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拙天成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ghh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当代写意花鸟画画坛中的杰出代表,王憨山和崔子范二者在艺术师承方面都对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有所学习,并且能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个人艺术特色以及现代性构成进行创新;在艺术选材方面也多表现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在艺术追求方面都致力于画面“拙”味的表现,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又有很大的不同。文章通过对二者作品的比较来揭示他们写意花鸟画的异同。
  关键词:王憨山;崔子范;写意花鸟画; “拙”味
  王憨山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闻名于当代花鸟画写意画坛,他的作品立足于传统文人画,融入时代审美趣味以及特有的湖湘文化,洗去传统文人画中的书卷气,用朴实、稚拙的表现手法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热爱之情,开创了花鸟画写意表现新风。而同样开创了花鸟画大写意新风的画家崔子范,在其作品中勇敢探索创新,融合中西,用平常而又平淡的事物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意境和耐人深思的情感。这两个人在作品的选材和审美趣味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艺术风格的表现上又有着各自强烈的个性。
  一、作品选材与立意表达
  王憨山和崔子范都为农民出身,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王憨山自翊为“田园宰相”,而崔子范也曾说:“我画我所看到的一切。其中大部分都是人们所能识别称喜闻乐见的寻常景物……艺术家的使命就在于向观众再现这些寻常事物,使他们获得新的感受,使观众在新发现中享受极大的快乐。”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都是一些平常而又平淡的事物,却能给人非同寻常的强烈感受。在作品的选材上二者多取平民百姓生活中的家畜、果蔬、虫鱼、花鸟入画。但有所不同的是,王憨山出身专业科班,辗转多年后毅然隐居田园,切身融入农村生活,他作品取材也都是直接对景写生,更具鲜活性。而崔子范半生戎马,后在画院担任文职工作,直到晚年才专职绘画,作品中对农村生活题材的表现多是田园牧歌式的童年记忆。
  清人郑绩在其《梦幻居画学简明》中表明:“作画须先立意,若先不能立意而遽然下笔,则胸无主宰,手心相错,断无足取。”意存笔先,一直是花鸟画创作所强调的。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不仅仅要传神写照还要蕴含深厚的情感和立意表达。八大山人、齐白石等画家在作品中常常借用所绘的花鸟形象来传达内心的情感。而王憨山和崔子范作为当代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表达了对乡土的眷恋和对农村生活的赞美,流露出深厚的民族情结和农民情感。但王憨山和崔子范又有着各自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作品中的立意表达除开这些相同之处外,总归有一些不同的表现。
  王憨山画中的“意”除开对农村生活的体验外还有他人生坎坷经历的表现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鸡雏、麻雀、鱼虫是王憨山作品中频繁出现的题材。他说论画写意,是“动于情趣,发于意旨,达于神韵。这情、意、达的发挥,又是由其个人全部修养所决定的”。在《五德图》中,王憨山描绘了五只雄鸡形象,赋予它们人格表现;在《有志不怕云程远》这幅作品中,画家借用一群麻雀奋飞向上的景象吐露了心中的感慨,咏物言志;《越过洞庭路八百》这幅作品也同样是对七只麻雀结队奋飞越过湖面的景象做拟人化处理,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憨山先生的作品中总是洋溢着坚韧、向上的积极态度。即便是在他晚年时爱子身患绝症,他作品中依然洋溢着对艺术、对生活的倔强。《不辞羸病卧残阳》中,画家描绘了一只横卧在地的老黑牛,黑牛身形瘦削耷拉着牛尾,疲惫的目光注视着前方两只啄来啄去的白鸡,并借用了诗人李纲的《病牛》一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表明自己即便到晚年力尽筋疲、不堪重负也依然会在艺术道路上奋力前行。
  崔子范半生戎马,对事物和人生的认识更加豁达乐观。在他的作品中,除了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还有对生命的律动、对战争生活的回忆和对国家时政的关心。作品透露出淳朴的风格、幽默天真的情趣和生动的意境。他在作品《崔子范艰苦岁月图》中反复运用连续高大的红高粱形象象征抗战的艰苦与胜利的艰辛,通过普通的高粱展示了生命的顽强不屈;《芦苇枪声》以一片茂密的芦苇丛和纷飞的野鸭刻画了战争时严酷的环境,歌颂了顽强的战斗精神。除此外,他还有一些作品充满了天真和童趣。如《宝贝睡了妈妈忙》,画家选取金鱼和猫作拟人化的处理,缸中的三条金鱼非常平静,缸外的黑猫一只爪子拉着一旁的毛线。在这样的生活化场景中,猫和鱼的搭配方式使得画面诙谐而又洋溢着民间生活情趣。
