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全体老师的参与。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心理水平为重要保障,以开展符合学生年龄实际的少先队活动为工作重要环节。以及针对特需学生开展的指导和咨询活动。特别是学校的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校教育 少先队员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01-0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的途径很多,我们针对实际确定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即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心理水平为重要保障,以开展符合学生年龄实际的少先队活动为工作重要环节。班级、少先队活动作为特有的学生组织活动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班级(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认真设计、组织学生喜爱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尤为重要。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新世纪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学校的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下面就这一内容简单阐述如下:
1.提高辅导员老师的意识
1.1提高了辅导员老师的心理品质。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取决于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想育人,首先得育心”“健康的人首先是心理素质高,能适应社会的人”的观念,已被广大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老师)所接受。在研究中,许多辅导员老师认识到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对队员的影响。他们在选择辅导内容、编写活动教案、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心理影响效应的感知;在辅导队员开展各种活动中,他们看到了孩子们真实的一面,主动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找到差距;反思自己的思想情绪,从中受启发,从而增强自己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1.2提高了辅导员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教研水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学会与队员平等交往、倾听、沟通等集体辅导与个人辅导的艺术;能上融趣味、活动性与心理健康教育为一体的主题班(队)会课。在实践中,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教科研的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撰写成文,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营造良好的学生心理环境
一是要创设良好的班级物理环境,如教室桌椅要整齐,窗明几净,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及绘画,启迪学生心智;二是班主任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舆论氛围。例如,充分利用班会、晨会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引导,也可以利用板报、校报及学校的广播、电视等一切媒体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讲演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活动、团组织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将良好心理品质和相关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这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开展理想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确定自己行动的目的,并对一切思想和行动作出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明辨是非、善恶,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责任感,提高行动的自觉性。而那些缺乏理想,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行动缺乏自觉性。把学生按时到校、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等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这样的理想教育,越现实越能被学生接受,成为学生行动目标,增强行动自觉性。
4.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行心理指导
4.1利用团体进行辅导。虽然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但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结合班级实际,针对班级出现的普遍问题或“偶发事件”,采取讨论、辩论、讲座、情境体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如低年级的团结友爱教育,中年级的正确对待荣誉的教育;高年级的青春期心理指导、毕业班升学心理指导等。通过学校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很好地预防了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或纠正了学生中出现的一般偏差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在发现自己心理不够健康时,主动寻求帮助或自我调节,使学生以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达到自我完善。团体辅导活动形式丰富多彩,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的角色体验、表演、游戏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产生提高和改变自己当前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班主任老师们也十分注意积累,结合辅导活动,积极撰写活动案例。
4.2加強激励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评价的激励作用,要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实行“谈心式”,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时,要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处着眼,发挥评语的激励、导向、反馈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对学生实施评价,撰写评语,遵循全面性、个性化、平等性、激励性、发展性及客观评价的六原则。针对实际,我们提出:教师要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表扬其成绩;要艺术性地提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指出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谈心式评语的实施,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我能行”的教育思想,我们设计的四联式(老师的话;家长的鼓励;朋友的悄悄话;说说我自己)评语卡形式,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工程,对于我校开展的课题研究,只涉及了心理研究的一小部分内容。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配合。今后,我们要继续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教师心理水平,家校协同,共同培养造就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新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学校教育 少先队员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01-0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的途径很多,我们针对实际确定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即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心理水平为重要保障,以开展符合学生年龄实际的少先队活动为工作重要环节。班级、少先队活动作为特有的学生组织活动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班级(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认真设计、组织学生喜爱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尤为重要。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新世纪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学校的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下面就这一内容简单阐述如下:
1.提高辅导员老师的意识
1.1提高了辅导员老师的心理品质。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取决于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想育人,首先得育心”“健康的人首先是心理素质高,能适应社会的人”的观念,已被广大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老师)所接受。在研究中,许多辅导员老师认识到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对队员的影响。他们在选择辅导内容、编写活动教案、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心理影响效应的感知;在辅导队员开展各种活动中,他们看到了孩子们真实的一面,主动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找到差距;反思自己的思想情绪,从中受启发,从而增强自己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1.2提高了辅导员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教研水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学会与队员平等交往、倾听、沟通等集体辅导与个人辅导的艺术;能上融趣味、活动性与心理健康教育为一体的主题班(队)会课。在实践中,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教科研的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撰写成文,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营造良好的学生心理环境
一是要创设良好的班级物理环境,如教室桌椅要整齐,窗明几净,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及绘画,启迪学生心智;二是班主任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舆论氛围。例如,充分利用班会、晨会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引导,也可以利用板报、校报及学校的广播、电视等一切媒体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讲演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活动、团组织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将良好心理品质和相关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这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开展理想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确定自己行动的目的,并对一切思想和行动作出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明辨是非、善恶,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责任感,提高行动的自觉性。而那些缺乏理想,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行动缺乏自觉性。把学生按时到校、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等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这样的理想教育,越现实越能被学生接受,成为学生行动目标,增强行动自觉性。
4.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行心理指导
4.1利用团体进行辅导。虽然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但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结合班级实际,针对班级出现的普遍问题或“偶发事件”,采取讨论、辩论、讲座、情境体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如低年级的团结友爱教育,中年级的正确对待荣誉的教育;高年级的青春期心理指导、毕业班升学心理指导等。通过学校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很好地预防了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或纠正了学生中出现的一般偏差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在发现自己心理不够健康时,主动寻求帮助或自我调节,使学生以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达到自我完善。团体辅导活动形式丰富多彩,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的角色体验、表演、游戏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产生提高和改变自己当前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班主任老师们也十分注意积累,结合辅导活动,积极撰写活动案例。
4.2加強激励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评价的激励作用,要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实行“谈心式”,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时,要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处着眼,发挥评语的激励、导向、反馈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对学生实施评价,撰写评语,遵循全面性、个性化、平等性、激励性、发展性及客观评价的六原则。针对实际,我们提出:教师要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表扬其成绩;要艺术性地提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指出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谈心式评语的实施,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我能行”的教育思想,我们设计的四联式(老师的话;家长的鼓励;朋友的悄悄话;说说我自己)评语卡形式,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工程,对于我校开展的课题研究,只涉及了心理研究的一小部分内容。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配合。今后,我们要继续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教师心理水平,家校协同,共同培养造就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新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