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教师不仅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且需要精心组织、引导,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语文学习局面。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关键词: 语文文本阅读教学 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即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归纳、自主创新的能力”。自主探究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创造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去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就语文文本阅读教学这一角度谈谈自主探究课堂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一、尊重个性,引导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要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阅读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新的乐趣。可设计适合学生个体学习需要的问题:你喜欢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喜欢的原因。你觉得哪句话有言外之意?蕴含怎样的哲理?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文中对“□□”的描写,你能联想到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或这首诗)应该怎么读?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探究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比如在教学《明天不封阳台》时,我专门设计了一些促使学生研读文本、探究文本的问题:(1)对于阳台问题,“我”开始是怎样决定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关于封阳台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3)文章最后“明天还封阳台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儿子和“我”的立足点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的探究,可以根据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乐学的导向。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动,并迅速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爱好。”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地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语文课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充分发挥他们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兴趣作导向。
创设情境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使学生乐学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时,应尽量从生活实践中发掘,这样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究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的基础上,在字里行间能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从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都能成为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例如在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我一边播放星空的画面,一边导入:“同学们,仰望如此迷人的星空,听着如此优美的乐曲,我想,画家一定会拿起画笔将它定格在画布上;作家一定会灵感喷薄而出,用语言将它定格在方寸之间,那么,在座的同学,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一下子兴味盎然,会联想到星星像眼睛,像荧火虫,像钻石,像泪珠,像烟火,像一个个美好的心愿。然后我引出:“我国一位著名的诗人仰望星空,写下了一首名诗,让我们一起闭着眼睛听配乐诗歌朗诵,来领略一下诗人遥望星空,用想象和联想创设的一幅世外仙境。”并让学生尝试用“我仿佛看到了?摇?摇?摇?摇的画面”,说说自己的听诗歌朗诵的感受。这样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体验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和探究的兴趣,那么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学生就能感悟诗歌展现的一副美丽、富庶、自由、幸福、美满的理想生活画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学习原来如此快乐。
三、静心美读,体验情感
美读是学生进入文本的桥梁,也是一种美好的学习氛围。它是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一朵奇葩。美读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静态的感情化作真情实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又能把文本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出纸面,把自己带进文本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文本内容的熏陶感染。因此,美读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
在学习泰戈尔的诗《金色花》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多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读、品读、诵读,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反复地品味诗歌的语言,从而感受到诗歌中母子之间真挚的感情,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抒发了对母亲的爱。
在《天上的街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美;然后品读诗歌,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诗句或词语,说说其中的妙处,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学生了解了创作背景、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美好理想后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美;最后给诗歌的动画配音,尝试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美。一幅幅牛郎织女游乐图景,天街生活的情景,仿佛展现在同学们眼前,显得余韵悠然。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将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感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逼真的情境,真切地体验作者的情感,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像这样美读,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博大而精深的世界。
总而言之,自主探究学习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要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龙世华.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2]方华.让课堂“活”起来.浅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国农村教育,2006,(9).
[3]谭轶斌.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中学语文参考,2003,8.
[4]谭文丽.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关键词: 语文文本阅读教学 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即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归纳、自主创新的能力”。自主探究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创造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去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就语文文本阅读教学这一角度谈谈自主探究课堂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一、尊重个性,引导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要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阅读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新的乐趣。可设计适合学生个体学习需要的问题:你喜欢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喜欢的原因。你觉得哪句话有言外之意?蕴含怎样的哲理?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文中对“□□”的描写,你能联想到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或这首诗)应该怎么读?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探究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比如在教学《明天不封阳台》时,我专门设计了一些促使学生研读文本、探究文本的问题:(1)对于阳台问题,“我”开始是怎样决定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关于封阳台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3)文章最后“明天还封阳台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儿子和“我”的立足点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的探究,可以根据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乐学的导向。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动,并迅速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爱好。”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地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语文课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充分发挥他们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兴趣作导向。
创设情境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使学生乐学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时,应尽量从生活实践中发掘,这样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究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的基础上,在字里行间能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从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都能成为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例如在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我一边播放星空的画面,一边导入:“同学们,仰望如此迷人的星空,听着如此优美的乐曲,我想,画家一定会拿起画笔将它定格在画布上;作家一定会灵感喷薄而出,用语言将它定格在方寸之间,那么,在座的同学,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一下子兴味盎然,会联想到星星像眼睛,像荧火虫,像钻石,像泪珠,像烟火,像一个个美好的心愿。然后我引出:“我国一位著名的诗人仰望星空,写下了一首名诗,让我们一起闭着眼睛听配乐诗歌朗诵,来领略一下诗人遥望星空,用想象和联想创设的一幅世外仙境。”并让学生尝试用“我仿佛看到了?摇?摇?摇?摇的画面”,说说自己的听诗歌朗诵的感受。这样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体验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和探究的兴趣,那么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学生就能感悟诗歌展现的一副美丽、富庶、自由、幸福、美满的理想生活画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学习原来如此快乐。
三、静心美读,体验情感
美读是学生进入文本的桥梁,也是一种美好的学习氛围。它是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一朵奇葩。美读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静态的感情化作真情实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又能把文本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出纸面,把自己带进文本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文本内容的熏陶感染。因此,美读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
在学习泰戈尔的诗《金色花》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多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读、品读、诵读,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反复地品味诗歌的语言,从而感受到诗歌中母子之间真挚的感情,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抒发了对母亲的爱。
在《天上的街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美;然后品读诗歌,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诗句或词语,说说其中的妙处,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学生了解了创作背景、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美好理想后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美;最后给诗歌的动画配音,尝试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美。一幅幅牛郎织女游乐图景,天街生活的情景,仿佛展现在同学们眼前,显得余韵悠然。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将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感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逼真的情境,真切地体验作者的情感,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像这样美读,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博大而精深的世界。
总而言之,自主探究学习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要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龙世华.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2]方华.让课堂“活”起来.浅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国农村教育,2006,(9).
[3]谭轶斌.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中学语文参考,2003,8.
[4]谭文丽.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