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将CNN网站上的一篇600字的文字报道变为视频?
Wibbitz可以轻易做到。Wibbitz是由两名以色列年轻人Zohar Dayan和Yotam Cohen创造的可以将文字自动转换为视频的在线程序。而且他们由此开始了在美国的创业。
现在,我们再将这段关于歌手Adele的视频转换为文字:你可以听到Adele获得六项格莱美提名的介绍同时欣赏她的照片和她唱《Rolling in the Deep》的片段。当提到Adele哭着领奖时,视频里出现她在舞台上一手拿着奖杯一手擦眼泪的照片,配音中出现Adele的引语也会同时出现在屏幕上。
“对长篇文字报道没有耐心的人可以先看视频再决定是否继续读文章,在地铁里想看文章也不再需要两个手指不停地移动放大文字,只需要点击一下就可以带着耳机听。看到喜欢的随时可以把视频分享到Facebook和Twitter上。”这是Yotam对Wibbitz用户体验的描述。
无论是病毒视频、MV、广告宣传片,都已经成为互联网传播的重要载体,但它们都很贵。正是看到了人们对于简便易行制作视频的需求,Zohar Dayan和Yotam Cohen决定要做点什么。
Wibbitz首先根据语法逻辑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词句,把600个单词压缩到150个单词以内,然后用文字语音转换器将这段缩短的文字变成自然的朗读语音,同时按照关键词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并且画质清晰的图片和动画信息图,最后再将这些元素组有秩序地拼在一起。整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使用者只需输入一行 JavaScript码,这是一种近似于人工智能的程序。这个HTML5格式的视频可以在电脑、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上播放。
Wibbitz这个主意最初是Yotam在读大三的时候想到的。那时他在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当年参加了学校举办的Zell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一个教大学生如何创业的培训项目。在这个项目课程上,Yotam遇到了从小沉迷于编程的Zohar。
“有一天早晨起床打开电脑看新闻时,页面涌出许多条目让我头晕眼花,我就突然想怎么才能让这些信息看起来轻松些。然后想到一个主意,能否有段视频帮我先做个总结,我再决定要不要看?”Yotam带着这个想法去找Zohar,两个充满热情的学生一拍即合。
2010年毕业后,两个人成立了他们的公司。当时公司最初的名字叫Webbitz,但注册的时候发现已经被使用了,拥有者开价1000美元愿把使用权卖给这两个创业者。他们没那么多钱,只好改了个字母。“没想到后来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名字,Wibbitz比Webbitz听上去更 酷。”
由于技术上的主要开发者是Zohar,他担任Wibbitz的CEO,Yotam担任业务发展总监。大学毕业之后,他们都从没想过去公司打工,“创业对于以色列人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Yotam说。《创业的国度》(Startup Nation)作者Dan Senor这样解释这个国家的创业文化:以色列是世界上科技创业密度最高的国家,人均获得的风投资金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他称这种创业精神和以色列民族大胆放纵的文化与服役制度有关。放纵的文化让他们不愿被管束,敢于冒险;3年的军队服役给了他们视野和行动力。也许这个理论听上去也过于大胆,但Yotam和Zohar无疑让这个创业国度的故事更有说服力。
2011年,Yotam和Zohar带着Wibbitz到旧金山市参加了著名的TechCrunch Disrupt,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正面反馈,让他们更加确信Wibbitz有市场,此后陆续不断接到媒体和科技博客的采访邀约。在旧金山,这两个以色列创业者还遇到了同领域的竞争对手Qwiki。
Qwiki是2010年Disrupt的获奖者,也是一个将文字转化为视频的程序,Qwiki今年推出的新App可以让个人用户输入文字和图片创建自己的视频。这是由两个美国人创办的公司,2011年已经拿到了800万美元的风投资 金。
虽然Wibbitz 2011年只拿到了50万美元的种子基金 ,但是在资金到位后,Wibbitz立刻雇佣了三位工程师和一位创意指导加入技术研发团队。今年3月Yotam又参加了纽约的Disrupt,这次参展的目的是接触目标客户—媒体发行商。媒体对Wibbitz的兴趣让Yotam意识到纽约是个潜在的大市场。
今年6月,李嘉诚旗下的风投公司Horizons Ventures向Wibbitz投资了230万美元,这家公司也投资了Facebook和Siri等科技公司。Yotam打算拿这笔钱在年底前在纽约建立市场部门,并再招聘几个工程师加强在以色列的研发部门。现在Wibbitz支持的语言有英语和西班牙语,“未来一定还会开发其他语言”Yotam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如今在Wibbitz平台上已经有了3万多个网站注册用户,但收费模式还没有正式启用。在Yotam策划的商业模式中,Wibbitz根据视频浏览量向网站收费,广告收入则全部归网站。
