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平方王油田改造难点,转变技术思路,由端部脱砂转变为小排量小规模改造,避免沟通水层;加强方案技术论证,借助GOHFER软件计算地应力剖面,优化射孔井段、施工排量及规模,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结合改造效果对后续工艺设计进一步优化,形成闭合回路管理模式。
[关键词]平方王油田;油水关系复杂;储层改造;新理念;GOHFER软件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123-01
一、研究背景
平方王油田中区南区块含油面积5.3Km2,地质储量1100万吨。新钻井区附近砂体发育,夹层薄,层间含水差异大,水淹情况和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挖潜难度大。
截至2014年3月,投产12口井平均单井日液仅7吨,单井日油仅1.4吨。投产不达标的井主要主要是低液和高含水造成油井低效。从区块投产的整体情况来看,投产前需对储层进行改造,但区块油水关系复杂,对储层改造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储层改造工艺技术思路
针对平方王中区南沙四中储层开发难点,提出了小规模、适度砂比的压裂改造理念。同时强化措施前方案论证,加强和地质开发结合,通过GOHFER软件计算地应力剖面,优化射孔井段、施工排量及规模,避免压窜水层。施工过程中指定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上井指挥,通过借鉴前期压裂井的施工曲线,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最后借助压裂模拟软件,通过施工数据对裂缝净压力进行拟合,对压裂裂缝模拟过程中所用参数进行修正,再结合改造效果对后续工艺设计进一步优化,形成闭合回路管理模式。
2.1、提出改造工艺的新理念
平方王中区南区块沙四中储层油藏深度1510m-1570m,有效厚度19.7m,平均孔隙度23.3%,平均渗透率30-57.8×10-3?m2,泥质含量9.7%。根据McGuire-Sikora模板,该储层压裂改造应建立短宽缝,采用端部脱砂压裂工艺,提高增产倍比。
2013年12月对滨4-9-A井进行该区块第一口储层改造井,施工过程中造缝宽过程中,压力突降,疑压窜水层,开井后全水,目前停井,累水508吨。
由于区块油水关系复杂,储层隔层薄,压力升高过程易压窜水层或高含水层。因此,技术人员转变思路,打破常规设计理念,一是提出了小排量、小规模、适度砂比的改造思路;二是提出了低前置液比例的改造思路(常规压裂中前置液比例一般为50%左右),但区块具有埋藏浅,温度低等特点,借鉴充填防砂施工经验,将该区块压裂改造前置液比例降低至25%,降低施工成本。
2.2、提高改造方案的针对性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对水层及水淹层充分判断,利用GOHFER软件计算地应力剖面、优化射孔井段、泵注程序、施工排量、加砂规模等参数。
滨4-11-B井投产层段8.1米/5层,平均渗透率25.4毫达西,储层物性较差,为充分挖潜该井产油潜力,必须对储层进行改造。但该井存在层间差异大,笼统改造均衡性差,两段间隔层仅0.8米,不具备分段改造条件,与上部水层之间隔层的垂直厚度仅为1.5米,改造后高含水风险较大等一系列改造难题。针对这些改造难题,组织技术论证会,最终确定了先对底部物性较差的3个小层(平均渗透率8.7毫达西)实施射孔、小排量充填,改造油层的同时防止压窜水层,再对上部物性较好的2个小层(平均渗透率41.7毫达西)实施补孔合采。改造后初期日液9.7吨,日油5.0吨,含水46%,改造效果显著。
滨4-3-C井以提液增产为目的,利用GOHFER软件计算地应力剖面(如图1)、预测裂缝扩展(支撑裂缝半长74.5m,支撑裂缝总高26.3m,裂缝顶部深度1563.5m,裂缝底部深度1590.8m,平均裂缝宽度0.52m,平均铺砂强度5.4kg/m2)。在施工过程后期施工压力有上升趋势时,提前停砂顶替,避免了该井压窜水层或造成砂堵,共加入石英砂19方,加砂强度2.7方/米。措施前日液2.9吨,日油2.4吨,含水17%,动液面1275米;措施后日液15吨,日油8吨,动液面924米,增油效果显著。
2.3、强化方案实施的执行力
在强化方案论证的同时,切实加强材料、作业质量、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施工按既定设计执行。坚持对每口井材料进行取样,无规律抽检,对不合格材料进行责任追究,对重点工序现场落实,确保了资料的真实性。本着“设计严谨、精细实施”的目标,与施工方及时沟通,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方案加以及时调整,以确保最终方案设计顺利进行。
2.4、跟踪实施效果,做好工艺方案的再优化
三、储层改造效果总结
截止到2014年9月底,平方王区块共计实施充填改造9井次,平均单井加砂20m3,加砂强度1.4m3/m,施工排量2.5-3.0m3/min,累产液10440m3,平均单井日增油3.5t,含水较正常,没有压窜水层。
小排量充填改造工艺在该区块成功实施不仅大大降低了平方王中区南区块储层改造的施工成本,而且深化了对该区块改造工艺的认识,为同类型井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下一步平方王中区南区块高效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发展,储层改造技术问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2] 刘伟,影响平方王油田地层压力的几种因素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第20期.
