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爷爷的战友是雷锋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m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2年8月16号,赵明才正带着排里的战士进行工兵架桥训练,工兵七团团长邹树祥慌急慌忙地赶了过来,悲痛地说:“就在昨天,雷锋因公殉职了。”仿佛晴空霹雳,赵明才一下子惊呆了,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不相信这个事实。邹团长告诉他,上级领导研究决定,派他代表全团官兵到抚顺参加军区为雷锋同志举行的公祭大会。
   8月17日上午,公祭大会如期举行。赵明才看着栩栩如生的雷锋遗像,与雷锋交往的一幕一幕往事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浮现。公祭结束后,赵明才暗暗发誓:雷锋,我亲爱的战友,我以你为骄傲,今生今世,你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像你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
   不久,赵明才转业回老家溧水,任溧水县人武部政委 ,并担任着溧水县实验小学校外辅导员。
   有一次,他去县实验小学参加活动,学校门卫张大爷身边有个孩子,正专注地趴在狭小的传达室桌子上做作业。这孩子不过10岁左右,长得圆头圆脑,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十分讨人喜爱。赵明才走过去,看着孩子皴裂的小手、漂亮的作业,又心疼又欣赏。一问才知道,孩子是门卫张大爷的孙子,大名张文斌。张大爷是群力蒲杆村人,就住在小小的传达室里,小文斌也很乖巧地跟着爷爷住在这里。
   文斌父母是农村的赤脚医生和民办教师,为了能让文斌在实小上学,得到更好的教育,不得不把孩子放在爷爷这里。两人工资微薄,还有个女儿,再加上家里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挣的钱往往不够花。门卫张大爷就把辛苦钱全部贴进去,但也只够小文斌的学费和书本费及平常的开支,更何况张大爷还有好几个孙子孙女。
   不过小文斌跟着爷爷粗茶淡饭也非常开心,从来不跟爸爸妈妈爷爷伸手要钱买一点零食,偶然爷爷心疼他买一点,他也是一定要跟爷爷平分着吃,爷爷不吃他就不吃。“小文斌太乖巧懂事。”张大爷说到这里,非常自豪。小文斌不仅懂事,学习也非常自觉,从来不要人管教,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
   龙要翱翔必须有云的帮助,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就是一条潜龙,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不帮助这样的孩子还能帮助谁呢?赵明才当即决定,资助张文斌读书。
   从此,小文斌多了一个爷爷。就这样一直资助到孩子小学毕业。
   已经进入县中初一学习的张文斌在一次学校少先队学雷锋活动中,又见到了赵爷爷。此时,赵明才担任了溧水县中的校外辅导员。当张文斌扑进赵爷爷怀里的时候,赵明才感觉,这就是缘分,他与小文斌有一种缘分,从此,爷孙两人更加亲切。
   物质的帮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不过随着孩子渐渐进入青春期,赵老说,他更多的是关注小文斌的精神成长。
   学习雷锋,做雷锋一样的人,学习要有钉子精神……是赵明才对小文斌一直谆谆教导的,而小文斌也在赵老的关心下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斌父母工资不断增加,再加上他们自己肯干,他的家庭也渐渐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他家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好起来。本来素不相识的两家人——一个是人武部政委,一个是群力乡下闭塞的农村人,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亲戚和朋友,犹如一家人。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有温度的,一个让人舒适的温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是有高度的,一个人拽着一个人攀升的高度。
   赵明才在资助小文斌的过程中,从来不会伤害他的自尊,从没有想过要让张文斌来感谢自己。张文斌一路向前,考上了清华大学,到日本去留学,到英国去留学。
   张文斌终于长成了有用之才。
   知恩不报非君子。文斌的爷爷去世前,把儿子和孙子文斌喊到面前交代:“你们永远不要忘记了赵政委这个恩人,他地位那么高,可是從来没有嫌弃过我们,和我们一直平等相处,把我们当作亲人!没有他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尤其没有文斌的今天。你们要替我对他好。一辈子对他好!”