回想起Wibbitz的第一个版本,Yotam觉得很羞愧,像许多创业产品一样,到处都是瑕疵。Wibbitz的第一代产品更像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开场摘要,把网站最新的文章标题和一两句话的摘要转化成视频。当时的视频设计很粗糙,搜索出来的图片画面质量也高低不一。一年半前的第一个用户是Yotam的一个运营科技博客的朋友,那些粗糙的视频给这个博客带来不少负面评论。Yotam对这位朋友的支持和敢于尝试的勇气一直很感激,他打算让这个博客永远免费使用Wibbitz的最新产 品。
现在Wibbitz的大部分客户还是一些小的科技博客,要想实现盈利必须要争取到一些像CNN这样的大媒体。这对于Wibbitz这样的一家创业公司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大公司的部门很多,每个部门需要的东西都不一样。它们对每个细节都很慎重,视频里的所有东西,包括几个字的位置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Yotam正在努力学习和大公司打交道的方式,但关键的问题还是这个技术是否成熟,是否真的能达到新闻报道的准确度,纠错措施是否完善。
为了解决这些技术风险,在Wibbitz即将发出的新版本中,使用者可以在发布视频之前对视频内容进行修改。据Yotam透露,有几家大媒体和Wibbitz在商谈中,有两家已经到了试运营阶段。按照Yotam的估算,Wibbitz明年就应该能够盈利了。
从创业起初只支持1600家网站到现在的3万家网站,这一年半Wibbitz已经取得了飞跃的成长,但这只是一个起步,未来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多。除了Qwiki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个领域已经涌现出许多新的创业公司,虽然目前大多数还没有成形。
Yotam现在每天9点到办公室,晚上9点才回家。他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开会、见客户,平均每天都要和两到三个公司商谈。
6月,他们获得了来自Horizons Ventures、Initial Capital和Iool Venture三家风险投资公司的首轮价值230万美元的投资。而对于未来,Yotam没有考虑太多,他很享受当下的生活,“我正在过最理想的生活。每天和团队一起工作都充满了乐趣,我们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这种感觉非常好。”
Wibbitz可以轻易做到。Wibbitz是由两名以色列年轻人Zohar Dayan和Yotam Cohen创造的可以将文字自动转换为视频的在线程序。而且他们由此开始了在美国的创业。
现在,我们再将这段关于歌手Adele的视频转换为文字:你可以听到Adele获得六项格莱美提名的介绍同时欣赏她的照片和她唱《Rolling in the Deep》的片段。当提到Adele哭着领奖时,视频里出现她在舞台上一手拿着奖杯一手擦眼泪的照片,配音中出现Adele的引语也会同时出现在屏幕上。
“对长篇文字报道没有耐心的人可以先看视频再决定是否继续读文章,在地铁里想看文章也不再需要两个手指不停地移动放大文字,只需要点击一下就可以带着耳机听。看到喜欢的随时可以把视频分享到Facebook和Twitter上。”这是Yotam对Wibbitz用户体验的描述。
无论是病毒视频、MV、广告宣传片,都已经成为互联网传播的重要载体,但它们都很贵。正是看到了人们对于简便易行制作视频的需求,Zohar Dayan和Yotam Cohen决定要做点什么。
Wibbitz首先根据语法逻辑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词句,把600个单词压缩到150个单词以内,然后用文字语音转换器将这段缩短的文字变成自然的朗读语音,同时按照关键词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并且画质清晰的图片和动画信息图,最后再将这些元素组有秩序地拼在一起。整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使用者只需输入一行 JavaScript码,这是一种近似于人工智能的程序。这个HTML5格式的视频可以在电脑、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上播放。
Wibbitz这个主意最初是Yotam在读大三的时候想到的。那时他在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当年参加了学校举办的Zell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一个教大学生如何创业的培训项目。在这个项目课程上,Yotam遇到了从小沉迷于编程的Zohar。
“有一天早晨起床打开电脑看新闻时,页面涌出许多条目让我头晕眼花,我就突然想怎么才能让这些信息看起来轻松些。然后想到一个主意,能否有段视频帮我先做个总结,我再决定要不要看?”Yotam带着这个想法去找Zohar,两个充满热情的学生一拍即合。
