北朝时期的墩)
2 隋唐时代家具中的“佛影”
南北朝后期到隋唐一代的四百年,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第二次高潮。这一时期由于隋的统一,特别是唐代初期的“贞观之治”,社会呈繁荣向上的局势。由于唐代帝王大都信奉佛教,此时的佛教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佛教文化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佛教在富强恢弘的大唐帝国里,又得到展翅振飞的机会。而此时的佛教家具脱离了天竺佛国的清雅与简捷,披上了华丽多彩的外衣,在大唐极富创造力的家具师手里,发展成造型端庄浑厚,装饰华美富丽,形式多种多样。
比如:凳(来自天竺佛国的四足方凳),在唐代不仅摆脱了直腿无撑的最初状态,而且也创造出了众多形式的方凳、长凳、月牙凳。敦煌三二三窟壁画《迎昙延法师入朝》中的方凳,座面虽然保持了北魏方凳的形态,但四条腿缺做了精心的变化。两条腿之间采用了传统的壶门形式。一条曲线流畅而下,然后向内收为锯脚。这种样式对后世凳的发展影响极大,在唐画、宋画中,均可寻见踪迹。而唐代的月牙凳,体态端庄浑厚,装饰华丽、造型别致,与唐代贵妇的形象相统一,这也是佛教与唐代文化结合的产物。月牙凳是唐代家具风格的典型代表。
椅 北魏时期佛国的扶手椅——绳床,进入汉地后,便在汉地繁衍开来。盛唐高元珪的墓壁画里面的座椅,此椅有弓背形搭脑,搭脑、扶手四出头,椅腿上细下粗,有厚重稳定感。敦煌莫高窟一九六窟唐代壁画的菩萨坐椅上的搭脑也呈弓背形,搭脑和扶手也作四出头,椅腿也是上细下粗,与高元珪墓的椅子十分相似。由此可见,当时的贵族模仿佛国家具也是事实。
3 现代家具设计中的 “禅踪”
“禅是一盏心灯”,“悟”健康、“悟”爱、 “悟”美等,越来越多的人们从这盏心灯中,悟出了真理。现代都市里,高频率、满负荷的生活方式,使人身心交瘁。在这日趋繁忙的生活中,人们渴望一个能彻底放松的空间,以简洁和纯净来调节转换精神,这是人们在互补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想摆脱繁琐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心理,这就是当今设计界盛行简约主义的原因。
“禅”的思想影响着当今时代的设计理念,我们经常从当今的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中找到 “禅”的印记。现代人对家居的要求,趋向简单而不失品味,设计线条简洁、感觉朴素古雅,禅式家具和布置,越来越受欢迎。
“佛影禅踪”不光在中国流行,也在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广泛流行,尤其是日本,他的文化背景以“禅”为中心,禅意风格的家具在日式家居中体现比较充分,日本人对禅居的理解,大致特点在于使用自然材料,采用简洁、静寂、单纯、沉着的色调组合。4 结束语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渗透,对中国家具的演变与设计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禅宗的博大精深及深受禅理影响的文人的精神境界,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体现和延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佛教本无意建立什么美学,很少与正面阐述美学问题,然而,佛教经典中阐发的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审美观等,不自觉的透示出丰富的美学意蕴。“圆相”之美与“圆满”之美;“圆成”之美与“圆浑”之美等,孕育着光芒耀眼的美学思想,而这种思想营造出家具设计蕴含独特意境的风格。
【参考文献】
[1] 胡文彦 于淑岩 著 .佛教与家具. 1版.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2]祁志祥 著.佛教美学. 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