  二、艺术风格特征与“拙”味表现
  “拙”作为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之一,本义为幼稚、粗俗、不精巧,且多与“巧”相对。最早论述“拙”与“巧”辩证关系的属老子所提出的“大巧若拙”。到宋元时期文人画的兴盛,书画中更加强调“拙”的表现。苏轼曾吟:“熟练易得,乖张难为”,主张绘画和书法表现要天真、自然、疏放、稚拙,不可矫揉造作和刻意求工。王憨山和崔子范两位画家可谓是当代“拙”味表现的代表人物,二者画面中稚拙感的形成得益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而风格是指文学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互不相同的风情、格调和趣味等特征。不同的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又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作品的构图和造型上,二者都喜欢做特写式处理并且对物象进行夸张变形,但又有一些各自的特点。王憨山取的是大疏大密、大虚大实、至奇至险的审美品格。他的艺术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深受木版年画的影响。民间木版年画的构图往往采用布满填充的方法,将画面安排得满满当当。王憨山在作品中也往往采用方正完满的构图,打破了以往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的古雅韵致,给人迫目近观之感,带有强烈的冲击力与力量感。在造型上也多重大形和大势,物象多作几何形的夸张,以神似入笔,具有儿童简笔画的稚拙感。如他在作品《稻熟江村忆鱼肥》中就采用了特写式处理,将五条黑鱼的形象进行夸张,依次排列在画面中,最上面一条鱼甚至撑出画面,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这种构图方式也正好与“忆鱼肥”相呼应;作品《事事如意》就由一条鱼和两个柿子组合构成,鱼和柿子都被夸大,将整个画面占满,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年年有余》中直接以一条大鲶鱼入画,配以题款,鲶鱼构图饱满还有半边身子溢出画面,而用浓墨画鱼眼,用赭石與淡墨画鱼身,使得鱼儿造型稚拙、厚重而又古朴。   崔子范的作品喜欢选取物象最精彩的部分,利用重复、排列等方式进行特写式处理,并且构图和造型都表现得极为简练。他曾说:“作画时,首先最重要的是画圆圈、画方块,并将这些圆圈方块有机地融合在图画之中。”崔子范根据西方现代艺术的平面构成,利用几何形体的表现来提炼物象的造型,并且通过物象的排列、重复构成,使画面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感和现代性。
  在色彩的处理上,二人都从民间美术中汲取了养分,在笔墨的表现上也都从传统入手,注重书法中篆隶笔法的运用并且融各家之长而自创新格。憨山先生曾说:“墨要给足,色要给足,给足才有分量。”在他的作品中,用墨用色常取大浓大淡,以给足为要旨。作品《绿了芭蕉》中的墨色处理就非常具有分量感:用大片墨色画出芭蕉叶,并辅以赭石和花青,鸭子用墨线画出,再用红色染出鸭嘴和鸭脚,红与黑的对比强烈,配以鸭子简练概括的造型,使得整幅作品厚重、稚拙而又具有装饰感。憨山先生有一枚闲章刻有“二分写字,二分画画,六分读书”。他注重书法,在绘画时引金石篆刻笔法入画,并醉心于金农的“漆书”而自创“憨山体”,线条方拙古朴、落纸有声。而且他的作品强调诗书画相融合,画作上常配有诗句题款或者是与民间歌谣、俗语相结合。如他画马题句:“盐车久困寻常事,抖擞精神见性灵。吩咐弊骆多忍耐,孙吴未遇莫长鸣。”引前人诗句入画,表达自己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画牵牛花题句:“妹妹好比牵牛花,缠住哥哥往上爬。旁人要讲由他讲,雨打风吹妹不怕。”画村姑黑牛题句:“妹在山下看黑牛,哥在山上打石头。石头打在牛背上,看妹回头不回头。”
  崔子范的绘画作品中,以明快和强烈的色调为主,尤其擅长墨与色的对比、墨与色的融合以及对比色的运用。崔子范在笔墨的运用上采用多种形式,不拘成法,他将多层纸叠起来作画,取渗印在下层纸上的效果予以调整收拾,往往把干、湿、皴、擦、点、染的手法随意糅合,并且作品中少用细长线条,多为短粗线条或点的运用。在题款的表现上,崔子范很少运用诗句,往往只题上时间和名称。如他在作品《池塘清趣》中用墨笔画出荷花和荷叶的杆,荷叶运用墨破色和色破墨的方法表现,用绿色大筆扫出荷叶再用淡墨渲染,用浓墨画出叶脉。荷花的刻画也是先用浓墨画出外形再染上大红色。两只鸟儿的色彩则表现更加丰富,红黄蓝的运用以及简练的造型为整幅作品添加了更多意趣。
  三、结语
  憨山先生的作品注重“重、拙、大”,而崔子范先生则是注重“拙、简、厚”。两位画家在当代写意花鸟画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品在风格表现上也有一定的相似和各自的独到之处。但二者在艺术道路上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以及对艺术的坚持都是值得大家学习共勉的。
  参考文献:
  [1]董玉龙.崔子范艺术研究:第2集[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4.
  [2]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罗世平.王含山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4.
