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2年8月16号,赵明才正带着排里的战士进行工兵架桥训练,工兵七团团长邹树祥慌急慌忙地赶了过来,悲痛地说:“就在昨天,雷锋因公殉职了。”仿佛晴空霹雳,赵明才一下子惊呆了,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不相信这个事实。邹团长告诉他,上级领导研究决定,派他代表全团官兵到抚顺参加军区为雷锋同志举行的公祭大会。
8月17日上午,公祭大会如期举行。赵明才看着栩栩如生的雷锋遗像,与雷锋交往的一幕一幕往事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浮现。公祭结束后,赵明才暗暗发誓:雷锋,我亲爱的战友,我以你为骄傲,今生今世,你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像你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
不久,赵明才转业回老家溧水,任溧水县人武部政委 ,并担任着溧水县实验小学校外辅导员。
有一次,他去县实验小学参加活动,学校门卫张大爷身边有个孩子,正专注地趴在狭小的传达室桌子上做作业。这孩子不过10岁左右,长得圆头圆脑,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十分讨人喜爱。赵明才走过去,看着孩子皴裂的小手、漂亮的作业,又心疼又欣赏。一问才知道,孩子是门卫张大爷的孙子,大名张文斌。张大爷是群力蒲杆村人,就住在小小的传达室里,小文斌也很乖巧地跟着爷爷住在这里。
文斌父母是农村的赤脚医生和民办教师,为了能让文斌在实小上学,得到更好的教育,不得不把孩子放在爷爷这里。两人工资微薄,还有个女儿,再加上家里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挣的钱往往不够花。门卫张大爷就把辛苦钱全部贴进去,但也只够小文斌的学费和书本费及平常的开支,更何况张大爷还有好几个孙子孙女。
不过小文斌跟着爷爷粗茶淡饭也非常开心,从来不跟爸爸妈妈爷爷伸手要钱买一点零食,偶然爷爷心疼他买一点,他也是一定要跟爷爷平分着吃,爷爷不吃他就不吃。“小文斌太乖巧懂事。”张大爷说到这里,非常自豪。小文斌不仅懂事,学习也非常自觉,从来不要人管教,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
龙要翱翔必须有云的帮助,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就是一条潜龙,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不帮助这样的孩子还能帮助谁呢?赵明才当即决定,资助张文斌读书。
从此,小文斌多了一个爷爷。就这样一直资助到孩子小学毕业。
已经进入县中初一学习的张文斌在一次学校少先队学雷锋活动中,又见到了赵爷爷。此时,赵明才担任了溧水县中的校外辅导员。当张文斌扑进赵爷爷怀里的时候,赵明才感觉,这就是缘分,他与小文斌有一种缘分,从此,爷孙两人更加亲切。
物质的帮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不过随着孩子渐渐进入青春期,赵老说,他更多的是关注小文斌的精神成长。
学习雷锋,做雷锋一样的人,学习要有钉子精神……是赵明才对小文斌一直谆谆教导的,而小文斌也在赵老的关心下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斌父母工资不断增加,再加上他们自己肯干,他的家庭也渐渐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他家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好起来。本来素不相识的两家人——一个是人武部政委,一个是群力乡下闭塞的农村人,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亲戚和朋友,犹如一家人。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有温度的,一个让人舒适的温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是有高度的,一个人拽着一个人攀升的高度。
赵明才在资助小文斌的过程中,从来不会伤害他的自尊,从没有想过要让张文斌来感谢自己。张文斌一路向前,考上了清华大学,到日本去留学,到英国去留学。
张文斌终于长成了有用之才。
知恩不报非君子。文斌的爷爷去世前,把儿子和孙子文斌喊到面前交代:“你们永远不要忘记了赵政委这个恩人,他地位那么高,可是從来没有嫌弃过我们,和我们一直平等相处,把我们当作亲人!没有他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尤其没有文斌的今天。你们要替我对他好。一辈子对他好!”
