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以搓饵和固态饵料为例,再复述一遍动作要领:抛满竿——手臂前伸——浮标立稳或者将要到位时回拉(回拉要有一定的速度,利用浮标的浮力和水的阻力带动铅坠向岸边移动接近一个子线的长度)——前推鱼竿使浮标露出。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能提高接近一倍的上鱼率。
书接前面的《避免主线的障碍感》一文。
调钝,使钓饵尽量远离主线,这是钓大鱼的关键一步,但是调钓迟钝时,钓饵未必就能远离主线。很多人认为,只要铅坠到底了,子线肯定躺底,其实不然,我只能说子线也会到底,但是未必就伸直了平躺水底,它很可能是弯曲的,如果是弯曲的,那么钓饵和主线的距离便达不到最佳的一个子线长的距离。
以前,我也认为铅坠到底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对。这要从钓组落水的态势来分析。钓组落水后,铅坠会牵引着钓组呈钟摆轨迹向水底降落(抛满竿或者八九分满),这时铅坠在下,钓饵在上,它们的垂直距离不大。铅坠沉底后,失去牵引的钓饵以自由落体姿态降落,二者之间的距离基本上不会出现变化。最后,大多数时候子线会呈弯曲状躺底。正常抛投的情况下,钓组在水下就是这样的,所以我说调钓迟钝只完成了一半。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没被我发现,更没引起我足够的重视。直到去年,我和老伙伴夜钓鲤鱼,他用两支7.2米的竿子,钓组早都调好了,拿出来就用。天黑后,他发现一支竿子的电子标没电了,怎么办呢?他直接把4.5米钓鲫鱼用的小浮力的电子标插上去,因天黑懒得调标,所以直接钓。半夜的时候,我发现他挨着我的这支竿子总是上鱼,我忍不住溜达过去,他和我说:钓鱼这事就靠点子,点子好,啥都咬,我就今天这把竿子(挨着我的)没调标,还就它爱咬钩,你看——说完这话,他闹笑话似的把竿子拽出来又重新抡了出去,只见电子标一翻身,嗖的一下扎进水里,然后他把鱼竿向身后一拽,再往前一送,电子标才从水中冒出个尖。然后我俩就笑,这也太钝了。第二次再去的时候,还是那个钓位,这次他的电子标充了电,鱼反倒不咬了。
这件事在后来给了我一个启发,他上鱼的关键是铅坠到位后向后那么一拽,这个动作肯定带着铅坠向岸边移动了,幅度至少十几厘米以上,也就是说,这个动作把水底的子线基本拉直了,进而使钓饵和主线达到了最远的一个子线长的距离。而之所以第二次再去时使用调好的浮标未能继续辉煌,是因为他没有必要继续那个铅坠到位后后拽的动作了。
有了这个发现,我才回忆起以前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无意动作,歪打正着地使子线伸直平躺在水底,好几次都遇到了大鲤鱼。
这样一回忆,我又有了新的发现:这个动作确实能把水底的子线拉直,使钓饵和主线产生最大的距离以隐蔽主线,但是这个动作也会使两根子线并拢到一起,假设子线缠在一起可就不好了,鱼吃钓饵的时候会有障碍感,也会影响上鱼。好在我有个比较“小气”的习惯——我喜欢用单钩钓鲤鱼,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鲤鱼进抄网后扑腾得厉害,一条鱼出水,子线就会打卷,为了省下一副子线,我干脆用单钩,每钓一条鱼就换一根子线,这样算下来一副子线至少可以钓两条鱼。从概率上来说,双钩的中鱼率应该是单钩的二倍,可是实际上我用单钩也没少上鱼。这只是我个人的办法,仅供钓友们参考。
话说到这儿,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在使用散饵的时候,这招还能用吗?散饵和其他钓饵最大的不同是,抛竿的时候,鱼饵的落点就是钓点的正上方,基本上就是浮标站立的位置,这样的话,饵料从上到下散落,最后都会落在一点上,铅坠也在这个点上。那么,如果还像搓饵那样抛满竿,魚饵在落水的瞬间就开始脱落,然后呈钟摆状一路洋洋洒洒到达钓点的时候也就所剩无几了,散落的鱼饵面积太大,也就无法起到最佳诱鱼作用。所以,散饵的落点就应该在钓点的上方。那么问题来了:钓鲤鱼之类的体形较大的鱼种时主线要和钓饵有尽量大的距离,而这样做鱼饵和主线几乎就不存在距离了,如果用回拉的办法控制不好动作,就会造成散饵的落点不集中,如果回拉的距离能做到恰到好处,刚好铅坠移动到适当的位置而鱼饵没动,那是最理想不过了,可是总有些人对这个技术掌握得不好,怎么办呢?其实办法并不难,在短子线上捏散饵,长子线用搓饵就解决了,即使回拉的动作做过了头,长子线上的搓饵也不会离散落的鱼饵太远,这样散饵诱鱼,搓饵钓鱼,效果基本不打折。至于两个子线间的钩距是否需要变化,我想这还是根据个人情况酌情处理吧。
最后,我以搓饵和固态饵料为例,再复述一遍动作要领:抛满竿——手臂前伸——浮标立稳或者将要到位时回拉(回拉要有一定的速度,利用浮标的浮力和水的阻力带动铅坠向岸边移动接近一个子线的长度)——前推鱼竿使浮标露出。
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能提高接近一倍的上鱼率。
