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化教育,就是让学生能独立自主地、自由能动地、刨造性地进行一切认识与实践的活动。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就得培养他们的主体性。孩子们在活动中体现的创造性,是他们主体性的最高表现。
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只鸟,那在教育的蓝天中,什么能让他们自由地飞翔?如果每个孩子都是朵花,那在教育的园子里,什么能让他们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尾鱼,那在教育的碧海间,什么能让他们游弋得欢畅?唯有关注生命主体的个性化教育,才能让生命自由成长,让潜能奔涌流淌……
让我们客观的“给予”
一直以来,孩子们的午餐都是由专人打好,他们只是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已经打好的饭菜。统一的饭菜量,缺少的是对孩子个体的关注:某同学胃口大;某同学食量小;某同学今早早饭没怎么吃,很饿了;某同学今天不舒服,不怎么想吃……
如今当班主任的我,开始实施“午餐自助制”。让学生分两路纵队双向并行,饭菜自取,多少自定。当然,也跟孩子设定底线:每样菜都得打,保证营养的全面;遇到喜欢吃的先不能多打,心中要有他人,待全体同学都打过而自己也全部吃完才可以再去添。餐前餐后的一些事务:推餐车进教室,拿出餐盘勺子,把汤碗和调羹送到柜子上,打汤,送餐车等,征求学生志愿者为大家服务。
俞正霞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教师,目前在句容市白兔中心小学支教。被评为“句容市优秀党员”“句容市优秀班主任”。她一直坚信,教育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那就让教育生活极力变得完满,让完满的生活成为教育场,让孩子在完满的生活中茁壮成长。
午饭时间,孩子们一改往日的沉闷压抑,变得活泼自然多了,脸上洋溢着快乐,自己动手,自己管理自己。相比较专人打饭时学生盘中食物多有所剩,到如今盘中光光,这就是学生自主带来的美好改变。
这些改变使学生切身体验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是“命运的主宰”,自己决定饭菜吃多少,自己决定是否为大家服务……主体能成为自己做决定的人,这才是独立自主的精髓。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有赖于教师的培养,客观的“给予”。
意志的自由和行为的自由
这学期学校举办“经典诗文诵读”主题系列活动,我们六年级将举行美文诵读比赛。读什么内容呢?我一直没定。
星期一,语文课后,班上的小机灵刘天明问我“俞老师,我们读什么定下来了吗?”“还没有呢!我正为这操心呢。”“老师,我这有一本书,上面有很多美文,您看看。”说完,就递过一本书来。我接过来翻着,看到一篇《做一片美的叶子》,署名金波。我抬起头似乎在自言自语:“金波?是下周四要来签名售书的金波吧?”我把书递给他:“你问问同学们,读金波的这篇《做一片美的叶子》怎么样?”
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这篇文章不长,好背。”有的说:“文中句子挺抒情的,有长有短。”有的说:“它的主题很积极,适合朗诵的。”还有的说:“下周金波爷爷到我们学校来,我们就读他的作品,要是拿了第一,还可以读给金波爷爷听哦。”“这个主意好,就听你们的,读这篇。”
星期五的比赛时间到了,我和学生来到音乐教室,小才女张帆现场钢琴伴奏。在《致爱丽丝》优美旋律中,学生的朗诵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赢得了一阵阵喝彩。我笑着想起比赛前张帆说的话,“老师,我觉得要想拿第一就要有特色,别的班伴奏都是放伴奏带,我们班不如我现场钢琴伴奏吧!”赛后成绩揭晓,果然,本班毫无争议地名列第一,学生们欢呼雀跃。
孩子有意志的自由和行为的自由。他们自己决定了朗诵的内容,自己决定现场钢琴伴奏,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一种自觉、积极和主动的特征。孩子的自由能动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得以发展,使他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教育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孩子们的“最佳创意奖”
复习期间,大队部组织“童声献给党”活动。学校推荐了几首曲目,都是平时广播上放出来叫大家学唱的。每一首孩子都会唱,可唱哪首呢?我让孩子自己选。他们以少数服从多数举手通过《乡间小路》。
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我又说:“你们唱这首歌时,想到做什么动作就大胆地做。”我仅仅是激发了一下,孩子们手舞足蹈更起劲了。他们甩开膀子“走在乡间小路”上,我说“好,前进三步后退三步”。他们又练这一句,走得用力唱得開心。他们把双手扮牛角放在头顶,他们用双手握“锄头”放在肩头,他们把笑意写在脸上……这些动作都是孩子们自编自创的,几遍唱下来,孩子们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比赛了。在二年级九个班中,没有哪个班像我们班这样形式丰富,没有哪个班的孩子有他们这样轻松快乐。“最佳创意奖”,非我班莫属。
创造是人类的本质,哪怕他们只是孩子。孩子们在活动中体现的创造性,是他们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这表明他们在活动中具有探索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的内在需求和意向,具有无限发展的创造潜能。
尊重每一个孩子,个性化教育,就是让他们能独立自主地、自由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一切认识与实践的活动。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就得培养他们的主体性,激发潜能、放飞梦想。个性化教育,会让“鸟儿”飞得更高更远,让“花儿”开得更久更香,让“鱼儿”游得更欢更长……
