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脊膜外麻醉效果不良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g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硬脊膜外穿刺成功后麻醉效果不佳或无麻醉效果的常见原因、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等进行总结、综述,以达到提高麻醉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
  关键词 硬脊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临床分析
  
  影响麻醉平面的因素
  
  常见的影响麻醉平面的因素:①穿刺部位选择不当,麻醉平面过高或过低。②导管误入侧腔或一侧椎间孔,导管脱出硬膜外腔或刺入蛛网膜下腔,或导管扭结。③硬膜外腔粘连,平面不易扩散。④麻醉药浓度偏低或容量不足。⑤导管置入疏松组织间隙(以颈段多见)或误入血管(不但无麻醉效果,且易引起局麻药中毒)。⑥置管方向、注药速度及年龄因素,均可影响麻醉平面。⑦其他:对局麻药不敏感以及原因不明的效果不良。
  
  临床分析及处理
  
  硬膜外穿刺点应根据手术部位来选择,而不能随意选择穿刺部位,更不能依靠体位的调节来满足手术的要求。体位调节是非常轻微的,硬膜外腔注入适量的局麻药,可使穿刺点上下几个神经节段得以阻滞,故穿刺部位的选择是麻醉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一般以手术切口为中心,选择穿刺点,小儿可低于切口位置,因小儿硬外麻醉时,药物易向上方扩散。
  麻醉范围的大小与注入局麻药的浓度、容量有关,浓度是决定硬膜外阻滞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浓度局麻药使神经阻滞更安全,包括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均被阻滞,相反稀释局麻药浓度,获得分离阻滞,即仅阻滞感觉神经保留运动神经,尤其适用于术后镇痛。而容量是决定硬膜外阻滞质量的重要因素,大容量局麻药使阻滞范围广。
  穿刺成功后,首先是导管置入方向问题,如头向置管,麻醉平面易向头侧扩散,尾向置管时则是向尾侧扩散1~2节段,但仍以向头侧扩散为主。导管不可置入过深或过浅,过深易进入侧腔,出现单侧麻醉,如进入一侧椎间孔则只能阻滞几个脊神经根,遇此情况可将导管拨出少许;导管过浅则易脱出硬膜外腔,因此,一般要求导管置入3~4cm即可。
  对有硬外麻醉史或硬膜外腔有粘连的患者,由于硬膜外腔有粘连及硬膜外纤维膈膜的形成,使麻醉药不能在硬膜外腔扩散,麻醉平面窄或出现节段性麻痹,影响麻醉效果。遇此情况可注入一定量的空气或生理盐水,以扩张硬膜外腔,或根据手术需要辅助用药或改换麻醉方法。
  颈段穿刺时,颈段肌肉比较薄弱,组织疏松,导管易置入疏松组织,出现类似进入硬膜外腔的假象。因而在穿刺过程中,除指征明显外,一定要求置管顺利。根据笔者的临床观察及经验,勉强置入导管或用钢丝导引置管的病人,麻醉效果多不满意,且用钢丝导入极易刺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有引起全脊髓麻醉的危险。故对置管困难的病人,宁可重新穿刺置管,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对于穿刺出血的病人,可用少许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以免堵塞;出血较多的病人可换一椎体重新穿刺置管,或更换麻醉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个体差异、脊柱长短、年龄大小、穿刺部位来决定麻醉药的浓度及用量。腰段麻醉药浓度可稍大,一般2%利多卡因,颈段、骶段可用1.5%利多卡因,对老人、小儿、体弱者用低浓度、小剂量麻醉药。年轻、体质好者,可用量稍大。注液速度影响麻醉平面的扩散,速度快麻醉平面宽,注药速度慢,麻醉平面狭窄。
  对于原因不明的效果不良,应认真分析,寻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改换其他麻醉方法。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穿刺置管成功后,一定要反复抽吸导管,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疑有导管进入蛛网膜下腔,应更换麻醉方法;已出现全脊髓麻醉现象,应立即施行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维持循环等措施进行抢救。
  鉴于脊麻及硬膜外麻醉各有其特点,临床上采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技术,既有脊麻的起效时间快、阻滞效果好的优点,也可通过硬膜外置管提供长时间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以弥补两种麻醉方法的不足,提高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等,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该文分别选取福建省泉州市110k V全户外和全户内变电站对其周边环境的工频电、磁场强度进行监测,分析变电站电磁辐射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环保措施。
摘 要 目的:探索应用行为矫正训练新护理模式,发挥护士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试验组进行行为矫正训练,共12周,利用精神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分析。结果:与入组时相比NOSIE各因素变化值从第3周~第12周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組(P<0.01)。且增分或减分幅度逐渐增大。结论:施行行
本文拟研究一套基于云原生环境的云存储在线应用系统,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阐述基于容器的基础架构设计思想,继而基于容器基础架构进行微服务架构设计,从而在上述基础上设计一套分布式云存储在线应用系统。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
2004~2009年7月门诊患者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32~74岁。均为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在拇跖关节,局部肿胀,血尿酸含量增高,最高者达700mmol/L以上。该组患者用别嘌呤醇0.1g,3次/日,间歇或持续用
为提高图分析中PageRank模型的计算效率,提出基于联合局部敏感转移矩阵的PageRank模型改进形式。设计联合局部及边界的局部个体转移矩阵,将计算限定在图局部,降低节点参与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