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的艺术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讲课不是单纯的重复和复述,不是机械灌输,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记忆和复述虽不可缺少,但却只是养成反省思维的一个偶然因素。而被动性恰恰和思维是对立的。
  【关键词】讲课 思维 教学
  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十二分的认真,我用心拜读了杜威先生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虽也做了大量的笔记和批注,但说实话,我仍根本无法理解哪怕是肤浅地了解一点点这位教育大师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我想日后必再读上若干遍,方有可能理解一二吧。尽管如此,我仍从书中感受到了莫大的启示和帮助。其中书中的《讲课和思维训练》一章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一直以来,从十几年寒窗苦读到如今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讲课这件事再熟悉不过了。然而熟悉不等于了解,更不代表可以讲好课。有多少同行和我一样,对“照本宣科”“机械灌输”的重复和复述讲课早已习以为常。然而讲课不是单纯的重复和复述,不是机械灌输,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记忆和复述虽不可缺少,但却只是养成反省思维的一个偶然因素。而被动性恰恰和思维是对立的。杜威把这种教育作了非常形象地比喻,他说,“儿童的心智看作是一个水塘,用一套导管把知识机械的注入进去,而复述是水泵,通过另外一套管子又把知识抽出来,教师的技巧便以他们操纵着输入和输出两套水管的能力来评定。” 回想一下,自己曾经受过的,眼下女儿正在接受的不正是这机械的“输入”和“输出”吗?我们讲课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是只要正确答案。可是杜威先生却说,“在学校制度中讲课同其他事情相比,更明确地表现出没有目的的积累知识的观念”,“心智不是一张自动的吸收和保存墨水的吸墨纸。”那么,讲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讲课首先应刺激理智的热情,即激发学习兴趣,也就是探究的学习态度。大师告诫我们,“给学生留下最持久印象的教师是能够唤起学生新的理智兴趣,并把自己对知识或艺术的热情传导给学生,这是一件最为紧要的事。”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有真正的理智,活动兴趣,必须热爱知识。杜威先生毫不客气地指出,“一个令人生厌的敷衍了事的教师将使任何学科变成死物。”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应具有同情心,教学语言要有适当的幽默……可见,作为教师决不只是在课堂上传授死板的以寻求答案为目的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探究知识的渴望,教会他们终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
  讲课是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与死记硬背截然不同,杜威先生认为思维就是疑问,传统上既定的讲课的特点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但这种提问常常以取得答案为满足,而不是引起疑难由师生共同讨论。所谓讲课时间应该是一个管理和监督学习的时间,在这一时间里,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确定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对其有害的不良习惯。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提问的艺术。因为提问的艺术完全是一种指导学习的艺术,如果提问的重点主要放到正确答案上,那么上课就变成了追求教师真正答案的猜谜游艺会了。事实上,我们的确常常会在课堂上随随便便的就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此看来,那是多么的不负责任。因为,它们不仅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只会让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浪费时间。那么,讲课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呢?
  我把大师的阐述归纳为学生准备,教师参与,学生反省思维,教师提供典型案例,抓住思维中心这样几个过程。书中对每个过程都作了详尽的解说,也明确了教师在讲课中作为领导者的作用。杜威先生始终倡导“学校即社会,社会即生活”的思维教育方式,“认为自由的原则使学生享有特权,而教师被划在圈外,必须放弃他所有的领导权力,这不过是一种愚蠢的念头。”环顾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倡导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做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表面上和杜威先生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看似很相似,事实上完全只停留于表面甚至是口头或书面上,而无实质上的接近。而教师作为领导者的地位却越来越被削弱了。那么,教师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团体的理智的领导者呢?