2010年毕业后,两个人成立了他们的公司。当时公司最初的名字叫Webbitz,但注册的时候发现已经被使用了,拥有者开价1000美元愿把使用权卖给这两个创业者。他们没那么多钱,只好改了个字母。“没想到后来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名字,Wibbitz比Webbitz听上去更 酷。”
由于技术上的主要开发者是Zohar,他担任Wibbitz的CEO,Yotam担任业务发展总监。大学毕业之后,他们都从没想过去公司打工,“创业对于以色列人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Yotam说。《创业的国度》(Startup Nation)作者Dan Senor这样解释这个国家的创业文化:以色列是世界上科技创业密度最高的国家,人均获得的风投资金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他称这种创业精神和以色列民族大胆放纵的文化与服役制度有关。放纵的文化让他们不愿被管束,敢于冒险;3年的军队服役给了他们视野和行动力。也许这个理论听上去也过于大胆,但Yotam和Zohar无疑让这个创业国度的故事更有说服力。
2011年,Yotam和Zohar带着Wibbitz到旧金山市参加了著名的TechCrunch Disrupt,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正面反馈,让他们更加确信Wibbitz有市场,此后陆续不断接到媒体和科技博客的采访邀约。在旧金山,这两个以色列创业者还遇到了同领域的竞争对手Qwiki。
Qwiki是2010年Disrupt的获奖者,也是一个将文字转化为视频的程序,Qwiki今年推出的新App可以让个人用户输入文字和图片创建自己的视频。这是由两个美国人创办的公司,2011年已经拿到了800万美元的风投资 金。
虽然Wibbitz 2011年只拿到了50万美元的种子基金 ,但是在资金到位后,Wibbitz立刻雇佣了三位工程师和一位创意指导加入技术研发团队。今年3月Yotam又参加了纽约的Disrupt,这次参展的目的是接触目标客户—媒体发行商。媒体对Wibbitz的兴趣让Yotam意识到纽约是个潜在的大市场。
今年6月,李嘉诚旗下的风投公司Horizons Ventures向Wibbitz投资了230万美元,这家公司也投资了Facebook和Siri等科技公司。Yotam打算拿这笔钱在年底前在纽约建立市场部门,并再招聘几个工程师加强在以色列的研发部门。现在Wibbitz支持的语言有英语和西班牙语,“未来一定还会开发其他语言”Yotam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如今在Wibbitz平台上已经有了3万多个网站注册用户,但收费模式还没有正式启用。在Yotam策划的商业模式中,Wibbitz根据视频浏览量向网站收费,广告收入则全部归网站。
回想起Wibbitz的第一个版本,Yotam觉得很羞愧,像许多创业产品一样,到处都是瑕疵。Wibbitz的第一代产品更像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开场摘要,把网站最新的文章标题和一两句话的摘要转化成视频。当时的视频设计很粗糙,搜索出来的图片画面质量也高低不一。一年半前的第一个用户是Yotam的一个运营科技博客的朋友,那些粗糙的视频给这个博客带来不少负面评论。Yotam对这位朋友的支持和敢于尝试的勇气一直很感激,他打算让这个博客永远免费使用Wibbitz的最新产 品。
现在Wibbitz的大部分客户还是一些小的科技博客,要想实现盈利必须要争取到一些像CNN这样的大媒体。这对于Wibbitz这样的一家创业公司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大公司的部门很多,每个部门需要的东西都不一样。它们对每个细节都很慎重,视频里的所有东西,包括几个字的位置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Yotam正在努力学习和大公司打交道的方式,但关键的问题还是这个技术是否成熟,是否真的能达到新闻报道的准确度,纠错措施是否完善。
为了解决这些技术风险,在Wibbitz即将发出的新版本中,使用者可以在发布视频之前对视频内容进行修改。据Yotam透露,有几家大媒体和Wibbitz在商谈中,有两家已经到了试运营阶段。按照Yotam的估算,Wibbitz明年就应该能够盈利了。
从创业起初只支持1600家网站到现在的3万家网站,这一年半Wibbitz已经取得了飞跃的成长,但这只是一个起步,未来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多。除了Qwiki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个领域已经涌现出许多新的创业公司,虽然目前大多数还没有成形。
Yotam现在每天9点到办公室,晚上9点才回家。他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开会、见客户,平均每天都要和两到三个公司商谈。
6月,他们获得了来自Horizons Ventures、Initial Capital和Iool Venture三家风险投资公司的首轮价值230万美元的投资。而对于未来,Yotam没有考虑太多,他很享受当下的生活,“我正在过最理想的生活。每天和团队一起工作都充满了乐趣,我们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这种感觉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