钓鱼是一门学问,但绝不神秘,不过是一层窗户纸而已,捅破就豁然开朗,捅不破就会被束缚。我说的这种子线躺底钓法适合新手入门钓鲤鱼等大鱼,实际上它并不能使新手朋友的技术达到多高的水平,但是从鱼获角度讲能让你在小伙伴中的排名靠前一些。最后我再强调一点:对象鱼越大,子线就要越长。
书接前面的《避免主线的障碍感》一文。
调钝,使钓饵尽量远离主线,这是钓大鱼的关键一步,但是调钓迟钝时,钓饵未必就能远离主线。很多人认为,只要铅坠到底了,子线肯定躺底,其实不然,我只能说子线也会到底,但是未必就伸直了平躺水底,它很可能是弯曲的,如果是弯曲的,那么钓饵和主线的距离便达不到最佳的一个子线长的距离。
以前,我也认为铅坠到底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对。这要从钓组落水的态势来分析。钓组落水后,铅坠会牵引着钓组呈钟摆轨迹向水底降落(抛满竿或者八九分满),这时铅坠在下,钓饵在上,它们的垂直距离不大。铅坠沉底后,失去牵引的钓饵以自由落体姿态降落,二者之间的距离基本上不会出现变化。最后,大多数时候子线会呈弯曲状躺底。正常抛投的情况下,钓组在水下就是这样的,所以我说调钓迟钝只完成了一半。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没被我发现,更没引起我足够的重视。直到去年,我和老伙伴夜钓鲤鱼,他用两支7.2米的竿子,钓组早都调好了,拿出来就用。天黑后,他发现一支竿子的电子标没电了,怎么办呢?他直接把4.5米钓鲫鱼用的小浮力的电子标插上去,因天黑懒得调标,所以直接钓。半夜的时候,我发现他挨着我的这支竿子总是上鱼,我忍不住溜达过去,他和我说:钓鱼这事就靠点子,点子好,啥都咬,我就今天这把竿子(挨着我的)没调标,还就它爱咬钩,你看——说完这话,他闹笑话似的把竿子拽出来又重新抡了出去,只见电子标一翻身,嗖的一下扎进水里,然后他把鱼竿向身后一拽,再往前一送,电子标才从水中冒出个尖。然后我俩就笑,这也太钝了。第二次再去的时候,还是那个钓位,这次他的电子标充了电,鱼反倒不咬了。
这件事在后来给了我一个启发,他上鱼的关键是铅坠到位后向后那么一拽,这个动作肯定带着铅坠向岸边移动了,幅度至少十几厘米以上,也就是说,这个动作把水底的子线基本拉直了,进而使钓饵和主线达到了最远的一个子线长的距离。而之所以第二次再去时使用调好的浮标未能继续辉煌,是因为他没有必要继续那个铅坠到位后后拽的动作了。
有了这个发现,我才回忆起以前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无意动作,歪打正着地使子线伸直平躺在水底,好几次都遇到了大鲤鱼。
这样一回忆,我又有了新的发现:这个动作确实能把水底的子线拉直,使钓饵和主线产生最大的距离以隐蔽主线,但是这个动作也会使两根子线并拢到一起,假设子线缠在一起可就不好了,鱼吃钓饵的时候会有障碍感,也会影响上鱼。好在我有个比较“小气”的习惯——我喜欢用单钩钓鲤鱼,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鲤鱼进抄网后扑腾得厉害,一条鱼出水,子线就会打卷,为了省下一副子线,我干脆用单钩,每钓一条鱼就换一根子线,这样算下来一副子线至少可以钓两条鱼。从概率上来说,双钩的中鱼率应该是单钩的二倍,可是实际上我用单钩也没少上鱼。这只是我个人的办法,仅供钓友们参考。
话说到这儿,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在使用散饵的时候,这招还能用吗?散饵和其他钓饵最大的不同是,抛竿的时候,鱼饵的落点就是钓点的正上方,基本上就是浮标站立的位置,这样的话,饵料从上到下散落,最后都会落在一点上,铅坠也在这个点上。那么,如果还像搓饵那样抛满竿,魚饵在落水的瞬间就开始脱落,然后呈钟摆状一路洋洋洒洒到达钓点的时候也就所剩无几了,散落的鱼饵面积太大,也就无法起到最佳诱鱼作用。所以,散饵的落点就应该在钓点的上方。那么问题来了:钓鲤鱼之类的体形较大的鱼种时主线要和钓饵有尽量大的距离,而这样做鱼饵和主线几乎就不存在距离了,如果用回拉的办法控制不好动作,就会造成散饵的落点不集中,如果回拉的距离能做到恰到好处,刚好铅坠移动到适当的位置而鱼饵没动,那是最理想不过了,可是总有些人对这个技术掌握得不好,怎么办呢?其实办法并不难,在短子线上捏散饵,长子线用搓饵就解决了,即使回拉的动作做过了头,长子线上的搓饵也不会离散落的鱼饵太远,这样散饵诱鱼,搓饵钓鱼,效果基本不打折。至于两个子线间的钩距是否需要变化,我想这还是根据个人情况酌情处理吧。
最后,我以搓饵和固态饵料为例,再复述一遍动作要领:抛满竿——手臂前伸——浮标立稳或者将要到位时回拉(回拉要有一定的速度,利用浮标的浮力和水的阻力带动铅坠向岸边移动接近一个子线的长度)——前推鱼竿使浮标露出。
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能提高接近一倍的上鱼率。
钓鱼是一门学问,但绝不神秘,不过是一层窗户纸而已,捅破就豁然开朗,捅不破就会被束缚。我说的这种子线躺底钓法适合新手入门钓鲤鱼等大鱼,实际上它并不能使新手朋友的技术达到多高的水平,但是从鱼获角度讲能让你在小伙伴中的排名靠前一些。最后我再强调一点:对象鱼越大,子线就要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