  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这里丰富的知识比教科书上的原理,固定的教学计划更为广博,教师必须触类旁通,能够随机应变。还必须对所教学科具有真正的热诚,并能富有感染力的传导给学生。大师指出,“学生的问题在教材中,而教师的问题却在于观察学生智力的反应中。”其次,教师应该熟悉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在内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奉行自己的判断(确信是明智的)。作为领导者的教师不能随波逐流……
  轻掩书卷,思绪万千……
  杜威大师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仅此一隅,我已是目不暇接,受益匪浅。我需要“停下来,想一想。”我想,我所有的理解都只是流于表面的,肤浅的。在一直不断倡导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是不是真的应该如大师所说的“停下来,想一想。”
  【参考文献】
  [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据此,人教社同时编写了必修的教本和读本,而且规定读本须与教科书配套使用,且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然而,现状如何呢?或荒废“读本”,或随意处理“读本”。结果是各级统考偏偏多从“读本”中取材,学生多数因教师一般性倡导所误而招架不住败下阵来。真所谓读本都读不清楚,更遑论300万字。那么,怎样较好地使用好教本与读本,使教读两本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落实教
期刊
【摘要】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低效现状,以有效教学理论为依据,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立足于课堂教学,探讨信息技术教师
期刊
【摘要】写景要按照一定的写景顺序,做到点面结合。景物描写应该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描绘,但无论哪种写景方法都离不开人的活动与情感的融入。好的写景作文务必要做到情景交融,方能是灯火阑珊处最绚丽的美景。  【关键词】多角度写景 生动语言 写景 抒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初中生的年龄正是对世间事物充满
期刊
【摘要】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美国作家沃勒在小说《廊桥遗梦》中描写了一个向往自由和幸福的女性弗朗西丝卡。在面对婚姻、家庭、爱情的选择时,她最终未能摆脱父权制度的影响,成为现实的牺牲品。  【关键词】《廊桥遗梦》 弗朗西丝卡 自我 苏醒 选择  罗伯特·詹姆斯·沃勒是美国当代享有盛名的作家、摄影家和音乐家。他于1992年创作的《廊桥遗梦》是一部描写婚外恋的小说。文中描写了一个边远小镇的已婚农妇弗朗
期刊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活泼好动是其天性,后进生难道就不该如此吗?他们的本质是向上的,与其他学生没有差异。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我们至少要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尊重其人格,尊重其情感、意愿,尊重其要求和意见,与之心心相通,坦诚相待,给他留面子,不揭短,不当众批评,帮助其逐渐建立或恢复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老师的眼里永远不该有教育不了和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犯了错误的学生。----
期刊
【摘要】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奠基人、小说家、幽默大师、演说家,其以幽默、夸张和讽刺等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在美国文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将一幅世态讽刺画生动地、淋漓尽致地展现于读者面前。本文从写作手法、人物刻画和思想体会等方面对《百万英镑》进行赏析,结合现今社会中的现实情况,探讨了小说中多反映出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赏析 世态讽刺画
期刊
【摘要】惩罚与奖赏在教育中的作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围绕教育中的惩罚与奖赏展开讨论。分析表明:惩罚与奖赏各有其优缺点,二者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极端态度。  【关键词】理性教育 惩罚 奖励  1. 引言  长期以来,奖励和惩罚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其中有两个极端的表现,一是认为奖励无所不能,二是谈“罚”色变。其实奖励与惩罚在教育过程中是相依相伴,
期刊
【摘要】现有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总共有三道计算题,第一道计算题相对比较容易,第二、第三道计算题难度就相对较大些,历年的得分率都比较低,其中不乏相当数量的0分、1分卷,可见很多学生面对题目无从下手,如何学生能够尽快地找到解题思路,并尽可能的得分,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主线 分离 思路 分步  1 把握高中物理的两条主线  高中物理始终围绕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条主线是从运动学的角度分析
期刊
一、背景  现在教师对阅读文本的处理大概有以下两种:  1. 文本解读缺失:教师以“阅读课的名义”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讲解语言点,他们认为语言第一,应试第一,但是却对文本支离破碎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买椟还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  2. 文本解读失当:一些老师,对文本解读的时间不够的,把几个课件中的东西东拼西凑,被课件牵着鼻子走,面面俱到,又面面不到。  在此案例中,笔者以自己在
期刊
《叶圣陶教育名篇》真的让我爱不释手!  全书虽是一个个貌似零散的片段,时间跨越也有几十年,却系统地道出叶老的种种教育观点:教师要学习和反思(专业化成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公民教育);课上课下如何与学生相处(和谐师生关系);受教育不是死读书(综合实践与直观教学);阅读的意义和如何阅读;教师魅力与为人师表,等等。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之后,再读叶老的教育思想,才发现: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确实有高屋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