张文斌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到清华大学读书后,他定期给他的赵爷爷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有思想情况。
1993年11月18日晚上,张文斌在清华园给赵老写信,信中汇报了自己在学校考试取得第一名,担任社团干部等情况,并表明自己一定会协调处理好学习和社团工作,好好发展自己。最后他写道:“在宣传上,我之所以能得到重用,与爷爷7年辛苦地培养是分不开的。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谢’字就能表达我深深的感激之情的。今后我必将以更大的成就来报答您。不知您是否还担任县中少先队的校外辅导员?近来在关心下一代协会中工作还顺利吧?不过我深信您不管干什么,您那颗时刻关心下一代、为社会贡献余热的赤心是不会改变的。您那慈祥的笑容和整日忙碌而不失矫健的身影,经常在我脑海中闪现。不过我要以敬爱的心情提醒您:要注意保重身体,千万不要为工作操劳过度。”
赵老也一直惦记着张文斌。有一次赵老出差东北,转道北京清华大学去看文斌,两个人彻夜长谈,兴奋得有说不完的话,临走时无论文斌怎么推辞,赵老坚决给文斌留下200元钱。
赵老还非常有趣。他觉得文斌长大成才了,就跟他说,我和你爸爸差不多年龄,现在你不能喊我爷爷了。于是张文斌改口喊赵老为“伯伯”。赵老根本不服老,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呢!就在采访时,他接听了六合区志愿者的一个电话,对方恭敬地问他多大的时候,他说:“我还小的,是80后,今年才85岁。”一个老人有一颗年轻的心,这是多么宝贵的精神呀。他答应人家第二天去大金山国防园为青年志愿者讲述雷锋的故事。他说自己还年轻,主要是因为他还有愿望去传播雷锋精神啊。
“雷锋”就是赵老本人呀!
赵老家里有一整本相册,里面都是张文斌的照片: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大学清华园的,还有张文斌在日本、英国留学时的。张文斌结婚时,赵老为张文斌夫妻证婚,当年的证婚词,居然还保留着。相册里还有张文斌和妻子到赵老家里拜访的照片;张文斌有了第一个孩子后,与赵老、孩子的合影;最近一张照片是2020年春节,张文斌夫妻和一双儿女的合影。因为“新冠”疫情,张文斌不能回国给赵老拜年,就拍了照片从英国寄来……
我们从贺卡和来信中看出了张文斌对赵老称呼的变化,信件上所有的称呼都改成了“爸爸”“义父”,张文斌的落款都是“儿子”。
资助人和被资助从爷爷变成了爸爸。
“胸中有度是非明,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2008年张文斌在英国为他敬爱的爷爷伯伯爸爸赵明才写的一副对联。
曾经的赵政委、赵爷爷、赵伯伯,到最后的赵爸爸。几十年过去了,从这称呼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赵明才人格的魅力,感受到了他践行雷锋精神产生的巨大力量。
其实,60多年来,赵明才先后担任全国180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80多家政府机关、基层单位、厂矿企业以及部队的思想教育顾问,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做宣讲报告4000多场,听众达到200多万人次,无偿资助贫困学生金额达50多万元。他自己掏钱印发讲稿和论文10多万份,赠送给广大学生以及其他群众,回复学生、军人等信件达到8000多封,是名副其实的当代活雷锋。
赵明才坚持传播的就是雷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大仁大义。这样的种子一旦落进每一个听者的心田,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后开花结果。
(摄影 姚定范)
8月17日上午,公祭大会如期举行。赵明才看着栩栩如生的雷锋遗像,与雷锋交往的一幕一幕往事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浮现。公祭结束后,赵明才暗暗发誓:雷锋,我亲爱的战友,我以你为骄傲,今生今世,你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像你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
不久,赵明才转业回老家溧水,任溧水县人武部政委 ,并担任着溧水县实验小学校外辅导员。
有一次,他去县实验小学参加活动,学校门卫张大爷身边有个孩子,正专注地趴在狭小的传达室桌子上做作业。这孩子不过10岁左右,长得圆头圆脑,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十分讨人喜爱。赵明才走过去,看着孩子皴裂的小手、漂亮的作业,又心疼又欣赏。一问才知道,孩子是门卫张大爷的孙子,大名张文斌。张大爷是群力蒲杆村人,就住在小小的传达室里,小文斌也很乖巧地跟着爷爷住在这里。
文斌父母是农村的赤脚医生和民办教师,为了能让文斌在实小上学,得到更好的教育,不得不把孩子放在爷爷这里。两人工资微薄,还有个女儿,再加上家里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挣的钱往往不够花。门卫张大爷就把辛苦钱全部贴进去,但也只够小文斌的学费和书本费及平常的开支,更何况张大爷还有好几个孙子孙女。
不过小文斌跟着爷爷粗茶淡饭也非常开心,从来不跟爸爸妈妈爷爷伸手要钱买一点零食,偶然爷爷心疼他买一点,他也是一定要跟爷爷平分着吃,爷爷不吃他就不吃。“小文斌太乖巧懂事。”张大爷说到这里,非常自豪。小文斌不仅懂事,学习也非常自觉,从来不要人管教,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
龙要翱翔必须有云的帮助,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就是一条潜龙,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不帮助这样的孩子还能帮助谁呢?赵明才当即决定,资助张文斌读书。
从此,小文斌多了一个爷爷。就这样一直资助到孩子小学毕业。
已经进入县中初一学习的张文斌在一次学校少先队学雷锋活动中,又见到了赵爷爷。此时,赵明才担任了溧水县中的校外辅导员。当张文斌扑进赵爷爷怀里的时候,赵明才感觉,这就是缘分,他与小文斌有一种缘分,从此,爷孙两人更加亲切。
物质的帮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不过随着孩子渐渐进入青春期,赵老说,他更多的是关注小文斌的精神成长。
学习雷锋,做雷锋一样的人,学习要有钉子精神……是赵明才对小文斌一直谆谆教导的,而小文斌也在赵老的关心下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斌父母工资不断增加,再加上他们自己肯干,他的家庭也渐渐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他家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好起来。本来素不相识的两家人——一个是人武部政委,一个是群力乡下闭塞的农村人,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亲戚和朋友,犹如一家人。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有温度的,一个让人舒适的温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是有高度的,一个人拽着一个人攀升的高度。
赵明才在资助小文斌的过程中,从来不会伤害他的自尊,从没有想过要让张文斌来感谢自己。张文斌一路向前,考上了清华大学,到日本去留学,到英国去留学。
张文斌终于长成了有用之才。
知恩不报非君子。文斌的爷爷去世前,把儿子和孙子文斌喊到面前交代:“你们永远不要忘记了赵政委这个恩人,他地位那么高,可是從来没有嫌弃过我们,和我们一直平等相处,把我们当作亲人!没有他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尤其没有文斌的今天。你们要替我对他好。一辈子对他好!”