   张文斌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到清华大学读书后,他定期给他的赵爷爷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有思想情况。
   1993年11月18日晚上,张文斌在清华园给赵老写信,信中汇报了自己在学校考试取得第一名,担任社团干部等情况,并表明自己一定会协调处理好学习和社团工作,好好发展自己。最后他写道:“在宣传上,我之所以能得到重用,与爷爷7年辛苦地培养是分不开的。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谢’字就能表达我深深的感激之情的。今后我必将以更大的成就来报答您。不知您是否还担任县中少先队的校外辅导员?近来在关心下一代协会中工作还顺利吧?不过我深信您不管干什么,您那颗时刻关心下一代、为社会贡献余热的赤心是不会改变的。您那慈祥的笑容和整日忙碌而不失矫健的身影,经常在我脑海中闪现。不过我要以敬爱的心情提醒您:要注意保重身体,千万不要为工作操劳过度。”
   赵老也一直惦记着张文斌。有一次赵老出差东北,转道北京清华大学去看文斌,两个人彻夜长谈,兴奋得有说不完的话,临走时无论文斌怎么推辞,赵老坚决给文斌留下200元钱。
   赵老还非常有趣。他觉得文斌长大成才了,就跟他说,我和你爸爸差不多年龄,现在你不能喊我爷爷了。于是张文斌改口喊赵老为“伯伯”。赵老根本不服老,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呢!就在采访时,他接听了六合区志愿者的一个电话,对方恭敬地问他多大的时候,他说:“我还小的,是80后,今年才85岁。”一个老人有一颗年轻的心,这是多么宝贵的精神呀。他答应人家第二天去大金山国防园为青年志愿者讲述雷锋的故事。他说自己还年轻,主要是因为他还有愿望去传播雷锋精神啊。
   “雷锋”就是赵老本人呀!
   赵老家里有一整本相册,里面都是张文斌的照片: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大学清华园的,还有张文斌在日本、英国留学时的。张文斌结婚时,赵老为张文斌夫妻证婚,当年的证婚词,居然还保留着。相册里还有张文斌和妻子到赵老家里拜访的照片;张文斌有了第一个孩子后,与赵老、孩子的合影;最近一张照片是2020年春节,张文斌夫妻和一双儿女的合影。因为“新冠”疫情,张文斌不能回国给赵老拜年,就拍了照片从英国寄来……
   我们从贺卡和来信中看出了张文斌对赵老称呼的变化,信件上所有的称呼都改成了“爸爸”“义父”,张文斌的落款都是“儿子”。
   资助人和被资助从爷爷变成了爸爸。
   “胸中有度是非明,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2008年张文斌在英国为他敬爱的爷爷伯伯爸爸赵明才写的一副对联。
   曾经的赵政委、赵爷爷、赵伯伯,到最后的赵爸爸。几十年过去了,从这称呼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赵明才人格的魅力,感受到了他践行雷锋精神产生的巨大力量。
   其实,60多年来,赵明才先后担任全国180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80多家政府机关、基层单位、厂矿企业以及部队的思想教育顾问,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做宣讲报告4000多场,听众达到200多万人次,无偿资助贫困学生金额达50多万元。他自己掏钱印发讲稿和论文10多万份,赠送给广大学生以及其他群众,回复学生、军人等信件达到8000多封,是名副其实的当代活雷锋。
   赵明才坚持传播的就是雷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大仁大义。这样的种子一旦落进每一个听者的心田,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后开花结果。
                                                      (摄影    姚定范)
其他文献
1939年,盘踞在沙家浜地区太平桥的“忠义救国军”胡肇汉仗着“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窜到横泾区张泾村,准备抢劫新四军开的商店。朱凡得知,立即带领村自卫队员向胡肇汉部出击,与此同时,她还发动群众在河的两岸呐喊助威。胡肇汉不知底细,最终没敢进村。这次抢劫没有成功,他们不甘心,过不了几天,他们又来了。有时,胡肇汉也能得逞,商家被洗劫一空。胡肇汉是《沙家浜》剧中人物胡传魁的原型,朱凡是当地中共区委书记。朱凡
期刊
范子侠,1918年9月生,安徽砀山县人。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宣传队员,后南下转隶新四军。因战斗在电台岗位上,她是新四军三师七旅第一个获悉日军投降消息的人。抗战胜利后,跟随部队進军东北,任东北野战军六纵、四野四十二军后方电台台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战役。1954年转业地方工作,历任广州铁路局托儿所所长、幼儿园园长、局人事科长等职。  范子侠夫妇。丈夫郭成柱1929年
