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cj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个体化治疗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要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个体化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单独的常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死亡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0%),且观察组患者发生心率失常、感染、电解质紊乱以及休克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个体化治疗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老年人;肺心病;冠心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4-7484(2014)04-2575-01
  肺心病在临床上也被称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肺动脉或肺部胸廓发生慢性病变,增加肺循环阻力,导致肺动脉高压以及右心室肥大而造成的一种心脏病[1]。冠心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以及功血不足导致缺氧、缺血所致[2]。肺心病与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群体较为常见的两种疾病,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很多相似症状,交叉重叠,相互影响并掩盖真实病情,导致病情较复杂,大大增加了临床漏诊、误诊率以及治疗难度[3]。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年化日益加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探讨研究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近年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明确并发症及病因采取个体化治疗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为总结临床治疗要点,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参照肺源性心脏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4-5]。患者均存在胸部压迫感、心绞痛发作、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持续性心房颤动、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左室扩大或肥厚等临床表现,并经常规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入选病例并同意本次研究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介于52~88岁,平均(63.1±4.8)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达15年,平均(9.8±2.9)年。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介于54-89岁,平均(62.9±5.1)岁;病程最短2.8年,最长达16年,平均(10.1±2.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吸氧、祛痰、解痉、抗感染、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等措施。
  1.2.2观察组。所有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早期给予低流量吸氧,应用头孢、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般选用头孢曲松或头孢他啶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若患者患有严重感染应给予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给药。
  1.2.2.2 若存在严重心衰,并伴有重度传导阻滞,缺氧及电解质紊乱患者应静脉推注西地兰0.2mg/次。
  1.2.2.3 对于心绞痛发作较频繁患者应给予合贝爽90mg进行治疗,1d/次。血压偏高者应用硝酸甘油以及硝普钠进行降血压治疗。
  1.2.2.4 科学、合理的应用血管扩张剂,可有效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脏输出量,改善左右心室功能。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配合强心利尿剂进行间断给药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可有效纠正心衰狀况。
  1.2.2.5 静脉滴注适量的氨茶碱以及地塞米松,有利于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状况,也有利于提高痰液清除率,增强效果。连续治疗15d为一个疗程,在每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心肺功能、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超声心动图、CT或X线片等检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心绞痛发作,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心律失常等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肺部炎症反应完全吸收,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异常症状有很大程度缓解,炎症反应基本吸收,心肺功能提高II级,日常生活基本可自理。好转:偶尔会出现心绞痛发作症状,胸部压迫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症状有所缓解,肺部炎症部分吸收,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异常情况有所改善,心肺功能提高I级,可在床上活动。无效: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进一步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死亡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0%),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具体如表2所示。
  3 讨论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在老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都有严重影响,由于肺心病主要是由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病情反复发作引起的右心室肥大而发展成右心衰竭心脏病。因此病情病程进展较缓慢,往往需要数十年才发现,确诊时已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许多类似的临床表现,但由于发病机制、特点有所不同,常常会相互影响,病情较复杂,临床诊断难度大大增加[6]。早期发现,及早诊断,明确病因,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X线片或CT、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进行综合诊断确诊。肺部感染是导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采用适宜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是临床控制疾病发展的关键,由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长期反复感染,病原菌呈多样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但在应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用量,抗生素虽有抗菌、增强抵抗力的效果,可减少细菌感染,但长期服用极易产生耐药性,提高其他细菌感染率,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同时也会破坏人体内环境中菌群的正常生态平衡,由菌群失衡而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各种相关并发症,使临床治疗难度大大提高,因此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停用抗生素。应用硝普钠、硝酸甘油、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可有效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血供情况,降低血压,有利于改善病情。   本组研究表明,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有效缩短治疗病程,减少抗生素使用疗程,降低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应嘱咐患者注意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由于大多数肺心病患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演变发展而来,因此平时应鼓励老年人注意保持健康的体魄,应戒烟、戒酒,加强耐寒锻炼、呼吸锻炼,减少感冒或者呼吸道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而冠心病的预防应该从生活细节着手,应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做到早睡早起,不要过度操劳,避免长期通宵熬夜工作,应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平时应注意科学饮食,少吃过于油腻、高脂肪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等易于消化的食物。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多选择参加健美操、兵乓球、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有效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减轻心脏负荷。
  总而言之,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较复杂,首先应注意确诊病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综合治疗,老年人平时应多注意身体保健,加强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机体抵抗力,有效预防肺心病、冠心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宾,刘学军.肺心病合并冠心病52例临床分析叨.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6(6):718—719.
  [2]陈松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2,29(1):85—86.
  [3]吴波.冠心丹参滴丸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48(35):195—196.
  [4]熊斌.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00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1(4):31—33.
  [5]石芳.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分析[J].北方药学,2012,(6):55.
  [6]田茂琼.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发冠心病60 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2):177-179.
  [7]刘艳,乔峰.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治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12):1664.
  [8]周連坤,王俊玲.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8 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47(21):255.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讨论针对鼻出血病人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鼻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实施膨胀海绵填塞,前后鼻孔填塞、油纱前鼻腔填塞以及内镜下微波电灼等治疗措施,主动治疗病人的原发病。结果:56例病人成功治愈,治疗有效率为93.33%,另外4例病人通过上述措施没有达到止血目的,转上级医院。结论:针对鼻出血病人,治疗的重点在于找到准确的出血位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本区域食管疾病的种类、内镜下表现、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治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内镜诊治的食管疾病730例,13例误摄入异物,行紧急内镜诊治;717例行常规内镜诊治中,218例患者取黏膜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其中198例行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13例(1.8%)患者误入异物,食管炎457例(62.6%),食管癌93例(12.7%),食管静脉曲张50例(6.9%),食管息肉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防治措施。方法:将到本院就诊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28例,占46.67%,好转30例,占50.00%,无效2例,占3.33%,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
期刊
【摘 要】 目的:进一步探讨促进产程进展的方法。 方法:100例产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0例给予宫颈注射利多卡因,静脉滴注缩宫素,静脉推注安定;对照组40例仅用缩宫素静滴,比较两组对产程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产程平均为7.05h,对照组为8.117h(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入选的病例术前查血、尿常规、肝功能、除外艾滋病者。采用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在无菌操作下暴露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6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哇和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51.62%,好转率41.94%,无效率6.45%,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治愈率22.58%,好转率51.62%,无效率25.81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术后并发症表现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对并发症进行正确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5.11;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4-7484(2014)04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4例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即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下肢深静脉栓塞预防措施,观察组运用中西医结合方式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测量两组患者实行预防措施前后的D-dimer水平,对比分析两种预防措施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和绒毛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6例稽留流产患者(病例组)血清及绒毛组织VEGF含量,以48例正常早期妊娠的人工流产孕妇作为对照。结果:血清及绒毛组织中VEG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及绒毛组织中VEGF含量降低可能是导致稽留流产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稽留流产;VEGF;绒毛组织;血清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的危险因素。 方法: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56例设为进展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病人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56例设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在所观察项目中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2组病人入院后均行颅脑CT确诊。入院后密切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入院后查血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的50例产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米索前列醇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宫缩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的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口服米索前列醇的观察组产妇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比采用宫缩素治疗的对照组产妇要少,P<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