张文斌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到清华大学读书后,他定期给他的赵爷爷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有思想情况。
1993年11月18日晚上,张文斌在清华园给赵老写信,信中汇报了自己在学校考试取得第一名,担任社团干部等情况,并表明自己一定会协调处理好学习和社团工作,好好发展自己。最后他写道:“在宣传上,我之所以能得到重用,与爷爷7年辛苦地培养是分不开的。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谢’字就能表达我深深的感激之情的。今后我必将以更大的成就来报答您。不知您是否还担任县中少先队的校外辅导员?近来在关心下一代协会中工作还顺利吧?不过我深信您不管干什么,您那颗时刻关心下一代、为社会贡献余热的赤心是不会改变的。您那慈祥的笑容和整日忙碌而不失矫健的身影,经常在我脑海中闪现。不过我要以敬爱的心情提醒您:要注意保重身体,千万不要为工作操劳过度。”
赵老也一直惦记着张文斌。有一次赵老出差东北,转道北京清华大学去看文斌,两个人彻夜长谈,兴奋得有说不完的话,临走时无论文斌怎么推辞,赵老坚决给文斌留下200元钱。
赵老还非常有趣。他觉得文斌长大成才了,就跟他说,我和你爸爸差不多年龄,现在你不能喊我爷爷了。于是张文斌改口喊赵老为“伯伯”。赵老根本不服老,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呢!就在采访时,他接听了六合区志愿者的一个电话,对方恭敬地问他多大的时候,他说:“我还小的,是80后,今年才85岁。”一个老人有一颗年轻的心,这是多么宝贵的精神呀。他答应人家第二天去大金山国防园为青年志愿者讲述雷锋的故事。他说自己还年轻,主要是因为他还有愿望去传播雷锋精神啊。
“雷锋”就是赵老本人呀!
赵老家里有一整本相册,里面都是张文斌的照片: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大学清华园的,还有张文斌在日本、英国留学时的。张文斌结婚时,赵老为张文斌夫妻证婚,当年的证婚词,居然还保留着。相册里还有张文斌和妻子到赵老家里拜访的照片;张文斌有了第一个孩子后,与赵老、孩子的合影;最近一张照片是2020年春节,张文斌夫妻和一双儿女的合影。因为“新冠”疫情,张文斌不能回国给赵老拜年,就拍了照片从英国寄来……
我们从贺卡和来信中看出了张文斌对赵老称呼的变化,信件上所有的称呼都改成了“爸爸”“义父”,张文斌的落款都是“儿子”。
资助人和被资助从爷爷变成了爸爸。
“胸中有度是非明,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2008年张文斌在英国为他敬爱的爷爷伯伯爸爸赵明才写的一副对联。
曾经的赵政委、赵爷爷、赵伯伯,到最后的赵爸爸。几十年过去了,从这称呼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赵明才人格的魅力,感受到了他践行雷锋精神产生的巨大力量。
其实,60多年来,赵明才先后担任全国180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80多家政府机关、基层单位、厂矿企业以及部队的思想教育顾问,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做宣讲报告4000多场,听众达到200多万人次,无偿资助贫困学生金额达50多万元。他自己掏钱印发讲稿和论文10多万份,赠送给广大学生以及其他群众,回复学生、军人等信件达到8000多封,是名副其实的当代活雷锋。
赵明才坚持传播的就是雷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大仁大义。这样的种子一旦落进每一个听者的心田,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后开花结果。
(摄影 姚定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