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对于幼儿园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为其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设置需要幼儿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从儿童观、游戏观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充分遵循幼儿身心客观发展规律,在使其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促进其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师通过为幼儿设置游戏化课程,巧妙融入幼儿喜欢的游戏环节,能够提升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6-0074-01
1.在晨间活动课程中渗透游戏化元素
对于晨间活动课程而言,这一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之余,有时间去锻炼他们的体质,关注的是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教师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以游戏化的设计思路来呈现晨间活动。这样的话,能够使幼儿每一天都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使其身心愉悦地投入知识学习中,提高他们园内的生活和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种植角”开展种树比赛,让他们为自己种的树浇水、除草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观察力。另外,教师可以将幼儿喜欢的攀爬和跳跃活动融入课程设置中,如可以将投掷活动改编成“奥特曼打怪兽”、将平衡力训练活动改编成“小山羊过桥”的游戏。这样一种丰富且新型的游戏化课程设置,能够有效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高效完成晨间活动任务。
2.在区角课程活动中渗透游戏化元素
区角活动指的是为幼儿提供的具有主题特征的区域活动。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涵盖语言、美工、艺术、绘画等方面的内容,这一活动形式的主要价值在于让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达到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升的教学目的。例如,在组织阅读区角活动时,幼儿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阅读绘本内容中的人物进行分角色表演,让他们在具体语境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并在这樣一种游戏活动中,强化他们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增强阅读区角活动的开展效率。又如,在组织建构区角活动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建构方法,提高他们自主建构的能力,以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幼儿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的组织形式,让幼儿以合作的形式分工开展,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来,在合作中共同突破难关。
3.在户外活动环节中渗透游戏化元素
幼儿教学活动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知识运用能力。通过在户外活动环节中渗透游戏化元素,带领幼儿走出课堂、走向户外,在提升学生活动能力的同时,为其提供认识社会的机会,为其社会化的转变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组织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具体学习特征,保证他们拥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并穿插具有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游戏活动材料,从而唤醒他们对户外环境的认知,在调动其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不仅能够丰富户外活动的内容,还且还能提升幼儿户外活动的参与度。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平日里搜集一些民间游戏,这些游戏都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能够使其产生亲切感,也愿意参与其中。同时,还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适当加入具有现代元素的内容,以体现游戏的新颖化特征。
4.在过渡教学环节中渗透游戏化元素
教育应体现在教学活动的细枝末叶上,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每一个细微的教学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幼儿教师平时应注重自身观察力的提升,将游戏化元素渗透在教育的各个涉及之处。过渡教学环节指的是各教学板块之间的衔接,这一环节对于幼儿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然而通过融入游戏化元素,能够避免出现教育的真空地带,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从整体观上着力促进幼儿教学活动的提升。因此,我们在组织过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化教学形式,结合每一种活动形式的性质和特征,让幼儿自由、愉悦地穿梭在快乐园地当中,为其呈现多种状态的活动组织形成,从而保障游戏化在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例如,当幼儿用完午餐之后,出于安全考虑,大多数教师选择让幼儿待在教室,或者让他们去操场上自由活动,打发时间。殊不知,这样的饭后时间安排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在幼儿用餐之后,为他们组织各种类型的实践性较强,且运动量不大的小游戏,如手指舞,从而使其在安静的氛围下达到修身养性的教育效果。
总之,对于幼儿园课程设置而言,教师应在遵循幼儿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游戏化元素,在丰富幼儿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幼儿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而达到高效的幼儿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设置针对性的游戏化课程,将知识学习以游戏活动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从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彦宇.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9(22):74
[2]施安琪.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9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6-0074-01
1.在晨间活动课程中渗透游戏化元素
对于晨间活动课程而言,这一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之余,有时间去锻炼他们的体质,关注的是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教师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以游戏化的设计思路来呈现晨间活动。这样的话,能够使幼儿每一天都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使其身心愉悦地投入知识学习中,提高他们园内的生活和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种植角”开展种树比赛,让他们为自己种的树浇水、除草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观察力。另外,教师可以将幼儿喜欢的攀爬和跳跃活动融入课程设置中,如可以将投掷活动改编成“奥特曼打怪兽”、将平衡力训练活动改编成“小山羊过桥”的游戏。这样一种丰富且新型的游戏化课程设置,能够有效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高效完成晨间活动任务。
2.在区角课程活动中渗透游戏化元素
区角活动指的是为幼儿提供的具有主题特征的区域活动。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涵盖语言、美工、艺术、绘画等方面的内容,这一活动形式的主要价值在于让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达到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升的教学目的。例如,在组织阅读区角活动时,幼儿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阅读绘本内容中的人物进行分角色表演,让他们在具体语境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并在这樣一种游戏活动中,强化他们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增强阅读区角活动的开展效率。又如,在组织建构区角活动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建构方法,提高他们自主建构的能力,以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幼儿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的组织形式,让幼儿以合作的形式分工开展,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来,在合作中共同突破难关。
3.在户外活动环节中渗透游戏化元素
幼儿教学活动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知识运用能力。通过在户外活动环节中渗透游戏化元素,带领幼儿走出课堂、走向户外,在提升学生活动能力的同时,为其提供认识社会的机会,为其社会化的转变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组织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具体学习特征,保证他们拥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并穿插具有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游戏活动材料,从而唤醒他们对户外环境的认知,在调动其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不仅能够丰富户外活动的内容,还且还能提升幼儿户外活动的参与度。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平日里搜集一些民间游戏,这些游戏都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能够使其产生亲切感,也愿意参与其中。同时,还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适当加入具有现代元素的内容,以体现游戏的新颖化特征。
4.在过渡教学环节中渗透游戏化元素
教育应体现在教学活动的细枝末叶上,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每一个细微的教学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幼儿教师平时应注重自身观察力的提升,将游戏化元素渗透在教育的各个涉及之处。过渡教学环节指的是各教学板块之间的衔接,这一环节对于幼儿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然而通过融入游戏化元素,能够避免出现教育的真空地带,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从整体观上着力促进幼儿教学活动的提升。因此,我们在组织过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化教学形式,结合每一种活动形式的性质和特征,让幼儿自由、愉悦地穿梭在快乐园地当中,为其呈现多种状态的活动组织形成,从而保障游戏化在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例如,当幼儿用完午餐之后,出于安全考虑,大多数教师选择让幼儿待在教室,或者让他们去操场上自由活动,打发时间。殊不知,这样的饭后时间安排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在幼儿用餐之后,为他们组织各种类型的实践性较强,且运动量不大的小游戏,如手指舞,从而使其在安静的氛围下达到修身养性的教育效果。
总之,对于幼儿园课程设置而言,教师应在遵循幼儿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游戏化元素,在丰富幼儿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幼儿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而达到高效的幼儿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设置针对性的游戏化课程,将知识学习以游戏活动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从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彦宇.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9(22):74
[2]施安琪.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