[3] 郝占奎,低渗透层压裂改造技术进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5期.
[关键词]平方王油田;油水关系复杂;储层改造;新理念;GOHFER软件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123-01
一、研究背景
平方王油田中区南区块含油面积5.3Km2,地质储量1100万吨。新钻井区附近砂体发育,夹层薄,层间含水差异大,水淹情况和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挖潜难度大。
截至2014年3月,投产12口井平均单井日液仅7吨,单井日油仅1.4吨。投产不达标的井主要主要是低液和高含水造成油井低效。从区块投产的整体情况来看,投产前需对储层进行改造,但区块油水关系复杂,对储层改造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储层改造工艺技术思路
针对平方王中区南沙四中储层开发难点,提出了小规模、适度砂比的压裂改造理念。同时强化措施前方案论证,加强和地质开发结合,通过GOHFER软件计算地应力剖面,优化射孔井段、施工排量及规模,避免压窜水层。施工过程中指定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上井指挥,通过借鉴前期压裂井的施工曲线,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最后借助压裂模拟软件,通过施工数据对裂缝净压力进行拟合,对压裂裂缝模拟过程中所用参数进行修正,再结合改造效果对后续工艺设计进一步优化,形成闭合回路管理模式。
2.1、提出改造工艺的新理念
平方王中区南区块沙四中储层油藏深度1510m-1570m,有效厚度19.7m,平均孔隙度23.3%,平均渗透率30-57.8×10-3?m2,泥质含量9.7%。根据McGuire-Sikora模板,该储层压裂改造应建立短宽缝,采用端部脱砂压裂工艺,提高增产倍比。
2013年12月对滨4-9-A井进行该区块第一口储层改造井,施工过程中造缝宽过程中,压力突降,疑压窜水层,开井后全水,目前停井,累水508吨。
由于区块油水关系复杂,储层隔层薄,压力升高过程易压窜水层或高含水层。因此,技术人员转变思路,打破常规设计理念,一是提出了小排量、小规模、适度砂比的改造思路;二是提出了低前置液比例的改造思路(常规压裂中前置液比例一般为50%左右),但区块具有埋藏浅,温度低等特点,借鉴充填防砂施工经验,将该区块压裂改造前置液比例降低至25%,降低施工成本。
2.2、提高改造方案的针对性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对水层及水淹层充分判断,利用GOHFER软件计算地应力剖面、优化射孔井段、泵注程序、施工排量、加砂规模等参数。
滨4-11-B井投产层段8.1米/5层,平均渗透率25.4毫达西,储层物性较差,为充分挖潜该井产油潜力,必须对储层进行改造。但该井存在层间差异大,笼统改造均衡性差,两段间隔层仅0.8米,不具备分段改造条件,与上部水层之间隔层的垂直厚度仅为1.5米,改造后高含水风险较大等一系列改造难题。针对这些改造难题,组织技术论证会,最终确定了先对底部物性较差的3个小层(平均渗透率8.7毫达西)实施射孔、小排量充填,改造油层的同时防止压窜水层,再对上部物性较好的2个小层(平均渗透率41.7毫达西)实施补孔合采。改造后初期日液9.7吨,日油5.0吨,含水46%,改造效果显著。
滨4-3-C井以提液增产为目的,利用GOHFER软件计算地应力剖面(如图1)、预测裂缝扩展(支撑裂缝半长74.5m,支撑裂缝总高26.3m,裂缝顶部深度1563.5m,裂缝底部深度1590.8m,平均裂缝宽度0.52m,平均铺砂强度5.4kg/m2)。在施工过程后期施工压力有上升趋势时,提前停砂顶替,避免了该井压窜水层或造成砂堵,共加入石英砂19方,加砂强度2.7方/米。措施前日液2.9吨,日油2.4吨,含水17%,动液面1275米;措施后日液15吨,日油8吨,动液面924米,增油效果显著。
2.3、强化方案实施的执行力
在强化方案论证的同时,切实加强材料、作业质量、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施工按既定设计执行。坚持对每口井材料进行取样,无规律抽检,对不合格材料进行责任追究,对重点工序现场落实,确保了资料的真实性。本着“设计严谨、精细实施”的目标,与施工方及时沟通,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方案加以及时调整,以确保最终方案设计顺利进行。
2.4、跟踪实施效果,做好工艺方案的再优化
三、储层改造效果总结
截止到2014年9月底,平方王区块共计实施充填改造9井次,平均单井加砂20m3,加砂强度1.4m3/m,施工排量2.5-3.0m3/min,累产液10440m3,平均单井日增油3.5t,含水较正常,没有压窜水层。
小排量充填改造工艺在该区块成功实施不仅大大降低了平方王中区南区块储层改造的施工成本,而且深化了对该区块改造工艺的认识,为同类型井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下一步平方王中区南区块高效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发展,储层改造技术问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2] 刘伟,影响平方王油田地层压力的几种因素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第20期.
[3] 郝占奎,低渗透层压裂改造技术进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