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只鸟,那在教育的蓝天中,什么能让他们自由地飞翔?如果每个孩子都是朵花,那在教育的园子里,什么能让他们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尾鱼,那在教育的碧海间,什么能让他们游弋得欢畅?唯有关注生命主体的个性化教育,才能让生命自由成长,让潜能奔涌流淌……
让我们客观的“给予”
一直以来,孩子们的午餐都是由专人打好,他们只是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已经打好的饭菜。统一的饭菜量,缺少的是对孩子个体的关注:某同学胃口大;某同学食量小;某同学今早早饭没怎么吃,很饿了;某同学今天不舒服,不怎么想吃……
如今当班主任的我,开始实施“午餐自助制”。让学生分两路纵队双向并行,饭菜自取,多少自定。当然,也跟孩子设定底线:每样菜都得打,保证营养的全面;遇到喜欢吃的先不能多打,心中要有他人,待全体同学都打过而自己也全部吃完才可以再去添。餐前餐后的一些事务:推餐车进教室,拿出餐盘勺子,把汤碗和调羹送到柜子上,打汤,送餐车等,征求学生志愿者为大家服务。
俞正霞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教师,目前在句容市白兔中心小学支教。被评为“句容市优秀党员”“句容市优秀班主任”。她一直坚信,教育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那就让教育生活极力变得完满,让完满的生活成为教育场,让孩子在完满的生活中茁壮成长。
午饭时间,孩子们一改往日的沉闷压抑,变得活泼自然多了,脸上洋溢着快乐,自己动手,自己管理自己。相比较专人打饭时学生盘中食物多有所剩,到如今盘中光光,这就是学生自主带来的美好改变。
这些改变使学生切身体验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是“命运的主宰”,自己决定饭菜吃多少,自己决定是否为大家服务……主体能成为自己做决定的人,这才是独立自主的精髓。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有赖于教师的培养,客观的“给予”。
意志的自由和行为的自由
这学期学校举办“经典诗文诵读”主题系列活动,我们六年级将举行美文诵读比赛。读什么内容呢?我一直没定。
星期一,语文课后,班上的小机灵刘天明问我“俞老师,我们读什么定下来了吗?”“还没有呢!我正为这操心呢。”“老师,我这有一本书,上面有很多美文,您看看。”说完,就递过一本书来。我接过来翻着,看到一篇《做一片美的叶子》,署名金波。我抬起头似乎在自言自语:“金波?是下周四要来签名售书的金波吧?”我把书递给他:“你问问同学们,读金波的这篇《做一片美的叶子》怎么样?”
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这篇文章不长,好背。”有的说:“文中句子挺抒情的,有长有短。”有的说:“它的主题很积极,适合朗诵的。”还有的说:“下周金波爷爷到我们学校来,我们就读他的作品,要是拿了第一,还可以读给金波爷爷听哦。”“这个主意好,就听你们的,读这篇。”
星期五的比赛时间到了,我和学生来到音乐教室,小才女张帆现场钢琴伴奏。在《致爱丽丝》优美旋律中,学生的朗诵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赢得了一阵阵喝彩。我笑着想起比赛前张帆说的话,“老师,我觉得要想拿第一就要有特色,别的班伴奏都是放伴奏带,我们班不如我现场钢琴伴奏吧!”赛后成绩揭晓,果然,本班毫无争议地名列第一,学生们欢呼雀跃。
孩子有意志的自由和行为的自由。他们自己决定了朗诵的内容,自己决定现场钢琴伴奏,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一种自觉、积极和主动的特征。孩子的自由能动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得以发展,使他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教育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孩子们的“最佳创意奖”
复习期间,大队部组织“童声献给党”活动。学校推荐了几首曲目,都是平时广播上放出来叫大家学唱的。每一首孩子都会唱,可唱哪首呢?我让孩子自己选。他们以少数服从多数举手通过《乡间小路》。
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我又说:“你们唱这首歌时,想到做什么动作就大胆地做。”我仅仅是激发了一下,孩子们手舞足蹈更起劲了。他们甩开膀子“走在乡间小路”上,我说“好,前进三步后退三步”。他们又练这一句,走得用力唱得開心。他们把双手扮牛角放在头顶,他们用双手握“锄头”放在肩头,他们把笑意写在脸上……这些动作都是孩子们自编自创的,几遍唱下来,孩子们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比赛了。在二年级九个班中,没有哪个班像我们班这样形式丰富,没有哪个班的孩子有他们这样轻松快乐。“最佳创意奖”,非我班莫属。
创造是人类的本质,哪怕他们只是孩子。孩子们在活动中体现的创造性,是他们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这表明他们在活动中具有探索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的内在需求和意向,具有无限发展的创造潜能。
尊重每一个孩子,个性化教育,就是让他们能独立自主地、自由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一切认识与实践的活动。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就得培养他们的主体性,激发潜能、放飞梦想。个性化教育,会让“鸟儿”飞得更高更远,让“花儿”开得更久更香,让“鱼儿”游得更欢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