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梅毒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濮阳市疾控中心性病门诊2008——2012年确诊梅毒病例为调查对象,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该门诊确诊梅毒病例503例,男:女为1:1.53;20-49岁、初中以下、农民(农民工)占比较高,分别为81.11%、68.00%、43.14%,2008——2012年新确诊梅毒年均增长34.72%。结论成年女性、低学历及性活跃人群、农民(农民工)是梅毒防控的重点人群;新确诊梅毒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关键词】梅毒;分布
为初步了解本地区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订梅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濮阳市疾控中心性病门诊自2001至2012年收诊确认的503例梅毒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诊并经实验室确认的梅毒病例503例。
1.2方法将濮阳市疾控中心性病门诊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诊确认的全部梅毒病例列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
2结果
2.1性别分布503例研究对象中,男性199(39.56%)例,女性304(60.04%)例,男:女为1:1.53,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2.2年龄分布最小年龄6天,最大84岁,9岁以下、10-、20-、30-、40-、50-、60岁以上分别为7(0.8%)、13(2.58%)、164(32.60%)、149(29.62)、95(18.89%)、47(9.34%)、28(5.57%)例。研究对象在20-49岁年龄段呈现聚集,合计408例,占研究对象总数的81.11%。
2.3学历分布研究对象中,小学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以上学历分别为137(27.24%)、205(40.76%)、95(18.89%)、66(13.12%)例。其中初中以下学历合计342例,占总数的68.00%;高中(中專)以上学历161例,占32.00%。显示低层次学历人群比高层次学历人群具有更高的梅毒感染率。
2.4职业分布研究对象分布于8个职业类别,干部38(7.55%)例、工人52(10.33%)例、学生6(1.19%)例、教师3(0.60%)例、商贩59(11.73%)例、农民(农民工)217(43.14%)例、无业93(18.49%)例、其它35(6.96%)例。农民(农民工)最多,其次为待业(家务),教师最少。
2.5时间分布2008——2012年,新确诊梅毒病例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08年36例、2009年41例、2010年97例、2011年135例、2012年194例,年均增长34.72%。
3讨论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或称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1]。梅毒的传染力强,危害性大,且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高度一致的[2]。梅毒的发生可能会增加患者HIV的感染概率[3],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并威胁患者生命[4]。我国曾一度基本消灭了梅毒,但随着社会开放,我国梅毒死灰复燃,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梅毒的广泛流行势必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应引起足够重视。
分析显示,女性病例多于男性。可能的原因是:女性因生殖系统的特点,与男性相比更容易受到感染;成年女性多经过婚前检查、妇科检查、孕产期检查等,较男性感染者更容易被发现。因为女性感染者存在母-婴传播的风险,所以加强成年女性梅毒的检测和干预显得尤其重要。
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受到梅毒感染,但以青壮年多见。这个时期性活跃度强,接触传染源机会多,是梅毒的高发阶段。初中以下学历及农民(农民工)是梅毒的主要患病群体,应与接触健康教育机会少、工作流动性大、接触传染源层次低(如暗娼)等有关。因此,如何加强青壮年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教育和性病监测,是今后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卫生部于2010年印发了《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确定了我国控制梅毒的阶段性目标。其中要求“到2015年底实现全国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增长幅度控制在5%以下;到2020年底实现全国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从当前的梅毒增长趋势看,如期实现目标的挑战性是相当严峻的,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是今后梅毒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尚无梅毒免疫措施,人群对梅毒普遍易感;梅毒的发生与个体行为密切相关;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办法尚局限于治愈病人。因此,为进一步做好梅毒防控工作,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①切实落实卫生部《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②加强重点人群的梅毒知识教育;③加强对重点公共场所、流动人口及回乡务工人员的性病监测;④坚持把梅毒检测作为住院病人的常规检测项目,对育龄妇女及孕产妇作为常规体检项目;⑤严格婚前体检,坚持把梅毒列为常规检测项目;⑥梅毒检测哨点设置应顾及农村;⑦在国家支持下扩大梅毒免费检测范围;⑧规范梅毒诊疗行为,力争减少传染性病人。
参考文献
[1]张守军.皮肤性病学.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2-490.
[2]薛大奇.关于当前梅毒诊治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性病情况简报,2008,226:6-8.