期刊
2019年9月22日,原句容县妇联主任王学英向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捐赠个人著作《我的句容记忆》,以期留住记忆、传承历史和教育后人。   王学英是土生土长的句容人,生在句容,读书在句容,工作在句容,对句容这片红色热土有着深厚的感情。历任句容县妇联副主任、主任,江苏省妇联执委等职,从事句容市妇女工作13年,曾获评“江苏省妇联先进妇女工作者”和“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在工作期间,她跑遍了句容的山山
期刊
一念唯求主义真,含辛茹苦守清贫。英风百代荡烟尘。  黑夜沉沉心底亮,隆冬未妨赋新春。丹青提醒后来人。   汪贻广 字厚,号厚斋,1972年10月出生于安徽芜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會会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甲骨文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炎黄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印社创作部主任,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篆刻研究会理事,南京市鼓楼区书法家协
期刊
2020年的9月22日,我国原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高级工程师、稀有金属工业创始人之一的李东英先生逝世,我国又痛失了一位科学巨匠。   消息传来,笔者不由回想起几年前采访李老的情景。那次采访,是为了拍摄我国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的纪录片。因李东英先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协助方毅同志组织并参加攀枝花、包头、金川三大资源综合利用方案的研究制定和我国钨、锡、铝业科技开发政策研究,故预约前往进行采访。  
期刊
陈煜轩,今年96岁。   在二十军杭州干休所休养。离休前,他是五十九师后勤部副政委。   老人住一楼,居室的阳台庭院,有个小文化园,最醒目是那尊荣誉雕塑,上面是戎马生涯纪念章的图案。我惊诧,“家里装修,还搞红色文化?”陈煜轩笑了起来,“这里天天要来,晒晒太阳坐坐,一看到它就会想起参加革命的经历,几十年过去了,生命开始‘倒计时’,初心总是忘不了。”   目睹雕塑,忘不了党旗下庄严宣誓。认识共产
期刊
小时候,为看书,打猪草向同伴换小人书,去参军一把牙刷用半年,省钱买书(津贴每月6元)。成家后,领到薪水就跑新华书店,退休后,月月捧红刊,日日伴墨香,就像作家高尔基说的:“像乞丐扑在面包上”。   也许是参过军的缘故,每期《铁军》一到手,哪怕正在吃饭,也要翻开看看。老伴常埋怨:“你捧书当饭。”时间一长,子女捎回纸笔,丢下一句话:“自己也有两只手,不能捧刊白吃饭。”我知道他们是在埋怨我只顾“吃”字,
期刊
在红色革命老区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有个和凤镇,镇上有一个民间文艺群体,叫“凤苑文学群”,群友有农民、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企业经营者等。他们平时以微信为载体,在线上进行文学艺术的交流,每年还会抽出时间举办乡村文艺联欢会,探讨文艺创作,吟詠诗词歌赋,书写书法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深受老区群众喜爱。  盛世文兴。和凤镇地处丘陵山区,前些年经济条件非常落后,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也相对贫乏。在振兴
期刊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前,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接见了各位代表。当毛泽东主席握住一位头发花白、身材中等的老人的手时,他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微笑着说:“你就是湖北的李先生啊?”老人激动地连连点头回应。那么,这个被毛主席称作“李先生”的老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李
期刊
致敬七月  徐 敏  致敬七月,当金色的镰刀铁锤  在一片红色上刻下不朽  前辈们义无反顾的脚步  坚定无悔的追求  意志锤炼担当  奉献,尖锐的笔锋  致敬,所有不曾虚度的春秋  脱贫致富,改变老区旧模样  共产党员,永远在行走  致敬二○二一  诸小生  有什么能够把岁月的脚步阻挡  该来的终究会来,好运相伴  该去的终究会去,与疫情相抗  坦然面對,笑着生活  二○二○将恐慌扔进历史  未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