  [4]朱立元.美学大辞典[M].修订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
  [5]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
  通讯作者:
  宋丽荣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对意识与潜意识及其对油画创作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以杜尚的艺术作品《下楼梯的裸女》為例,详细地分析艺术创作的“意”与“象”,最后对艺术创作色彩心理学的具体表现进行举例说明,进而挖掘创作者内心深处所要表达的艺术深意。  关键词:艺术创作;潜意识;色彩心理学  在众多的艺术作品中,每个作品都具有独特的时代性和艺术特点,同时蕴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创作理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往时代的艺术作
期刊
摘 要:漆画从漆器脱胎而来,在脱离用器的概念之后,如重获新生般打开了绘画艺术的新视野。工艺师们做漆,因质而造型,在作品上力求达到形质合一的漆艺语境。而漆画在视觉图像上的表达可更加精分为“漆语”与“画意”。漆画有其独特的表达语言,与其他画种相比是完全不同的视觉艺术呈现。  关键词:《新居》;“四因说”;漆画  一  因缘际会,笔者在硕士的第一学期接触到了漆画。在装饰画这门课中,通过学习和了解,也接触
期刊
摘 要:功利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中最重要也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而“幸福”则是古典功利主义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功利主义幸福观是18世纪下半叶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宗旨,不仅关注行为结果和个人幸福的关系,更关注社会共同体的幸福。功利主义幸福观是功利主义学派以人类“趋乐避苦”的人性论为基础,对幸福展开的一种讨论。其中,“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其终极价值追求。  关键词:功利主义;幸福观;最大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探寻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地域、文化背景及绘画人类学的基本要义,重点阐述如何将人类学的社会意涵隐藏在绘画作品之中,以此探索更多的绘画与人类学之间的跨学科合作研究之路径。  关键词:人类学绘画;绘画人类学;肖像画;社会意涵  笔者自大学毕业后至今一直在研究人物肖像画创作,2011年到中国油画院研修班深造。2017年又参与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油画肖像画创作高端人才培养
期刊
摘 要:黄苗子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文化名人,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上都颇有建树。《吴道子事辑》作为其编纂的为数不多的长篇幅个案研究专著,在吴道子文献整理辑录、吴道子研究问题的细化与再探等方面都对吴道子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旨在从《吴道子事辑》出发,对黄苗子在吴道子研究领域的成果与价值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寻,并兼顾黄苗子在中国古代美术理论研究中的整体思路。  关键词:黄苗子;吴道子;《吴道子事辑》  
期刊
摘 要:敦煌壁画中体现出的开放博大、包容汇通是中华民族精神高度的体现。中国早期壁画形式与油画的前身湿壁画与蛋彩画有相似的语汇,追溯至早期的欧洲绘画作品,多是用宏大叙事的手段进行表达的宗教题材绘画,这种服务于宗教的功用性也同敦煌壁画有相近之处。而在敦煌壁画中的早期传统绘画的开放博大、包容汇通更是中华文化精神高度的体现。故以油画的角度展开相关艺术思考,在古老的母题中注入新时代的观念与文化意涵,能够为传
期刊
摘 要:牛克诚先生作为當代青绿山水画家的重要代表,其色彩山水景色绮丽,气象峥嵘,高华堂正。他以古典青绿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和色彩理论为生长根基,生发出工笔设色山水、小写意青绿山水、没骨重彩写意山水等多种语言风格的色彩山水新样式。色彩不仅是他探寻“山水本色”的语言方式,同时也是他连接古典精神与时代气象的文化音符。文章通过全面分析其不同类型作品的语言和风格特征,以期深度阐释其色彩山水世界的别样意蕴和文化意
期刊
摘 要:文章对南宋画家李迪的经典作品《风雨归牧图》进行赏析,通过对作品中的题材选择、意境营造、笔墨技巧灵活运用等方面进行解读,进一步感受画家李迪对社会生活、自然生命的情感关怀。  关键词:《风雨归牧图》;情感关怀;笔墨技巧  南宋画家李迪,画多艺精,颇负盛名。艺术创作方面构思精妙,功力深湛,雄伟处动人心魄,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绘画作品。《风雨归牧图》(图1)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特定的风雨欲来的氛
期刊
摘 要:中国水印木刻版画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虽伴随着印刷技术产生,但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却更加丰富多样,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民族性。文章通过对水印木刻版画观念的重申,取装饰性为命题,在历史视域中探究水印木刻版画的装饰性途径,其赋予水印木刻版画更深层内涵指向的同时,也让画面实现了由“印”至“意”的转变,使得中国水印木刻版画具有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并借此开启
期刊
摘 要:构图是要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统一的整体。在绘画中,构图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认为“经营位置,画之总要”,就是要根据画面表现的需要,建立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法则,如呼应、开合、露藏、繁简、疏密、虚实、参差等形成对立统一。春华秋实、阴晴雨雪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构图艺术呈现,更好地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展现画面的意境美。两宋时期是花鸟画的鼎峰时期,花鸟画取得重大的艺术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