[3]KOFOED K,GERST J,MATHIESEN D,et al.Syphilis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 coinfection:influence on CD4 T-cell count,HIV-1 viral load,and treatment response [J].Sex Tran Dis,2006,33:143-148.
[4]施侣元.流行病学.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02:50.
【关键词】梅毒;分布
为初步了解本地区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订梅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濮阳市疾控中心性病门诊自2001至2012年收诊确认的503例梅毒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诊并经实验室确认的梅毒病例503例。
1.2方法将濮阳市疾控中心性病门诊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诊确认的全部梅毒病例列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
2结果
2.1性别分布503例研究对象中,男性199(39.56%)例,女性304(60.04%)例,男:女为1:1.53,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2.2年龄分布最小年龄6天,最大84岁,9岁以下、10-、20-、30-、40-、50-、60岁以上分别为7(0.8%)、13(2.58%)、164(32.60%)、149(29.62)、95(18.89%)、47(9.34%)、28(5.57%)例。研究对象在20-49岁年龄段呈现聚集,合计408例,占研究对象总数的81.11%。
2.3学历分布研究对象中,小学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以上学历分别为137(27.24%)、205(40.76%)、95(18.89%)、66(13.12%)例。其中初中以下学历合计342例,占总数的68.00%;高中(中專)以上学历161例,占32.00%。显示低层次学历人群比高层次学历人群具有更高的梅毒感染率。
2.4职业分布研究对象分布于8个职业类别,干部38(7.55%)例、工人52(10.33%)例、学生6(1.19%)例、教师3(0.60%)例、商贩59(11.73%)例、农民(农民工)217(43.14%)例、无业93(18.49%)例、其它35(6.96%)例。农民(农民工)最多,其次为待业(家务),教师最少。
2.5时间分布2008——2012年,新确诊梅毒病例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08年36例、2009年41例、2010年97例、2011年135例、2012年194例,年均增长34.72%。
3讨论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或称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1]。梅毒的传染力强,危害性大,且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高度一致的[2]。梅毒的发生可能会增加患者HIV的感染概率[3],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并威胁患者生命[4]。我国曾一度基本消灭了梅毒,但随着社会开放,我国梅毒死灰复燃,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梅毒的广泛流行势必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应引起足够重视。
分析显示,女性病例多于男性。可能的原因是:女性因生殖系统的特点,与男性相比更容易受到感染;成年女性多经过婚前检查、妇科检查、孕产期检查等,较男性感染者更容易被发现。因为女性感染者存在母-婴传播的风险,所以加强成年女性梅毒的检测和干预显得尤其重要。
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受到梅毒感染,但以青壮年多见。这个时期性活跃度强,接触传染源机会多,是梅毒的高发阶段。初中以下学历及农民(农民工)是梅毒的主要患病群体,应与接触健康教育机会少、工作流动性大、接触传染源层次低(如暗娼)等有关。因此,如何加强青壮年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教育和性病监测,是今后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卫生部于2010年印发了《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确定了我国控制梅毒的阶段性目标。其中要求“到2015年底实现全国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增长幅度控制在5%以下;到2020年底实现全国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从当前的梅毒增长趋势看,如期实现目标的挑战性是相当严峻的,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是今后梅毒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尚无梅毒免疫措施,人群对梅毒普遍易感;梅毒的发生与个体行为密切相关;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办法尚局限于治愈病人。因此,为进一步做好梅毒防控工作,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①切实落实卫生部《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②加强重点人群的梅毒知识教育;③加强对重点公共场所、流动人口及回乡务工人员的性病监测;④坚持把梅毒检测作为住院病人的常规检测项目,对育龄妇女及孕产妇作为常规体检项目;⑤严格婚前体检,坚持把梅毒列为常规检测项目;⑥梅毒检测哨点设置应顾及农村;⑦在国家支持下扩大梅毒免费检测范围;⑧规范梅毒诊疗行为,力争减少传染性病人。
参考文献
[1]张守军.皮肤性病学.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2-490.
[2]薛大奇.关于当前梅毒诊治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性病情况简报,2008,226:6-8.
[3]KOFOED K,GERST J,MATHIESEN D,et al.Syphilis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 coinfection:influence on CD4 T-cell count,HIV-1 viral load,and treatment response [J].Sex Tran Dis,2006,33:143-148.
[4]施侣元.流行病学.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02:50.