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丽莉事迹感动了中国,也诠释了师爱的内涵。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爱心,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师爱的滋润下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张丽莉 爱心 爱的表现 爱的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42-01
当失控的客车撞向年幼无知的孩子,她义无反顾地向前一扑,将学生用力推到一边,无情的车轮从她的大腿辗压过去,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上了人生最美的一课。她就是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当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失,当财富与权力霸占一席之地,当社会的价值取向被影响……张丽莉以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诠释了师爱的内涵。她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爱心对教师工作的重要性。爱,是教师工作的起点。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人性,是对学生深沉的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些教育家的话说明: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爱心,不管针对什么样的学生,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爱学生,才能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喜欢学生,赞赏学生,只有爱学生,老师和学生才能很好地交流沟通,才有了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钥匙。全国模范教师斯霞说:“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凡受到老师热爱、信任和尊重的学生,对生活总是充满信心,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相反,如果老师对学生总是没完没了地斥责、辱骂、厌恶和惩罚,学生就会产生悲观、失望、怨恨,甚至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到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所以,我们应该记住:“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怎样才算是爱学生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应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构筑起师生“爱”的桥梁。90后的学生在家里备受父母爱护,来到学校,很自然地会把他们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种种感情、期望与“爱的要求”转移到老师身上,希望他不仅传授给他们知识,也希望能像父母那样体贴爱护他们。教师如果真能像父母那样真诚地爱护学生,处处给他们温暖和关怀,就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同父母一样可亲可敬,就会使学生从教师的爱中体会到学校的关爱,社会的温暖,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希望。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把这种爱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这时,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就会经过他们的感情思考,而被认为是出自老师的好意,自觉而愉快地加以接受。
日常生活中,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有时就会令学生感动,从而记住老师的爱。班上有个学生,平常沉默寡言,极少与人交往,对别人善意的帮助往往以冷漠对待,对班主任的管理也有一种抵触情绪。后来通过别的同学了解到,他是个“留守儿童”,他的父母每年只在过春节时才回家,因平常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极少与人交往,就形成了这种“不合群”的性格。了解到情况后,暗地里找了一些性格開朗的同学主动的与他交流,与他一起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有一次他因感冒在校外的门诊挂吊瓶,顺便去看他,了解了一下病情,语言虽然不多,但是从他的表情上可以看出感动。之后,他的笑容多了,性格也开朗了很多。正是老师和同学的爱,促成了他的这种转变。所以,教师教育学生要德育为先,做好学生的思想认识工作。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爱学生要信任和尊重学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都有巨大潜能,在老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就能充分发掘潜能,不断进步,爱学生要一视同仁。爱的天平,绝不能放上偏见的法码。作为老师,不能只爱几个得意门生,要以同样火热的心爱每个学生。爱学生还表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严师出高徒”老师对学生要爱而不骄纵,尊重而不迁就,信任而不放任。但严格要求不是苛求,不是强迫命令,更不是简单粗暴,而是教育性、说服性、指导性、严肃性的和谐统一。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曾有这样一幅漫画,孩子坐在地上哭,父母在旁边捶首顿足,父母说:“我们把心肝都给你了。你还要我们怎么样呢?”作为老师,我们都爱学生,但是还应该注意我们爱的方式能不能让学生接受。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细心、耐心地教育学生。简单粗暴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既与师德要求相悖,也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教师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维护学生尊严,尊重他们人格,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
师爱如阳光,应照进所有学生的心灵。我们更应该以张丽莉为榜样,以既教书又育人的实际行动增加社会正能量,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一个人民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蔡汀、王义高等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斯霞,《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关键词]张丽莉 爱心 爱的表现 爱的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42-01
当失控的客车撞向年幼无知的孩子,她义无反顾地向前一扑,将学生用力推到一边,无情的车轮从她的大腿辗压过去,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上了人生最美的一课。她就是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当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失,当财富与权力霸占一席之地,当社会的价值取向被影响……张丽莉以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诠释了师爱的内涵。她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爱心对教师工作的重要性。爱,是教师工作的起点。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人性,是对学生深沉的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些教育家的话说明: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爱心,不管针对什么样的学生,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爱学生,才能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喜欢学生,赞赏学生,只有爱学生,老师和学生才能很好地交流沟通,才有了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钥匙。全国模范教师斯霞说:“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凡受到老师热爱、信任和尊重的学生,对生活总是充满信心,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相反,如果老师对学生总是没完没了地斥责、辱骂、厌恶和惩罚,学生就会产生悲观、失望、怨恨,甚至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到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所以,我们应该记住:“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怎样才算是爱学生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应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构筑起师生“爱”的桥梁。90后的学生在家里备受父母爱护,来到学校,很自然地会把他们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种种感情、期望与“爱的要求”转移到老师身上,希望他不仅传授给他们知识,也希望能像父母那样体贴爱护他们。教师如果真能像父母那样真诚地爱护学生,处处给他们温暖和关怀,就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同父母一样可亲可敬,就会使学生从教师的爱中体会到学校的关爱,社会的温暖,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希望。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把这种爱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这时,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就会经过他们的感情思考,而被认为是出自老师的好意,自觉而愉快地加以接受。
日常生活中,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有时就会令学生感动,从而记住老师的爱。班上有个学生,平常沉默寡言,极少与人交往,对别人善意的帮助往往以冷漠对待,对班主任的管理也有一种抵触情绪。后来通过别的同学了解到,他是个“留守儿童”,他的父母每年只在过春节时才回家,因平常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极少与人交往,就形成了这种“不合群”的性格。了解到情况后,暗地里找了一些性格開朗的同学主动的与他交流,与他一起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有一次他因感冒在校外的门诊挂吊瓶,顺便去看他,了解了一下病情,语言虽然不多,但是从他的表情上可以看出感动。之后,他的笑容多了,性格也开朗了很多。正是老师和同学的爱,促成了他的这种转变。所以,教师教育学生要德育为先,做好学生的思想认识工作。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爱学生要信任和尊重学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都有巨大潜能,在老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就能充分发掘潜能,不断进步,爱学生要一视同仁。爱的天平,绝不能放上偏见的法码。作为老师,不能只爱几个得意门生,要以同样火热的心爱每个学生。爱学生还表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严师出高徒”老师对学生要爱而不骄纵,尊重而不迁就,信任而不放任。但严格要求不是苛求,不是强迫命令,更不是简单粗暴,而是教育性、说服性、指导性、严肃性的和谐统一。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曾有这样一幅漫画,孩子坐在地上哭,父母在旁边捶首顿足,父母说:“我们把心肝都给你了。你还要我们怎么样呢?”作为老师,我们都爱学生,但是还应该注意我们爱的方式能不能让学生接受。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细心、耐心地教育学生。简单粗暴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既与师德要求相悖,也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教师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维护学生尊严,尊重他们人格,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
师爱如阳光,应照进所有学生的心灵。我们更应该以张丽莉为榜样,以既教书又育人的实际行动增加社会正能量,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一个人民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蔡汀、王义高等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斯霞,《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